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8歲的他開了個老房子公眾號

18歲的他開了個老房子公眾號

Looking Glass會像鏡子一樣將我們身邊的老房子展現在我們的眼前,而我們透過這面鏡子也能夠領悟到我們與這座城市之間的聯繫。

「我們認識了一條曾經藏龍卧虎、大咖雲集的南昌路,這條不到2公里的馬路充盈著歷史的無常,飽含著光陰的故事,令人感慨於時代的風雲詭譎。這次,讓我們再次回到南昌路茂名南路的街角,見識一棟充滿時代特色的建築吧。」

1998年生的姚吉崴是一名高三學生,他剛剛拿到美國大學的入學通知書。開出這個老建築公眾號時,他還是一位17歲的高中生。

為什麼叫Looking Glass?這位男生這樣告訴他的讀者:《愛麗絲漫遊仙境》有一部姊妹篇名字叫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講述的是愛麗絲爬進一面鏡子之後所看到的奇妙世界。Looking Glass會像鏡子一樣將我們身邊的老房子展現在我們的眼前,而我們透過這面鏡子也能夠領悟到我們與這座城市之間的聯繫。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聯繫呢?

阮儀三教授曾邀他細聊老建築

姚吉崴對老房子的痴迷,始於武康路。

「爸爸媽媽告訴我,我出生後第一次理髮便是在武康大樓下的一個名叫紫羅蘭的理髮店,算是我和武康大樓的一個私人記憶吧。」

姚吉崴說,小時候他家住在華山路,一家三口人常常散步到武康路、湖南路、泰安路一帶。「每次走過泰安路,經過一家用五線譜作為外牆裝飾的牛奶配送站,老爸總要嘮叨一句:這可能是上海最文藝的牛奶站了。而老媽則會指著一幢其貌不揚的街面房子說:關之琳那部講理髮店故事的電影就是在這裡拍的。」

武康大樓 姚吉崴攝

路過鄔達克設計的武康大樓時,姚吉崴總是遐想聯翩:在這裡生活過的歷史名人是如何穿梭往來於大樓內外,他們說些什麼,看些什麼?他們怎樣思考這座城市的命運,思考未來?

姚吉崴讀初三時,學校啟動了一項社會實踐活動,他和同學選擇了上海歷史建築現狀作為課題。「我們慕名走訪了很多老建築,比如七寶古鎮,採訪了不少人,還做了一些建築模型。」

他記得,那時把研究對象鎖定在徐匯公學,虹橋路一樁四層樓的法國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就是徐匯公學建於1918年的新校舍,今名「崇思樓」。這座「新校舍」建成時,徐匯公學已經建校將近70年了。」

徐匯公學。 姚吉崴攝

至今,他仍如數家珍,160多年來,徐匯公學是上海乃至全國最早擁有物理、化學、生物等實驗室和外語教學語音室的中學;徐匯公學的西洋管弦樂隊是中國第一個學校樂隊,徐匯公學是我國最早接觸西方戲劇演出的學校之一,也是全國第一個擁有足球場的學校。徐匯公學被譽為我國「西洋辦學第一校」,或被稱作「西學東漸第一校」。

初三時,阮儀三教授在復旦有個講座,14歲的姚吉崴前去聽講,還問了一個細節問題,阮儀三當時時間緊,約他去家裡聊。「阮教授特別熱情,和我講了很多老建築的歷史知識,他對歷史建築的博學見解讓我眼界大開,這是非常激勵我的一段經歷。」

就似埋入一顆種子,姚吉崴與老建築結了緣,他已經不再滿足於走走看看,他想把自己對老建築的情愫寫出來與更多人分享。

公眾號的定位是清純、不做作

高二,正是功課最忙的時候,有同學對他的全情投入表示不解,他卻不以為然,「爸媽很支持我,這是我安放自己興趣的方式。」

姚吉崴筆下的老房子絕非材料的簡單鋪成,他甚至有點兒小自負,「我只寫自己去過的、感興趣的老建築。這個公眾號的定位是清純、不做作。」

張園。 姚吉崴攝。

他講述張園的歷史從容不迫,「當年的張園,繁華之至,真可以說是天天翻出新花樣的大觀園。不過,張園在我筆下,我也不會劈頭蓋腦的把張園吹得飛起。雖然有人說不到張園等於沒到過上海,但如果不是熱愛石庫門的朋友,張園其實不是什麼十分有趣的地方,不過我是真的想看一看變成石庫門前遊樂場的張園啊!」

四行倉庫。 姚吉崴攝

他講起到四行倉庫的感受, 「有些建築非常的強勢,它會用身體上斑斑駁駁的印記來把自己的回憶強加在你的視野和腦海里。」 他說,當年遭受日軍炮火猛烈轟擊,槍眼密布的巨洞讓那堵西牆看上去像蜂窩一般,觸摸那些槍眼彷彿觸摸到歷史。

「有些建築不同,它主人的故事就像流水一樣蜿蜿蜒蜒地滑過牆角,你看也好,不看也罷。有時候,你甚至都不需要知道這棟房子的身份,只想感受建築藝術的美好,接收它與你將要開始屬於你們自己故事的心情。」他說的是鄔達克的綠房子,這棟鄔達克設計的建築他去過不下數次。

南昌路上的科學會堂也是他常去轉悠的地方。「門廳窗戶上鑲嵌的彩繪玻璃可能是你在上海可以看到的最精美的彩繪玻璃了,它們出自土山灣孤兒院。」

土山灣工藝院 姚吉崴攝。

說起土山灣工藝院的歷史,姚吉崴打開了話匣子,土山灣的彩繪玻璃製造工藝水平在世界上是一流的,舊上海的高檔和豪華建築競相以裝飾土山灣彩繪玻璃為時尚。在土山灣博物館展品中,他見到一張照片,「我有點吃驚,因為在我的印象里,從來沒有看到過清末照片里的中國孩子是這樣充滿歡笑、朝氣和健康的。在這樣的環境里培養出來的技術高超的工藝大師,才能製造出令世人驚奇的精美作品。」

這番豐富細膩的感受,讓人讀了也彷彿走進了那座老樓,那個歷史場景。對公眾號,他從未作出任何推廣,閱讀量卻相當不錯,「老房子本身就有密碼,喜歡老房子的人自然嗅到她。」

題圖來源:影像月刊 圖片編輯:徐佳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網 的精彩文章:

照顧癱瘓丈夫14年,這位老阿姨說:只要他在,這個家就是完整的
合計創造經濟效益19.8億元,上海這些工作室為啥這麼牛?
上海小學生愛心暑托班下周起報名,辦班時間覆蓋整個暑假
航母前腳走,美軍核潛艇後腳就到韓國
建築是可以閱讀的,她用水墨重塑外灘歷史老建築

TAG:解放網 |

您可能感興趣

一個院子竟值2億?這個和珅大管家的老房子,包下了北京200多年的生活
80歲補丁老人新房被小兒佔據 千元買70平老房子住50年
身價7億的他,28年來把錢全投到了400多套破舊的老房子!
距京3小時,城裡人在400年古村,修建了8套老房子做「寒舍」
身價7億,28年來把錢全投到400多套破舊的老房子
她買下1935年的老房子,用20多年造一座花園,都是因為不幸
這個70歲老人,環遊世界後回來改造100多年的老房子,成無數旅人心靈港灣
一個釘子也沒有?漂了20年他回到山中,改造了一座榫卯的老房子靠水而居【開始吧*故事1001】
80後導演:13萬爆改43m2老房子 並有整個朝陽區最小的的浴缸!
80後導演:13萬爆改43m2老房子,並有整個朝陽區最小的的浴缸!
葉嘉瑩,一生詩詞為伴,95歲賣了北京老房子,捐出3500多萬
爆改70年的老房子,40平米居然還設計了衣帽間和書房!
老兵22歲離家抗日,73年後回鄉尋親,發現老房子和祖墳已不在
身價7億的他,28年來不好好做生意,把錢全投到了400多套破舊的老房子!
從學渣到學霸,這個男人用4年完美逆襲,還在4000㎡的老房子里裝下了「青春」
中國最窮的有錢人:住了400年的老房子,突然價值8億了
一個32㎡的老房子,翻新改造後竟有10個功能空間
打開一棟自1950年代就封閉的老房子,裡面的物品讓人覺得時光倒流
80後男神爆改100套老房子後,卻把自己住進集裝箱!
8年前的老房子,只是敲了一堵牆,137㎡完全大變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