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羽死後,劉備不惜亡國起兵伐吳的背後,看劉備真正的為人

關羽死後,劉備不惜亡國起兵伐吳的背後,看劉備真正的為人

熟知三國歷史的人知道,劉備與孫權聯合抗曹,有句話說的好「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孫劉聯盟,孫權卻出了亂子,奪荊州過程中把關羽給殺害了,本來是曹魏大將曹仁領軍殺劉,不料曹操奸詐,不想讓劉備找他復仇,孫權也為了推卸責任而殺了呂蒙(其實孫權早就想殺呂蒙,東吳自周瑜任大都督以來,軍權旁落,作為東吳之主的孫權,表 面上支持,心裡恨透了這些手握重兵的大都督,可謂殺呂蒙是一箭雙鵰,捨己為人的好事。),表面上看關羽遇害真的把劉備氣急了,一部三國歷史整個貫徹的主線是「忠義」二字。劉備的決議不吝亡國要滅掉吳國,那真的是由於為報殺弟之仇而舉國滅吳嗎?

劉備其人外表善良而背地裡的確一個虛偽奸滑之人人,這樣講也許有違背正史,俗話說的好,無利不起早,歷史一個君主絕不會為了一個人舉國復仇,不惜亡國的代價,引發一場浩大的戰役。從戰略的角度考慮,首要任務是為了荊州的戰略,因為荊州易守難攻,進可攻,退可守,是蕩平中原的法寶,口口聲聲說匡複漢室的夢想,只不過是為了自己的天下而找的借口而已。關羽之死而舉國滅吳這個肯定就不是首要的因素,收服荊州!,不聽諸葛亮的勸解,諸葛生平謹慎。這就成了劉備冠冕堂皇理直氣壯的理由來實現自己的夢想。

歸納起來劉備起兵滅吳的主觀原因大概以下四點:

一、荊州實在是太主要的,隆中對中諸葛亮給劉備的三步方案,第一步是要取荊州做為根據地;

二、劉備一直投靠他人帳下,幾十年被人欺壓慣了,想要把曾經受的氣悉數要賺回來,所以不顧一切向前沖。

三、關羽是開國大臣,劉備的結義兄弟,這麼死了,載不做出點動靜的話有違他口口聲聲說的「不要江山要兄弟」,那麼以後誰還會為蜀漢買命呢!豈不寒了蜀漢七十萬大軍的心嗎!

四、東吳是蜀漢的戰略夥伴,東吳首先背後捅刀子,的確是有點言而無信,不教訓一下今後沒法聯盟,其結果是劉備一路南下,孫權用驕兵之計讓劉備覺的東吳不過如此,常言到驕兵必敗,最後的下場是,劉備用生命證明了自己的懦弱,不得已託孤白帝城!成為千古佳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代講史 的精彩文章:

TAG:老代講史 |

您可能感興趣

韓信被殺後,此人看到劉邦年邁,便起兵造反,最終卻慘敗死得凄涼
關羽被害,劉備起兵報仇阻力重重,說劉備倉促伐吳的人都錯了?
劉備起兵伐吳,卻在夷陵之戰中慘敗,當時為何不帶諸葛亮
薛仁貴忠君愛國,他的孫子卻起兵反唐,沒想到最後還被封賞
若是朱元璋的太子朱標不死,朱棣還會起兵謀反當皇帝嗎?
此人是朱元璋最滿意的兒子,他若不死,朱棣根本不敢起兵
在周武王死後,商紂王的兒子起兵欲復國,可惜仍被姜子牙打敗
道士:此年老蔣非死即傷!後一人立馬起兵造反,結果讓人哭笑不得
楊貴妃唯一的乾兒子,不怕唐玄宗卻怕此人,等他死後才敢起兵造反
唐朝王爺們合謀反叛武則天,這對父子起兵後,為何無人響應?
王爺們約好一起打武則天,這對父子起兵後卻沒人響應,尷尬了!
唐朝初年死得最詭異的功臣,李淵起兵的主謀,卻為何一定要死
劉備起兵,為何自稱中山靖王后人,不自稱劉邦後人?原因很簡單
算命先生說:你不久後會當上帝王,此人聽完,立馬起兵造反
假如大哥朱標不死,朱棣還會起兵造反嗎?
李承乾起兵造反,為何李泰最後也沒有被立為太子?
此人:劉邦已老,韓信已死,我還怕誰?果斷起兵造反,卻慘敗而死
劉備究竟是真正的漢朝皇室後裔,還是僅僅以此為幌子起兵?
只因為一個夢,朱棣確立了自己的繼承人,隨後起兵篡逆
歷史上的蘭陵王高長恭是怎麼死的?他手握軍隊,為何不起兵造反?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