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一上映就登頂北美票房榜《汽車總動員3》,究竟值不值得一看?

一上映就登頂北美票房榜《汽車總動員3》,究竟值不值得一看?

[速度與激情8]的車陣剛剛呼嘯而去,[變形金剛5]的汽車人們又要在銀幕狂轟亂炸,而今年還有第三波車隊已經奔騰在路上——[賽車總動員3]。

這年頭「開車」這個詞可不能輕易說出口,不然分分鐘讓你才藝展示,看看上台的選手,不是有「激情」,就是會變形……

別看我們麥坤選手已經車到中年,人家可說了——「我就是速度」。嗯哼,絕對不能小看他,因為[賽車3]已經以5350萬美元登頂北美票房榜。

閃電不惑

年齡危機在皮克斯一向是個難越的坎兒。

如果全擱在人類語境下,小丑魚尼莫是五歲學齡童,要掙脫老父的溺愛保護傘;

13歲的萊利剛入青春期,要含淚揮別純真、迎接成人式憂傷;

愣頭青大眼仔18歲出門遠行,劈頭蓋臉而來的有未來迷茫,也有大學友情;

超能先生年逾不惑,癢倒不癢,全是英雄窮途的躁。

這一幕,和11年前國王的遭遇何其相似,如今的麥坤跌入事業低谷,比起勝利,更需要的不如說是一個前行的方向

「閃電麥坤」歐文·威爾遜今年38歲,恰好是「教授」阿蘭·普羅斯特退役的年齡,比尼科·羅斯博格退役時大7歲,比埃爾頓·塞納橫死賽場時大4歲。

喜劇演員當然不怕眼角爬出幾道細紋,只要段子日新月異就能歲月靜好。

閃電麥坤不行,活塞杯、NASCAR、F1均同此理,他也有同車神前輩們一樣的憂愁:巔峰風光自然無限好,可下一步,就是職業生涯剎都剎不住車的下坡路。

邁克爾·舒馬赫倒是不服老,41歲高齡復出,兩年後悵然歸隱,可不是「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不甘和尷尬?

人一上年紀,雖沒到眼花手顫的地步,究竟是硬體老化,軟體遲鈍,身子骨也吃不消那般風馳電掣。

當年的老國王被路霸撞出賽道,半生榮譽在一個騰空旋轉後變作破銅爛鐵,伏地奄奄一息,彼時的麥坤推著國王艱難挪過終點線,為的是給老前輩一個體面的告別儀式。

可11年後輪到自己,若說淡泊輸贏、從容退役,又談何容易。

導演布萊恩·飛謂之:「你還有大把的人生路要走,可歲月不饒人。你對鏡哀嘆,『我都40歲了』,事實是——你拿生命去熱愛的夢想,是有保質期的。」

黑風暴們這些新一代賽車的制勝法寶。可以通過人工設定,高度模擬各種可能影響到戰局的客觀數據,並精準計算出相應的最佳迎戰方案

賽車世界比人類世界更殘酷,只拿材質、配 置、時速這些斬釘截鐵的數據說話,而技術革命是永不止步的,「198英里/時VS214英里/時」。

這叫江山代有才人出,曾叫囂過「我就是速度」的麥坤,也躲不過歲月這把殺豬刀,又死活不願引頸就戮。

老虎伍茲(高爾夫)、喬·納馬斯(橄欖球),穆罕默德·阿里(拳擊)和邁克爾·喬丹(籃球)……

麥坤骨子裡流淌的原型血液遍布各競技項目,但照皮克斯的說法,有個共同點:天賦異稟,並且驕傲自負。

三部[賽車]成了一個輪迴,如今的麥坤彷彿昨日的國王,而如今的黑風暴傑克遜又彷彿昨日的麥坤,一樣的年輕氣盛,目中無人。

「他覺得整個世界都屬於自己,當之無愧。老傢伙們風光過,現在也該拍屁股走人了。」

世上永不缺新人上位的故事,好比貝蒂·戴維斯遇見安妮·巴克斯特([彗星美人]),費雯·麗遇見瑪麗蓮·夢露([和夢露的一周]),這故事映射出的不是新人光采,而是遲暮者的自我審視、心態矯正。

黑風暴也好白風暴也罷,不過是麥坤胸口那隻蜘蛛心魔罷了。

車禍後,麥坤來到培訓中心,也開始嘗試這種新型訓練工具

恩師還魂

保羅·紐曼2008年去世,無緣2011年上映的[賽車總動員2],片中只有隻言片語,暗示韓大夫已經辭世。

約翰·拉塞特回憶找到保羅·紐曼的初衷:「他是最偉大的演員,而且對汽車和賽車運動有一腔熱愛,這能帶給韓大夫不少借鑒之處。」

這熱愛從1968年出演[獲勝]發芽,不光收藏(他那輛保時捷935在去世後拍賣了440萬美元),色盲的紐曼還是職業賽車手。

紐曼1979年在勒芒汽車錦標賽上拿過亞軍,到了70歲高齡還活躍賽場勇奪獎牌,因此還創下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還有粉絲(後來買保時捷那位)專門為偶像拍了紀錄片[獲勝之道:保羅·紐曼的賽車人生]。此時辭世,算不算是老爺子逃過一劫不知道,對系列的確是莫大損失。

九年過去,[賽車3]這才為老爺子找到了還魂之道——當然不是[速度與激情7]和[俠盜一號]的動作捕捉、數碼還原。

紐曼老頑童心態,當年在錄音棚里經常不按劇本來,動輒即興發揮,或者搞點惡作劇,比如大呼小叫,「這算什麼賽車!」

幸運的是,這些都被麥克風捕捉,挑挑揀揀剪輯一番,就成了[賽車3]中的配音素材。麥坤失意賽場,回到恩師盛年時的故居,造訪恩師的故友和教練。

這些其貌不揚的古董車,在韓大夫的時代也是佼佼者,它們多由現實中的傳奇賽車手配音

「我喜歡『起源』故事,所以才把這個高科技的賽車故事帶回賽車歷史的伊始。這裡有很多老靈魂,他們都是韓大夫的高中同學。」

不如說,[賽車3]是關於「傳奇」們的故事,韓大夫曾在麥坤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師徒情分由此而來。

而麥坤如今也需在這些老靈魂身上,追溯「傳奇」的伊始,也領悟自己作為「傳奇」的歸宿,比起「放慢腳步,學會欣賞沿途風景」,如何在「執著」與「釋然」之間謀求內心的平靜,才是當下新課題。

拉塞特不止一次強調過,活塞杯的原型是美國納斯卡車賽(NASCAR)。

而第三部將焦點放在了這些以NASCAR傳奇賽車手為原型的老靈魂身上,無疑也是一次系列精神的尋根。

說句題外話。[賽車]系列的概念脫胎於1998年左右,那是[蟲蟲危機]完成之後,也許是因為綿延了近20載,因而也見證了不少電影人的離去。

麥坤的名字一說是致敬史蒂夫·麥奎因,但皮克斯的官方說法是紀念[賽車]製作期去世的動畫師格倫·麥坤。

而就在首部上映前夕的2005年,皮克斯的幹將 、副導演喬·蘭福特死於車禍——幾年後,他本該是能並肩五虎將的人物。

頭頂兩團火焰,這位弗利特小姐倒是挺像拖線一直害怕的「鬼火」

從格倫·麥坤、喬·蘭福特到保羅·紐曼,不受人待見的[賽車]系列,基因之中其實反倒承載了更多關於人和事的記憶和緬懷。

初心可貴

導演布萊恩·飛明確無誤地表示:「[賽車3]要重新找回第一部的感覺。」——沒好意思提[賽車2],皮克斯唯一一部爛番茄泛綠的電影(39%)。

請不來肖恩·康納利,反正間諜車芬恩的原型里一樣有阿斯頓·馬丁DB5。

反正邁克爾·凱恩和他的哈利·帕爾馬([伊普克雷斯檔案])一樣是地道英倫腔,[賽車2]一廂情願地致敬起老牌諜戰,連累麥坤、拖線兩條線索割裂得一塌糊塗。

儘管致敬還是顛覆,那都是邦德、伯恩、X、如今是金斯曼特工的事,真還犯不著皮克斯和動畫越俎代庖,又吃力不討好。

於是回過頭來再看[賽車],居然也越瞧越順眼,起碼它始終未偏離一個賽場新秀的成長,而66號國道的興衰史也太能牽動一代美國人的懷舊之心。所謂回歸初心,也是這個意思。

又是慢放鏡頭,又是沉重的呼吸,就差再奏一曲肝腸寸斷的《你的樣子》致敬[阿郎的故事]

據說看完這款「車禍版」先導預告,就有八歲小粉絲來信質問:「你們真的要殺死麥坤嗎?如果這樣,那我一定要買那個兇手的玩具款,然後也殺掉他。」

角色的情感和命運重新回到故事重心,遠比英國特工車的飛檐走壁、在大本鐘里裹粽子揪心。

此外,哪怕當年有人給[賽車]扣物化的帽子,諸如抨擊麥坤對莎莉一見鍾情的原因居然是「好漂亮的保時捷」,但毋庸置疑,「賽車」是系列的另一個核心。

拉塞特當年有名言:「我的血液里一半流的是動畫,一半流的是汽油。」上行下效,[賽車]系列先天攜帶的就是車城底特律的基因。

從鮑勃·保雷(角色設計師)、傑·瓦德(創意總監)、到傑·舒斯特(場景設計師),一直追隨系列的幾個皮克斯骨幹。

父輩里多的是福特、雪佛蘭、克萊斯勒的設計師、工程師,誰又都有幾款拿得出手的老爺車、改裝車收藏。

個個都是行家裡手,也省得請技術顧問的麻煩,聊起車來就是熱火朝天。

[賽車3]的場景概念圖

相應的,本片的宣傳一走中年危機路子,一走「速度與激情」路子,引擎轟隆隆一發動,再配上360度全方位展示,皮克斯再次彰顯了自己同迪士尼動畫在性別屬性上的截然不同:雄性激素前所未有的爆棚。

而就在今年一月,美國北部國際賽車展上,皮克斯還特別展示了一輛全尺寸「閃電麥坤」賽車——眉眼嘴巴一樣不少,就是不知道坐上去之後,體驗是否「優雅如凱迪拉克,勁爆如寶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電影 的精彩文章:

今年最搞笑喜劇,不看絕對是你的損失
諾蘭老搭檔跟奧斯卡影后,爬著拍完這部「落水狗」
看第五季,都不願意承認「紙牌屋」曾是神劇
比鋼鐵俠還有錢,高富帥《黑豹》再登場
《為人母》者,獻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TAG:看電影 |

您可能感興趣

北美票房|《登月第一人》「左右」不討好,票房不及預期
《黑豹》打破票房記錄,笑傲北美票房市場,原因究竟是什麼?
北美票房榜TOP5,《碟中諜6》跌出前五,第一能嚇哭你
這部大片北美票房撲街,但中國首映票房卻奪冠!
北美票房丨新片表現不佳,一月票房同比大幅下滑
奇怪!這部大片北美票房撲街,但中國首映票房卻奪冠!
「巨齒鯊」在北美票房取得三連冠,超過「碟中諜6」也就理所當然!
都是北美票房爆款,但引進後一部輕鬆破億,一部才430萬!
能與《海王》抗衡的新片,就這部一上映就登頂北美票房冠軍的新作
這部席捲北美票房的漫威新片,你看還是不看
北美票房:《五十度飛》輕鬆飛上票房榜首
《紅海行動》票房近25億,榮登榜首,但網友大呼只有成龍才可以打開北美票房
《黑豹》國內票房領跑第一,北美票房榜四連冠!口碑卻兩極分化!
《星戰外傳》這次真的要涼了?北美票房三天不破億,低於迪士尼預期!
《流浪地球》北美票房一數據秒殺前三名 可是隱患也突顯出來了
上周北美票房榜前三甲出爐
稱霸北美票房,DC真的可以憑一部《海王》翻身嗎?
《黑豹》連續五周北美票房登頂,《復聯3》可能也是手下敗將
好萊塢借成龍名氣拍攝的一部電影,當初一片罵聲,北美票房僅98萬
《頭號玩家》以絕對優勢登頂最新一期北美票房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