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讓你爽翻天的變形金剛特效,背後有一群中國特效師

讓你爽翻天的變形金剛特效,背後有一群中國特效師

《變形金剛5: 最後的騎士》在北美上映後差評如潮,觀眾們批評它「笑話爛俗」、「劇情俗套且毫無邏輯」。美國本土首日票房只有1500萬美元,是上一部的四分之一,刷新了《變形金剛》系列的最慘記錄。

而在中國,《變5》光零點場就收入了票房4175萬人民幣(約600萬美元),八個小時後,票房就已經達到了1.11億人民幣(約1610萬美元),超過了美國一整天的票房收入。

這部拍了十年的機器人大戰,在劇情已經完全崩壞的情況下依然能獲得中國觀眾的歡心,靠的大概就是打打打、炸炸炸的特效吧。

但可能沒有人想到,這些讓人熱血沸騰的戰鬥場面並非完全出自好萊塢的特效師之手,它的一部分工程,是在北京三里屯的一個辦公室里完成的。

富士康里的特效師

為《變形金剛5:最後的騎士》製作了特效的這家中國公司叫 Base FX,雖然老闆Christopher Bremble 是一位美國人,但公司在北京三里屯辦公,450名員工95%以上都是中國人。

成立於2006年的Base FX已經獲得過三次艾美獎最佳視覺特效獎,2012年開始和工業光魔合作。除了這次的《變形金剛5》,他們的作品還有很多你熟悉的好萊塢大片:《變形金剛4》《環太平洋》《星球大戰 :原力覺醒》《美國隊長3 》《星際迷航:暗黑無界》。

而Base FX只是中國眾多特效作坊的一個剪影。中國現在的本土特效公司有上百家,比較知名的有Base FX、聚光繪影和天工異彩,其它公司如原力動畫、非凡影界等,知名度和規模都較小。

工作中的 Base FX 團隊。/Variety

但大部分中國的特效公司規模都不大,根據《影視白皮書》的調研,超過兩三百人的僅有不到10家, 80% 以上的中國特效公司是只有幾十人的小公司或小工作室。

如果說 studio 在好萊塢有個聽起來很洋氣的「工作室」 的翻譯,在中國,這些特效 studio 更合適的翻譯是 「作坊」。但就是這些幾十到上百人的小作坊,承包了如今好萊塢超50%-75% 的特效。

它們和為蘋果做手機的富士康很像,承包著宏大巨制中最繁重無趣的部分,連露臉的機會都沒有。

天工異彩曾參與了《飢餓遊戲2:星火燎原》《敢死隊3 》《龍紋身的女孩》的部分特效,非凡影界則參與過《星際迷航》的製作——但這些記錄僅僅存在於公司官網和行業報告里,國內外的媒體都隻字未提。

它們的地位在國產電影里也可見一斑。在《封神傳奇》的宣傳稿中,列出的特效公司包括美國Blur、Tippett、Hydraulx 及 韓國 Dexter digital;而很少人知道,中國的天工異彩和星河視效也參與了這部電影的特效工作。

《封神傳奇》中的特效。/豆瓣

2016年票房冠軍《美人魚》,突出的仍然是韓國特效公司 MACROGRAPH, 其實幕後還有中國特效公司非凡影業。

中國的影片尚且這樣,好萊塢大片的特效項目中,更難找到中國這些小作坊的名字了。

勤勞樸素的中國人

好萊塢蜂擁到中國來找特效師的原因和蘋果一樣:中國人便宜。同一個項目,中國特效公司的報價僅為好萊塢公司的一半,有些時候甚至只有三分之一。

一部好萊塢電影的特效工作,在電影開始拍攝第一個鏡頭之前就早早開始了。特效總監在前期就要和導演合作,設計整部影片的視覺特效。

中國特效作坊需要處理的只有拍攝後期的特效部分,沒法參與到設計和特效現場拍攝,只能接那些片方分配的技術含量較低的特效鏡頭訂單。

給好萊塢外包特效部分的中國公司,排名前列的因為名氣和商業成熟,多少和甲方還有一些溝通互動。小作坊的從業人員,只能是流水線上埋頭勞作的螺絲釘,根本沒機會一窺一個完整項目是如何統籌規劃的。

工作中的 Base FX 成員。/China Film Insider

但這並不重要,發展了二十多年的特效行業已經是一個成熟的行業,有著統一的行業標準,特效師們使用著相同的軟體和工具來進行標準化的製作。特效製作已經從最初的創意工作變成了勞動密集型工作。

大部分從業者並不是在做設計,而只是完成高度分工的特效工作中繁雜、重複而報酬並不高的苦差事。

中國報價這麼低,一部分羊毛當然是從員工身上薅。中國的特效師跟美國的相比,是拿著一半的薪水干著兩倍的活兒。

中國特效工作者平均月薪不到10000 ,其中,剛入行的新手也就5000,幹了3年能賺到超過20000那是很不錯了。而根據美國勞動部的數據,行業平均月薪為20000,正好是中國從業者的2倍。

而中國人的吃苦耐勞也是全球罕見的,這導致中國公司不僅報價低,工期也比好萊塢的同行要短。

「比可蒙多工作室」的主管 Wil Manning 說,他曾經和美國同行一起看過《西遊記之大鬧天宮》,儘管特效粗製濫造到辣眼睛,但他們無法想像這些特效是在短短三個月里完成的。

「怎麼可能有人在那麼短的時間裡完成這麼多的工作?而且一開始他們到底是怎麼同意的!」

倒塌的好萊塢特帝國

好萊塢為什麼這麼圖便宜呢把活兒外包了呢?因為它們的日子也不好過啊!

2013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獲得了85屆奧斯卡4項大獎,其中包括「最佳視覺效果獎「。

影片的視覺總監 Bill Westenhofer 談起一個花絮,說影片在印度遇到了麻煩,因為印度那邊譴責他們把老虎餓著了。最後他們不得不向印度人展示,演員蘇拉傑?夏爾馬是拿著一隻藍色的襪子拍這場戲的,觀眾看到的老虎只是一個數字合成圖像。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電腦合成老虎。/豆瓣

這只容易讓人誤以為真的老虎,是「節奏特效工作室」里的1300人工作了一年的成果,期間還有一些其他的藝術家和小團隊來幫忙。

然而,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上映三個月以後,「節奏特效工作室」就申請了破產。他們對媒體說,破產並不是因為為了財務調整或者管理不善而導致,就是現金流斷了,沒法給員工發工資。

不僅是「節奏特效工作室」,2003到2013年間, 至少有21家知名的好萊塢特效公司倒閉、申請破產或者轉型,包括業界頂尖的「數字王國」。

這家製作了《泰坦尼克》等經典特效案例的公司,由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創辦,為上百部影片製作了特效,但後來它被一個中國公司收購了,又因為效益不好轉手賣給了香港奧亮集團。

就像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經常抱怨的那樣,特效行業就是一門苦生意,雖然涉及的金額巨大,時不時就佔取上百萬乃至千萬的預算,但利潤很低。如今,好萊塢最好的特效公司,利潤率最好的僅能達到6%。

而就在四十年前的1977年,電腦合成動畫(CGI)出現在電影里還只是個幻想。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的出現實現了這種幻想,也由此成為了一代人心中的經典。

1977年《星球大戰》的特效,在現在看來難免生硬,但仍然經典。/豆瓣

那時,Apogee、 Dream Quest Images、Boss Films 和工業光魔(ILM ),是扛起好萊塢70年代特效行業的四巨頭。

Apogee 負責了1979年版的《星際迷航》特效;Dream Quest Images 製作的《回到未來》里的飛船和Boss Films 在《鬼驅人》里打造的恐怖形象都讓人印象深刻。

1993年,史蒂芬·斯皮爾伯格拍攝了另一部特效大片《侏羅紀公園》,其中皮膚質感真實的數字恐龍不僅對觀眾造成了衝擊,也影響著無數從業者。

很多人加入特效行業時是有情懷的,他們仍沐浴在新技術的光環下,願意花很長的時間慢工出細活,做出藝術品般的特效作品。

比如《加勒比海盜》中滔天的巨浪與震撼的漩渦,當時負責的「工業光魔」為了讓它看起來更逼真,請教了物理學、數學和海洋方面的專家,甚至不惜租用衛星,對太平洋海域進行了長達一年的遙感測量。

而在《變形金剛3》中,鑽孔機破壞大樓的超複雜場景,一幀的渲染就需要12天。

《變形金剛3》中大樓被破壞的場景。/豆瓣

工業光魔和同期的特效公司們,推動的是整個電影行業的改變。觀眾們願意為視覺盛宴買單,也沒法再容忍曾經的「五毛錢特效」。

匯聚了頂尖人才、資源和資金的特效行業,也快速的「成熟』了起來。行業成熟的必然結果就是成本的降低和專業標準的制定。

當使用了統一的標準以後,電影公司就可以把後期鏡頭按照難度和耗時分配給不同的公司,特效公司們和電影公司就成為了乙方和甲方的關係。

這樣的一紙合約關係,與當初特效師在統一劇組中和導演、攝像師一起設計激動人心場面的合作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除了特效行業的商業化,特效師們的入門門檻也因為軟體的普及而降低了,摘下光環後的他們變成了普通工種,薪酬也不如往昔。

10年前,好萊塢頂尖的特效師年收入可以到20萬美元,而如今,業內人士向 hollywood reporter 透露,最好的特效師收入也降到了16萬甚至10萬。「節奏特效工作室「甚至傳出沒錢給員工買醫保的消息。

原本的創意行業變成了勞動密集型行業,這就給了最不缺人的中國可乘之機。

全球化的好萊塢但就像所有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一樣,它不斷追逐著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性價比,並不會忠誠於某一個國度。

一直以來,中國的特效公司也和印度和韓國搶好萊塢外包的單子。印度的外包公司更有語言優勢,而韓國的技術和互聯網基礎設施更好。

更大的危機來自於不同國家政府的補貼和減稅。好萊塢特效生意有很大一部分轉移到了世界上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倫敦。2016年一年, 好萊塢的公司在倫敦花了17億製作電影。

根據英國政府的對電影行業的補貼政策,一部在英國製作的電影最高可以得到25% 的補貼。所以像《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等大片特效都到英國去製作了,最近熱映的《神奇女俠》也是。

《神奇女俠》的一部分劇情也發生在英國。/豆瓣

但全球化對好萊塢來說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根據美國電影協會的數據,如今好萊塢電影70% 的票房都來自海外,《速度與激情6 》在海外的票房是美國本土票房的兩倍,廣闊的海外市場給好萊塢的工業體系帶來了質變。

就像剛剛上映的《變形金剛5 》——加入了日本的演員,在香港取景,讓中國人做特效,講述英國人的故事——如今的好萊塢從前期策划到後期製作,都需要全世界的幫助,這一切都是為了降低成本,以及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場。

除了彙集全球資源,好萊塢的電影還有兩大特點:分工明確、製片人負責制。

分工明確表現在電影製作的所有階段,不僅僅是特效分包給了不同的團隊,就連編劇團隊都細分為創意、主要情節、次要情節、對話、興奮點等多個專業部門,由不同的人負責。這就使電影中的製作人員都變成流水線上的螺絲釘,他們個人的能力不會決定影片的質量。

比如天工異彩製作了《飢餓遊戲2 》中的嘲笑鳥標誌和《敢死隊3 》的爆炸特效,而對於電影的全局,他們在製作時幾乎毫無概念。

《飢餓遊戲2 》中的嘲笑鳥標誌。/YouTube

而唯一能對影片負責的,就是製片人。製片人對電影的製作擁有絕對的領導權,他依靠市場調查得出的結論來理解觀眾的需求,並以此為出發點來組織電影製作班底。為了實現票房上的成功,製片人可以進行他認為有必要的一切調整,包括更換導演、臨時改變劇本。

同樣是中國團隊,給好萊塢做出的精緻特效到國產電影里就變成了五毛錢,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導演能力不行,更重要的是好萊塢電影的整個項目流程,國產片只能學其皮毛,既不能做到專業化的細分,也沒有真正以市場為導向。

中國雖然也會找不同的公司負責不同的特效部分,但導演本身對特效所知甚少,不僅做不好品控,自己對希望達到什麼樣的視覺呈現也說不清楚。就像《大鬧天宮》的製片人王海峰曾經對媒體承認的那樣,國產電影的製片人和導演對電影特效並沒有專業的認識,更談不上審美和品控。

《西遊記之大鬧天宮》里的蜜汁特效。/豆瓣

而好萊塢的大導演如卡梅隆、克里斯托弗·諾蘭、彼得?傑克迅(《金剛》導演),他們本身就是特效大師,對特效的成果有著較高的要求。

除了做不好特效品控,缺錢也是國產電影的一大硬傷。

根據美國電影協會的數據,2007年一個大型劇組的影片預算是1億600萬美元;而國產電影是中等成本為3000-5000萬人民幣,少有的大製作高成本才能達到1.5 億人民幣以上,兩者之間相差一整個匯率。

更何況,好萊塢對特效非常注重,特效會分得預算的20%-50%。詹姆斯·卡梅隆在拍攝《阿凡達》時,自掏1400萬美元來做其中的3D 技術特效。

但對於國產電影來說,拿出幾百萬做特效就已經是大製作了,電影的後期預算只佔總成本的12%-25%左右,錢都流向了導演和明星。

除了不肯砸錢,國內製作方還一味追求速度。在好萊塢,一部特效電影光籌備就要一兩年,留給後期特效製作的時間又有一兩年;但在國產電影里,如《西遊記之大鬧天宮》這種花三個月做特效的比比皆是。

這就是為什麼美國能拍出《變形金剛》,而給他們做特效的中國人卻只能做出《爵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牛人班 的精彩文章:

日本曾以此行業為傲,現在卻可能要被迫打壓它
針灸到目前為止最大的作用,就是充當安慰劑
中國「鬼口普查」,山東浙江鬼最多
人類大腦只開發了 10%?這鬼話騙了我這麼多年

TAG:牛人班 |

您可能感興趣

坐進一個真能變形的變形金剛是什麼感覺
看操刀「阿凡達、變形金剛」特效的中國人,如何在明星「高片酬」重壓下艱難求生?
貓咪「變形記」,最後一隻竟然把自己變沒了
小姐姐玩變形金剛特效無數漲粉,看到真容後網友都不淡定了
變形金剛里穿幫鏡頭竟這麼多?最後一個導演你是在侮辱我的智商嗎
如果變形金剛是中國製造,每人身上一條彩帶,他變成了哪吒?
變形金剛和奧特曼,誰更厲害?
《變形金剛》中的4大反派,若你只認識「威震天」,那就太弱了
前臉效仿變形金剛,顏色採用的陸虎綠,鄰居說壞了就能開修理廠了
解答大小臉導致眼睛變形的原因 讓你擁有一個良好的形象
劉詩詩怎麼可以這麼好看!百變形象穿搭時尚彰顯屬於自己的獨特魅力
一碰就變形的趣味摺紙,感覺能玩一整天!
選一隻漂亮的眼睛,測你是愛人眼裡的「變形金剛」嗎!
變形計:最愛美的他來變形,女孩子的自愧不如,卻一回合就破功!
明星的腳,宋茜,楊紫瓊的變形太嚴重,最後一個讓人匪夷所思
變形計唯一一個假小子,頭髮變長之後,她才是變形計最美女主!
變形計變的都是臉型,最後不是網紅就是整容!唯獨不被看好的她變形成功
賽羅奧特曼竟然還藏有一個究極高達形態,機甲造型比變形金剛還酷
貓咪騎在金毛身上,把它的臉都咬變形了,金毛都不敢吭一聲的!
《變形金剛5》不如國產電影《緝槍》?咱先不說特效 僅是演技就差了好幾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