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給了孩子幸福的童年,他就真的幸福嗎?

你給了孩子幸福的童年,他就真的幸福嗎?

GIF/885K

【聊爸-詹晶明】

幸福如果作為生活的副產品,是很棒的一個東西,但把它作為目標來追求,只會導致災難。

——斯沃斯莫爾學院社會學教授巴里·施瓦茲.最新研究也發現,注重給孩子營造幸福童年的「完美父母」,會使孩子成年後的生活陷入迷茫和抑鬱。

我們有很多父母,包括一些親子教育工作者,一直都在倡導「給我們孩子一個美好而幸福的童年吧!」,「我們有聽到孩子內心的需求嗎?我們有尊重過他們的想法嗎?」等,這些倡議,咋一聽起來,是很美好的,是沒有錯誤的。這個世界上沒有人不需要完美,不熱愛幸福,不渴望被尊重,所以這樣的倡導很快就被流傳了起來。

流傳開來的結果是什麼呢?

1儘力避免孩子感受到痛苦、挫折和焦慮

我們很多的父母常常認為孩子哭了,傷心了,就是不幸福了。於是,他們每當孩子一出現這樣的情緒,就會自責,反省自己是不是沒有做好什麼,讓孩子受委屈了。當然了,飽含著這麼多愛的父母,長輩,也常常因為孩子的哭和難過,而開始追責——這是哪位成年人的錯!

慢慢地,我們的孩子開始受到了各種預期的保護:

杜絕一切可能造成孩子摔倒、受傷的機會——防賊一樣的,提防著孩子前進路上的所有障礙,用各種方式清除。儘可能讓我們的孩子行走在沒有任何障礙,沒有任何風險的平坦大道上。最終我們的孩子都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很多小道的存在,最終我們的孩子可能面對小道的時候,或不知所措,或幼稚好奇,或怨聲載道,總之失去了平坦,就會讓他們失去信心和力量。

如果孩子還是不小心摔倒了——誰說在平坦的路上,就不會摔倒呢——那些緊張著孩子不幸福,不快樂的爸爸媽媽們,會飛速地抱起孩子,給予孩子安撫,生怕孩子再繼續感受到痛苦和驚嚇。

常常有句話說得形象:他摔倒了,我心疼呀!我可能比他還疼!

是的,這樣的父母長輩,就是通過愛孩子,期待時刻給予孩子幸福生活,快樂童年而不知不覺地剝奪了孩子生命體驗痛苦的機會,以致於我們的孩子在遇到一點點挫折,這一點點挫折在他人眼裡,簡直就是不足掛齒的事情時,都會感到痛苦難當,難以承受。

痛苦的承受能力,是必須通過經歷痛苦和積累痛苦感知的體驗而得以提高的。所以,我們太希望孩子有幸福生活的父母,在剝奪孩子痛苦體驗的時候,就是在將孩子推入痛苦人生的陷阱。

曾有一位母親,急匆匆半夜電話我,希望我能給她支持,幫助她去安撫她正在讀大學的孩子。

她的孩子與宿舍同學不合,最重要是生活習慣不合而痛苦不堪。那孩子一再在電話里向自己的父母抱怨,抱怨學校的管理不當,抱怨同學的不可理喻,最後延展到抱怨為什麼自己毫無惡意,與人禮貌相待,卻還遭到各種非議等等。

這位母親好擔心孩子這麼強烈的負面情緒,但有覺得孩子說的沒有錯,可是那該怎麼辦呢?現實就是這樣發生著的,這位母親也知道,她總不能把孩子轉學去別的大學吧,更何況其他大學也未必不會遇到同樣的境況呀?!這位母親深深地知道:孩子今天這樣的情緒是很難好好安心讀書,好好享受大學生活的。

我沒有給這位母親更多的建議,只是告訴她:

讓孩子自己去感受吧,你不要這麼緊張。你僅僅表示理解,詢問一下孩子是否需要媽媽為他做點什麼就好了。不要再同過去那樣,認真分析原因,提供解決方案,而是要讓孩子開始真實體驗這個痛苦的存在,感受痛苦的壓力和無奈。

你孩子能這麼大聲地跟你抱怨別人,說出自己的痛苦,正是說明他的痛苦並不大。我知道有很多人在痛苦和無奈之中,根本無法與任何人說起,更何況與父母去談及呢?

讓孩子去獨自感受痛苦,承受痛苦的同時,請與孩子一起探討未來的希望和理想。這是可以激勵孩子,不自暴自棄,沉淪於痛苦,又不至於讓他逃避痛苦,中斷體驗的最佳方案。

2無條件尊重孩子的意見,支持孩子不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近些年來,總是可以聽到很多父母在談論——我們不要去逼孩子上輔導班,課外藝術班。這些門類的興趣選擇,還是要多聽聽孩子自己的意見,看看孩子是不是真的有興趣,我們父母不要去包辦這些。

我很理解這樣的說法,只是不理解,為什麼我們就這麼確信孩子自己能清晰地選擇自己的興趣愛好呢?

其實很多孩子喜歡學習爵士鼓,僅僅是因為看見那個打鼓的哥哥太帥了,太酷了,希望能像他那樣而已,此時的興趣與爵士鼓本身毫無關聯

其實很多孩子喜歡上小提琴,僅僅是因為她喜歡小提琴的造型,覺得很美,想擁有一把,如同過去期待擁有一個自己喜愛的玩具一樣,那麼簡單。此時她的興趣與小提琴藝術毫不相關。

其實很多孩子喜歡去打籃球,僅僅是因為他想與同齡的小夥伴一起玩,覺得熱熱鬧鬧的很開心,很單純。此時他的興趣與籃球技能基本沒有聯繫。

在我們儘力尊重孩子的興趣選擇時,我們很快就發現了另一個問題的出現——我們的孩子好像對任何東西的興趣都不能保持長久,總是一陣子之後,就不喜歡了。

關於這一點,我們完全可以從上面的三個舉例中找到答案——孩子在選擇的時候是隨意的,自然,他堅持下去動力就是不足的。此時的隨意選擇,就是此後隨意終結的開始。

不過,我們一些執意要給孩子幸福生活的父母,長輩,依然不會覺得這是一個問題,並有親子教育演講者振振有詞地說:

這是孩子在嘗試,孩子應該有自己嘗試的權利,當他們嘗試過後,覺得不喜歡了,或者覺得自己不適合了,我們是要支持他退出的。只有給我們孩子提供更多選擇可能性,才能讓我們的孩子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興趣,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老師!

於是,一場未來的人生災難就這麼默默地,孕育而生了。

「不喜歡就可以放棄,就可以退出」

「人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能做一份自己最喜歡的事情」

……

多麼可怕的想法呀!在孩子未成年的時候,我們父母確實是可以幫助孩子,輕易地為他提供選擇的機會,也可以輕易為他提供退出機會。可是,這樣的來來回回,最終在孩子的生命里培養出了一個怎樣的生活態度呢?

自私

一副環境必須適合自己的自私心態

一言不合,就退出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我們在職場上,我們在人生的路上,如果遇到這樣的同事,合作夥伴,你會瘋狂嗎?假如答案是肯定的,那我們就是在培養自己的孩子成為這麼一種令人瘋狂的人生,令人避之不及的人生。多麼可怕呀!

巴里·施瓦茲教授認為:那些充滿愛意的父母每天給孩子很多選擇,結果卻出乎意料。「我們這個時代的理念是:有選擇是好的,選擇越多越好卻不是事實。」

當選擇更少時,孩子更容易專註、專心、專研,這正是日後生活所需要的品質。當選擇更少時,還會給我們的孩子更多安全感,使他們更不糾結、焦慮。

研究顯示,專註於某項工作給人更大滿足感,那些總是面對很多選擇的人常常落在後面。

在我看來,孩子的興趣往往來自於他在某個方面的才能超越了他的同齡人,能獲得更多的實際的社交優勢。在現實的生活中,孩子最喜歡乾的事情,往往都是他覺得比別人幹得更好的事情,這樣他所收穫的鼓勵,讚賞,驕傲感,滿足感要遠遠大於干其它的事情,所以,就會越來越有興趣,當然也會越來越專註。

與其與孩子不斷討論他到底喜歡什麼,選擇什麼更好,還不如在孩子決策之後,我們不斷地促進,鼓勵孩子堅持下去更重要。因為,堅持下去了,就能獲得更多的技能和超越他人的機會,也就會讓我們對孩子培養出真正對這一選擇的興趣,加固這樣的興趣,激發這樣的興趣。

如此的堅持,還會有一個令人激動的收穫——那就是自信和驕傲!一個人發現自己可以長時間的堅持做某件事情,是對自己極大的鼓勵和認可。即使在我們成年人也會如此驕傲——我已經堅持每天打球三年了!我已經堅持晚餐只吃蔬果五年了!我已經堅持每天早晨朗讀八個月了!……

這份堅持而來的自信、驕傲,同樣是我們的興趣增加的砝碼哦!

在此,我們可以初步看到,狹隘地把孩子幸福作為目標來追求,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對嗎?好了,如果親愛的爸爸媽媽對這個命題也有感觸,或者還有疑惑,那就請您在文章後面留言發表你的看法吧。我也會在明天繼續深入詳細地與大家分享,還有哪些看起來是在給予孩子幸福的童年,卻實際上在傷害,甚至剝奪著孩子未來的幸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聊爸 的精彩文章:

溫馨的家教——將一條很死板的規定做得很溫情

TAG:聊爸 |

您可能感興趣

你的孩子幸福了嗎
將就的人生,你真的幸福嗎?
看,我的童年幸福不?
媽媽,我只希望你生活的幸福!你幸福,我才能幸福
謝娜的孩子快滿月了,有了孩子的你感到幸福嗎?
他說要給你幸福,你現在幸福嗎?
這才是幸福,你幸福嗎?
孩子,你是快樂的我就是幸福的
幸福的夫妻,都不會做這 3 件事,你幸福嗎?
你的孩子幸福嗎?看看這個就知道!
能為你做這些事的男人,你就是幸福的 你中了嗎?
這能讓你幸福你就去幸福吧!
幸福樹養好了,才叫幸福,不然哪兒來的幸福
那些帶孩子再嫁的女明星,不只自己幸福,還都把孩子教育的很好!
畢淑敏:為什麼有了錢和房子,你還不幸福?
原來,孩子心中的幸福是這樣的!你了解嗎?
女人別再拚命的曬幸福了,真正的幸福是這樣的,幸福不是裝出來的!
老夫少妻真的幸福嗎?看他們就知道了
你的原生家庭不幸福,你給不了我幸福
嫁給這樣的男人,真的會幸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