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宋人也有「寧做我」

宋人也有「寧做我」

【文化中國圖志】

藝術的形式是自由的,不安分的,它習慣於流浪,只是不知道會與哪一顆與它呼應的自由性靈碰撞出火花。到了北宋末年,那個被藝術形式碰撞上的幸運者,竟然是米芾。

為什麼是米芾

米芾生於1051年,仁宗皇祐三年;卒於1107年,北宋末帝徽宗大觀元年。他一生歷經神宗、哲宗、徽宗三朝,三朝50多年,放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裡,總還算個小波段,然而對藝術而言,這個小波段卻是個大時代,說它「大」,不是說王朝大,而是說文化大。

有多「大」?就像文藝復興那麼大。若以文藝復興的指標來衡量,學理上有「北宋五子」推倒漢注唐疏創立宋學,文藝上有「唐宋八大家」之宋六家的文學復古運動,政治上產生了「十一世紀最偉大的改革家」,以及對20世紀的列寧和羅斯福的新經濟政策都具有重要影響的「王安石變法」。

不過在這裡,我要談的是繪畫,放眼看世界,有宋一代的繪畫,真可謂橫空出世。筆者從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看了同一時期歐洲的繪畫,感覺遠不及中國的宋畫,直到西方文藝復興運動以後,那幾位巨人誕生之後,西洋繪畫才如日中天起來,相比之下,宋代畫家要比他們早了兩三百年。

可惜的是,北宋文藝復興被金人打斷了,文藝復興的旗手宋徽宗被金人擄掠至北寒之地,給南宋留下一堆「靖康之恥」。米芾有幸,活在北宋文藝復興運動的全盛時期,而且只活在藝術里。論影響力,米芾遠不及亦師亦友的前輩文豪蘇軾,可要談到幸福指數,如說米芾第二,誰還能稱第一?

蘇軾欲從政,卻屢屢不得志,因為他在政治上總是個「反對派」,王安石變法他反對,司馬光反王安石變法他也反對,反來反去,結果只能斷送了自己。由於黨派之爭,一貶再貶,流離一生,所幸其使命本不在政治而在文藝,他為文藝復興而生,宋代文藝復興需要有個巨人,他就應運而生了。

巨人的苦難,因其多能,什麼都拿得起,卻未想到要放下。蘇軾就曾腳踩政治與文藝兩隻船,可兩隻船各有所求,政治要集權,文藝要自由,蘇軾卻跑到政治那裡去要自由,當然跑反了頭。

米芾不是巨人,無法分享巨人的苦難,他只待在藝術之船上,這是他自我的文化個體性的獨木舟,他守住藝術與政治的邊界,無論他怎麼「癲」,也不會跑到政治裡面去翻跟斗。米芾無求於政治,但他卻是個政治的幸運兒,有幾人的母親能像他的母親閻氏那樣,既是神宗母親宣仁皇太后的接產婆,又能做神宗的奶媽。喝著同一個母親的奶長大,雖為異姓,也難免有奶兄奶弟的同胞之情。

有宋一代,神宗似乎缺少些藝術細胞,也許他走得過早,還未暇書畫,便在38歲的好年華夭折。但他卻成就了米芾,就是這位支持王安石變法的君主,將米芾引入了無物質之憂的藝術之途。

米芾異秉,6歲便可日讀律詩百首,且兩遍即能成誦,七八歲習顏帖,10歲臨蘇軾帖。1067年宋神宗趙頊即位,16歲的米芾隨母親閻氏進京,兩年後,神宗念閻氏之情,賜米芾為秘書省校字郎,負責校對訂正訛誤,以此免了十年寒窗之苦,不再奔走科舉之路,這一年,神宗支持王安石變法。

米芾20歲時,外放任職廣西臨桂尉,1075年,王安石變法失敗,退居江寧,米芾已到長沙任職。據《浯溪摩崖石刻》記載,「米芾南官五年,求便養,得長沙掾」。「掾」為副職,或為屬員,他做得津津有味,在體制內不求上進,自居於邊緣化地帶,在邊緣化中,他遊刃有餘,活得自由自在。

在這樣的職位上,人們最容易想到的,便是陶令公「不為五斗米折腰」,米芾當然也是為了「五斗米」,但這「五斗米」只是讓他休閑,從不使他「折腰」,他與陶令公精神相通,但境遇不同。好在脫離了科舉制,他能做自己,既沒有同學,也沒有座師,雖有母蔭,卻也適可而止,沒去謀個翰林院的翰林之類的,圖個皇家畫院待詔什麼的,他不去應舉,也就沒必要把「修齊治平」那一套硬要塞進自己的腦子裡,沒那些勞什子,他也很充實,有了「五斗米」充饑,他就可以活在自我意識的「墨戲」里。

米芾的父親是一員武將,碰到一個崇尚文治的時代,難於進取,米芾因母蔭入仕,但他立身士林,卻非母蔭關係,而是基於文藝復興的因緣,作為晚輩的他居然同蘇軾和王安石等走到了一起。

1082年,32歲那年,他跑到黃州去尋訪落難的蘇軾,從10歲起,他就學蘇字,據說,他那時就從蘇字中發現了「書法」上的自我意識,22年後,他開始了新的人生——追隨仰慕已久的東坡先生。據《跋米芾貼》載:「米元章元豐中謁東坡於黃岡,承其餘論,始專學晉人,其書大進。」看來,他們兩人的文藝復興,復興的是「晉風」。蘇軾走的是陶淵明那一路,從陶淵明的詩到桃花源的宋樣式;米芾走的是王羲之那一路,從王羲之的字到「人與山川相映發」的水墨意趣。可他們都堅持了魏晉風度的「寧做我」而開啟了個體人格的自由的款式:蘇軾洒脫,變成了蘇東坡,米芾狂癲,人稱「米癲子」。

1083年,米芾33歲,應趙希道之邀赴金陵就職,正好去拜訪令人神往的王安石,與去年黃州拜訪蘇東坡一樣,這也是他們的初識。他在《書史》中記下了這次拜訪的經過:荊公住處,牆壁上有李公麟畫王安石的畫像;與荊公聊書法,談起楊凝式的字,「天真爛漫,自由縱逸。」米芾知道王安石初學書法由楊凝式入手,因一般人不知,而得到荊公大讚,此後,與米芾往來書信皆以此初學體。

楊凝式是唐末五代時北方之高才,為官梁唐晉漢周五代,官至宰相,卻以書法聞名。初學書法於歐陽詢、顏真卿,後學王羲之、王獻之,一變唐法,用筆奔放奇逸,行為亦益發縱狂,人書一體,人送綽號「瘋子」,以其行為怪誕,幾近於瘋,卻能避禍,故其書法亦以瘋行,米癲楊瘋,各自率性。

「癲」與「瘋」皆來自於精神的孤絕之境,是只有在藝術中才能呈現的「病態的自由」,在現實的不自由中追求自由,藝術便成了自由的一個出口,藝術追求美,通過美來實現自由。

王安石年長米芾30歲,兩人因書法有同好,而成忘年交,李之儀《姑溪居士文集》卷39之《跋元章所收荊公詩》,談到了兩人的交往:「荊公得元章詩筆,愛之,而未見其人,後從辟金陵幕下,既到而主者去,遂不復就職,荊公奇之,總不可留。後親作行筆,錄近詩二十餘篇寄之。字畫與常所見不同,幾與晉人不辨。須見此字,乃知荊公未嘗不學書者也。元章懷舊念知,故過其墳,為之形容,讀其詩可見其意也。」其中「後從辟金陵幕下,既到而主者去,遂不復就職」,正是指米芾此次應趙希道之邀來金陵入幕,可能因趙希道又被調走而未成。荊公不舍,抄錄二十多篇詩寄給米芾,又說「字畫與常所見不同,幾與晉人不辨」,可證其時崇晉之風濃郁。李之儀是西園雅集16人之一,也是米芾之友。

1084年,米芾有一首詩《東坡居士作水陸於金山相招足瘡不能往》,詩意是說,蘇軾被平反後,重新啟用赴汝州任,路過金陵,去拜訪下野的王安石,想邀米芾同往,米芾時在金陵,卻因足瘡,錯過了這次聚會。自黃州歸來,蘇軾理解王安石了,兩個偉大的思想者,政見雖有不同,但他們的精神卻在超越政見的最高境界上和解了。米芾作為「局」外人,能以超越政見的美的眼光打量他所追隨的兩位仰之彌高的長者,並目睹了他們的精神從「套中人」向「局外人」蛻變的歷程,實乃米芾之幸。

若謂宋代文藝復興,蘇軾自然是文學藝術的代表,王安石當然是政治思想的代表,而美的代表,則非米芾莫屬,那美是未經科舉制拷問過的,是只有天真爛漫才能散發出來的「癲」。

從西園到皇家

1085年,米芾落腳在杭州,宋神宗駕崩,轉年,又遭父親過世。適逢東坡先生以禮部侍郎被召回京,寫信邀米芾進京順便紓解他的哀傷。信中,引用了米芾曾寫給東坡的一句話:「復思東坡相從之樂,何可復得?」並囑「萬望節哀自重」。

1087年,宋哲宗元祐二年丁卯,東坡在京城汴梁召集文壇16人雅集,地點是駙馬王晉卿的宅邸西園。李公麟繪《西園雅集》圖,米芾作《西園雅集圖記》,畫面以蘇東坡為核心。

米芾作「圖記」,補註了這一盛況,將雅集的聲情並茂傳遞出來:「水石潺湲,風竹相吞,爐煙方裊,草木自馨,人間清曠之樂,不過於此。嗟呼!洶湧於名利之域而不知退者,豈易得此耶!自東坡以下,凡十六人,以文章議論,博學辨識,英辭妙墨,好古多聞。雄豪絕俗之姿,高僧羽流之傑,卓然高致,名動四夷。後之覽者,不獨圖畫之可觀,亦足彷彿其人耳。」一番華辭入肺腑。

對於獨立人格,米芾是有自覺的,「彷彿其人耳」是他留給歷史的「叮囑」。其中,包含著對自我選擇的肯定,以及對後來者繼續他們的審美理念的期望。

米芾親眼見過東坡先生於名利場跌宕後,退至自我「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淡定,人格的洒脫,自有「水石潺湲,風竹相吞,爐煙方裊,草木自馨,人間清曠之樂」,如此美學意象,優雅躍然紙上,同王羲之《蘭亭序》那飄然而至的風姿豈非神似?宋代士人的文藝復興,在文化上超越唐范漢制,獨於晉人神往之,而欲復興晉風,從《蘭亭序》到《西園雅集圖記》,可謂一脈相承之。

《西園雅集圖記》表達了「西園十六士」的共識,也可以說是一篇宣言,是以雅集的形式,發表轉型宣言,從王朝向著文化的江山轉,這應該是北宋文藝復興一次具有標誌性的事件。

集權制下,士人如何生活,是把一切都綁定在權力機制上,還是給自己留有一個自我的空間?這樣的問題,到北宋迎來了一個節點。由於文人政治以及科舉制向寒門開放的普及,士人作為一個獨立的階層開始明晰起來,除了傳統王權主義的「政治正確」的語境外,他們也需要自己的表達語境和話語權。於是,他們在與王權無關的話題中,在自己的精神生活中,需要有一座自我的江山。

西園雅集後,米芾出京,往湖州,揚州任職。暑熱之際,米芾卻寒,詩曰:「小疾翻令吏日閑,明窗盡展古書看。何須新句能消暑,滿腹風雲六月寒。」一肚皮政治官司,連炎熱的六月都變得荒寒,一語寫盡蘇軾在黨爭中的心酸。身邊這位長者的經歷,似乎成了一名處江湖之遠的詩人的晴雨表,巧的是,他前腳走,蘇軾後腳就跟來揚州看望米芾,他在《書米元章藏貼》中記載了這次造訪。

1103年,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綜合指標的穹頂,也是宋代難以突破的天花板。這一年,是宋徽宗崇寧二年,米芾53歲,藝術家皇帝21歲,卻已登基三年。

皇帝正值美少年,正是英姿勃發好年華,政治上他沒啥想法,藝術上,他不僅自成一家,而且成為了最大的贊助者,美第奇家族跟他比起來也算是小巫見大巫了。皇帝的優勢畢竟無與倫比,他能在制度安排上,為藝術家分得一杯羹,更何況他制定的文藝方針和文藝路線,還不是為政治服務的,而是為藝術而藝術的,使得這一時代,留下了一批千古絕唱的藝術品,他自己的作品,也成為了千古一嘆。

筆者曾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觀其一幅《竹禽圖》,那禽鳥之眼,經其一點,千年之後,明亮如初,依然那麼神采奕奕,讓你怦然心動,想起「畫龍點睛」也就一說而已,而眼前「畫鳥點睛」,則如珠玉放光,若含日月之輝,令你不禁由衷而嘆:千秋萬代神來筆,留得眼前一點睛。

就是這樣一位皇帝,竟然也發現了米芾,宋徽宗要將米芾調任回京,任米芾為太常博士、書畫學博士。可米芾已經是「曾經滄海難為水」了,率性作《太常二絕》詩云「魚鳥難馴湖海志,岸沙汀竹憶江山」,由此可知,米芾之志已在大江大海,他那自由慣了的心靈和魄性,已非區區皇家畫院所能豢養,他不願回來做一尾體制內的跳龍門的魚,也不想回來做那為藝術而藝術的富貴鳥。

可聖旨之下,他又不能不回到那個排擠了蘇東坡的朝廷中來,從體制的邊緣地帶回到體制的中心,進入皇帝預設的藝術軌道的彀中,履行皇帝品位的新文藝方針,米芾作為蘇東坡的接班人一旦回歸,那就意味著宋代士人自發興起的文藝復興運動,就又回到皇家文藝路線上去了。

米芾在藝術的宮殿里,格局變小了,除了修身如「岸沙汀竹」,就剩下「憶江山」了,再也沒有了他可以發「癲」的那個自由化的空間——「湖海」,只能通過回憶來重啟精神光譜。

米芾進入皇家畫院,並非因為繪畫,那時他還沒有開始畫畫,他被世人所推崇的只是書法,同樣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筆者還拜讀了一卷米芾的字,那是米芾所作一首五言記事詩,言其放舟,因風轉而逆行,欲雇縴夫,討價還價,終於成交,而得以繼續前行。落款「米元章」,卷首有明人王鐸題記曰:「米芾書本羲、獻,縱橫飄忽,飛仙哉!深得蘭亭法,不規規摹擬,予為焚香寢卧其下。」

崇敬之情,真是溢於言表!以王鐸高高在上的書法地位,戀戀不捨的貴氣,還要「寢卧其下」,此真可謂入魂了。從王鐸的評價來看,米芾的好處,說到底還是「晉風」二字,本於羲、獻父子,「深得蘭亭法」,這些都是「晉風」,最為難能的是,米芾「晉風」自得,卻不摹擬晉人。

對於此卷本身的看法,王鐸僅用了「縱橫飄忽」四字,便抓住了全體,可謂法眼。若僅此四字,雖屬難能,尚有可及,再加上「飛仙哉」那一嘆,便如雲奔霞展一般,可望而不可及了。

米芾開始作畫,是因為好友李公麟「病痹」右手三年,實在畫不了了,他為了表達對老友的敬意,就跟著老友畫起來。「病痹」,大概是風濕之類的病,可憐李公麟,被譽為畫界全才,「宋畫第一人」,長米芾兩歲,55歲告老封筆,歸隱山中,三年後過世,轉年,即1107年,米芾亦隕。

名士程俱「題米元章墓」寫道,米芾自知大限將至,便預告郡吏日期,備好棺梓,便服坐卧,照常閱案牘,書文檄,洋洋自若。遺囑一偈云:「來從眾香國,其歸亦然。」後世曹雪芹作《紅樓夢》,其中「黛玉葬花」一回有「質本潔來還潔去」一句,恰似美人氣短,哪有米芾偈得那麼從容?

「衣冠唐制度,人物晉風流」出自《宋史·米芾傳》,前一句,是說米芾往來社交必衣唐服,戴唐冠。宋人著唐裝,世不以為異,反以「頎然束帶一古君子」羨稱,此乃米芾之幸也!或曰其「性好潔,世號水淫」,因潔癖而「水淫」,若以「水淫」入水墨會如何呢?「米家雲山」看來就像是有幾分潔癖的水墨江山。他還盛裝拜丑石為兄,「水淫」之外,人們再贈他一個「癲」字,此乃「晉風」所致。

時人不吝贊他:「文則清雄絕俗,氣則邁往凌雲,字則超妙入神。」但還沒有提到他的畫,他作畫還未足4年,就用他的「意筆」,「癲」覆了中國繪畫史,留下他「寧做我」的「墨戲」。

(作者近著《青花里的鄉愁》四川人民出版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芾 的精彩文章:

「危險」的米芾
藏品賞鑒 | 米芾詩牘冊

TAG:米芾 |

您可能感興趣

「嫁不出去,我娶你」娛樂圈有很多人說過,但只有徐佳寧做到了!
寧做妖精,不做怨婦,建議所有女人都看一看!
林立果選擇張寧做女朋友不僅是因為她漂亮,還有其他原因
做人!寧做狼,不做羊
寧做妖精,不做怨婦(建議所有女人都看一看)
寧做一個惡人,也不做一個好人被欺負?
我與我周旋久,寧做我
寧做真敵人,不做假朋友,真心的實在太少
「寧做雞頭,不做鳳尾!這就是我的人生信條!」
帝師:寧做真小人,莫做偽君子!我就這脾氣,改不了,也不想改
戚夫人:寧做人彘,也決不向情敵屈服!
「寧做師長不做副司令」!他一生驍勇善戰,最後卻「敗」在一個女人手裡!
一位老人的人生智慧:寧做狼,不做羊
日本血統的末代王妃,溥儀既怕又愛的女人,她寧做豬也不做日本人
寧做不完美的自己也不要成為完美的別人
它為什麼沒有大國胸懷,寧做敗家子?
皇馬不僅錯賣了C羅,也讓他成為了受害者,可他寧做替補也要續約
「寧做不孝女,不嫁湊合人」,這位大齡剩女的話,會讓你感同身受
林立果為何一眼看上張寧做女朋友?除了外貌,人家還有三個優點
寧做半個林徽因,不做一個張愛玲!從兩人的擇夫標準,看婚姻的幸與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