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讓世界『大佬』都想購買的中國海上神器

讓世界『大佬』都想購買的中國海上神器

浮船塢是一種可用於建造船舶和維修工程的船舶,並且還具有打撈沉船及運送深水船舶,通過淺水航道等能力。浮船塢建造很特別,它有一個巨大的凹字形船艙,兩側有牆,前後敞開,是一種特殊的槽形平底船。現代建造的浮船塢有較高的自動化和電器化程度,船塢的浮沉由中央指揮台操縱,以及機電、電工、木工等車間,可用於修船作業。1974年,中國建造了第一艘2.5萬噸級「黃山號浮船塢";2006年中國又先後建造了20萬噸級「中海九華山"和30萬噸級"大連號"浮船塢;2008年,由中海工業有限公司自行建造、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1萬噸級「中海峨眉山"浮船塢正式投產;2012年,由廣新海事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世界首艘6000噸級自航式浮船塢交付中國海軍;2016年,"華船一號"自航式浮船塢正式服役,為中國海軍艦船遠航和維修提供了強大的保障能力。

  浮船塢對於俄羅斯美國這樣的軍事強國是不可或缺的船舶種類,它是海軍不可忽視的軟實力代表,也是海軍裝備提速改造和維修保養的利器。

俄羅斯專家表示,俄羅斯具備設計航母的技術能力,此前克雷洛夫科研中心展示了10萬噸級風暴級核動力航母方案,但是面臨兩個困難:一是缺乏足夠的資金,二是沒有合適的大型船台建造航母。因此購買中國浮船塢是俄羅斯旳第一選擇。

  俄美兩大軍事強國購買中國浮船塢證明了中國建造浮船塢的技術和實力,充分說明了中國的技術優勢,隨著越來越多中國製造的軍事神器出口海外,得到了眾多國家的認可,中國的大國形像進一步得到提升。

台灣問題日益嚴峻,軍事攤牌只是個時間問題。而從目前和未來幾年的國際形勢看,特朗普政權只會加緊對中國的戰略圍堵。最新的七國集團聲明,涉及中國的東海和南海就是明顯的戰略風向標。美日和西方對中國的戰略圍堵,除了傳統的島鏈基地,最主要的戰略機動力量就是他們的航母戰鬥群!中國雖然有強力的反航母彈道導彈手段,但只能在中國周邊1000海里半徑內打擊美日艦隊,戰場環境仍然局限於中國周邊,這在戰略上本身就十分被動。一旦開戰,損失最大的還是我們。

  要真正禦敵於國門之外,把戰場引向美日和西方的腹地,只有大力發展我國的航母戰鬥群,爭取與美日艦隊於「公海決戰」;甚至直搗黃龍,把戰爭引向對手的戰略縱深,才是真正的戰略決勝手段。

  因此中國海軍未來對航母艦隊的需求極大。兩艘滑躍航母只能算入門級別,未來十年內,至少需要4艘航母才能確保台灣周邊戰場安全。要真正和美日艦隊在西太平洋取得力量平衡,則至少需要6艘或6艘以上強力航母!因此從戰略需求上來講,中國急需建設第三艘和第四艘航母。

眾所周知,建造和維修航母離不開海上平台,這就是浮船塢。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浮船塢擁有量最多的國家,其技術已經領先於世界先進水平,連世界上兩大軍事巨頭俄羅斯和美國都從中國購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航母 的精彩文章:

最新動態:聖克魯斯群島,七艘航母對決大海戰
中國首艘大陸航母副總設計師孫光甦分享了一些航母與研製的歷程!最大遺憾感動無數人!
強大海軍讓港澳同胞感受安全 中國航母7.1訪港2年後還將訪澳門
中國為什麼不把核潛艇反應堆裝在航母上?那核航母不就有了!
比航母還高出一倍報價的戰機:剎那間秒殺一個國家

TAG:航母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戰場上的神器,歐美買不起,為何貧窮的中國大肆購買?
世界富豪們都是如何「購買」新國籍的?
英國稱鯨類海洋生物頻臨滅絕都怪中國:是中國人花高價購買
日本奢侈品市場受到中國遊客的喜愛,購買力最驚人的竟是中國大媽
中國的「三胞集團」購買的英國老牌商場面臨崩潰的邊緣
世界上最大軍火購買商,美俄都想巴結,被稱為最幸運的國家
美國拒絕購買中國鐵路車廂,中國網友:還想不想準時上班了?
世界上最有趣的房子,橫跨美國和加拿大兩個國家,卻無人願意購買
中國大山中挖出寶藏,各國前來討要提出資源共享,美國想天價購買
盤點國外最想購買的中國武器,第三款美國都想得到!
坐地起價想痛宰中國?我國轉身購買這國鋁礦,澳大利亞吃大虧!
中國購買史上最多俄大豆,已取消美國貿易產品,美網友:中國偉大
視頻|中國一大殺器為何突現北非?已出口多國,美國盟友也爭相購買(猜裝備送紅包)
巴基斯坦:中美兩國的直升機都不行 還得向另一個亞洲大國購買
再創紀錄!泰國購買中國一鎮國武器,美國:我們失去了一重要盟友
美國再不能在中東軍火市場上一家獨大!大批國家向中國購買軍備
鐘錶王國瑞士,賣表的街上都是中文,國人購買力杠杠的!
美國禁止購買中國鐵路車廂,中國網友:還想不想準時上班了?
美國最不想看到的一款俄制武器,各國熱捧,兩大強國爭先購買!
超俄趕美!中國又一黑科技武器交付,購買國曝光,美國已痛心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