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或造核動力「海上巨獸」 比航母還大五倍

中國或造核動力「海上巨獸」 比航母還大五倍

浮動式核電站

圖下為近日已經獲得國家立項建設的海洋核動力示範工程項目,據了解,海洋核動力平台就是一座海上核電站,或者可以看作一座建在船舶上的移動核電站,它可用核能發電供電、供應熱能或淡水,可根據需要變換供應點,而且,核能具有一次裝料運行時間長,運行成本低、無有害氣體排放等優點,是海洋油氣開採能源供應的最佳選擇。

近年來,中國未來準備要投資600億元建造20座海上核電站。相對於陸基核電站來說,海基核電站雖然有著移動方便,並且對環境要求低的特點,但相對來說功率也較小,那麼建造20座海上核電站有什麼用呢?

對於中國來說,這20座海上核電站能起到什麼作用,事實上,如果真的簡稱了這種巨型海上核電站,對於中國海軍的戰鬥力提升簡直是一個倍增器,而這也是美國非常關注我國的海上浮動核電站的原因。

早在上世紀90年代,美國就提出了「海上基地」的構想,這種海上基地長達3500,寬600米,不但能夠起降數百架戰鬥機,甚至可以部署戰略轟炸機。

而「海上基地」還附帶有港口以及各種配套設施,堪比一個小城市了。但最大的問題有兩個,第一是結構強度問題,這種海上基地的強度要求非常高,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很可能就無法抵擋颱風海嘯等各種自然災害,隨著技術的進步,這個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

但第二個問題就很難解決了,那就是能源問題,海上基地的航行速度可以不快,但也需要極其強大的動力,並且整個海上基地要支撐上萬人和幾百架飛機的作戰,沒有龐大的電力是不可能的。

據中船重工集團公司719所有關專家透露,經過測算,國家南部海域某大型補給基地需要保障約5000至8000人的生活能源需求,該基地並為我國在周邊的油氣開採平台和運輸船舶、飛機提供能源保障,約需供電200兆瓦,而永興島是我國的南部海域綜合保障基地,未來常駐人口約10000人,需要電能、淡水等能源保障。

這些都需要大量的電力需求,建設海上浮動核電站已經迫在眉睫。實際上,在陸地上的基地擁有發電廠作為供電設備,只需要拉線就可以了,但是在海上就不可能,在海面上發電,無論是風能還是潮汐能的發電量都太小,而火力發電對於能源的消耗量有太大,在這種情況下,核電站就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核電站體積小,發電功率大,更換能源間隔時間久,甚至一生中也不需要更換幾次能源,但即使核電站體積非常小,也難以應用,因為相對於海上基地和普通的船隻來說,核電站還是太大了。但就在2017年,中國連續拿出兩款小型船用核反應堆,在功率堪稱世界第一的情況下,體積也非常小。

無論是ACPR50S還是「玲龍一號」小型核反應堆,體積/功率比都非常高。「玲龍一號」重量僅為上百噸,熱功率高達385MV,電功率160MV以上,全轉化為推進功率可以轉化出超過22萬馬力的功率,單堆馬力就已經達到了「尼米茲」級兩堆的85%,發電的情況下,「玲龍一號」的電功率也在160MW以上,將熱功率也轉化為電的情況下可以提供超過三十萬千瓦的電力,只需要4~5台玲龍一號,就足以支撐一個50萬噸的超大海上基地進行作業了。

一個海上基地的載機量可以達到300~400架,是一艘核動力航母的五到六倍,而海上基地更可以使用大型預警機,加油機,轟炸機,相對與航母來說更是威力大了不知道多少,除了速度上有缺憾以外,海上基地的戰鬥非常強大。

中國要建造20艘海上核電站,至少可以支持4~5個海上基地使用,而只需要兩座海上基地戰鬥力就能頂得上美國所有的航母編隊了。

中國首艘十萬噸級核航母 只剩最後2道難關

現在,軍迷們都非常關注,我國第一艘10萬噸級核航母將在什麼時候開始建造和服役!近日,媒體報道,時間已經確定了,中國第一艘核航母項目正式開始。

但是,這個時間不會像大家想像的那樣,最近兩三年就可以輕鬆完成。因為,首先要對其核動力系統進行長期的各種測試。我們知道,美軍核航母對核輻射是非常重視的,無論是對人,還是對設備。

並且這種測試將是長期的,這艘核航母服役10年,20年,甚至是30年會發生什麼?其核輻射的程度是多少?如何進行預防等等,都需要長時間的進行測試。最後,銷毀核航母的時候,如何排解其核輻射。

另外,還有對預定的核動力系統也要進行長時間的測試,從設計,製造,一直到陸地測試,海上測試,耐力和安全測試等等,一整套測試和調整,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最終完成。因此,我國真正的10萬噸級核航母服役。

從時間上來說,至少將會在2027年才能服役。也就是說還需要10年的時間,一旦先期完成這些任務。其實建造第2艘核航母的速度將會極大的加快。這就如同遼寧艦和01號航母一樣。

遼寧艦從開始進行整修到服役,其實耗時遠遠超過了完全新建造的01號航母。就是,遼寧艦積累下了足夠的經驗和設備,才有了後來01號航母的快速完工,國產核航母的道理也是一樣的。

中國首艘核動力航母要面世?美日自亂陣腳

日前,在美國戰略之頁網站上爆出一篇關於中國第三艘航母將採用核動力、電磁彈射起方式的文章,中國要實現這些技術,則至少要花去兩千億。

尤其是電磁彈射技術,美俄兩個大國均對中國短時間內突破這一技術表示不可能。

但是,關鍵之處來了,有軍迷表示,如果中國第三艘航母是超級核動力航母,必將成為中國人近代軍事史上最大的驕傲!

中國待產航母中最引人矚目的無疑是下一艘中國國產航母。其中該航母會安裝蒸汽探測器或者電磁這樣的先進裝備嗎?

關於我國航的建造進程世界上的不少國家都在密切關注,尤其是美俄日印等國家,有外國專家分析,中國第三艘航母的改進縱深會高於001A型航母,但要想媲美美國的福特級航母亦或尼米茲級航母還有相當遠的距離。

中國第三艘航母最有可能的發方向是保持「小步快跑」的發展方法不變,即完全掌握已成熟和可靠老技術、裝備,也要謹慎積極地採用最新的技術和裝備,多年來中國快速發展的軍工產業基本上一直沿用此法。

由於現階段殲-15隻是剛剛完成以遼寧艦為母艦的第一批殲-15戰鬥機和飛行員的戰鬥力生成,這只是固定翼艦載機的第一發展階段,下來還要完成至少兩批殲-15戰鬥機的戰備能力訓練,這樣做的原因是要保證遼寧艦、001A型航母的隨艦戰備以及訓練工作的正常展開。

即使完成了幾批殲-15和飛行員的訓練和戰鬥力生成,還需要相當長時間的貼近實戰訓練甚至實戰來檢驗,因此,若第三艘航母為001B型,則可能以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類似。

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也是一艘6萬多噸的航母,雖然採用了滑躍方式和常規動力等較為傳統的航母技術,但傳統之中卻透露出當前很尖端的技術成果。

比如:該艦採用獨一無二的雙艦島布局,前方艦島主要承擔傳統上指揮的艦橋功能,而後部艦島則稱為不折不扣的「機場塔台」,其設施也相當靠後。

航母作為一個國家軍力的象徵,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一旦任何一方首先動手那麼極其有可能直接引發全面軍事衝突,而且現如今的美軍已經沒有充足的戰略儲備和經濟實力來支撐其打贏一場全面戰爭。

中國火箭軍和中國海軍進行了一次聯合軍演。

在演習中,火箭軍數十枚導彈整齊待發,這裡的導彈就是「航母殺手」:DF-21D,隨著中國反航母手段的日漸多樣化,美航母如今也只能揚武揚威般的秀下肌肉。

這歐洲大國真給力!幫中國搞定航母核動力難題

儘管遼寧艦作為中國的第一艘航母對於中國來說意義重大,然而由於其自身的局限性,並不能對中國的航母發展造成足夠深遠的影響。為了建造更加先進的航母,在彈射器航母建造的同時,面臨的一大難題就是使用什麼燃料才能滿足巨型航母的使用,而最穩妥的方式就是採用核動力。

如何建造核動力航母,中國並沒有太多的經驗,因為中國只有在核潛艇上才使用核反應堆。

目前,中國只有一艘遼寧艦,主要問題是在自持力方面。由於其動力系統是由燃氣輪機提供的,因此它的自持力只有短短的一個半月。同時,中國的海外基地目前來說還沒有。因此,如果想要進行環球航行或者是長時間的軍事行動,遼寧艦恐怕難擔重任,遼寧艦需要一支巨大的補給船隊為其補給。

比較好的解決方法就是使用核動力,如果能夠用核反應堆為航母提供動力的話,這一難題就能迎刃而解。一般來說,由核反應堆提供燃料的航母,一般30年內都無需再次補充燃料,這對於遠洋航行是再合適不過的選擇了。

然而,整個核動力反應堆系統非常複雜,而其中最關鍵的一步就是核反應堆的散熱。

核反應堆所提供的能量來源與核聚變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熱能,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將其分散,就很有可能將核反應堆的堆芯融掉,從而造成無法估量的後果,比如核泄漏。

目前,全世界只有美國、俄羅斯和德國這三個國家擁有這項技術,因此,中國如果想在短期內在這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向這三個國家求助是一條捷徑。

很顯然,美國絕對不可能輕易出售這個技術,尤其是對中國幾乎不可能。而雖然中俄多年來一直交好,然而卻不願將建造技術交給中國,對他們來說,最大的讓步就是將核動力破冰船賣給中國,中國從破冰船的動力上進行逆向研發,如此一來,德國就成了中國唯一的選擇了。

事實上,中德兩國一直以來都有著良好的合作。中國99式坦克使用的發動機和動力包就出自德國MTU公司。2008年時,在中德聯合幫助巴基斯坦建造核電站的過程中,德國通過民用技術的合作,幫助中國解決了核反應堆散熱的問題。

而這個技術同樣可以被用于軍用,在中國核工業實力對技術進行消化後,這個讓中國非常困擾的問題迎刃而解。對於中國自己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也是中國掃清核動力航母動力方面的重要里程碑。

3月30日下午舉行的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國防部發言人吳謙表示:我國首艘國產航母進展非常順利,關於何時試水,相信不會讓大家久等。

記者:今年以來,國產航母的進展一直受到大家關注,有不少媒體分析,國產航母有可能將於4月23日海軍建軍節下水,能否透露進一步的好消息?

吳謙:我國首艘國產航母正在開展舾裝工作,進展非常順利。關於你提到的進一步的好消息,我相信不會讓大家久等。

中國首艘國產航母的看點有哪些?

隨著中國首艘國產航母下水在即,大家的關注點也從「何時下水」延伸到了技術層面,那麼,國產航母的看點到底有哪些呢?就這些問題我們採訪了軍事專家劉華,他認為主要從三方面看:

首先,「找不同」。從已有信息看,首艘國產航母在很大程度上延續了遼寧艦的設計風格,採用艦載機滑躍起飛方式。鑒於我國在船舶、航空、電子等領域的技術進步,這艘航母肯定不會是照搬遼寧艦設計,而會有諸多改進,這些改進中可能還吸收了遼寧艦實際使用中的經驗——比如說,外人看起來相似的航空甲板,可以經過小幅改進,就更加有利於艦載機的調度,甚至能夠停放更多的艦載機。

其次,「看進度」。在下水之後,我們的航母肯定還要有一個舾裝、測試的過程,才能正式服役。這一進度,其實也頗能說明一國的技術水平。以鄰國印度為例,其航母的建造、舾裝過程長達數年,而引進航母的測試過程也是狀態頻出,這說到底是由於技術尚不過關造成的。如果我們的舾裝、測試較為順利,也能夠說明中國已能較為熟練地掌握現代航母技術。

最後是要把艦內和艦外的設施逐步連上,還要鋪設電纜和數據線,並逐步地安裝垂直發射系統和防空導彈等作戰裝備。這些安裝完成後,還要調試軟體,進行岸邊調試,看其通信流程、情報流程等是否能夠通過。一切準備就緒後,才能開始海試工作,整個後續工作大概需要至少2年時間。

中國海軍現役唯一的一艘航母遼寧艦已於2012年9月正式服役。去年底今年初,遼寧艦航母編隊沿渤海、黃海、東海、南海,由北至南,中間跨越宮古海峽進入西太平洋,進行了為期二十多天的跨海區戰備演練,遼寧艦從最初的訓練艦一步步成為一艘具備作戰能力的艦艇。

自中國官方去年年底證實首艘國產航母正在建設後,外界紛紛猜測,隨著中國海軍走向深藍,中國的造艦計劃不會止步於一艘國產航母。

對此,軍事專家尹卓指出,目前我國尚未公布要造航母的數量以及航母編隊規模,但未來建造的航母一定是彈射起飛的,而且要在太平洋和南海印度洋方向保持雙航母戰鬥群,而要保持雙航母戰鬥群至少需要5到6艘航母。

首艘航母不負眾望!這一幕令美國寢食難安

(一)國之重器

航母,國之重器也!

一方面,它把海上戰爭由平面推向立體式戰爭,把視距作戰推向超視距作戰,可同時使用多兵種、多艦種、多機種,能開闢獨立的海戰場,真正做到全天候、大範圍、高強度、長時間的連續作戰,實現中遠海的一體化聯合作戰。

另一方面,航母是實現制海權的最重要工具,航母擁有無比強大的攻擊力,稱之為常規戰略武器一點也不誇張,中國要走出去,實現戰略崛起,就必須發展自己的航母!

因為航母是一個國家海軍力量強大的體現,更是一個國家政治、經濟、國防、科技力量的綜合體現。從某種意義上說,擁有現代航母,不僅是海軍是否強大的一個標誌,也是一個國家海軍戰略和綜合國力的體現。

十年磨一劍,中國發展航母的機會終於來了,「遼寧艦」的下水,牽動著千千萬萬國人的心!尤其是建設中的國產航母,更是讓億萬愛國群眾魂牽夢繞!

那麼,國產航母究竟發展到什麼程度了呢?

2012年9月25日,中國改造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艦正式交付海軍。至此,中國結束了沒有航母的歷史。5年之後,中國自行建造的第一艘航母也即將下水。中國第一代艦載重型戰鬥機——殲-15,當仁不讓的成為中國首批航母作戰力量的核心支柱,中國也成為繼美俄之後,世界第三個具備獨立開發重型固定翼艦載戰鬥機的國家(法國的陣風M是中型機,不算重型)。

而國產航母比遼寧艦優化之處在於,大大增加了艦體載荷,最多或可載36架殲15!這樣一來,航母的整體實力將上一個新台階。

但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從鄰國的反應中,我們可以看出國產航母的真正意義所在!

(二)「老朋友」寢食難安

在4月4號印度媒體的報道稱,5年前,印度擁有兩艘航母,中國一艘都沒有。如今,或許最早在本月,中國海軍的航母數量就能與印度持平了。

隨著「維拉特」號航空母艦上月退役,目前印度海軍只剩下一艘航母——俄羅斯製造的「超日王」號。雖然說中國海軍也只有一艘航母——遼寧艦。但是,中國的第二艘航母正在以快得驚人的速度到來。海軍分析人士認為,4月23日,也就是中國的海軍節這一天,中國第二艘航母將正式下水。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近期將會宣布國產航母的下水日期,並且「不會讓大家等得太久」。

新航母可能會被命名為山東艦。遼寧艦被稱為001型航母,山東艦則被歸類為001A型。

據稱,山東艦下水後,還要進行一兩年的舾裝(安裝武器、雷達和設備等)和另外一年的海上測試,之後才能在2020年正式入列。

與此同時,印度的第二艘航母——在科欽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維克蘭特」號——的交付時間已經比預定晚了8年。這艘航母原定於2015年交付印度海軍,如今卻預計要到2023年才能真正投入使用,比中國第二艘航母的入列時間要晚好幾年。「維克蘭特」號從2009年鋪設龍骨到建造完成總共要花費14年時間,而山東艦建造時間從2012年遼寧艦最終騰出在大連造船廠的泊位後開始計算,連「維克蘭特」號的一半都不到。

(三)超越美國不是夢

不過,印度現有的航母的確具有一定優勢。4萬噸級的「超日王」號搭載了36架艦載機,其中包括26架米格-29戰鬥機,是一個做好了戰鬥準備的平台。

和印度一樣,中國計劃在未來建造擁有彈射式而不是滑躍式起飛系統的航母,後者限制了艦載機起飛時的有效載荷。由於通過滑躍式系統起飛的戰鬥機攜帶的武器和燃料較少,因此飛行距離較短,戰鬥力也較弱。

綜合來看,印度航母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很有可能會在2022年前保持一艘的水平,也許經過一定的努力還可以把「維克蘭特」號維持至服役,從而在2025年前後恢復之前的雙航母狀態。

而中國呢,根據國內外的推測,在2025年前後,將會擁有大概6艘航母——1艘001型航母遼寧艦+1艘001A型「山東」艦+2艘002型彈射起飛型+2艘003型核動力航母,從而成為僅次於美國海軍的第二大世界級海軍。

如果與美國比,中國在短短20餘年裡從無到有,迅速成長為一支以航母為主的遠洋海軍,這個追趕速度也是很罕見的更是世界級的;

而與印度海軍相比,印度重新回歸一艘航母海軍之列,而中國海軍將從一艘航母開始,在大概10年時間裡成為擁有6艘航母的強大海軍,可以說直接擊敗了印度。因此判斷,中國海軍追趕美國也許用不了多長時間了!

到時候美國引以為傲的海軍優勢即將蕩然無存,它還拿什麼來對中國進行圍堵?什麼「三重島鏈」,什麼「重返亞太」,都將變成鏡中花,水中月!

過去,美國對中國重重封堵,我們不也突破牢籠,闖出了如今的一片大好天地嗎!

如今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正芝麻開花節節高,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日中天離我們不會太遙遠!

我們也堅信:

中國夢,一定會實現!

飛躍性的進步!中國航母電磁阻攔索又世界領先

前不久,在地中海執行反恐任務的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發生事故,一架蘇-33艦載機因航母攔阻系統故障,著艦失敗不幸墜海。

在航母的各大組成部分中,攔阻系統雖不起眼,卻是艦載機成功著艦的關鍵裝備,決定著艦載機能否安全「回家」。

與起飛相比,高速飛行的艦載機在搖擺不定的航母上降落難度更大,不僅要求飛行員有高超的技術和穩定的心理素養,還需要可靠的飛機攔阻裝置,以幫助艦載機在100多米的甲板上迅速降速至零。

目前液壓緩衝式攔阻裝置是各國現役航母的主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美國海軍MK7型攔阻系統。它主要由攔阻機、攔阻機驅動、攔阻索支撐以及鋼索固定緩衝等系統組成。最新型的MK7-3型能夠回收時速130千米、重約23噸的艦載機,攔阻距離約為100米。

在攔阻系統中,與艦載機直接接觸的是攔阻索。美國海軍航母一般設有4道攔阻索,第一道設在距斜甲板尾端55米處,然後每隔14米設一道,由弓形彈簧張起,高出飛行甲板30-50厘米。

艦載機著艦時,飛機尾鉤鉤上甲板上間隔布置的一根攔阻索,隨後在慣性作用下拖著攔阻索前行。這時甲板下的滑輪與液壓阻尼緩衝器的緩衝吸能使艦載機在2-3秒內減速為零。飛機停止後,攔阻索解脫下落,自動複位,準備迎接下一架著艦機的到來。

由於要承受艦載機的巨大衝擊力、甲板的摩擦力,以及各種化學物品和海水的腐蝕,攔阻索不僅要有很高的強度,還需保持很好的柔韌性和耐腐蝕性,對索體材料和編織工藝要求極高。美軍航母的攔阻索直徑約35毫米,由6股鋼絲繩組成,每股由12根主鋼絲和12根輔鋼絲緊密纏繞,最大可承受約85萬牛頓的拉力。因此,攔阻索是不折不扣的高科技產品,目前世界上能夠製造的只有美國、俄羅斯等少數國家。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和改進,目前美國海軍的MK7系列攔阻系統已經非常成熟。不過,該系統依然存在很多短板,難以滿足美軍下一代航母和F-35艦載機的需求。

首先,這套系統結構複雜,體積比較大,日常維護保養困難,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這與美國新型航母削減人員編製、提升自動化水平和效費比的要求背道而馳;

其次,這套系統的攔阻力量比較生硬,不能精確控制,巨大的拉拽力導致艦載機的尾鉤以及與尾鉤相連的機體部件容易疲勞老化,縮短艦載機的服役壽命。最為關鍵的是,這套系統對著艦戰機的重量和速度的限制區間比較窄,導致艦載機必須放掉多餘的燃油,拋掉彈藥「瘦身」後才能安全降落,這顯然會造成很大的浪費。

目前美國最新一艘航母「福特」號使用的是通用原子公司的渦輪電力阻攔。它比MK7領先了一代,體積更加緊湊,智能化、自動化水平更高,具有明顯優勢。一方面,它通過採用更輕的合成電纜系統和電機,擴展了艦載機的著艦重量和著艦速度的範圍,可以滿足質量更大、速度更快的新一代艦載機著艦需求。另一方面,這個系統可以根據艦載機的不同,自動設定攔阻索的張力峰值,精確控制艦載機尾鉤負載及艦載機在甲板上的停留位置,實現了精確控制,有助於延長艦載機使用壽命,並可以回收無人機。

除此之外,渦輪電力攔阻系統還具備自我診斷和維護提醒功能,內置程序能自動跟蹤攔阻索磨損情況,幫助艦員及時發現和修復系統故障,顯著提升攔阻裝置的可靠性,並且僅需要4名操控員即可完成回收作業,減少了40多名操作和維護人員,有效降低了系統的全壽命費用。

正在建造的國產航母會採用什麼樣的阻攔方式呢?兩會期間,中國著名的艦船動力與電氣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院士馬偉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有一段有意思的對話。記者問:美國「福特」級航母的經驗顯示,航母的電磁阻攔技術比彈射難度更高,馬偉明說:不能這樣下定論。我們用了1/5的時間就把阻攔做完了,你說哪個難度高?彈射和阻攔是一個正一個反,解決了正,解決反不就容易了嗎?」

馬院士的話透露出兩個信息:一個中國航母的電磁阻攔索已經做完了。二是只花了五分之一的時間。至於這個五分之一的時間是美國人的五分之一,還是中國自己研究電磁彈射時間的五分之一,各位就靠自己去理解了。

中國36星鎖定美軍航母 比東風21還要可怕

在1996年的台海危機中,美國在台灣海域部署了2艘航空母艦,給了中國軍隊極大刺激。二十年後的2015年九三大閱兵,北京和華盛頓的軍事研究界,流傳出這樣一個段子:以前,每當世界某個地方發生危機,美國總統總會問,我們最近的航母在哪裡?而現在,如再發生中美危機,中國和美國的領導人會同時問:最近的美國航母在哪裡?

二十年來,中國對擊沉強敵的航空母艦極為痴迷,並為此打造了一個世界最強大的反航母體系。

這是一個集指揮、控制、通信、情報、偵察、打擊和作戰效果評估於一體,以打擊水面、水下目標為作戰目的的完整對海防禦系統。這樣構建的海防體系可實現良好的兼容性以及較好的抗毀性和靈活性。這套海防體系由指揮中心、探測單元、通訊系統、火力單元、效果評估單元構成,其中火力單元式海防體系核心作戰能力的體現,射程覆蓋了近、中、遠程、發射平台,涵蓋岸基、艦基、潛基、空基,可實現多平台協同作戰,全方位精確打擊。

這個大型制海武器系統,首先包括各種型號的導彈。

最為令人矚目的是中國東風21丁(DF-21D)反艦彈道導彈,是我國專門為應對航母威脅而研製的,用於打擊海上移動目標的導彈。其目的是防止美國航母介入東太平洋爭端,是一種反介入武器,被譽為中國海軍的海上非對稱作戰「殺手鐧」武器。2011年7月解放軍首次對外國媒體表示中國正在研製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該導彈的射程2500公里,最大飛行速度約2500~3000米/秒,導彈從發射到擊中目標約須20分鐘。導彈使用主動雷達末制導系統,最大探測距離80公里,雷達搜索扇面30°。2014年1月導彈試射照片曝光,僅在2015年就實彈發射過4次。

其次是東風-26導彈,DF26是我國研製用於取代東風4型導彈的中遠程彈道導彈,是目前中國最先進的固體中遠程彈道導彈。導彈長約14米,直徑1.4米,發射重量20噸,可攜帶1枚1500公斤的常規戰鬥部,或1~3枚核彈頭,導彈最大射程5000千米左右,足以覆蓋位於太平洋中部的關島等美國重要海空基地。除了執行核反擊任務之外,東風-26還可以對海上航行的中大型艦船實施常規中遠程精確打擊。

東風21D和東風-26型導彈,都應用了目前最先進的自適應發射技術,要實現彈道導彈的野外隨機發射,就必須使用自適應發射技術,它包括懸垂髮射筒和可延伸底座。這兩種導彈的套筒式自適應底座,一定給了美國軍隊很深刻的印象,這意味著東風21D和東風26導彈有能力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對第一島鏈和關島以東的廣闊太平地區的美軍目標發動毀滅性打擊。

上述兩種彈道導彈,意味著中國有能力對東南亞、韓日、美國駐西太軍事基地進行導彈打擊,有能力對航行於西太平洋的美國航空母艦編隊進行遠程打擊。這種新型武器改變了太平洋地區的力量平衡,對美國產生了巨大的振動。美國海軍的一些官員曾表示:「如果從單獨的技術性能來看,東風21D和東風-26導彈並不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軍事武器,但這兩種導彈的綜合作戰能力具有革命性,甚至可能影響到中美太平洋較量的勝負。

反艦彈道導彈只是整個反艦彈道導彈作戰系統的一部分。隔著幾千公里,發射一枚彈道導彈,就準確地命中一艘在海上自由航行的航空母艦,這顯然是個高難度的技術活,需要一個龐大先進的系統予以支撐。如果粗略地劃分,反艦彈道導彈系統是由以下4個部分組成:導彈武器、發射平台、信息獲取平台、通訊/ 指揮系統。

要實現在數千公里外打擊敵人的航空母艦和各種戰艦,需要建設指揮協同、遠程偵察、目標指示、打擊效果評估等一整套完善的軟硬體系統。一個首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在廣闊的海洋上發現航母,並能夠連續跟蹤其航跡,精確的為導彈指示目標。

根據中國遠程導彈武器所需的目標指示刷新率,以強敵航空母艦為目標進行偵察、目標指示和彈道規劃,需要保持45分鐘甚至半小時的目標刷新率,以實現近於實時的數據更新。中國目前已經建成了一個全球實時偵察衛星網路,其中高分靈巧成像衛星在軌16顆,已完成首次組網,實現對全球任意地點3至4小時內數據更新。

例如我國在2012年11月發射升空的環境減災衛星HJ-1C雷達星和新技術試驗衛星,其星載雷達具有條帶和掃描兩種工作模式,該衛星的單視模式空間解析度可達5米,4視模式為20米,合成孔徑雷達圖像以多視模式為主,具有實時成像和實時傳輸能力,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的目標指示雷達呼之欲出。不過環境-1C是我國首顆「民用」雷達衛星,主要用於環境減災,農作物估產。。。 。。。

中國已經發射了四組海洋監視衛星,通過對航母艦隊輻射出的電磁信號進行連續監測,可以提供艦隊目標的初始航向和速度,能夠在遼闊的海洋上搜索航母艦隊機動目標。對海監測系統還包括正在建設的10個光學偵察衛星,14個SAR合成孔徑雷達偵察衛星和12個電子偵察衛星,可以在重點海域實現半小時至45分鐘的數據刷新率。再加上大型電子偵察艦,遠程電子偵察機,超遠程岸基雷達和空中預警機的組網偵察,中國能夠將偵察和定位航母的目標信息刷新率控制在半小時以內。

這是一種可怕的能力,海上航行的航空母艦,將像澡盆里的塑料鴨子,無所遁形。

東風-21D和東風-26導彈,這兩種具有反艦能力的彈道導彈也並非不可攔截的,目前國外的海基艦載反導系統,以及高性能的區域防空系統,都對反艦彈道導彈有一定的攔截能力。從中國目前的形勢來看,反艦彈道導彈並不是反航母唯一可行的方式,它的意義在於為中國新添了一種反航母的手段。畢竟「雙管齊下」甚至「多管齊下」,讓敵方的防禦系統、指揮系統疲於奔命,是一個非常有效、事半功倍的突破方式。除了反艦彈道導彈,中國還有艦載和潛艇發射的鷹擊18雙速反艦導彈,鷹擊62岸艦導彈。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轟炸機可加掛鷹擊12超音速空艦導彈,鷹擊200遠程反艦巡航導彈等多種打擊武器。在這些遠程武器的協同作戰下,中國海空軍和火箭軍能夠突破強敵航母的軟硬雙套反導系統,有效的打擊他們的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船員們最後的保命手段可能是,用右手畫個十字,說一聲上帝保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81軍事網 的精彩文章:

探秘:強大的秦國為何會滅亡看了你就知道了
這些景區全部是人 全球十大最擁擠旅遊景區
深圳22歲女子換7個男友 生四個孩子不同爹
韓國徹底激怒美國!薩德部署再生事端
妙齡女子做情人賺數百萬 女兒想女承母業

TAG:81軍事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海上巨獸丨德國「幻想」中的超級戰列艦,比核動力航母還要大
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福特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真正的海中巨獸!
我國開建首艘核動力巨獸,難度堪比造核航母,全球能造僅2國
中國開工一艘海上核巨獸,比核航母還難,全世界僅一個國家能造
排水量超1萬噸,中國又一海上巨獸開始海試,或為核動力船隻探路
技術和戰鬥力穩居亞洲首位!中國4萬噸海上巨獸開建戰力不輸航母
戰鬥力不遜於航母,歐洲大國下水一海上巨獸,中國海軍至今還沒有
俄羅斯將建造比航母還大的核巨獸,中國設備能否幫上忙
重磅!西方衛星在中國拍到了什麼?一巨獸現身,比核動力航母還大
中國又一「海上巨獸」即將服役!將大大增強登陸作戰能力
中國又一海上巨獸成功服役
中國「海上巨獸」試射成功,擁有八枚攜核分彈頭,三十分鐘飛抵美國
大兵壓境!美國又一海上巨獸逼近中國近海,專家:已構成巨大威脅
中國又一海上巨獸曝光!相當於一艘航母,全世界只有中國能造
冰海巨獸:俄羅斯的核動力破冰艦隊掠影
我國50萬噸海上巨獸展出,戰力比航母更強,堪稱海上一霸
中國神話中的四大巨獸,體型堪比盤古
火力全開!中國海軍下餃子還未停止,上海造船廠:開工一海上巨獸
中國一口氣造40萬噸「海上巨獸」 頂4艘美國核航母 韓國淚流滿面
威力巨大的「史前巨獸」,居然在海峽兩岸都能扯上點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