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了祖國:志願軍一個連無聲凍死在阻擊陣地上!

為了祖國:志願軍一個連無聲凍死在阻擊陣地上!

晚上沒事在街上閑逛,正好路過報刊廳看到第2期世界軍事來了就買了一本,隨便翻翻看到一篇《沉默的步兵》,想當初我也是步兵當然得好好看看,全文讀完,我流淚了,文中的內容是講述志願軍入朝作戰時在艱苦環境下,無畏作戰過程。現在的人們幾乎都知道當時志願軍將多國部隊打出三八線贏得戰爭勝利,可是志願軍是怎麼在極端惡劣條件下嚴酷的自然環境下打贏得這場戰爭?恐怕是沒有多人能知道!

回到家後一衝動就摘抄了一段發上來,大家一起看看!網路上一直有就中美步兵誰更強的問題在爭論不休。看完這段文字,我想你會明白到底誰更強!!!!!我們現在的舒心日子到底是誰給予的???

沒有打響的伏擊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編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史》,是國內關於朝鮮戰爭最權威的資料之一。關於當時的戰況,書中有這樣的記錄:「(1950年12月)1日和2日,我第27軍部隊和第20軍之第59師,在水裡、死鷹嶺地區,與柳潭裡逃敵展開激戰。3日該敵在下碣里之敵接應下,在50餘架飛機掩護下,以坦克群為先導,傾其全力進行突圍,猛攻我死鷹嶺、獐項里,西興里一線陣地。我第59師在敵兩面夾擊下,奮力抗擊,給了敵人以重大殺傷,但終因連日作戰,彈藥不濟,凍傷及戰鬥減員較大,陣地為敵突破。突圍之敵一部被我殲滅,大部被迫丟棄重裝備逃到下碣里。」

這段文字準確的介紹了交戰雙方的行動。然而,僅靠閱讀,人們無法切身感受中國步兵作戰的艱苦。鄒士勇老人的一段切身經歷,為這段戰史做了生動的解讀。

當時,美軍陸戰第1師、步兵第7師在志願軍的打擊下,全線崩潰,向南逃跑。鄒士勇所在3連,在奪佔1282高地及柳潭裡後,奉命從側翼追擊美軍。部隊急行軍,追至死鷹嶺上。死鷹嶺下是一條公路,通向下碣隅里,那是敵人逃跑的唯一一條公路。按上級部署,死鷹嶺應該有友軍第20軍的部隊擔負阻擊。

很快,鄒士勇的3連在死鷹嶺上發現了志願軍的一個阻擊陣地,大約一個連的官兵潛伏在這裡。鄒士勇一眼就認出,這是20軍的部隊。第20軍是志願軍第9兵團最先入朝的部隊,走得最倉促,部隊甚至沒來得及換髮服裝,帶著大沿帽就跨進了朝鮮北部的高寒區。

阻擊部隊依託地形,每個人都用工兵鍬在冰雪上刨出一個坑,人蹲在坑裡,槍口直指下方公路。陣地隱蔽巧妙,從下方根本看不到嶺上的伏兵。官兵們戰場紀律過硬,整個陣地只有風聲嗚咽。

鄒士勇上前去拉一個戰士,卻發現那個士兵早已凍成了一個硬梆梆的冰。3連趕忙檢查其他戰士,才發現阻擊陣地上所有的人,都已被活活凍死在陣地上。3連官兵眼含熱淚看著這些戰友的遺體,潛伏在冰雪坑裡的烈士們,依然穿著國內配發南方部隊的薄棉衣,單層膠鞋。凍得實在受不了了,戰士們就用毛巾把耳朵捂起來。但這些禦寒方法,在死鷹嶺,是多麼微不足道。據戰史記載:這場阻擊戰爆發前一周,1950年11月27日,朝鮮北部普降大雪,氣溫在零下30攝氏度以下,然而這支英雄的阻擊部隊,在整整一個連,全建制凍死在陣地上,無一人離開崗。每個士兵凍死時仍然保持著戰鬥姿態,100多支老式步槍,槍口直指嶺下的公路,歷史從來不能假設,但是如果烈士們當時能穿上一件大衣,後撤的美軍王牌陸戰第1師和步兵第7師,決不能輕鬆通過這裡。這個全部凍死都無人撤退的連隊,即便不能完全堵住美軍,至少也要扒下美軍一層皮。

採訪最後鄒士勇老人已是老淚縱橫。儘管戰鬥已經結束半個多世紀,但那些犧牲的戰友凝固的戰鬥姿態,恐怕再難冰釋消融了。

來看看當時的情況:

據九兵團政治部主任謝有法的文章,血戰長津湖整個部隊凍亡及凍傷入院人數達19000人,加上因凍失蹤或掉隊人員近9000人,非戰鬥減員一共在3萬人左右。

雖然領的棉大衣不少,但限於運力,實際發放下去的遠遠少於此數。如據一九五一年一月三日總後軍需部的調查,十三兵團領到的大衣和東後發放的數額基本一致,共發三十四萬三千九百九十八件,但在四十軍了解,就沒有發大衣,其它軍據說也有未領者。九兵團後勤運力不足,發放更加困難。 對於九兵團來說,糧食問題其實更要命。本來應該是東後組織的二分部以及兵團新組建的四分部負責供應的,但據20軍後勤工作總結摘要,兵團到輯安後,兵團後勤無機關所在地,是直接和一分部接洽的。結果部隊十一月十二日入朝,到十八日第一列車一百萬斤糧才出發,造成趕不上部隊的嚴重後果。糧食由輯安運到前川,離前線還有三百餘里,須翻山越嶺。軍汽車損失很大,兵後汽車又前運不及,故基本上無法供應前線,造成普遍餓肚,六十師最壞情況是三天無糧。從龍水皮二萬斤糧到前線只能收到二、三千斤。接下來的連鎖反應就是跟進的27軍供應也跟不上,因為兵團汽車不得不優先供應20軍。十一月十日,27軍關於後勤供應的報告中反映,軍汽車(20輛)加兵團的汽車(負責供應27軍應有150輛,實際只有110輛。此處按照應有量計算,實際相差更遠),全部使用,五天往返一次,每次僅可運輸六十八萬斤(物資)。而27軍每天糧食菜蔬需要量十七萬斤,五天就是八十五萬斤。這還不包括需要前運的二百五十萬斤彈藥和二十萬斤的其它需補齊的裝備。也就是說光是部隊每天吃飯都無法保證,這是最頭大的事情。因此27軍後勤認為急需解決的問題首先是糧食,其次是保暖物品,最迫切的是皮棉鞋和手套(不是棉衣。因為寒區打仗手腳最容易凍傷,而如果手腳受凍即失去戰鬥力)。

就算連菜蔬也算奢侈品不要,九兵團三個軍加兵直、兩個後勤分部每天需要糧食二十四萬斤,從入朝到十二月底,需要量九百多萬斤,實際運到五百一十多萬斤,只佔需要量的百分之四十六。如二分部供應的26、27軍,每日需要糧食十六萬斤(一個軍每天按八萬斤糧食計算),二分部汽車一共104輛,平均每天最多運到十萬斤,而汽車每天還要損失2、3輛。彈藥從戰役開始到結束,只運上兩個基數,而且運了彈藥就停止運糧食。後方的機關僅從理論上計算認為組織調整得當,就可以保證糧彈供應的看法,被證明是不符合實際的。

運輸力不足的關鍵是汽車數量少,損失大。志願軍後勤(一、二、三分部)入朝時汽車共735台,至十一月十二日以被敵機炸毀315台(含翻毀車20多台)。鄧華在《對美敵作戰的初步經驗總結》一文中談到志願軍後勤供應問題時,也提到入朝二十天車輛損失即達六百輛以上。當九兵團入朝後,車輛的需求量更大,據東北軍區後勤部計算,按十一個軍計算(炮司和後勤各按一個軍算),僅糧菜供應(彈藥、汽油未計),就需要一千五百台車,才能保證全軍吃上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海浮沉 的精彩文章:

東條英機曾孫:曾祖父曾尿褲子 因身世懼怕歷史
俄國人鏡頭下1904年的仁川:朝鮮衙役用刑
上甘嶺狙神傳奇:擊斃214名敵人,死後墓志銘「痛苦如此持久」
當年中國是這樣幫助越南的,怎麼說也是仁至義盡

TAG:史海浮沉 |

您可能感興趣

朝鮮戰爭:痛惜!志願軍一個連悄無聲息的凍死在阻擊陣地上
朝鮮戰爭中,志願軍為防炮擊撤出陣地,敵人卻說了一句話
一個連阻擊美軍一個團,兩名志願軍浴血斷後,拉響了手榴彈
志願軍最凄慘的一戰,面對兩倍敵軍和猛烈炮火,硬是死守了十三天
這個將軍看破志願軍弱點後,就死了,功勞榮譽全被另一個將軍奪走
不到1小時一線陣地丟失!韓國第一名將被志願軍「打哭」了
抗美援朝中,志願軍在零下四十度天氣著夏裝,寧肯凍死也堅守陣地
志願軍38軍一悍將,下了一道死命令,奪回陣地只為掩埋戰友屍體
志願軍罕見的失利,一個軍被韓國軍隊一個師擊敗
抗美援朝:一個志願軍戰士的絕筆信,讓無數人流下了眼淚!
這個國家軍隊面對志願軍曾一敗塗地,在越戰卻以兇狠殘暴而聞名!
最後一位犧牲的志願軍烈士: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卻倒在談判桌上
美軍在上甘嶺被志願軍擊敗後,蔣介石說了一句話,道出了他的無奈
美國五星上將下令總攻,四星上將叮囑士兵:一聞到志願軍的炒麵味就撤退
聯合國軍司令眼裡的志願軍奇襲:每到夜晚,對我們都是一種折磨!
老照片:朝鮮戰場上的比利時軍隊,只打過一仗,被志願軍打殘
最後一位犧牲的志願軍烈士: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卻不料倒在談判桌上
美國百歲戰將,一生最大的困惑,是攻不下志願軍的這個陣地
美國老電影中的長津湖之戰:志願軍決死衝鋒,沒有一個當俘虜!
志願軍出國第一戰,就碰到一支奇葩敵軍,他們是來搞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