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太祖評價常遇春「雖古名將,未有過之」 聞其死訊竟然跌倒在龍椅上

明太祖評價常遇春「雖古名將,未有過之」 聞其死訊竟然跌倒在龍椅上

說起明朝開國大將常遇春,很多人認為其戰功、智勇都不遜於大名鼎鼎的徐達。明太祖朱元璋評價常遇春的功勛是「雖古名將,未有過之」。

後世關於常遇春的故事、傳說不見少數,除了他曾有過殺降經歷被詬病外,總體贊多貶少,可見忠臣猛將總能得到後人鍾愛。

明太祖評價常遇春「雖古名將,未有過之」 聞其死訊竟然跌倒在龍椅上(網路圖片)

元朝末期的至正十五年(1355年),一身武藝、精於騎射的常遇春,在25歲的最好年華時脫離大盜頭目劉聚,毅然去投奔同為安徽老鄉的起義軍首領朱元璋。

令常遇春沒想到的是,他去投奔時,朱元璋的態度卻很冷淡。他問常遇春:「你是不是挨了餓,想到我的隊伍中找飯吃?」常遇春回答:「我在劉聚手下打家劫舍,並不愁衣食,只是劉聚只知搶掠和盜竊,並無大志。我聽說將軍是位賢明智者,因此前來投奔,為將來的前程願效死力。」

朱元璋又問:「你能跟我過江打仗嗎?」常遇春挺胸保證:「將軍指到哪裡,我願打到哪裡,渡江之日,願為先鋒。」

朱元璋見常遇春身材魁梧,體魄健壯,出語忠懇,這才把他留了下來。

自從棄盜為良追隨朱元璋,首戰參加采石磯渡江戰役,到1369年奪取元上都開平,暴卒於柳河川為止,常遇春在朱元璋麾下戎馬征戰十四年,轉戰南北,可以說無役不從,戰無不勝。因「為人沉鷙果敢」,被譽為當時的天下奇男子。他曾自負地說:「我率十萬人便可橫行天下」,軍中送他一個綽號叫「常十萬」。

勇猛敢戰,貫穿於常遇春所指揮的歷次重大戰役。在投奔朱元璋不久的采石磯戰役中,他面對元朝水軍元帥康茂才的嚴密防守,自乘一隻小船在激流中冒著亂箭揮戈奮進,縱身沖入敵陣,如入無人之境。朱元璋隨即揮師登岸,元軍紛紛潰退,緣江堡壘頃刻瓦解。朱元璋乘勝率軍攻佔太平。次年三月,又攻佔集慶(今南京),改為應天府。

集慶及其周圍地區的佔領,使朱元璋獲得一塊財富之區,為在江南的繼續開拓和壯大奠定了基礎。這一階段的戰鬥,常遇春鋒芒初露,立了頭功,開始受到朱元璋的信任,很快由渡江時的先鋒升至元帥。

1359年七月,常遇春率兵攻衢州,元將宋伯顏不花悉力守備,常遇春使用各種攻城器具,仍久攻不下,乃以奇兵出其不意,挖地道進入南門瓮城,毀敵所架炮,又策動元將張斌約降,內外夾擊,最終奪得衢州,使元朝在江南重鎮的統治勢力蕩然無存。

隔年年五月,常遇春與徐達一起攻破了陳友諒的樅陽水寨。陳友諒率大軍前來報復,四處揚言要攻取安慶。常遇春分析認為其中有詐,是陳友諒要奪取安慶附近的池州,故意聲東擊西之計。

明太祖評價常遇春「雖古名將,未有過之」 聞其死訊竟然跌倒在龍椅上

(網路圖片)

同徐達商議後,常遇春決定將計就計,率精兵萬人,設伏於六泉口。陳友諒兵至,全力猛攻池州城,徐達率領守軍開城出擊,常遇春伏兵掩其後,大破陳友諒軍,斬首萬餘,擒捉三千,陳友諒敗走江州(九江)。這次戰役一舉恢復了皖南軍事要地太平縣。戰後論功行賞,常遇春功勞最大。朱元璋誇讚他說:「當百萬眾,摧鋒陷堅,莫如副將軍。」

龍灣戰後的1363年,陳友諒又以號稱六十萬大軍傾巢來攻,在鄱陽湖與朱元璋軍進行了一場持續三十六天決定生死存亡的水上大決戰。

朱元璋先是派兵封鎖敵人的歸路,交戰中,陳友諒軍船大、堅固,但速度慢。朱元璋軍船小、速度快,操作靈活,兩軍相持,難解難分。一次朱元璋座船擱淺,陳友諒手下大將張定邊率船隊來圍攻,情況危急。常遇春奮勇當先,彎弓射傷張定邊,又用自己的戰船撞擊朱元璋的座船,使其脫離淺灘。

交戰中常遇春發揮小船優勢,乘風縱火,陳友諒的艦隊被燒得烈焰衝天,兵將損失過半,率殘艦撤往湖口,又受到朱元璋諸將的追擊和常遇春的迎頭堵截。陳友諒在混戰中被流矢射中死去。這場決戰扭轉了雙方力量的對比。陳友諒覆滅,使朱元璋成為群雄中之強者。常遇春因功受賞,升為平章政事。

至正二十四年(1364)七月,常遇春先是隨徐達率軍攻佔廬州。接著,又與鄧愈會合征服江西的新淦、吉安、贛州、南安等郡縣,嶺南韶州、南雄等地望風降附。第二年五月,常遇春又奉命與鄧愈率軍攻取湖北的安陸、襄陽,十一月攻佔了泰州。

這之後,朱元璋以徐達為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率兵二十萬東征張士誠。按照朱元璋的部署,徐達、常遇春的兵馬先攻取了湖州和杭州等地,翦除了張士誠羽翼,經過長達十個月的圍攻,平江城破,張士誠敗死。常遇春以功進封為鄂國公。

剿滅了禍患張士誠,朱元璋再以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征虜副將軍,率二十五萬大軍出師北伐。三個多月,即平定山東。洪武元年四月,明軍在洛陽的塔兒灣與元軍遭遇,常遇春單騎突入敵陣,帶領麾下壯士勇猛衝殺,在洛水之北擊潰元軍五萬,俘獲無算,史稱塔兒灣大捷。

洪武元年閏七月,徐達、常遇春率馬步舟師由臨清沿運河北上,連下德州、通州。元順帝攜后妃、太子等逃奔上都開平。八月二日,明軍一舉攻佔大都,改為北平府。

不甘失敗的元順帝乘明軍主力長驅秦晉之機,於洪武二年三月命丞相也速率軍向北平反撲,兵鋒已抵通州。常遇春奉命與大將李文忠率步卒八萬、騎士一萬馳救北平,元軍聞訊即潰,常遇春率軍追奔千里,大獲全勝。

在攻佔元上都開平後,常遇春自開平率師南歸,行至柳河川(今河北龍關縣西),得暴病卒于軍中,年僅四十歲。

據說朱元璋聞喪訊大為震驚,跌倒在龍椅上。他將常遇春賜葬鐘山之下,並親自出奠。追封開平王,謚忠武,配享太廟。朱元璋賦詩曰:「朕有千行生鐵汁,平生不為兒女泣。忽聞昨日常公薨,淚灑乾坤草木濕。

明太祖評價常遇春「雖古名將,未有過之」 聞其死訊竟然跌倒在龍椅上(常遇春畫像)

朱元璋給常遇春的死後殊榮是極高的,因為從古至明代,封鄂謚忠武,只有唐朝尉遲公、宋朝岳飛。常遇春是第三個。此後朱元璋還令宮廷畫師為常遇春公繪製身穿龍袍的全身像懸掛。

有研究人員認為,常遇春英年早逝,無疑是明朝初期的一大損失,因當時還有元朝的殘餘勢力未完全消滅,還有一些硬仗等著他去打。但對他個人來說,卻因此躲開了朱元璋後期對功臣的謀殺,使他的名譽保全,英雄業績得以流芳百世,也算是一件幸事。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文中配圖均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心春秋 的精彩文章:

頑童時在帥府儀門戲耍衛兵 挨父親張作霖鞋底子痛抽 由此留下一景
這位英軍統帥童年時 曾被母親詛咒為「除了當炮灰,你將來什麼也做不成」
徐達與朱元璋下棋 不敢贏又不能輸 他是這樣巧妙處理的
表演槍法 他一槍打死袁世凱寵物 展示傷疤 張作霖拜服稱他大哥
二戰中 蘇海軍飛機夜襲柏林 不知所措的德軍竟問:你們是哪個部隊的飛機

TAG:掌心春秋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歷史的奇談,當過皇帝卻從沒有穿過龍袍,也沒坐過龍椅
此人淡泊名利,身為皇帝,卻從沒穿過龍袍,也沒有坐過龍椅
皇帝的龍椅,沒有天子之命的人坐上去必死無疑,連袁世凱也不敢坐
這皇帝沒坐過一天龍椅,被稱「讓國皇帝」,十分有才,卻下場悲慘
末代溥儀從清末到民國,當過皇帝坐過龍椅,做過囚犯也蹲過監牢
溥儀一生最風光的八天:不是坐龍椅當皇帝,而是坐在審判席上
萬萬想不到,居然有人不願意當皇帝,最後被打暈扔在龍椅上
建國後,溥儀再一次「坐上龍椅」卻沉默許久,之後再未出現在皇城
龍椅不是誰都可以坐,袁世凱稱帝都不敢坐龍椅,只因有此秘聞
溥儀晚年攜妻重遊故宮,坐龍椅上說了1句話,從此再沒有回去過!
元朝最憋屈的太子,皇帝都駕崩一個月了,他卻連龍椅都沒摸過
「君無戲言」:明朝皇帝哄弟弟可以坐上龍椅,七年後真的應驗
溥儀晚年被請回宮,龍椅很陌生,相逢一笑泯恩仇,是從容還是無奈
溥儀晚年游故宮被要求買票,在龍椅前說了1句話,從此再沒去過
他是最不願意當皇上的人,在位僅僅31天,不坐龍椅也不稱自己為皇上
溥儀的龍椅被專家找到,修復三年卻沒上去坐過,問原由時稱:不配
溥儀晚年重回故宮,坐上龍椅後,說了十個字,就再也沒去過!
歷史上最倒霉的亡國之君 被打暈扛上龍椅 兩年後就被滅國
此人身為皇帝,為何一生卻從沒坐龍椅,也沒穿過龍袍?
皇上主動退位,太子卻當場大哭,最後被親爹打暈後抬上了龍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