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周口一位農民不幸遇難,故宮博物院為何破天荒舉辦追思會
除非文物管理部門和公安部門介入追繳,否則很多挖掘到的出土文物都被挖掘者抑或旁觀者「順手牽羊」。
32年前,一位農民將從自家院里挖出的19件珍貴文物悉數捐給故宮博物院。32年後,這位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固牆鎮固牆村的54歲農民何剛,在石(石家莊)濟(濟南)客運專線工程工地打工時,因一台龍門吊在拆除過程中發生傾覆而不幸遇難。6月16日,故宮博物院在網站上發布消息:「深切悼念文物捐贈者何剛同志,近期將在京舉辦追思會,追思緬懷這位默默無聞為中國文博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無私捐獻者。」昨天下午,故宮博物院在建福宮花園敬勝齋舉辦了「何剛同志追思會」,向這位為中國文博事業做出貢獻的捐贈者表達深切悼念。這在故宮博物院的歷史上還是破天荒第一次。
早在1985年的一天,何剛在自家院子里施工時,意外挖出一口大缸,缸內盛著一批年代久遠的銀器。其時,有人找過他,願意給一大袋子的錢來購買這批文物。可他知道這是文物,不能賣,得交給國家。於是,他通過鄉親的關係,乘列車到故宮博物院捐獻了這些銀器。經鑒定,何剛捐贈的19件文物為高等級元代銀器,包括二級甲等文物1件、二級乙等文物11件、三級文物5件、一般文物2件。「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元代遺存銀器很少,何剛捐獻的文物填補了此類藏品空白。」當時的文物管理處處長梁金生說。為此,何剛的名字也被列入故宮博物院專門為捐獻者設立的「景仁榜」。對於何剛的捐獻行為,有人說他「傻」,有人覺得「虧」。想想也是,他先後遭遇了「第一任妻子亡故,第二任妻子又罹患尿毒症去世,老父親股骨頭壞死,老母親肋部摔傷」這樣的困境,更兼「家裡也就五畝地,一家人的生活,原本就靠何剛外出打工維持。現在更是入不敷出,債台高築」,生活的打擊險些擊垮何剛。如果何剛當時把那些銀器賣了,或許能夠擺脫上述困境,至少能夠減輕經濟困難的程度。「可無論再難,父親從沒有向我們表露過後悔,多次提到把文物交給國家是對的。」何剛的女兒何華說。一個極為普通的農民,一個家庭承受著諸多煎熬的農民,在向國家上交出土文物與面對唾手可得的金錢之間,他毅然選擇了前者,這是怎樣一種樸素的無私情懷呀!
誠然,《國家文物保護法》規定,凡中國境內出土的文物(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屬於國家所有。既然屬於國家所有,則理應上交國家,這也是一個普通公民應該履行的義務。然而,除非文物管理部門和公安部門介入追繳,否則很多挖掘到的出土文物都被挖掘者抑或旁觀者「順手牽羊」。對於何剛,從「自家院里挖到的東西」,或多或少給人以「屬於自己家所有」之感,更何況在自家院里挖到文物還有一定的隱蔽性。換言之,他盡可以大膽出手換大錢,幾乎用不著提防有人會「多管閑事」。可何剛心裡明白得很,「這是文物,不能賣,得交給國家」。作為一個普通農民,或許他文化水平並不是很高,但他上交文物、保護文物的意識很強。正是他的自覺上交,令他捐獻的文物填補了此類藏品的空白。對這樣一位「默默無聞為中國文博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無私捐獻者」,故宮博物院作出「深切悼念文物捐贈者何剛同志,舉辦追思會」的破例之舉,雖有點「出乎意料之外」卻不免「合乎情理之中」。或者說,故宮博物院選擇的是一種向捐獻出土文物的何剛致敬的最為生動的方式。它選擇的是一種特殊的宣傳教育——通過召開追思會,宣傳何剛為國家文物保護和文化建設事業呈現出來的一種無私的情懷、理想與精神,以更好地教育和引導全社會和公眾堅守一份「抗俗而不為俗遷」的自覺,確保《國家文物保護法》真正落小、落細、落實。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幅員遼闊,地下文物眾多。從已被國家文物部門有組織地發掘,以及通過其他渠道徵集到的出土文物情況看,其中有許多出土文物凝聚了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增添了國家文物和藝術財富。但也毋庸諱言,過去以至今天還有許多地下文物遭到盜掘,一些珍貴文物因此流失,讓人痛心扼腕。對此,我們一方面要保護好每一處地下文物,並加大依法打擊和追回的力度;另一方面也寄希望於通過保護好捐獻的出土文物、保障好捐獻人的權益等做法來提升公眾的文物保護意識,引導公眾自覺繼承和弘揚保護地下文物、捐獻出土文物的精神。從這個意義上說,故宮博物院「了解到何剛家裡的遭遇後,曾兩次伸出援手,給予10萬元的資助」,並在其去世後將為其舉辦追思會的做法,是值得各地及其相關部門借鑒效仿的。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蘇唯


※帽子與歐盟旗撞色,英國女王的「內心戲」你看懂了嗎
※在世界最大小龍蝦生產國,湖北潛江、江蘇盱眙已不再獨霸江湖?
※至少用7國配件,墜落因引擎缺陷!朝鮮用這架無人機偷拍「薩德」基地
※韓國建議朝鮮合辦2018平昌冬奧會,考慮使用馬息嶺滑雪場,還要共同組隊
※美媒渲染中國潛艇威脅:「能發起外科手術式打擊」
TAG:解放日報 |
※驕傲,北辰這位農民走向了世界!
※黃河邊旅遊遇見了塌方,眼看農民的房子就被黃河吞掉
※萬物皆有靈:青州彌河鎮某村農民遭遇黃鼠狼復仇記
※麥田裡三種啥植物,讓農民十分惱火,處理辦法截然不同
※農民挖出西漢金獸,數萬人圍觀哄搶,現成為南京博物院鎮館之寶
※農民挖出一國寶,被村民圍堵,後來寶貝上交,現存南京博物館
※道光朝大量農民沒有地種,卻為何放任東北荒蕪?
※皇后之璽,陝西農民路邊撿的
※這個山東農民以身犯險,一天跳入黃河七八次
※農田裡爬滿了西瓜,為什麼農民大叔不讓吃?
※天方夜譚,清朝農民馴化老虎吃大米去耕田?
※清朝時,湖北一農民遭遇的不明飛行物事件
※茶樹也會長「耳朵」?這些怪東西城裡人不識,農民卻直接掰下生吃
※一位農民工因為吃不飽,結果被康熙大帝封為軍區司令
※目前廣西農民砍甘蔗面臨三大困難,蔗農不僅辛苦還很憂愁!
※廣西一山村,農民發現巨大古墓竟這樣做,惹總理髮怒拒絕外賓參觀
※農民進京告御狀,趙匡胤卻這樣回復!農民啞口無言!
※農民追狐狸追進山洞裡,突然腳下被絆住,狐狸沒找到卻發現座古墓
※一夜暴富不是夢?越南農民挖出寶石引成百上千村民上山挖寶
※大山深處這種野果,又酸又甜十分珍貴,農民不惜冒險採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