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罷諸侯之兵,革五代之暴,垂八十年,天下無禍亂之憂

罷諸侯之兵,革五代之暴,垂八十年,天下無禍亂之憂

他結束了自唐末五代以來長達近七十年的藩鎮割據混戰局面,重新恢復了華夏地區的統一。他在陳橋發動兵變,不流血政變黃袍加身;他不損一兵一卒杯酒釋兵權;他戰略上先南後北,實現全國大一統。他削弱相權、罷黜支郡集權利於中央革除了五代弊政,使國家呈現出和平、安定的局面。他就是英武聖文神德皇帝宋太祖趙匡胤。

范仲淹:祖宗以來,未嘗輕殺一臣下,此盛德之事。我太祖皇帝應天順人,受禪於周,廣南、江南、荊湖、西川,一舉而下,罷諸侯之兵,革五代之暴,垂八十年,天下無禍亂之憂。

軍人血統 少年得志

宋太祖出身軍人家庭,高祖趙朓,祖父趙敬,趙弘殷次子。948年,投後漢樞密使郭威幕下,屢立戰功。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趙匡胤任禁軍軍官,為東西班行首,後隨柴榮征討南、揚州等地,官至匡國軍節度使、殿前都指揮使,後又拜為檢校太傅殿前都檢點,稱為禁軍總將領。

陳橋兵變 無血政變

後周世宗死,7歲的小兒即位。第二年,國都開封傳言,北方契丹犯邊。大將軍趙匡胤得旨,親率大兵出城禦敵。大軍走到開封東北40里的陳橋驛就停下了,當晚駐紮在這裡。經過他的周密籌劃,第二天,官兵在他身上加披象徵皇帝的黃袍,一律推舉他為皇帝。他就這樣當了皇帝。「陳橋兵變」是不流血的兵變。

杯酒釋兵權 不費一刀一槍

趙匡胤即位之後,曾同政治家趙普談了一次話。他虛心地問道,我想平定天下長久不息的戰亂,你有什麼好辦法嗎?趙普誠懇地回答,有一個好辦法,就是對方鎮的節度使,逐漸削奪他們的權力,限制他們的錢糧,收回他們的精兵。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宋太祖豁然開朗。

「杯酒釋兵權」,就是他實施的第一個步驟。有一天,他專門宴請幾位重臣。酒酣耳熱之際,他說道,人生在世,無非是享受榮華富貴,並使子孫過上好日子。你們何不交出兵權,購置田宅,飲酒作樂,安度晚年呢?大臣們一聽,全都明白了。第二天,他們就都老老實實地交出了兵權。宋太祖授給他們有職無權的高官,讓他們在酒池肉林中度日。就這樣,宋太祖不費一刀一槍,就收回了兵權。

為了使軍權高度集中,宋太祖又創造了行之有效的「更戍法」。所謂「更戍法」,就是中央的禁軍,要按期輪流到各地戍守。將領也要經常調換,使「兵無常帥,帥無常兵」。這就造成了「兵無常將,將無常兵」的局面。將兵之間生疏,有利於防止軍隊叛變。歷史證明,這一方法,是防止軍閥割據的成功舉措。

重文輕武,中央集權

趙匡胤統治時期,吸取唐朝宦官專權、藩鎮割據導致滅亡的教訓,削奪了武官的權力,從而重文輕武,加強中央集權,使宋朝沒有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的問題。宋太祖大力興辨儒學,增加科舉取錄的名額。比起其他朝代,宋朝社會比較安定和公平,文學、哲學、美術、科技、教育等也比較發達。但重文輕武的結果也導致宋朝軍事力量不足,和外族戰爭多以敗仗收場

北征契丹,暴死途中

開寶九年(976年),趙匡胤在北征契丹的途中,與其弟趙光義飲酒,共宿宮中;隔日清晨,趙匡胤暴死,得年49歲。隔年七月葬於永昌陵。關於趙匡胤的死,《湘山野錄》有「燭影斧聲」的說法大行於世,認為趙匡胤是被意圖篡位的趙光義謀殺。

對於趙匡胤,王立群老師的一段話令人深刻。烽火燃,五十年,陳橋驛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間銷兵權。南征北守定宏圖,玉斧一揮指大渡。十四萬人齊解甲,金陵王氣黯然去。還一個,盛世繁華,文煌武烈。懷仁厚,復江南,滿腔熱血圖幽燕。誰料想,燭影搖,斧聲亂,壯志未竟人已遠。人已遠,回首看,回首看你身後的江山。紛擾擾劍影刀光寒,韶華成殤笙歌散。你默默無言,無言。盛世繁華,文煌武烈。懷仁厚,復江南,滿腔熱血圖幽燕。誰料想,燭影搖,斧聲亂,壯志未竟人已遠。人已遠,回首看,回首看你身後的江山。紛擾擾劍影刀光寒,韶華成殤笙歌散。你默默無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曾經盛極百年的契丹族,國土是宋朝的兩倍大,如今中國56個民族為何沒有它?
探秘鞏義市北宋皇陵 十分震撼
三商之源,華商之都」,民間都叫它「火神台」。
古代如果下了大雨該怎麼出門呢?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