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吃擔擔麵,住老胡同,木板上畫畫,發微信表情包,一家法國人在中國這樣生活

吃擔擔麵,住老胡同,木板上畫畫,發微信表情包,一家法國人在中國這樣生活

思考是對自己的尊重

隨著中國國際化程度的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常居中國,你知道他們在中國是怎麼生活的嗎?了解他們是如何看待中國的嗎?外國人在中國,本期講述一家外國人在中國的生活故事,在這裡,換個角度看中國。

相信我,在法國,我們可能有富裕的生活,但是好像把你驅趕進一個大盒子里,中國讓我感到自由。

法國人Capucine Neouze在中國生活了七年,相比丈夫文雅的中文名「呂克」,她還沒有一個令自己滿意的中國名字。有段時間,她想取名叫「金蓮」,因為「capucine」在英語里意指「旱金蓮花」,一種艷麗的開花植物。「oh! No! She is a crazy girl !」當capucine得知金蓮在中國故事裡不是一個好形象,只好作罷。

像大多數外國人一樣,他們因為工作緣故才長期生活在中國。2010年,就職於法國AREP設計集團的建築師呂克被派往中國成都工作,Capucine和孩子也只得跟著移居。第一次踏上傳說中的「神秘」國度,他們確實被嚇到了。「燃燒著的煙花和爆竹,在你頭頂上嘭嘭嘭,噼里啪啦,哪裡都是。天吶,居然一直放了一整夜!後來我才知道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叫春節」,Capucine笑著回憶。

在成都生活的兩年里,呂克一門心思做市區火車站的規劃設計,孩子和中國小孩一起學習玩耍,Capucine則做全職媽媽。家務之餘,她最愛去市中心的天府廣場晃蕩,觀察土生土長的成都群眾。「他們最愛坐在路邊的大樹下乘涼,聊著天,打麻將,他們四川話很有意思。那裡人經常吃火鍋,和大城市很不一樣,相當悠閑,很cool。」Capucine帶著對擔擔麵的不舍,兩年後隨著丈夫的工作變動搬到北京。

成都的宜居緩解了關於中國的想像給Capucine帶來的緊張,她開始松下心來,思考關於自我的生活。

異鄉人&夢想者

Capucine決定不再做建築師了。

職業建築師,這是和呂克一起從建築學院畢業後,她一直在從事的事情。薪水不錯,是一份體面的工作,是一家人希望她成為的樣子。但Capucine隱約覺得自己的心裡有個洞,出現在報考藝術學院遭周圍人反對的那一刻。和外國影視劇里寫得不一樣,外國父母和中國父母同樣擔心孩子學藝術吃不上飯,更注重工作的實用功利性。

雖然就讀建築學院,但Capucine一有時間就跑去藝術學院旁聽學習,逐漸有了自己的藝術見解。畢業兩年後,她舉辦了第一場畫展。此後,做建築師還是自由畫家?Capucine從來沒有停止糾結,在成都的兩年給了她充分的思考時間:「建築師能賺很多錢,但不是我想做的,我想成為一名藝術家。我告訴我的丈夫,他說如果我覺得開心,那他就支持我。」

呂克工作很忙,努力承擔起了養家糊口的責任。而Capucine很快在皇城根北街甲20號的「藝術8」接手一間小工作室。這裡是原中法大學的舊址,毗鄰中國美術館、故宮博物院,東西方藝術在這裡匯聚。

在20多平方米的小工作室里,除了畫筆、顏料和木頭條幾,其餘空間樹滿了舊木板,紋理斑駁都掉了色,但仍可以看出之前的用途:裱著紙窗花的卧室門板,石灰寫著「女」字的廁所門板,蓋滿黑色章印的牆板,水泡過火燒過的床板,龜裂的鋁製路牌……

這些日常可見的板牌成了Capucine的畫布,這是一個來自中國的,極具創造力的靈感,「我發現中國的手藝人很厲害,他們生活節儉,喜歡就地取材,把廢棄的東西再加工,叫變廢為寶。那我也可以這樣,既考驗創造力,又對環境很好。」

騎著從舊市場淘來的老式帶梁自行車,Capucine每天走街串巷地搜尋「畫布」。直到結交了一位回收廢品的中國女士,Capucine稱她為「門女士」,以每塊100元的價格從這裡收購舊木板。每來一批材料,她不敢立即使用,常常被附著其間的歲月和人氣震撼。「每一塊門板的紋理、痕迹和味道都不一樣,能想像背後經歷了不同的人和事。人躺在床板上休息,呼吸,生髮情緒,飽滿感情和故事,這讓我感到敬畏。」經過一段時間的放置,Capucine沉下心來清理污垢,保留原有的貼紙或小廣告,然後順著紋路塗上顏料,根據材質和形狀進行構圖和創作。

她偏好畫人,但無一例外畫的都是中國人和中國家庭:剪著民國學生頭的女學生,裹著花棉襖的胖臉小女孩,抱著大碗扒飯的三毛男孩,半卧於病榻的憂鬱媽媽,賣煎餅果子的中國婦女,村落巷子里的摩登女人她的作品充滿日常的家庭氣息,保有美好孤獨的童年痕迹。每一塊木頭,經過她的創作,承載了一個人物的記憶和喜怒哀樂,好像也活了過來。「我喜歡跳出敏感的政治經濟領域,從局外去看事物,把自己在中國生活的所思所見畫出來。」

在和朋友們交談時,Capucine能感覺到他人讚賞背後的潛台詞,「喔,她做的事情很特殊,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在此前糾結不決的時候,她也曾這樣想過,現在看來這種想法實在是沒有必要,「做建築師是一件正確的事情,那我就只是另一個建築師,沒什麼特別的。但當我在畫畫的時候,I am what I am ,那為什麼不做呢?我的家庭也不是非常有錢,但我可以在木頭上畫畫,這並不需要很多錢。我們總覺得做自己是一件特殊的事情,不是的,只要你想做你就能做,你拿起什麼就是你真正想要什麼。你自己的心就是最大的支持,其他都是第二位的。」

巴黎&北京&印象

Capucine一家是中國文化的重度「愛好者」,總直言不諱地表達對中國的熱愛。生活在異國他鄉的人第一要應付的,就是儘快理解並適應此處的生活。Capucine適應得很好,從生活的細細碎碎里貼近這個新鮮的國度。不像大多法國同胞那樣群體聚集在遠離市區的封閉式精美公寓里,她和老公、三個孩子住進北京舊鼓樓大街西側的鑄鐘胡同,這個地方曾鑄造了中國明朝的永樂大鐘。

沿著蜿蜒的胡同繞幾圈,推開一扇老木頭門扉,就是他們的家了,一個經過精心修繕但仍保留原汁原味的四合小院。老樹,從舊市場淘來的紅燭台和花瓷瓶,書架上的筆墨紙硯,中國式家庭老照片,紅旗巷三條一排的標識牌,紅木屏風,茶具和藤條竹椅古老的中國元素被主人搭配得恰到好處,豐富而不造作,按照一定邏輯泛著生氣與美麗。他們經常聽到來自中國人的感嘆,「你們比中國家庭還中國。」

除了浸潤在中國式的日常生活里,Capucine喜歡在木板上畫中國面孔和中國故事。有一次,一個中國朋友帶了張自家的黑白全家福,她以老照片為原型重新創作成了一幅畫,看著有顏色有溫度的親人,朋友感動地哭了。這給了Capucine新的創作靈感,在木板之外,她又開始跑老市場淘黑白老照片。

「木板、老照片,都是見證中國人日常生活的東西,是有時間感的,最貼近他們。由於文化差異,一些中國人看到門板上畫個孩子或逝去的人會覺得害怕,我是不怕的。你需要有創造力,用藝術聯接過去和現在,紀念已經逝去的人和傳統。因為有些東西需要被記住。」

她和丈夫在中國生活得越久就越喜歡這裡,喜歡中國菜,喜歡中國大媽,喜歡騎三輪車逛菜市場,特別著迷於古舊的事物。呂克參與了北京大柵欄的規劃設計,相比較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他更喜歡北京胡同和那些民國風的古建築,「我希望看一看傳統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裡面有中國的歷史和文化,這才是真正的中國。正因為我們不了解中國的這一面,才更有興趣去探索和發現。」

為了更深入了解中國文化,Capucine專門找來余華的譯文小說來讀,儘管中文說得不算多順溜,但她熱衷於跟舊市場的小販、建築工地的民工或胡同里的鄰居大媽交流。「最大的困難從來不是語言,是我們自己關上了心門。我的很多法國同胞根本不了解中國,他們被媒體塑造的妖魔化的中國形象嚇住了,其實中國不是這個樣子的。一些法國人來了中國,僅僅是為了工作,住在高檔社區里,不和中國人交流,不了解中國的文化和生活。這樣不太好,交流很重要。」

寬鬆的白色長袖,水洗牛仔褲,頭髮隨意抓在腦後,Capucine總是打扮很樸素。她特別愛笑,嘴巴張得大大的,鼻樑很高,熱情的面部泛著潮紅,還有一點點小雀斑,可愛又極具藝術氣質。她總是看起來很自在,絲毫沒有「異鄉人」的隔塞。思念遠在法國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也體會到中法生活是那麼的相似,又那麼的不同。

「我不想回法國,我真的很愛中國。相信我,在法國,我們可能有富裕的生活,但是好像把你驅趕進一個大盒子里,你想掙脫軌道去做事情是很難的。因為一切都是被規定好的,做好了的,沒有太多自由和空間給你。但是中國正在成長期,社會很有活力,大家都很有幹勁,有機會,有夢想,這種生命力和創造力讓人感到很自由。」Capucine知道如果回去,自己會像很多法國青年人一樣,不再是夢想者,因為不知道還有什麼可以拿來創造的。

「中國比法國更自由。相信我,我都生活過,我知道。」不過北京和巴黎還是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Capucine認為巴黎像是一個博物館城市,並不適宜居住,因為一切都太貴了。很多法國年輕人工作很努力,特別忙碌,他們分居,也不生孩子。這點就和北京的青年人差不多,一樣地快節奏生活,一樣壓力很大。

「青年人的慾望很多,但問題是,為什麼我們想要這些?是真的那麼想要嗎?青年被鼓勵為了工作而工作,這並不是快樂的根源。所以我們感到焦慮或抑鬱,沒有精力去嘗試新的事情。沒有人知道怎麼辦,也沒有人站出來承諾自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沒有一個可以放心追隨的人,所以只能靠我們自己,去思考,去尋找意義。」Capucine一家在中國尋找生活的意義,與中國面孔和中國故事不期而遇,並用藝術的形式抵達人心,打開通往舊時光的大門。

他們生活的節奏很慢,最喜歡傍晚躺在屋頂,喝著茶吹著風,看看星星,起身還能望見月光下的舊鼓樓。

前兩天,Capucine傳來一張田間地頭的照片,她和從法國趕來的親人們正在安徽查濟這個傳統村落旅行,身著統一T恤衫,大家都笑得特別開心。「我讓他們都過來了,展示我在中國的生活,看看真實的中國印象是什麼樣!」Capucine微信說,後面跟著一串中國風的表情包。

(文中圖片為Capucine本人及其作品)

原載於《中國青年》第12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青年雜誌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青年雜誌 |

您可能感興趣

韓國妹紙的瑜伽漫畫,表情包夠我樂一年了!
表情包鼻祖金館長來到中國,偶然逛到一小店時店主說你真像表情包玩具頭像,爆笑
喵星人隨便一張照片就是表情包,能有這樣的表情一定是戲精無疑
國人百吃不厭的的雪糕,在外國人眼裡卻是這樣,看到表情也是醉了
火遍中國的韓國小女孩,這個表情包你一定認得!
英國女王的搞笑瞬間,每一幀都是移動的表情包
周杰倫被朴信惠坐到衣服卻一聲不吭,這小表情實在耐人尋味!
姚明又火了!這次是在中東,一國嘲諷另一國,這表情包戰力不俗
有情況?盛一倫張天愛曬照神同步,連表情包都一模一樣
誰說貓是面癱來著,這隻貓的每個距離表情,都是一張張表情包
姑娘為自己的軍人未婚夫畫了一組漫畫表情包,暖到哭!
戚薇在《嚮往的生活》中一個人吃這個,有誰注意到一旁何老師的表情
主人,這是你的表情包
怎麼會愛上了她,還不是因為眼瞎,紙短情長新版表情包
儘管宋民國長大了,可他仍是表情包界的扛把子!
德國攝影師的作品捕捉了狗狗們的表情,每一隻都是獨一無二的
這一周,你的表情是
貓咪在陽台上望著,跟等小情人回家一樣,表情萌翻
國外一小哥喜歡和二哈拍照,但狗狗卻總是擺出一副嫌棄得不行的表情
胡杏兒曬父子合照,兩人表情一模一樣,不愧是親生的,簡直太可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