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命意源頭在腰際」練習太極拳核心就在「中盤」,技術篇!

「命意源頭在腰際」練習太極拳核心就在「中盤」,技術篇!

練習太極拳不可不知「三盤」。何謂「三盤」?

所謂三盤即胯、腰、肩。胯為「下盤」,腰為「中盤」,肩為「上盤」。「三盤」中,以下盤為根基,以上盤為用,以「中盤」為主宰。

先說說「中盤」。太極拳內外兼修,剛柔相濟,周身一家,練的是陰陽的協調。而要做到這一點,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腰如車軸,身如車輪」。

腰為人體之中心,為上下溝通之樞紐,練拳時不論做什麼動作,都要用腰來帶。中盤(腰),系力之源泉,四肢百骸皆由此帶動。通過腰椎的旋轉和胸腹的摺疊來帶動全身,對於手臂的動作,應由腰而脊而背而肩而肘而手,形於手指;對於腿部動作,應由腰而胯而膝而踝而腳而趾;這樣才能做到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

可見,上、下盤皆由中盤帶動,中盤在三盤中,居主宰地位。

中盤一動,引領全身,四肢百骸,融為一體。楊澄甫云:「腰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後兩足有力,下盤穩固。虛實變化,皆由腰轉動。故曰,命意源頭在腰隙。有不得力,必於腰腿求之也。」

然而要真正做到主宰於腰,每一個動作都要用腰來帶動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初學者往往手腳都不能配合好,更談不上以腰來帶動了。只有通過不斷練**體會,才能逐步掌握主宰於腰的要領,開始時,有些動作能用腰來帶,還有些動作不能用腰來帶,到後來,達到所有的動作都能用腰來帶,甚至一些極小的動作都能做到主宰於腰。

這一過程往往需要數年時間,每天反覆練習拳架,在充分放鬆的條件下,靜心慢練,悉心體會松腰轉腰,以腰來帶動全身的感覺。功久,則全身協調,外形柔順。這裡要特別指出,用腰來帶動動作,是一個自然的過程,而不是為動腰而動腰。有的人,打拳時,腰胯亂晃,與手腳動作不協調,自以為是用腰帶動動作,實際上是一種違反太極自然之理的妄動。這是萬萬要不得的。

明虛實、知陰陽,乃太極拳第一要義。

而太極拳的虛實轉換全在於腰。推手時,就是通過轉腰來變換虛實。太極拳的螺旋纏絲勁也是源於腰,如果沒有腰的旋轉和胸腹的摺疊轉換則四肢的纏繞便失於本而流於妄動,就不可能形成周身的螺旋纏絲,也就不可能捨己從人,沾粘連隨,引進落空,得機得勢;就必然被動挨打,為人所制。因此有「八卦掌,太極腰」之說。可見腰的作用是多麼重要。

打太極拳之所以要主宰於腰,還因為腰不但維繫著全身中正和平衡,還關係到內氣的集聚和運行。丹田和命門乃練**太極內功的重要部位,都在腰部。所謂前丹田氣之海,後丹田氣之根。(命門又稱之為後丹田)。拳經云:「刻刻留心在腰間,腹內松靜氣騰然」,練拳時注意松腰,塌腰,虛腰,使腰能靈活,旋轉自如。氣沉丹田,兩腎抽換,則可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

中盤(腰),系力源所在,四肢拳腳皆由這裡帶動。

上行——腰(中盤)帶肩(上盤),肩帶肘,肘帶腕,腕帶手掌達於指尖;下行——腰帶胯(下盤或底盤),胯帶膝,膝帶踝,踝帶腳掌達於腳趾。可見,上、下盤皆由中盤帶動,中盤在三盤中,居主宰地位。拳論喻腰為「」、為「車軸」,是很恰當的

。士兵的作戰行動,必須服從司令部的號令;車輪的轉動,必須先有車軸轉動的帶動。可是,人的四肢拳腳動作,在後天背離了「力源」,養成自動、直動的不良習慣,已成積習,因此,短時間不易進入太極「力道」里去,這是要有思想準備的。在學習中,不可道聽途說、不可自作聰明,要嚴格按照太極拳的要則理法鍛煉,尤其要嚴格納入被腰脊帶動的狀態。

即四肢拳腳不可直接出動,不可自行其是,不可局部比劃,不可亂動。並且,腰脊的帶動必須本著太極拳腰脊的規範,而不是人們習慣上理解的那種腰的帶動,如此,才能逐漸體現出太極輕、柔、綿、纏的勁道與腰的奧妙功能和獨特感覺。

「底盤無腰換,進退如拌蒜」,「順項貫頂」起自腰,這是前輩們用經驗來說明腰的作用。可以說,處處是腰,腰無處不在,所以,太極先師們指出:「命意源頭在腰際(脊)」,「刻刻留心在腰間(脊)」。

談到中盤,就自然聯繫到肘,因為,太極拳的所有動作,都是肘離中盤最近。二者密切相關,互相協作,是內里與外面、手臂與周身相合的關鍵之處,因此,要求肘要屈墜,意向中盤。中盤合乎要則理法了,行拳走式的綱就抓住了。

練習中盤,腰眼要豎起來。

腰眼(位於腎俞穴)要豎起來,隨轉才能鬆柔。如果腰眼不豎起來,脊背就會彎曲,就會造成駝背。練習太極拳,要使身法穩定,腰眼須豎起來。腰眼豎起來,加之湧泉穴有力,自然就能做到「含胸拔背」的身法。

練太極拳的中盤的基本規律

脊背、胸、腰、腹部為中盤。中盤的勁多為腰勁,即要鬆開,又不可軟而無力。因為腰如車軸,是在頂勁的帶領和眼法的指揮下,因勢左右旋轉,以推動手足進退變轉的樞紐。它的運動是屬於身法的,身法應以中正為主,但不是外形的中正,不是靜止的中正,而是在旋轉運動的中正,主要是保持人體重心平衡的中正。至於兩肩臂到手部本應附於中盤,因手法變化較多,且可上中下兼顧,另文專講。

脊背

要隨著頂勁的虛向上領與豎項的同時,脊背向上拔起來,骨節即要對正,又要自然鬆開。

胸部應作到「含」字,含的意義和形狀要如同一口鐘(古代的鐘)懸起來一樣,外圓而中空。這樣,肺部才能不受壓迫,而呼吸深長,增強肺活量,以吐出氮氣,納入氧氣。我們對「含」字的解釋,可以用口含食物的形狀來體會,不可誤解為向內收斂,更不可誤將「拔背」的拔字解為向後方拔。那樣,就形成了駝背現象,與挺胸的形狀同樣是錯誤的。因為它都會影響肺部的自然呼吸。

腰部系人體上下的樞紐,應隨勢旋轉,以適應變化的方向,達到得機得勢的要求,所以即要「不偏不倚」又要左右轉動。拳論所說「忽隱忽現」(向左轉則左隱而右現,反之,則右隱而左現,是指腰部轉動的現象,不是呆板的中正)。但是在靜止時雖應保持中正,當運動時,特別是在變化方向的身法較大時,亦可以用螺旋形的運動向前、後、左、右斜轉,如同我們騎自行車當轉彎時,自己雖感覺中正,而旁觀則見向內傾斜。因為這時,必須有向心力,才能保持人體(物體)重心的平衡。不過在這種形勢下,頂勁必須加強中正地上領,而襠部松沉,膝部一提一落,上下相隨地配合適當,才能符合正中富斜,斜中富正的要求。至於腰的旋轉角度,則應以腿為準,與眼同方向轉到胸口與眼對齊,相反時則以肩對眼所注視之處。

腹部

從胸口到臍上為腹部,要求則自然松靜,符合拳歌所謂「腹內松凈氣騰然」的要求。

在陳氏太極拳理論上、口傳上有太極拳「三節」。

人體是十大部分組成的,雙手、雙腳、雙胳膊、雙腿、身體、頭。各部分都有「三節」所組成,上、中、下或稍、中、根。人整體分為上、中、下「三節」(頭、身、腿)。拳論講:「上節不明,無依無蹤(指頭),中節不明,滿腔是空(指身),下節不明,顛覆必生(指腿)」。

在陳氏太極拳的口傳中,身體也有上半身和下半身之分,上身指胯以上,下身指胯以下。要求上半身鬆柔圓活,下半身輕靈沉穩。

大家都知道太極拳以腰為主宰,腰是發氣之源,生命之根,腰的運動是健身和技擊的總機關,所以腰的轉動要靠胯,腰轉也就是腰胯轉。

從太極拳養生的理念「黃庭經」中所表述的:上身指肚臍以上為上半段,如植物之干生機向上,肚臍以下為下半段,如植物之根,生機向下,其生理總機關具足。上下原動力者,植物則在根干分界處,人體則在肚臍——即丹田,為《黃庭》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太極拳讓母女倆看似姐妹!看海清《深夜食堂》和「女兒」的合照!
明日MMA教練與太極大師正式開戰!網友1000萬神預測!
這位公主犯了什麼罪,皇太極對她用千刀萬剮之刑
對高手來講,太極拳的松沉勁其實是最基礎最入門的東西!初學的你千萬不要忽略基本功!
太極拳要怎樣才能神氣入骨呢?先要兩股前節有力。真的大松大軟是以兩股前節有力為前提的

TAG:太極 |

您可能感興趣

張藝興關曉彤牽手成功,卻被「腰際線」搶鏡,網友:腰到我胸
穿裙裝的鄧紫棋美出新高度 腰際線的掌握是矮個子的穿衣之道之一
朴正允如墨般的黑髮直瀉腰際 似笑非笑
關曉彤腿有多長?參加活動氣場全開,腰際線比身旁的男生還高
蔣夢婕和吳越罕見同框,兩人腰際線亮了,網友:果然姜還是老的辣
墨跡印花腰際系帶桑蠶絲連衣裙 優雅文藝范
如墨般的黑髮直瀉腰際,眼眸冷冽的如同雪山上的一泓清泉
baby綜藝路透圖曝光,網友焦點都在腰際線上,比助理高了半截
這位男士,請大方地把你的腰際線亮出來 WTFash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