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曇無竭尊者冒死求經:一字一句皆血汗

曇無竭尊者冒死求經:一字一句皆血汗

曇無竭尊者,朝陽人。俗姓李,少小出家,號法勇,生活在北燕馮跋年代。公元420年,他帶領一支25人的取經隊伍,從北燕的首都龍城(朝陽)出發,去古印度取經,成為東北取經第一人。

馮跋下旨,朝陽僧西天取經

朝陽作為三燕的都城,其佛教歷史由來已久。

有慕容皇室的大力提倡,朝陽的佛教法事空前活躍。到北燕時期,已經有曇無成法師、釋曇弘法師、釋慧豫法師、釋法度法師等許多大德高僧,走出朝陽,在其他諸侯國主持一方佛事。而龍城朝陽,也早已經成為輻輳東北、乃至東北亞地區的佛教聖地。

佛教事業的空前繁榮與發展,使這裡的佛門弟子們備受推崇。在這種情況下,一些致力於佛事者愈加意識到自己的職責。他們一方面鑽研佛典,弘揚三寶,傾盡心智。另一方面,他們逐漸發現,有限的佛教著作越來越不能滿足需要。有的佛書教義不通,甚至還殘缺不全。因此,以曇無竭尊者為首的大僧們,便上書北燕皇帝馮跋,請求去西方取經,並申請經費。

曇無竭尊者,自幼崇敬佛事,十來歲就出家做了和尚。在日後的功課中,曇無竭尊者嚴格地遵守戒律,念誦佛經。所以,經過多年的修鍊苦行,日益受到眾僧的器重,到北燕時已經成為了朝陽佛門領袖人物。

曇無竭尊者的請求,很快得到了燕主馮跋的大力支持。馮跋乃漢人出身,佛教情結尤重。他何嘗不想擁有更多更好的經文,以此來培養出更為傑出的佛教徒,為他的北燕國做貢獻呢?於是,馮跋批准了曇無竭尊者的請求,並批了一大筆經費。

公元420年,曇無竭尊者帶領由25人組成的取經隊伍,浩浩蕩蕩地向西方之路出發了。

翻越雪山,十二人墜崖而死

曇無竭尊者是循著當年吐谷渾離開朝陽所走的路線西行的。吐谷渾為前燕開國皇帝慕容皝的伯父,因為誤會,與慕容皝的父親慕容廆分道揚鑣,遠走青海另建政權。曇無竭尊者一行先是到達吐谷渾建立的河南國(今青海省青海湖一帶),再出海西部(今甘肅省河西走廊)穿過新疆吐魯番東,又從高昌郡沿塔里木盆地北緣向西行。途經龜茲國(今新疆庫車一帶),攀登蔥嶺(今新疆帕米爾高原),來到了荒無人煙的雪山腳下。

從地理位置看,這個大雪山應該屬於崑崙山脈。山上終年積雪,層冰萬里,一派肅殺景象。雪山腳下,有一條大江,深不見底,流急若箭。唯有在兩山之間,架有一道陳舊的繩索橋。曇無竭尊者從小生活在北方,從未見過繩索橋。但見那橋繩索殘破,好像已經多年無人走過。而且,山風一刮,搖搖欲墜,彷彿隨時都可能墜落大江。

為安全起見,曇無竭尊者把25人編為三組,一組一組過。約定先組到達彼岸後,舉煙為號報平安。後組見到煙火,方得再進。後來有人回憶,那繩索橋簡直就是斷魂橋。人一上去,橋就咯吱咯吱響,感覺馬上就會斷裂。大家也不敢想太多,不敢鬆手,也不敢往橋下看,幾乎是閉著眼睛,戰戰兢兢地過了這繩索橋。

整整走了三天,曇無竭尊者與僧眾才翻過蔥嶺。稍事休息之後,他們再往西行,又遭遇另外一座大雪山。這座雪山其實是座冰山,但見懸崖陡壁上掛滿了厚厚的冰甲,連插足之處也沒有,簡直是一個琉璃世界。

曇無竭尊者派人四處探尋,終於在一處峭壁上,發現了不知何人何時鑿出的兩兩相對的小冰洞,從山根一直通向山頂。曇無竭尊者命人砍來樹,做成小木棍,每人分發四個小木棍,兩個拿在手裡,兩個綁在腳上。登山時,他們先將手裡的木棍插入小冰洞內,再把腳上的木棍插進冰洞。站穩後,再拔出手裡的木棍,插進更上面的小冰洞。就這樣如此輪換,不斷向上攀。

開始時,還算順利。可走了不到一半,危險就來了。木棍不斷地插進拔出,上面也結了冰。再加上越走越累,體力也在下降。這種情況,小木棍就不聽使喚了,插進冰洞里就會滑出來。結果,不斷地有人從冰崖上摔下來,有的摔在同伴的身上,又把同伴也砸下山谷。一路上,慘叫聲不絕,但沒人敢看,也沒人敢停,因為停在這裡就意味著死,不摔死也得凍死。經過一整天(一說三天)的死亡攀登,曇無竭尊者終於翻過了這座萬丈冰山。到達平地後,核對人數,25人竟有12人墜崖而死。僥倖活下來的人跪對雪山,大放悲聲。

死亡之路,只剩五人奄奄一息

越過這座冰山後,曇無竭尊者便走出了現在的國境,到達巴基斯坦東部一帶。他們在此停留一年多時間,學習當地的語言和文字,求得梵文《觀世音授記經》一部。再往西行,進入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東部,禮拜葬養在這裡的釋迦牟尼佛頭骨舍利。後來到北印度檀特山南石榴寺,停留三個月,以度過炎熱的夏季。曇無竭尊者沒有放棄這難得的學習機會,在這座寺廟裡誦經坐禪,精勤不倦,學業大有長進,在天竺禪師門下還當上了大和尚。

天竺國分有五部(即東、西、南、北、中印度)。北天竺主要在今阿富汗、巴基斯坦境內,中天竺主要在今印度恆河流域。曇無竭尊者一行13人離開石榴寺後,從北天竺入境,繼續向佛教聖地中天竺(中印度)挺進。

這幾乎是一段死亡之路,尤其是北天竺和中天竺交界之處,荒無人煙,虎狼成群。曇無竭尊者他們所帶的糧食都吃光了,只剩下一點兒石蜜。石蜜乃冰糖的異稱,佛典《五分律》卷五中將它作為五種葯之一。每天,他們每人只能吃一點兒冰糖,艱難趕路。當他們終於趕到舍衛國時,路上已經餓死8人,只剩下5人,奄奄一息。

舍衛國,中印度古國名。釋迦牟尼佛在世時,舍衛國本是富庶之地。但曇無竭尊者等到達這裡時,舍衛國已日漸荒廢。

就在曇無竭尊者等人面對著荒野發愣時,山野間突然衝出一群野象,兇狠地攔住了去路。大家已經沒有力氣逃跑,只能坐以待斃。危急時刻,一群獅子從林中衝出,趕跑了野象。渡恆河時,又遇野牛吼叫著向他們撞來,眼看著無計可施,天上突然出現一群老鷹,兇猛地沖著野牛飛來,驚散野牛。曇無竭尊者想不明白這些平素里老實的動物為什麼會變得兇狠,而平素里兇狠的動物又為什麼變得這樣俠氣,曇無竭尊者只能跪在這佛教聖地里高誦佛號。

取經廿載,歸國卻難回故園

曇無竭尊者橫穿天竺五部,在印度各地禮拜佛陀聖跡,遍訪名師,如饑似渴地學習梵文經典。數年後,從南天竺搭乘商船,漂印度洋,過南海,一行5人安全抵達廣州。

曇無竭尊者西方取經,歷時二十餘載,遍嘗艱辛。回國後,他沒能回朝陽來,向為他壯行的人們報告平安。因為在這二十年間,北燕已經滅亡。當年曾經壯美富麗的三燕都城,也已玉碎宮傾,化為灰燼。故國不再,有家難回,他懷著悲憤的心情,轉入今天的南京著書立說。他先是把梵文本的《觀世音授記經》譯成漢文,隨即又根據一路見聞,撰寫了《歷國傳記》。《觀世音受記經》,又稱《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受記經》,其所記述的關於觀音經義,與以往傳入的有所不同。以往的經典都在傳遞觀音菩薩如何解救眾生,而該經卷是介紹觀音菩薩身世和未來成佛的經典。因此,這個流傳至今的曇無竭譯本,成為佛教寶庫的經典著作。

關於曇無竭尊者根據見聞所撰的書目,有多種說法。《歷國傳記》是梁啟超的說法,最早見於中華書局三十年代出版的《佛學研究十八篇》。梁啟超在文中說「(《歷國傳記》)今佚。隋、唐志皆未著錄」,不知梁氏此說有何出處。而唐代的道世法師稱:「《外國傳》五卷(竭自述游西域事)」。竭,指曇無竭尊者。道世法師認為,曇無竭尊者取經歸來,「自述游西域事」,創作了「《外國傳》五卷」。而敘其事最早和最詳的《高僧傳》則未載書名。《外國傳》,歷史上有多部僧人的撰著與它重名,其中釋曇景法師就曾撰有五卷本的《外國傳》。在大藏經里,有一部叫《翻梵語》的書,該書收錄了一些出自《外國傳》的詞條。在這些詞條中都可以找到曇無竭尊者的影子。因此,學者們認為,《外國傳》就應該是曇無竭尊者當年的《歷國傳記》。

南朝梁代僧祐法師有《三藏記》《釋迦譜》《弘明集》等著作傳世。僧祐法師在書中以《法勇法師傳》為題,記述曇無竭尊者事迹。他說:「釋法勇者,胡言曇無竭。」「胡言」就是指「梵語」而言。

僧祐法師的文章,留下了許多為後人所徵引的詞語或故事。例如「苦行」或「苦行僧」一詞,就出自曇無竭尊者「幼為沙彌,便修苦行持戒諷經」。

稍後於僧祐法師的南朝梁代僧人慧皎法師,在他的佛教名著《高僧傳》中,同樣載錄了曇無竭尊者事迹。儘管文章與僧祐法師大同小異,但此文流傳最為廣泛。直到現在,言曇無竭者必稱《高僧傳》。至於其後的唐釋道世法師所撰的《法苑珠林》、隋朝釋法經法師等人的《眾經目錄》等均有所著錄。

提及中國僧人西方取經,名聲最著者有兩人,一是法顯大師,一是玄奘大師。唐玄奘大師於貞觀元年出發去印度取經,晚於曇無竭尊者二百餘年。而法顯大師就在於曇無竭尊者前二十餘年,其經歷與之相近。法顯大師是在399年從長安出發,歷時十三年,前後經過三十餘國。在411年8月,從海上坐商船回國。出發時,他們一行是4人,次年抵達張掖,隊伍擴充到了11人。期間有中途回國的,有死掉的,也有留在印度的。完成整個取經任務的唯法顯大師一人。

曇無竭尊者以25人之眾的取經隊伍浩浩蕩蕩「遠適西土」,歷時二十餘年,歷盡千難萬險,有20人在途中罹難,最終僅有五人功成正果,漂海而還。無論從隊伍規模、經歷時間和磨難,還是從獻身精神和取經成果來看,曇無竭尊者都不應該在法顯大師和唐玄奘大師之下。但在當今的中國,提及西天取經,人們大多隻知道唐僧,知道那個並不真實存在的孫悟空,卻很少有人知道東北朝陽還有一個比唐僧取經早二百多年的曇無竭尊者。

而令人遺憾的是,在知道曇無竭尊者取經的人中,也演繹出許多錯訛。明代蓮池大師寫了一部《緇門崇行錄》,書中稱:「以永初元年,集同志曇朗、僧猛等二十五人,髮長安,西渡流沙。」永初,為南朝劉裕的年號,永初元年為420年。年代對,曇朗法師、僧猛法師也確實是曇無竭25人隊伍中的兩個,但曇無竭尊者取經的始發地是朝陽,而非文中的「長安」。

曇無竭尊者對我國佛教文化發展和古代中印文化交流的貢獻是不言而喻的。那位搞錯曇無竭出發地的蓮池大師曾經贊道:「讀無竭大師西行傳,想起一千多年前祖師求經求道的精神和恩德,不禁令人感動流淚。現在我們所讀誦的經典的一字一句,都是先德的血汗啊!如對它輕蔑,手弄髒不洗去拿它,把它放在不幹凈的地方,或保存而不去讀它,讀而不依之奉行,乃至用它求衣食、求名利,這就大大對不起千辛萬苦、捨生求經的古德了!」

來源 | 遼瀋晚報

歡迎您關注十方叢林微信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覺居士 的精彩文章:

敦煌壁畫中不同歷史時期的飛天
蕅益大師:十不求行
莫高窟文殊堂《五台山圖》
虛雲老和尚:言下解悟為易,事上磨練為難
來自印度的梵音:笈多王朝佛教藝術

TAG:明覺居士 |

您可能感興趣

斗破蒼穹:魂殿長老臨死拉冰尊者墊背,一句話被無情打臉
須菩提尊者的名字有這三種意思
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被一老頭暴打的故事
觀音為什麼沒成佛?她的另一個身份,如來也要稱一聲「尊者」
一拳超人:S級墊底背心尊者,實力是否太虛?三劍客隨便也能贏他
風尊者看蕭炎太能惹事,欲帶他回星隕閣,卻被他一句話給說服了!
這一部經,就是為阿難尊者而說〈楞嚴咒〉,去救阿難尊者的
S級墊底的四位,背心尊者人緣好,傑諾斯不勝傳說,他一言難盡
釋教故事:被誤傷一眼仍敬奉尊者,遭殃自己,來寬恕別人
斗破:鳳清兒失控暴走!蕭炎誤入血精身陷死地?風尊者卻束手無策
為什麼目連尊者那麼大的神通都救不了釋種?
一拳超人:S級英雄里誰最弱?背心尊者還是肌肉囚犯?
背心尊者第一季的表現決定了他第二季被餓狼吊打,尊者:還得努力
一拳超人:背心尊者實力崩塌?餓狼給出提示,或能覺醒超越天使男
一拳超人:S級英雄里誰最弱?背心尊者都是花招式?愧對英雄二字
這一部《楞嚴經》,不是單單為阿難尊者說的,是為所有類似阿難的人說的
斗破蒼穹:幾大尊者爭論不休,旁邊的風尊者:一群土雞瓦狗
斗破蒼穹,男人都是大豬蹄子,原來風尊者也不能免俗
能從三斗尊手上救下蕭炎,風尊者到底多大能耐?葯老是原因之一!
斗破:老頭一旁煽風點火,竟想暴揍風尊者?黃泉閣主:我打不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