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清朝士兵胸前有的是兵字,有的卻是勇字,哪個職位更高?

為什麼清朝士兵胸前有的是兵字,有的卻是勇字,哪個職位更高?

兵,是國家的武力強盛的根本。是國家的常備武裝力量,當兵的大多數都是男子,並且身體健康,威武雄壯的,作為當兵的為了統一管理,所有小兵的服裝和武器基本都一樣,但為什麼到滿清的時候,清軍胸前有的是「兵」字,有的卻是「勇」字?

清朝有八旗軍和綠營軍。八旗軍分為滿八旗、蒙八旗和漢八旗,這些都是大清的正規軍,直接隸屬皇帝,八旗軍都是世襲制,所有兵力都是從八旗子弟中選出。

而綠營軍,則全部都是有漢人組成的部隊。是清入關後改編和新招的漢人部隊。這種軍隊以綠旗為標誌,以營為建制單位,故稱綠營兵,也叫綠旗兵,簡稱營兵。

八旗軍和綠營軍雖然職責相同,但地位不同。八旗軍永遠分布在京城周圍,用來保護皇帝的安全,是大清最精銳的部隊,綠營兵則遍布全國各地,數量要比八旗兵多幾倍乃至幾十倍,一般大小戰事,都是他們先上,什麼臟活累活都干。

滿清入關以後,八旗子弟因為自認為高人一籌,慢慢的變得懶惰,成為了外強中乾的軍隊,慢慢被綠營軍所取代,後在雍正登基以後,看到八旗子弟都成為了紈絝子弟,不堪大用,而漢人卻個個英勇神武,怕有一天會起兵造反,於是下旨說八旗為滿洲根本,大動干戈,整軍治軍,終於使得士氣大振,維護了當時的國家統治。

「勇」與「兵」相比,就是後娘養的了,雍正、乾隆每次有戰事,當八旗兵和綠營兵人數不夠時,就臨時招募鄉下農民組成軍隊,戰事完了後立即解散,屬於白乾活不拿錢的類型。

直到清末太平天國時,曾國藩才改非正式的鄉勇為練勇,定兵制,發餉糧,稱為勇營。從此,「勇」基本代替了「兵」,成為國家的主要軍事力量。勇字的兵,只效忠自己的隊長,後來演變成軍閥的部隊。八旗軍和綠營軍雖然職責相同,但地位不同。八旗軍永遠分布在京城周圍,用來保護皇帝的安全,是大清最精銳的部隊,綠營兵則遍布全國各地,數量要比八旗兵多幾倍乃至幾十倍,一般大小戰事,都是他們先上,什麼臟活累活都干。

直到清末太平天國時,曾國藩才改非正式的鄉勇為練勇,定兵制,發餉糧,稱為勇營。從此,「勇」基本代替了「兵」,成為國家的主要軍事力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清朝士兵胸前有的寫兵,有的寫勇,有什麼區別,誰更厲害
清朝士兵的軍服上,為何有的寫著「兵」字,有的寫著「勇」字呢?
清朝時期,士兵胸前的兵、勇、炮有什麼不同?真實地位差距極大,一個兵的收入頂三個勇
同樣是大清士兵,為什麼一個叫「兵」,一個卻叫「勇」?
為什麼士兵站崗一般都是2個人?有且只有老兵知道
清朝士兵的軍服上字樣不一樣,只有一字之差,地位卻毫不相同!
清朝士兵穿著的衣服有「兵」和「勇」二字,哪一個更強?來看看
同樣是清朝的士兵,為何有「兵」和「勇」之分,他們究竟有何區別
古代的一些戰役在打仗前,士兵會把箭在糞便里插一下,這是為何?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聰明
古代的戰爭當中,第一排的士兵是不是炮灰的存在呢?有人知道嗎?
滿清士兵軍服上的「兵」和「勇」,只有一字之差,地位卻天差地別
拿旗的士兵雖然沒有武器,卻能活很長時間,這是為什麼呢?
戴這幾種帽子的士兵,不要小看,很可能就是特種兵!
一個簡單的士兵,在大清朝還有這麼多分類
這是川軍最悲壯的一場戰役,老父親給士兵的死字旗幟,看完所有人都哭了!
戰場上的士兵最怕什麼?老兵:不是子彈,而是這一種武器!
老兵:有幾個士兵在部隊的時候,沒有買過這個「玩?」
太平天國沒有「士兵」,前期卻一直能夠打勝仗:為什麼?
幾乎每個士兵身上都有傷,可為什麼徵兵的時候,有傷疤部隊就不要?
透明彈匣的出現,對於士兵有什麼好處?這一點老兵肯定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