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來讀往之——時間

讀來讀往之——時間

人生是由時間組成的,分分秒秒。但時間有點象自由落體,存在有加速度,開始感覺有點慢,老盼著快點長大,後來就越來越快,以至於害怕時間,害怕衰老。

50歲以後,這樣的感覺越來越深刻,過了50歲,你突然就感覺時間在拚命拽你,拉你,讓你快速奔跑,使你無法緩慢下來,以至於你感覺時間過得太快,太不夠用了。

實際上,人到了這個年紀,時間似乎沒那麼緊張,也不需要拼死拼活去奮鬥,即便如身體,睡眠也開始減少,並不需要那麼多。但往往到了這個年齡,都是閉上眼睡不著,睜開眼又想去睡覺。但能記起的是越來越遠,易忘記的卻是越來越近。很多想看的書,想做的事,既是時間緊,更是效率低。

畢竟歷經過一些滄桑,多少有點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越是這樣的時候,越能明白自己想做什麼,想要什麼,也就能越主動、越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時間。

實際上,人這一輩子,就那麼幾十年,一天就24小時,有人做了統計,說睡覺要佔3分之1,工作大概佔5分之1。睡覺和工作都是生存之必須,這兩者加起來也就占人生的一半,由此也不難推理得出,決定人生質量的就是剩下那一半,簡單地說,就是業餘時間是如何安排的,決定你生命的水平和質量。而當你到了知天命之年之時,業餘時間的安排不僅決定你生命的質量和水平,更能體現你人生的高度和深度。

梁漱溟先生在90多歲接受訪談時說,他這一輩子走來,看見了兩個人,一個是孔子,一個是王陽明,他遠遠地看見他們兩個走在前面。能看見這兩個人,是他一輩子的學習和努力,他終身學習不懈,終身食素不謝,堅持從戒中尋求定,從定中去找尋慧。陳子昂有詩:「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而梁簌溟卻隱約見到了古人。他看見這兩個先聖,一定是知道了他們在做什麼,在想什麼,這兩千多年的穿越實在是太奇妙了,在此之前,我都沒有聽到其他人有這樣的人生體驗。我在看到甲骨文的時候,那時也有一種奇妙的感受,就是想對司馬遷炫耀一番:「太史公,知道什麼是甲骨文嗎?」司馬遷知道大篆和金文,他在世的時候大多是用竹簡記載文字,用的是小篆,他真是不知道有甲骨文的。不僅司馬遷不知道,自殷商到清末近3000年來都無人知道甲骨文,包括孔子等諸子百家都不知道。因此,作為現代人,有幸看到甲骨文,都可以對這些先聖炫耀一番,並沒神馬稀奇。

問題在於,現代的生活方式和物質水平強化了我們享受功能,弱化了我們人生思考,我們對於人生的很多體驗都沒有古代先聖來的真切和深刻。尤其是進入網路時代,世界一體化在快速推進,東西文化相互碰撞,各種思潮風起雲湧,給傳統文化和思想帶來極大衝擊,導致我們與傳統文化、傳統思想漸行漸遠,越來越遠,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出現危機。歸根結蒂,就是因為西方文化過於看重個體,忽視群體。就如醫學,西醫過於看重器官,忽視生命的整體,往往只治標不治本。因此,我堅持認為,傳統中國文化回歸是社會發展之必然。但是,我們需要補的課太多了,我們大多數人不太能看懂古代先聖寫的文章,對經過大浪淘沙而留下來的傳統文化瑰寶不能說一無所知,至少是知之不多,知之甚少,比如諸子百家,比如中國書畫、中國書法,我們甚至都已經捨棄了保證中華民族賴以健康生存的中華醫術。很多人對此並沒有清醒的認識,當我明白過來開始覺悟的時候,我都已經知天命之年了,時間就是這麼不等人,時間就是這麼緊張。

我不能給自己設定生命的長度,這既需要我的努力,也還需要天定。但是,我確實想通過書本走進先聖的世界,走進歷史的長河,去回望時光的流逝,去追隨歷史的律動。惟其如此,才能象梁簌溟先生那樣,能看見前面走的有幾個人,清晰的幾個人。

幾年前,我去過廣東韶關的南華寺,那裡供奉有六祖慧能的真身。面對一個已歷1500年的真身,不由感慨,存在就是一種意識,至少,在人類社會,所有的存在都是人對外部世界的感知。按慧能的話,就是「不是幡動,是心動」,以王陽明的話來解釋,世界就是一個「寂」,不管你在與不在。

僅有心動是不夠的,需要的是行動。無論是睜眼觀世,還是閉眼靜修,都需要珍惜好、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在「寂」中度過自己的生命周期無疑是一種自覺和選擇。但人在江湖,身難由己,前行之路還會有很多無奈,但隨遇而安,隨安而寂也不為生命一種探索。

有一首歌唱道:「時間都去哪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生活雖是柴米油鹽、生兒育女、雞毛蒜皮,也應如貝多芬所言「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度日如被喝酒,喝不喝在於你自己,醉不醉也在於你自己,時間最終是掌握在你自己手裡。

沒有一萬年之久,唯有隻爭朝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如如心 的精彩文章:

TAG:如如心 |

您可能感興趣

原創 讀來讀往
讀來讀往】共讀一本書:林語堂《蘇東坡傳》系列之「成家立業」
舒勇:故鄉是一幅永遠畫不完的畫 | 夜讀往事FM·我的故鄉
陳登斌:故鄉,是我的夢想開始的地方 | 夜讀往事FM·我的故鄉
文樹勛:父親從小對我說,做什麼事都要認真 | 夜讀往事FM·家風傳承
金鑫:父母一生無權無勢,卻活得體面 | 夜讀往事FM·家風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