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漫談弱光戰術:弱光條件下的威脅識別

漫談弱光戰術:弱光條件下的威脅識別

Richard Johnson

兩名路易斯安那州警員因為在夜間從背後開槍打死了一名手無寸鐵的青年而成為謀殺犯。他們聲稱那名青年當時持械,但現場並沒有找到槍支。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當地警察局長下台,兩名警員接受司法調查,而公眾則對執法部門失去了信心。

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誤判射擊

誤判射擊可以被理解為警員有充分理由——但是錯誤地——堅信嫌犯持械並極度危險

近年來,執法部門開始越來越重視弱光環境下的射擊訓練。雖然訓練量仍有不足,但至少已經是向正確的方向前進了一大步。然而,幾乎很少有訓練能夠提高執法人員在弱光條件下的威脅識別能力。普遍的想法是「等你看到時便會知道」,可如果你看不到呢?

如果「看到就知道」是如此簡單,為什麼還會有這麼多的誤判射擊事件?來想想這些:

美國民權聯盟近期的報告顯示,警方開槍事件中有25%的目標未持械。

一份對洛杉磯縣警方從1998年至2002年期間涉及槍擊事件的研究顯示,在所有事件中有18%屬於誤判射擊,其中有75%的誤判發生在弱光條件下。

專業執法研究者Tom Aveni調查了全美執法部門的警員涉及槍擊事件,發現誤判射擊所佔比例為18%到33%.

眼睛與黑暗

人眼是一種神奇的東西,上面有兩種感受器來將光轉化為我們用於觀察的圖像。視錐細胞幫助我們在明光環境觀察,而視桿細胞則作用於弱光環境,兩者分別擅長不同的部分。

視錐細胞在直視前方時,也就是我們通常聚焦的方向上工作效果最好。集中分布在眼底中心區域的視錐細胞幫助我們分辨細節和顏色,並提供景深視覺。

視桿細胞擅長捕捉物體運動,但難以分辨細節與顏色。視桿細胞分布在眼底周邊區域。

在日光環境(明視覺)下,眼睛會使用視錐細胞,而在弱光環境(暗視覺)下則切換為視桿細胞。當亮度降低,或在黃昏(過渡光)條件下時,眼睛會同時使用部分視錐細胞和視桿細胞。環境亮度越低,越來越多的視桿細胞(以及越來越少的視錐細胞)會處於工作狀態。因此,隨著亮度越來越低,眼睛分辨細節與顏色的能力也越來越弱,這也意味著辨認武器會變得愈加困難。不幸的是,壞消息遠不止這些。

身體應激反應

身體應激反應(編者註:Body AlarmResponse,簡稱BAR)是人的身體在察覺到威脅時會進入的一種狀態。威脅越嚴重,反應也會越強烈。BAR有時也會被稱作「戰或逃」(Fight or Flight)反應。

BAR造成的眾多身體功能變化之一是使眼睛聚焦於遠處的威脅,這也意味著眼睛被迫將入射光聚焦於中心視錐細胞集中的區域。這在弱光條件下便意味著視桿細胞的感光被剝奪,使暗視覺被極大削弱。

年齡與其它因素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暗視力會變得越來越弱。每個人的情況都會有所不同,但平均而言,一個人的年齡每增長13歲,他維持暗視力所需的光量就要增加一倍。因此,一名39歲的警察需要兩倍的光量才能在夜間和一名26歲的嫌犯看的同樣清楚,而他需要四倍的光量才能和13歲的孩子看的同樣清楚。而諸如吸煙、營養缺乏等其它因素也會削弱暗視力。

當你把這些因素放在一起,便會發現許多警察的視力水平是急劇下降的。試想一名可能缺乏鍛煉或飲食不均衡的中年警察在昏暗的停車場與一名危險嫌犯遭遇,他有多大的幾率能正確辨認出對方是否有威脅?

威脅識別研究

PaulMichel是一名驗光師,同時也是一名洛杉磯警署的輔警(編者註:Reserve PoliceOfficer,與全職警員接受同樣訓練,並在業餘時間協助完成全職警員部分工作的志願工作者)。他開展了一項針對弱光條件下感知能力的研究,讓一組視力正常的警校學生在不同的光條件下分別辨識四個目標,研究結果令人吃驚。

研究對象未承受壓力,相對都還年輕,均檢查確認過具有良好視力,並且有足足一秒種來判定目標是否有威脅。在光環境亮度為滿月四倍的測試中,學員們錯誤辨識威脅的比例高達92%。而在光環境亮度為滿月25倍時,錯誤辨識的比例依然高達69%。

回想一下我們在工作中有多少次借著月光去檢查房屋或院落。在25倍於同等亮度且沒有任何實戰壓力的情況下,學員們卻仍有超過三分之二錯判了威脅。

威脅識別能力的提高

有幾種方法可以提高你在弱光環境下的威脅識別能力,其中最顯而易見的就是補光了。

手電筒、探照燈和頭燈都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觀察與識別威脅的能力,而隨之而來的則是暴露光源位置或使其他警員暴露在背光下的可能性。

有趣的是,幾乎沒有警員中槍的報告被證實是因為使用了手電筒。這並不表示不會發生,只不過沒有足夠資料來證實這種擔憂而已。

我們知道BAR會影響我們在黑暗中觀察的能力。壓力免疫法能夠抑制這種應激反應的嚴重程度,並相應地降低其對視覺的影響。

最後,我們應該保持健康地生活習慣,以減少因缺乏鍛煉、營養及吸煙所帶來的消極影響。

後果

我之前以一名未持械者被警察射中背部的事件作為本文的開場,而這一事件是真實發生的。

2003年3月,路易斯安娜州什里夫波特市,馬奎斯·赫茲佩斯在夜間駕車時遇到警方截停,於是雙方開始了一場長達五英里的追逐。在追逐即將結束時,赫茲佩斯駛進了一家街邊便利店的停車場。

赫茲佩斯走出車外,以雙手持槍姿勢將手中的槍狀物指向了一名警員,隨後轉身準備走開。兩名警員緊隨其後。赫茲佩斯隨後轉了一下身,再次將「槍」指向一名警員。這一次,幾名警員開槍將赫茲佩斯擊倒在地。赫茲佩斯在急救人員趕到前死亡(編者註:DOA,Dead on Arrival的簡稱),其指向警察的「槍」實際上是一部手機。

這幾名警員的行動是正確的。在類似情形下,我希望所有警察都能做出同樣的決定。不過這起事件確實是誤判射擊的經典案例,部門調查、地方檢察官和聯邦法院最終均判定這次射殺依據充分。

什里夫波特事件並非個例,我所在的單位最近也有警員因認為對方持槍而射殺了一名未持械的搶劫嫌犯。這起事件也是發生在夜間,地點是一個光線微弱的住宅區,「槍支」最後被證實是一個錢包。結合嫌犯先前威脅調度員要射殺警察,以及他出示錢包的方式,警察有充分理由認為他持械並極度危險。這是一起有充分理由的誤判射擊。

保持健康狀態,用光保持優勢,這就是我們能夠儘力做到的。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甲軍品資料網 的精彩文章:

和迷彩有仇的以色列國防軍
帳篷外面的世界
打破傳統,顛覆概念-combat2000 XBP背包隨記
Level Zero Heroes——基層英雄 第八章:清空

TAG:戰甲軍品資料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光影真正的魅力所在:弱光,教你做光的減法
三星S9拍照解析:可變光圈,能否挑戰極限弱光?
弱光環境下,定焦、大光圈的強大戰鬥力
簡要描述下弱光攝影和黑白攝影之間的差別
弱光攝影的魅力你領略過了嗎?超細緻弱光攝影攻略看這裡
弱光攝影的魅力你領略過了嗎?超細緻弱光攝影攻略為您呈上
弱光攝影怎樣選擇合適的光圈
4種「耐蔭」花卉,「弱光」條件長得更好,家裡光線差「正適合」
極端弱光條件下的手機拍攝技巧
在弱光條件下捕捉動作的技巧
弱光風光的實用創作指南
弱光人像攝影技巧八則 要記牢哦
弱光環境下外拍燈的使用
不一樣的後期:復古弱光灰調人像
如何在弱光下拍攝出好看的景色?
三類弱光題材拍攝技巧詳解
弱光人像攝影,這些都是實用的好技巧
弱光攝影怎樣選擇合適的曝光模式
弱光環境下如何拍出想要的效果!
使用索尼微單A9 挑戰弱光人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