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關歷史:三個年輕人 一場大戰 改朝換代
山海關之戰,32歲的多爾袞,32歲的吳三桂,38歲的李自成,三個年輕人,共同奉獻了一場改朝換代的大戰。
山海關自古以來就存在,商朝屬孤竹國,春秋戰國時屬燕國,秦朝屬遼西郡,漢朝屬幽州遼西郡臨榆縣。
圖-山海關
查看大圖
魏晉以後,山海關先後屬慕容、拓拔、符氏等少數民族氏族,隋文帝在此初置北平郡,唐朝後更名古城縣。遼國設遷民縣,金國更名為遷民鎮,元朝劃歸遼陽。
明朝初年,為抵禦元朝殘餘勢力騷擾,徐達大規模修築山海關。山海關的關城,周長約4公里,城池與長城相連,城高14米,厚7米。此後200多年,山海關防禦不斷補強,到明末孫承宗手裡,已經形成山海關防禦體系。
山海關往東北30里是中前所城,再往東北30里是前屯衛,再往東北30里是中後所城,再往東北100里是寧遠城,這個防守體系有足夠的縱深,它好似一條龍,山海關是龍頭,寧遠是龍尾,滿洲幾代人也沒有擊敗這條明朝的真龍。
圖-山海關防禦體系
山海關距北京380公里,距瀋陽461公里,正好在滿清都城瀋陽和明朝都城北京之間,地理位置極其重要。
1644年3月,李自成的大順軍攻到北京城下,明朝崇禎皇帝在北京煤山自盡,大順農民軍攻佔明朝首都北京,山海關之戰拉開帷幕。
山海關之戰,中國由北至南的四股勢力分別為:
1、東北的滿清,領導者是32歲的多爾袞,擁兵10餘萬,雄心勃勃,虎視眈眈多年,隨時準備南下入關。
圖-滿清興起
2、山海關,將領是明朝的32歲的吳三桂,有關寧鐵騎4萬,駐守邊關多年,正在為失去皇帝而左右為難。
3、北京的李自成38歲,有農民軍30萬,剛打下北京城,來勢洶洶。
4、南京的南明朝,比較混亂,暫時沒有力量參加這場戰爭。
李自成拿下北京之後,對明朝舊臣實行「助餉追贓」。規定哪些人在指定的時間內交納規定的銀子,助餉沒有多久就迅速發展成為了追贓,那就是不分對象,沒有數目,無限度的追要,甚至隨時追,隨地追。
圖-明朝疆域
大順軍經過一番「助餉追贓」之後,很多人有了小富即安之心,勇往赴戰的士氣則低沉下來。反而令前明臣子徹底絕望,大順軍嚴明的軍紀、良好的軍隊作風被徹底破壞。
在金錢與殘虐中尋求最大快感的大順軍,榨完了權貴的錢,開始任意搜刮搶劫富戶和平民百姓,搶掠變成了淫掠,強搶民女的事件也多有發生。而最著名的就是劉宗敏把吳三桂寵妾陳圓圓掠來,佔為己有,這個事件可能是改變中國歷史的關鍵事件。
一個月的時間,大順軍由一支勁敵開始墮落,戰鬥力下降。
北京城是這樣一番景象,那麼山海關已經成為孤城,吳三桂處境艱難,他為殉難的崇禎帝及其后妃治喪,全軍縞素舉哀。吳三桂在恩師洪承疇和舅父祖大壽都投降了滿清,能扛到如今實屬不易。
李自成派明朝降將唐通等人赴山海關勸降,他們帶去了黃金數千兩,白銀數萬兩,只要吳三桂投降,立即封侯。
圖-長城
此時的吳三桂,擁有當時最猛的4萬關寧鐵騎,但沒有糧草供應,鐵騎也是要吃飯的,絕對不可能為明朝獨撐危局。北有滿洲人,南有大順軍,吳三桂的友軍在南方幫不了他,投降是唯一的選擇,投降滿洲還是大順朝,它還可以選擇一下。
焦慮的吳三桂在接到了父親吳襄的親筆信之後,做出了選擇,投降清軍。
信中說父親被追贓勒索,陳圓圓被劉宗敏掠去。吳三桂大怒,從凳子上跳起來,拔出劍大喊:「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見天下人?」。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典故「衝冠一怒」。
吳三桂將李自成派來的守將唐通部,殺得人仰馬翻。這是吳三桂表明態度:向李自成宣戰!
圖-山海關之戰
李自成拿下北京後,遠在關外瀋陽的多爾袞緊張了,他發布全國動員令,徵調兵馬迅速集結準備進軍山海關。這是滿清最大的一次軍事行動,男丁70以下,10歲以上,全部從軍。另一方面,多爾袞加快招降吳三桂,令吳三桂已投降的親朋好友都給吳三桂寫信。
4月9日,多爾袞的大軍從瀋陽出發,穿越遼河平原,向山海關進軍。此時的多爾袞,並沒有決定打山海關還是打繞過山海關打北京。
吳三桂向李自成宣戰後,李自成大軍浩浩蕩蕩前往山海關,他帶著崇禎的三個兒子:太子朱慈烺、永王、定王,以及三桂的父親吳襄,這幾個人是李自成手上最有價值的王牌。
吳三桂得知李自成要來打他,只能向清軍借兵,借清兵,意味著什麼他也知道。滿清不會白白幫他,此後,他就要受滿清挾制。
清軍對投降的明朝將領如何呢?洪承疇松山大戰,殺掉滿清很多將領,可是他投降後成了滿清人人敬仰的洪先生,他的家人安然無恙;舅父祖大壽,當年寧遠之戰與袁大帥一道,用紅衣大炮炸死後金大汗努爾哈赤,那可是皇太極、多爾袞的父親,此仇不共戴天。但滿清招降了祖大壽,錦衣玉食,封妻蔭子,清室對待降將,竟優待如此!
吳三桂寫了一封信給多爾袞,以 「亡國孤臣」的名義借兵,請多爾袞出兵共剿李自成;並提出劃疆而制的方針,提倡成立南北政權,山海關還是歸明朝,以山海關為界,清朝為「北朝」,與「明朝」獨立。
多爾袞卻是何等之人,「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對多爾袞來講,行進路程只有一條,那就是攻下山海關,直搗北京。
多爾袞還給吳三桂回了一封信,這封信中許諾將來吳三桂投降後,一定加官晉爵,恩澤子孫。
圖-關城上的明軍
4月19日,李自成的軍隊到了山海關附近。李自成的軍隊從北面的燕山到南面的渤海排成一列,綿亘二三十里,軍隊旌旗招展,軍馬嘶鳴,氣勢驚人。
吳三桂很著急,李自成軍隊是自己的數倍,武器也很先進,北京最高級的火炮都被李自成給運了來,要想守住山海關,幾乎沒有可能。
4月20日,多爾袞由慢行軍變急行軍,抵達山海關北面,將軍隊駐紮在北門30里外。同一天,李自成的軍隊抵達山海關南面。
李自成的先鋒部隊到達山海關南門,迎接他們的不是投降的吳三桂,而是4萬關寧鐵騎。他們如一面屏風,堵在南城牆外,大順軍先鋒部隊剛一靠近,箭如雨下,炮聲隆隆,山海關之戰正式拉開帷幕!
圖-守城的明軍
4萬關寧鐵騎到城外輪番出戰,城外的關寧鐵騎保持在2萬左右,而大順軍一共有20萬。2萬對20萬,雖然關寧鐵騎單兵作戰能力強,但敵不過大順軍人多,激戰一天損失幾千號人,但順軍傷亡則上萬。
4月21日,雙方全面開戰,城裡城外,兩軍以炮相攻,隆隆炮聲,久久不絕,而地上屍骨累積。大順軍的一些部隊甚者登上了山海關的城牆,但還是被趕了下來,這一天4萬關寧鐵騎傷亡過半。
4月22日凌晨,多爾袞到達到離山海關只有四五里的歡喜嶺,仍然按兵不動。中午,多爾袞派手下第一謀士范文程去拜會吳三桂,吳三桂當即表示,馬上拜謁多爾袞。
圖-山海關之戰地圖
歡喜嶺上,大明帝國的英雄吳三桂面對簇擁而來的多爾袞,低下了曾經高貴的頭。吳三桂提出雙方打退大順軍以後,以黃河為界,劃江而治,共分天下,效仿當年南宋與金的舊事。
多爾袞痛快的答應了吳的要求,當然,能否兌現,他早已經心裡有數。多爾袞提出關寧鐵騎與大順軍裝束甲仗相似,無法辨認,恐致誤傷,要吳三桂命令其將士剃髮以相區別。這個要求真的很過分,剃髮,不就說明是完全投降嗎,但吳三桂只能黯然接受。
山海關城門大開,瞬間,一彪人馬已經飛馳而至,吶喊聲中,飛馳殺人石河,領頭的居然是吳三桂本人。
圖-山海關布局
一場血戰,頃刻間就殺得血流成河,屍堆如山。
多爾袞站在城頭,觀看大順軍已經以合圍之勢將關寧鐵騎包在中間。戰鬥從上午一直打到了中午,關寧鐵騎已經疲倦不堪,而大順軍也已鏖戰半日,處於疲憊狀態,但倚仗人多,合圍之勢終見效果。
此時多爾袞下達進攻令,蓄銳已久的清軍刀槍並舉,箭矢如雨,大順軍措不及防,本來是合圍吳三桂的,此時反被合圍。李自成見清兵來攻,知此戰已不可能獲勝,慌忙帶著少數人馬撤退。
圖-清朝疆域
山海關之戰,是明、清兩個帝國更替的關鍵性一戰,也是李自成大順政權由勝利轉為失敗的轉折點。此後大順王朝走上了結束之路,大明則再也沒有翻身機會,大清帝國開始走上正軌。此戰最大的贏家是多爾袞,最大的輸家是李自成,而起了決定因素的是吳三桂。


※全球原本有11個永久中立國,這4個沒保住
※抗日戰爭,國軍在這裡斬首九萬日軍,如今是娛樂之都
※三個年輕人,一場大戰,改朝換代
※天子守國門,明朝九邊十一鎮,這些軍區是如何規劃的?
※難兄難弟兩個鄰國,總統同機遇難
TAG:風長眼量 |
※影響中國歷史發展的十二個山西女人 一個比一個霸氣
※冰山說:兩個朝代四位皇帝的歷史眼光,百年時間滅一國影響至今
※中國古代五位勇士,分別代表中國歷史五千年,最後一位號稱戰神
※中國歷史上,每年都在打仗的一個朝代
※中國古代三大名妓,用才情書寫三千年風花雪月的歷史
※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商朝
※影響中國近代歷史的三個女人
※曾經改變中國歷史的五場三角戀
※日本近代化的第一個歷史機遇——戰國時代
※歷史上文武雙全的三個人,每個人都有一首詩流傳千年
※一座百年歷史的東北建築,縮影了近代中國一段血淚史
※大年三十:歷史上的今天
※一個古老頜骨「刷新」歷史,人類走出非洲又早 4 萬年!
※古代歷史上的山西五大名將,最後一個確實做到了人見人愛
※世界歷史上戰況激烈的五大戰役,中國打的這場戰役獨佔第一位
※歷史上三大頂級奸臣的下場,一個比一個慘!
※中國歷史上的二十個「十大」名人
※中國600年歷史,三個朝代的滅亡,都和此國大有關係!
※歷史三大超級帝國,遺址一窺當年輝煌,最後一個是中國人的自豪
※三國最大歷史罪人,開歷史兩大倒車,導致中原大亂三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