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蓋世名將李廣的孫子李陵為何會重蹈覆轍,兵敗後他該何去何從?

蓋世名將李廣的孫子李陵為何會重蹈覆轍,兵敗後他該何去何從?

話說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九月,也就是李廣利率三萬大軍出征匈奴後的第四個月,被漢武帝寄以「復仇」(為李廣利)重任的李陵,出遮虜障(今內蒙額濟納旗東南),至東浚稽山南龍勒水上察看匈奴敵情。

李陵出兵之後進展順利,一路風雨無阻,很快抵達東浚稽山下,結果中了匈奴的埋伏,把李陵的五千步軍圍了個「嚴嚴實實」。

李陵靠著超級的本領,一路突圍,成功渡過了沼澤地匈奴士兵的火攻,到達山丘地區的森林裡垂死掙扎了。

率軍的且鞮侯單于眼看殺也殺不死漢軍,燒也燒不死漢軍,心中的怒氣已到了極點,近十萬人馬對付區區幾千漢軍,竟然拿不下,這不單單是能力的問題了,而且還關係到「面子」問題。於是且鞮侯單于命太子親自挂帥,帶騎兵做先鋒來阻擊漢軍。

都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但穿鞋的卻怕騎馬的。漢軍都是步兵,哪有騎馬的匈奴士兵快,眼看又要被他們追上了,李陵命士兵們入了森林裡再說。到了森林裡,就是騎馬的怕穿鞋的了。

接下來漢軍在森林裡展開了「游擊戰」,結果匈奴的騎兵的優勢頓時變成了劣勢,因為騎著馬,行動不方便,反被遊刃有餘的漢軍打得暈頭轉向,不知今昔是何夕。結果匈奴又有數千士兵光榮地獻身了。

非但如此,李陵本著「擒賊先擒王」的原則,為了嚇跑匈奴士兵的窮追圍阻,還利用樹木做掩護,對且鞮侯單于進行了偷襲。眼看拿這麼一點漢軍都沒辦法,惱羞成怒的且鞮侯單于站在山頂上,正在「高舉高打」,只見他指東打西,指南打北,指著兔子當漢軍打,正忙得不亦樂乎。

屏息,拔弓,舉箭,拉弦,說時遲那時快,這飽含李陵全部力氣的一箭,傾盡了他所有的力量和怨氣。他果然不愧是飛將軍李廣的後代,箭法那自然是沒得說了,力道之猛,速度之快,以雷霆之勢,直奔且鞮侯單于的面門。

然而,就算是再神的神射手,在距離面前也得低頭。距離太遠自然會產生偏差,李陵這蓄勢一箭最終因為「距離太遠」,只是擦著且鞮侯單于的頭皮而過,寸寸長發頓時化作落葉般片片飄落。李陵這一箭便如張飛在長坂坡那一聲「獅子吼」一樣,且鞮侯單于嚇得魂不守舍,兩個字:潰逃。

逃了數十里,且鞮侯單于這才停住馬,說了句掩蓋失態的話:「這支漢朝的精兵,愈戰愈勇,猶如神助,這般有恃無恐,這是漢朝的誘敵之計,前面定有埋伏,還是得停兵觀望好些。」

士兵們卻不同意單于罷兵的舉動,異口同聲地道:「單于親征,數萬精兵對付區區幾千漢軍,以石擊卵,竟不能勝,傳出去了,我匈奴顏面何存?」

且鞮侯單于見士兵們這樣說了,知道不能再當懦夫了,只好又調轉馬頭追擊漢軍。然而追擊的結果,又被打游擊戰的李陵殺死數千士兵。

面對這樣一支神兵,且鞮侯單于的信心徹底沒了,嘴裡卻是這樣的嘆道:「罷了,罷了,得饒人處且饒人,放他們一條生路吧!」

然而,世上的事就是這樣,往往在山重水複疑無路時,偏偏又會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且鞮侯單于準備放棄時,一個人的出現改變了且鞮侯單于的想法,從而也改變了李陵的一生。

一個原本不顯山不露水的叫管敢的人浮出了水面,他原本只是一個軍侯,但做出了一個驚人之舉,關鍵時候投降了匈奴。投降的原因不為名不為利,只為想出心中的一口惡氣。

都說佛爭一炷香,人爭一口氣。管敢是因為他的上司校尉韓延年笞責了他,為了出這口惡氣,他當上了叛徒。他把漢軍的真實情況向且鞮侯單于進行了彙報,歸納起來有三點:

1、兵少。李陵的漢軍只有區區五千人,逃亡過程中已傷亡過半。

2、無援。漢軍並沒有在前面設埋伏,也沒有後援部隊。

3、彈盡。漢軍已到了強弩之末,連箭都所剩無幾了。

且鞮侯單于一聽臉上笑開了花,他的想法由「懦弱撤兵」變成了「豪情萬丈」。接下來,心裡有底的且鞮侯單于再也沒有心理壓力了,發動了更為慘烈的進攻。漢軍只有退的份兒了。撤至軒汗山口(約位於居延澤正北方)附近時,距離邊塞不過一百來里,只要到了邊塞就是漢朝的地盤,就可以逃脫虎口了。然而,一百里的距離卻成了李陵一個遙不可及的夢,一個永遠無法到達的終點站了。

此時的漢軍已沒有了箭,兵器也沒剩下什麼了,只好將大車遺棄,取車輻作為兵器,躲進了峽谷之中。而尾隨而至的匈奴人則依靠人多勢眾的絕對優勢,佔據險要地段,投擲壘石,猛烈攻擊,結果漢軍死傷累累,慘不忍睹。

好不容易熬到晚上,漢軍除了挨打再無反擊能力了,而匈奴士兵也累了,再加上漢軍已是他們的瓮中之鱉,所以雙方就這樣「默契」地進入了休戰狀態。

夜已深,星滿天,漢軍營里卻無人入睡。槍盡彈絕,又被匈奴士兵重重包圍在山谷里,今夜如果不能找到對付匈奴的辦法,或者說逃出敵人的包圍圈,只怕這個小小的山谷便是他們的葬身之處了,你說他們能睡得著嗎?

士兵急,李陵更急,對於他來說,豪情壯志還沒有得到施展,逃出去才是硬道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於是,他獨自一人提刀出營,去查看敵情,尋找敵人的突破口。

走了一圈,但見四周匈奴營帳里篝火熊熊,錦旗飄飄,人影綽綽,想突圍簡直比登天還難。長吁短嘆了許久,李陵才悻悻回營,對左右軍吏感嘆道:「漢軍已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都被逼迫發出最後的吼聲,只要再有幾十支箭,就可以脫離險境了,可是如今一支箭也沒有了!都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箭這仗是沒法打了。天一亮,我們就只有束手被擒的份兒了。與其坐以待斃,不如給大家一次機會,各自逃生吧,老天如果有眼,應該不會讓我們全軍覆沒,連向天子彙報情報的人都沒有吧?」

李陵接下來給士卒每人發了二升乾糧和一片冰,以抵禦饑渴,讓大家分散突圍,到遮虜障會合。

夜半時分,李陵含淚向將士下達了拔營逃生的命令,頓時戰鼓擂擂,人聲鼎沸,殺聲喊聲馬鳴聲響徹山谷,李陵乘著夜色和混亂,一馬當先沖向敵人,校尉韓延年緊隨其後,拚死殺出了一條血路,兩人衝出谷口,回過頭來一看,悲哀地發現,僅有數十名壯士相隨。

而此時,追在他們後面的匈奴士兵有數千鐵騎之多,韓延年為了保護李陵脫險,想以血肉之軀來阻止匈奴鐵騎的追擊,然而,事實證明,這只不過是飛蛾撲火。李陵眼看已是四面楚歌,黯然立馬,拋下手中的長劍,長嘆道:「如此敗軍之將還有什麼顏面去見陛下啊!」說完下馬向匈奴士兵舉起了雙手。

李陵連日來和匈奴血拚到底都沒有退縮過,此時低下高昂的頭顱,向匈奴稱臣,原因有三:

1、管敢的投降,極大地打擊了李陵的信心。

2、韓延年的戰死,嚴重地摧垮了李陵的鬥志。

3、漢朝援軍的久等不至,徹底斷絕了李陵的信念。

李陵投降後,殘餘部眾分散突圍,只有四百餘人逃歸漢境,好歹沒有全軍覆滅,可見李陵的連夜分散的方式還是正確的。

直到這時,漢武帝才知道他寄予厚望的漢軍又一次慘遭失敗,開始他還以為李陵和韓延年一樣,都為國英勇捐軀了。因此,不但給他的嬌妻老母及幼子送上了不菲的「慰問金」,而且還派專人(相當於保姆)去照顧她們的生活,也算是做到了仁至義盡。

然而,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很快,李陵兵敗投靠匈奴的消息就傳遍了三江四水。李陵的舉動讓漢武帝怒髮衝冠,結果他的母親和妻子馬上就結束了短暫的「貴族生活」,接下來該去體驗面壁思過的生活了——直接送進監獄。而因報喜被升為中郎的陳步樂則「先喜後憂」,李陵的投降,意味著他的仕途也到了盡頭。與其等漢武帝來「納命」,倒不如自己下手,惶恐之下的他拔劍就給了自己一劍,結束了自己短暫的一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飄雪樓主 的精彩文章:

刎頸之交的兄弟因一事反目成仇,火拚稱帝後,又因一人走向不歸路
百戶長砍一和尚腦袋,一人大叫住手!後來和尚成皇帝,此人成國丈
揭秘司母戊鼎之謎,諸多疑點絕對燒腦,古人智慧令人折服
此君萬想不到,斬殺一甲級戰犯惹大禍,他的鐵哥們毅然走向復仇路

TAG:飄雪樓主 |

您可能感興趣

繼楊清檸之後,浪子吳迪也要重蹈覆轍?
王憐花為何不把秘籍傳給李尋歡?王憐花:我不想小李重蹈我的覆轍
乾隆想立此人為帝,卻怕重蹈朱元璋的覆轍,嘉慶才當上皇帝
驕兵必敗!劉備夷陵之戰的失敗,就是重蹈了曹操赤壁的覆轍!
又是菲律賓,李楠不能重蹈杜鋒覆轍!開門紅,小丁周琦是保障!
陳蘇鎮:漢帝國如何避免重蹈秦朝的覆轍?
王晶表弟梁家輝首當導演,他拍深夜食堂會重蹈黃磊版的覆轍嗎?
我為何總是重蹈覆轍?
英拉如能王者歸來,如何避免重蹈覆轍?
繼陳志朋後,歌壇又一位天王級男星重蹈覆轍,網友:想火想瘋了?
袁紹曾犯下致命失誤,沒想到曹操重蹈覆轍,幸好此人及時提醒
博人轉:新希背叛砂隱之後,夜士也重蹈覆轍,我愛羅該怎麼辦?
《雍正王朝》弘時重蹈「奪嫡」覆轍,又是誰提醒了雍正帝?
張藝興會重蹈潘粵明的覆轍嗎?庄睿躲得過陳玉樓的宿命么?
《小歡喜》丁一是誰?為什麼跳樓自殺?喬英子將重蹈他的覆轍!
劉國正做出重大調整!慘敗日本後學聰明了,不讓馬龍重蹈張繼科覆轍
文在寅重蹈李明博覆轍!李明博當年就因為此舉現在被判刑!
賈躍亭「債務爆炸」,樂視之後FF重蹈覆轍 網友:何時還錢?
拳王梅威瑟不敢交日本女友原因被找到,不想重蹈泰森的覆轍
王泉澤術後求戰心切卻被教練強摁板凳之上,防重蹈鄒雨宸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