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西漢名將李陵投降匈奴,不僅無罪反而被楊家將效仿

西漢名將李陵投降匈奴,不僅無罪反而被楊家將效仿

李凌是西漢初期漢武帝時期的名將,因請纓出戰侵擾北方地區的匈奴,而兵敗被俘。李凌是「飛將軍」的李廣的孫子。善於騎射,被稱為「小李廣」傳承李廣逸風。漢武帝時期,北方常年被北方匈奴侵擾,於是特命他帶八百名騎兵深入大漠偵查地形。勝利歸來後被任命為騎都尉,指揮五千勇士,在酒泉、張掖一帶布防。公元前89年,李陵主動請戰,率領這5000步兵出征,與匈奴單于帶領的主力遭遇。李陵下令以大車結為軍營,出戰時「前行持戟盾,後行持弓弩」,當匈奴軍逼近時,「千弩俱發,應弦而倒」。獲得首戰勝利。匈奴調集援軍,連續進攻,李陵以「連弩」(應該是遠射程的強弩)射單于,使單于差點中箭。最後匈奴將漢軍圍困于山谷,萬箭齊發,而漢軍矢盡糧絕,只剩隨身的「尺刀」,無法有效還擊。李陵感嘆說,如果再有幾十支箭也就能夠突圍了。最後的突圍戰中,只有十幾個人跟隨,李陵的副將韓延年戰死,李陵感嘆:「無面目報陛下!」於是放下武器投降。

按說一代名將,又是李廣的嫡孫。投降無疑給李氏家族抹黑。古代戰將有誓死效忠帝王的使命,勝則凱旋封賞,敗則舉劍自刎,以謝皇恩,流芳百世。

李凌兵敗丟劍被俘,並非就是投敵賣國的做法。戰敗的消息傳回長安,加之李凌的下落不明。漢武帝希望李陵能夠壯烈戰死,召見李陵的母親和妻子,旁邊安排了相面的術士,看看她們臉上是否有「死喪色」,結果術士說是沒看到,漢武帝很懊惱。不久消息傳來,李陵已經投降了匈奴,漢武帝更是大怒。廷議時,太史令司馬遷上前為李陵辯解,被漢武帝以「誣罔」罪名處以宮刑。漢武帝派了將軍公孫敖深入匈奴境內,無功而返,公孫敖彙報說,抓到的俘虜說李陵已經教會了匈奴怎麼對付漢軍,所以漢軍沒法打勝仗。漢武帝於是下令將李陵全家「族誅」,母親、兄弟、妻子、子女都被殺。後來漢朝與匈奴恢復使節往來,李陵責問漢朝使者為什麼要殺他全家?使者把緣由告訴他,李陵連呼冤枉,原來是另一名投降匈奴的漢朝軍官李緒在幫助匈奴練兵。李陵派人暗殺了李緒泄憤,再也不願意回到家鄉。

在漢文帝的時候,李陵的祖父李廣也曾兵敗、受傷後被匈奴活捉,李廣奪了匈奴的馬匹、弓箭,奮力逃回漢境,但卻被捕下獄,貶為庶人。實際上秦漢時期的法律要求將士要為朝廷奮戰到死,即便是已喪失作戰能力,也要為國捐軀,絕不可被對方俘虜。

李凌的做法並不是真的投敵,或者說以待時機做策應。宋朝時期楊業兵敗虎狼谷,在李凌墓前撞碑而亡。作為一個高級將領兵敗之後無法回到故鄉的悲壯情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歷史故事 的精彩文章:

TAG:讀歷史故事 |

您可能感興趣

李陵本可全身而退,但被叛徒出賣;漢武帝誅滅其族,不是因其投降
李陵投降匈奴後不願歸漢,漢武帝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詐降成真?李廣之孫李陵投降匈奴,是不是被逼無奈
曹魏投降蜀漢的三名將,真有軍功的不是我們熟知的姜維,反而是他
投降匈奴,誓不歸漢,漢朝名將李陵,是可憐可悲?還是可恨?
李陵投降匈奴後為何不願歸漢?
飛將軍李廣之孫,寡不敵眾投降匈奴,又因誤解遭滿門抄斬
劉禪投降後,蜀漢君臣大都得以善終,為何姜維卻遭遇滅門之禍?
三國最可悲的名將,為什麼李陵投降可以原諒,而他卻被羞辱而死!
王爺被俘後誓不投降,敵將不忍刀劍相向,於是派人推牆將其壓死
李廣的孫子李陵為何投降匈奴後不肯歸漢?
此人勸皇帝投降,不僅沒背上千古罵名,反而被陳壽高度讚揚
關羽兵敗被殺,此蜀漢將領卻拒不投降,大罵孫權:碧眼兒!
寧願投降蜀漢,也不願意歸順司馬家族的曹氏將軍,只此一人
此人勸皇帝投降,不僅沒背上千古罵名,反而被陳壽高度讚揚!
李陵是如何投降匈奴的?
安祿山死後,他有個兒子投降唐朝,不僅沒死,還做了宰相,被封王
父親撞死李陵碑前以羞辱李陵,兒子卻學李陵投降,成為敵國駙馬!
于禁功勛彪炳,卻並未抵抗就投降關羽,最終被曹丕氣死
唐朝名將李光弼主動撤離,並說:敵將見我不在必投降!果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