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印象筆記的用法:簡單做到極致就是絕招

印象筆記的用法:簡單做到極致就是絕招

人們對印象筆記的看法,大致有兩種:

一種是完全不理解。

他們看到印象筆記後往往不以為意——這個軟體也太簡單了吧:就像「記事本」一樣的頁面,白紙一張,word的好多功能都沒有,只是能同步一下資料而已——我把文檔保存在U盤或雲盤裡,一樣可以實現這個效果。

第二種看法呢,就是他們發現了印象筆記有兩個重要用途:

一、印象筆記可以作為一個資料收集工具來用——無論是網上還是微信的文章,甚至用相機翻拍的資料,都能集中保存在印象筆記里,極為方便。

(關於印象筆記的各種使用技巧,可以看這篇文章印象筆記還可以這樣用)

二、這個簡易版的在線word,同步到雲端很方便,比用雲盤之類的更高效。

不過,第二種方法用久了之後,很多人會遇到另一個問題:

因為印象筆記保存資料太方便了,反而導致保存的文章資料越來越多——印象筆記成了一個回收站,裡面的文章已經多到自己根本看不完的地步。

這就讓我們陷入了另一種困境:

每次打開印象筆記,看到那麼多未讀文章,壓力巨大,都有點不想看了;

而且,由於保存的資料太多,很多文章又沒有看過,以後查找起來也很費時間,有時候還不如直接去百度查找方便。

這個問題,確實影響了很多人的使用。

我親眼見過幾個人,他們說:為了不要看到那麼多未讀文章,都想重新註冊一個印象筆記帳號,從頭開始了。。。

每次聽到這樣的事情,我就覺得很可惜——多好的一款工具,因為用法不對,就被耽誤了。

你可能會覺得奇怪:

印象筆記這麼簡潔的軟體,看一眼就知道怎麼用,怎麼會用法不對呢?

是啊,問題就出在這裡。

簡潔並不等於簡單,越是看似簡單的東西,要用好,往往越複雜。正所謂:「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為什麼印象筆記看似簡單,但要用好卻不容易呢?

那是因為,看不見的往往比看得見的更重要。看得見的是軟體的「功能」,看不見的卻是人的用法。

就好比,同樣是鮮花綠柳,我們可能就是欣賞欣賞,武林高手卻能摘葉傷人——關鍵在用法不一樣。而人們的辦法不一樣,是因為他們要解決的問題不一樣。

大多數人用印象筆記時根本沒有花時間思考過:我用印象筆記真正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我們真的是要解決保存文章的問題嗎?

我們真的是需要一個簡易版的在線word嗎?

NO。對絕大多數人而言,上面兩個需求,只是軟體的這些功能提供給你後,你能想到的兩個用法而已。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如何讓印象筆記幫我們更好地「把資料轉化成能力」。

要能做到這一點,單憑把越來越多的文章保存在印象筆記里,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那應該怎麼辦呢?

事實上,我們真正要做的是:理解資料、信息、知識和能力之間的轉換邏輯,然後想辦法利用印象筆記幫助自己實現這個轉化過程。

因此,如何組織資料,加工信息,讓它變成為我們大腦容易記憶、提取以及應用的知識,這才是印象筆記用法的核心要義。

而要實現這一點,我發現有兩個步驟很關鍵:

一、外部資料輸入方式的效率;

二、輸入信息加工內化的方式。

只有弄明白如何讓輸入信息效率最高,內化質量最好,才能讓印象筆記真正成為幫助我們認知升級的工具。

只不過要弄明白怎麼實現這種高效轉化,背後就需要大量的科學知識做基礎了,比如學習理論、記憶原理、腦科學、認知心理學等領域的重要知識。所以,一個看似簡單的軟體,要用好,卻並不簡單。

那究竟該怎麼做呢?

其實我在《好好學習》一書中,相關的主要原理都有介紹。不過,為了更清晰地說明這個問題,這次我把應用上述科學知識原理摸索出來的使用方法分享給大家,或許對你有更直接的啟發。

這個方法就是印象筆記的的QCR汽車人方法(記憶技巧:QCR是「汽車人」的首字母)。

QCR是印象筆記保存,加工,使用資料的三個步驟。QCR分別代表著:

Question 轉化問題

Connection 新舊聯繫

Review 定期回顧

第一步:Question 轉化問題

先想像一個場景,你在網上看到了下面這篇短文:

「今天聊聊馬斯克。他在我們眼裡是個神奇。

他在四十多歲時創建四家價值數十億的企業。而且還是在軟體、能源、交通以及航天航空這四個不同的領域。

怎麼做到的?

很多人把他的成功歸因於他異於常人的工作理念(他平均每周工作85個小時),或者他對未來有一種顛覆現實的想像力,還有他難以置信的適應能力。

但這些回答都不能讓我滿意。其實很多人都有這些特質。我想知道他有什麼與眾不同之處。

隨著我不斷深入閱讀關於馬斯克的各種文章,視頻以及書籍,我注意到一個被忽視的巨大謎點。

傳統觀點認為,為了成為頂級人才,我們應該專註於一個領域。

而馬斯克反其道而行之。

他的專業知識覆蓋了火箭科學、工程學、物理學、人工智慧、太陽動力能源等領域。我確信,為了增加我們取得突破性成功的概率,我們都必須跨領域學習。」

假設你對這個短文感興趣,這個時候你會怎麼保存它呢?

我想絕大多數人都是直接把這段文字存在印象筆記里,希望以後有時間的時候再讀。

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真相是,你很可能以後再也沒有時間讀這篇文章了——每天都有比讀這段話更重要的事情。

那該怎麼辦呢?

我的建議是:把保存文章轉化成保存問題。

你在保存文章之前,要問自己幾個問題:

為什麼我想保存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中哪些內容對自己有啟發?

它對我的工作生活能起到什麼幫助?

想了這些問題之後,你就可以寫下關於這篇文章如何應用的問題了,比如你會寫:

(1)為什麼馬斯克沒採用專註一個領域的策略?

(2)我可以學習馬斯克的跨領域學習方法嗎?

(3)跨領域的學習方法是怎樣的?如果一個領域都學不完,還能跨領域學習嗎?這個方法現實嗎?

你看,這樣你原本是保存一篇文章,現在你變成了先保存幾個問題。

為什麼要先設計關於這篇文章的問題,而不是直接保存文章呢?這是出於兩方面的原因考慮:

首先,我們的大腦只能注意到自己想注意的事情。

為了提出好問題,我們就會不由自主地提升我們對這篇文章內容的注意力,進而發現之前忽略掉的信息,從而加深對信息的記憶。

其次,我們大腦在思考問題時會受「啟發法」的影響,同時我們也會受「框架效應」的影響。

因此,如果我們接受作者的表述邏輯直接保存內容,那麼我們就很難發現這篇文章中討論的問題和自己有沒有更多的聯繫。而如果我們用自己的邏輯提出問題,看問題的視角就會更加多元。

這是第一步,把文章轉化為問題。

第二步:Connection 新舊聯繫

在QCR方法里,第二步「Connection」是指我們要回答前面提出的問題,而寫答案的時候,不能看原文,要憑藉記憶以及借用過去的經驗,跳出作者的思考邊界回答問題。

我在《好好學習》中提到:學習知識的時候,一定要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聯繫,我們尤其應該想辦法和過去的生活經驗建立聯繫。

可是,為什麼在寫答案的時候,不能看原文,要用自己的語言回答呢?

這是因為我們大腦在記憶事物的時候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難輸入,易輸出」。在記憶輸入的時候,如果設置一點難度,那麼我們回憶輸出的時候就比較容易。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如果直接照著一篇稿子讀10遍,可能我們也記不住。但是如果我們看完一遍稿子,就想辦法用自己的話複述一遍,那麼,可能重複4-5次稿子,內容多半就熟記於心了。這就是大腦難輸入,易輸出的特點。

當然,如果你能夠進一步提升難度,比如上午看完稿子,間隔幾個小時,下午逼自己回憶寫下內容,這樣反覆幾次效果會更好。

因此,為了提高我們信息輸入的效率,我們就要給自己提要求:用自己的語言邏輯回答問題。

而且,這麼做還有額外的好處:你能比較自己和作者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觀察視角,從而獲得更多啟發,進一步加深對這一內容的記憶。

(你把新知識和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聯繫時,往往會產生很多改進現狀的新點子,這個時候一定要記下來,然後在生活中用起來,檢驗你的假設。學以致用,才是真正的學習。)

這樣,我們印象筆記中保存的就不僅僅是一篇文章了,而是這篇文章對我們的啟發,我們需要學習的內容,以及我們覺得重要的事情——

印象筆記中保存的就不是一篇未讀文章,而是經過消化和內化的價值點與啟發點。

第三步:Review 定期回顧

最後一步就是,Review定期回顧。

利用印象筆記的鬧鐘功能,把這篇對你有收穫的內容設置為一個月之後重新閱讀。

或者,你可以把從各個文章中總結出來的覺得最有價值的觀點,匯總在一篇文章里,然後在印象筆記中置頂,定期回看這篇文章,就能高效地回顧過去一段時間學到的精華了。

好了,上面就是我使用印象筆記的QCR汽車人方法。

這個方法,對於讀者而言,可能有兩方面的疑問值得澄清:

(1)這個方法看起來挺花時間啊,我每天要保存的文章挺多,哪有那麼多時間弄這個呢?

關於這一點,其實我在《好好學習》中就提出了一個學習觀點:少即是多,慢即是快。對少數有價值的問題做深入研究,表面上慢,但是堅持下去,速度反而快。

想一想,你保存了幾百篇文章沒看過,你的生活也沒受到影響,那麼現在少看幾篇也沒關係。

而且,儘管你少看了那些本來就不看的文章,但你卻把省下的時間用在真正掌握一個新的知識上面,這豈不是賺大了?

正所謂,雙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啊。

(2)這個方法看起來挺簡單的,有沒有用啊?

關於這一點,就回到我們開篇討論的問題了:簡單不代表效果差,也不代表容易做到。這個看似簡單的方法,如果你能夠堅持下去,也並不容易。

不過,話又說回來,世界上哪有那麼多輕輕鬆鬆就能成功的?找到一個簡單的方法,能夠堅持下去取得成績,已經夠幸運了~

簡單的方法,練到極致就是絕招。

GIF/167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個人知識管理 的精彩文章:

TAG:個人知識管理 |

您可能感興趣

日語中最簡單的動詞「する」,它的用法你不一定都知道!
這才是蘆薈膠正確的用法,你確定你真的用對了嗎?以前的用法簡直就是浪費資源
G?活 護膚油的兩種隱藏用法!原來我們一直錯過了如此簡單好用的方法
塑料瓶蓋丟掉感覺很可惜,媽媽教我這四個利用法,創意簡單又實用
G?活? 護膚油的兩種隱藏用法!原來我們一直錯過了如此簡單好用的方法
同一個單詞用法太多,記不住怎麼辦?
掃盲:艾滋病也有緊急阻斷葯,用法其實簡單明了
防晒正確的用法是這樣?一直用錯了,難怪天天塗還晒黑
測電筆究竟應該怎樣使用?原來測電筆有這麼多花式用法
你一直都做錯啦!家裡這些物件的用法你知道嗎?
面霜並非越貴越好 多種錯誤用法看你是否躺槍
空飲料瓶也有妙作用,巧手改造做成它用,這麼創意的用法你知道嗎
蘆薈膠的正確用法:不是「直接」塗!方法弄錯了,難怪會沒有效果
牙膏不僅可以用來刷牙,你知道它的隱藏用法嗎?竟然這麼好用!
這幾種蘆薈膠用法真的是很有效,之前用錯了方法才沒用!趕緊改
擁有口紅的你真的明白它的用法嗎?一支口紅三種畫法,簡單又易學
女生不要總是亂用蘆薈膠,這幾個用法既無用還浪費,簡直瞎折騰
壓縮面膜的用法介紹 應怎樣正確使用
掌握這些光圈用法,快速拍出好照片!
紅霉素軟膏的這些妙用法,個個實用還方便,難怪賣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