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同意接手新工作前,先問自己3個問題

同意接手新工作前,先問自己3個問題

2009年經濟不景氣時,我在一家市場營銷公司找到了份看起來很不錯的工作。表面上看,這是一個非常理想的機遇:客戶大,薪資高;而且考慮到當時的整體經濟環境,我覺得自己很幸運。

但是,這份工作並不能讓我感到興奮。可如果我拒絕這份工作,人們會怎麼想呢?我從周一開始正式上班,然後在那一周的每個早晨,我感到越來越不自在。那周五,當我在一個封閉會議室里開了持續4個小時的電話會議時,我再也無法假裝自己沒事。最終,我就在那天辭職了。在僅僅工作了4.25天,並且沒有任何備選計劃之下辭職了,但我感到立刻解脫了。

你應該接受那份工作。

你應該加入那個董事會。

你應該接手那個新客戶。

你應該……

因為沒有認真考慮過自己真正的目標,所以這些「應該做的事」成為了我們出於義務做的事情,甚至出於恐懼而做的事情。如果我們再也沒有另一個機會了呢?如果我們拒絕了這份工作,別人會怎麼想呢?我們自己又會怎麼想呢?有時,這些「應該做的事」甚至會看起來像是我們自己想做的事。

但事實上,這些事完全站在我們真正想做事情的反面。它們並不是那些我們期待,願意為之拼搏的事情,也不是我們會立馬給出肯定答覆的機會。當我們對這些「應該做的事」說「好」的時候,我們不再全身心投入、付出並燃燒自己的能量。即便我們的出發點再好,最終我們還是會讓自己失望,也讓與此關聯的人失望。

事實是,想要獲得最佳結果,無論是工作滿意度、有意義的人際關係、或是成功的風險投資,我們需要從這些「應該做的事」中解脫出來。那麼,該怎麼做呢?在確定目標、做出新的承諾之前,我們需要問問自己以下3個可能會改變一生的問題。

1

我的動機是什麼?

這是要問內在的激勵因素,而非外在激勵。內在激勵是一種由內而外產生的動力,也是我們真實意願的表達。外在激勵由外界因素觸發,如金錢、名譽、或者獎勵。這些東西有著出人意料的說服力,推動我們去做那些原本不願意做的事情,但這並不一定會帶給我們成功或幸福。

實際上,Tim Judge及同事們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我們最大的外在激勵因素金錢,可能只在2%的時間裡能夠影響員工滿意度。另一方面,Yoon Jik Cho和James Perry的研究則表明,相比於被外在因素激勵的員工,那些被好奇心、使命感等內在因素激勵的員工敬業度高3倍。

如何鑒定激勵你的因素屬於哪種?探究一下自己為什麼要做某個具體決定的原因。你之所以考慮加入那個董事會,是因為你覺得應該接受這麼好的一個機會,還是因為發自內心地認同該公司的使命?你之所以會考慮那樁合并,是因為不想拒絕潛在的現金流,還是因為它真正符合公司的長遠發展?你之所以會想要買票去參加那場頂級峰會,是不是因為儘管想做的事是觀看女兒的足球比賽,但卻認為應該藉此機會發展更多人脈?

當然,想要完全區分內在激勵與外在激勵因素十分困難。我們的動力並不是非黑即白。有時候,你會覺得自己是真心地想去做這件事情。但如果你足夠坦誠,你可能會承認想做這件事的原因是因為想被他人,包括自己,視為一個慷慨、善良而又聰明的人,而不只是發自內心想去做而已。

如果你發現自己只是出於外在獎勵(讚美、金錢和聲望)而去做某件事,而不是因為內在激勵因素(一個真誠的渴望),停下來。想想這是不是一件你需要擺脫的「應該做的事」。

2

這件事符合我的價值觀嗎?

能自信地拒絕「應該做的事」,說到底,就是要讓我們的決定符合我們相信的核心價值觀。

如果不知道自身的核心價值觀是什麼,那我們肯定做不到。雖然你可能很模糊地知道自己最看重的是什麼,但誠實地面對自己,並調整這些價值觀背後的原因,會讓你更好地遠離這些所謂「應該抓住」的機會。

Donald Sull和Dominic Houlder在《你對工作的熱忱符合你的信念嗎?》一文中建議製作一張有4列的表格。在第一列里,寫上你最在意的事,比如與家人一起度過休閑時光,或者是讓你能早點退休的經濟保障。他們認為寫得越具體越好,不要只寫「家庭」或者「金錢」。至少寫5件事情來反映人生的不同側面。在剩下3列里,分別按照金錢、時間和精力寫上你所擁有的資源。對照那些對你而言有價值的東西,並估算你願意為每一項投入多少資源。

「這麼做是想讓你看清差異:哪些東西只佔用少量或壓根沒有佔用你有限的資源,哪些價值佔用了你絕大部分金錢、時間和精力。」作者寫道。

嘗試上述有關有價值觀的練習,然後寫出一個你最近做過或者正在考慮的「應該做的事」的決定。它會出現在你表格的哪一列中?會蠶食你本想分給其他你認為有價值事情的資源嗎?

當價值觀相互碰撞的時候,做出決定很難,即便對一個教授他人有關之道的人來說也是如此。舉個例子,我最近同意去一個非營利組織的做一場無償演講,一方面是因為這件事情本身真正啟發了我,另一方面我也覺得在那兒能得到些有用的人脈。儘管如此,當這個講座時間逼近,我感到越來越絕望,因為當時我沒有想明白為了這場演講我放棄了什麼——同家庭一起度過的寶貴的周末時光。

3

我有選擇嗎?

我把這個問題放在最後,是因為我們中許多人都會首先考慮它。我們查看日曆,一旦發現一點空餘時間,就決定將其填滿,完全不考慮我們要做的事情是否符合我們的內在激勵因素或我們的價值觀。

誠然,有時我們的確會因外在激勵做一些事,或者做些偏離我們最重要的承諾的事。每一份工作都包含著單調乏味、惹人嫌的一面。比方說,人們通常不喜歡社交,但這是發展新生意的一部分。

重要的是,要認識到即便我們覺得沒有選擇的事情也並非如此。自我決定理論認為,為了行動,或激勵自己行動,人們需要感到自己具有掌控權。當我們發現有選擇的時候,就會更加享受做這些事。

然而,相反的理論也依然成立:當我們覺得「應該」做什麼的時候,我們就逐漸喪失了自我管理的感覺,演變成了義務。

同我工作的一名律師常常覺得她應該在周末去公司上班,以證明她對工作的熱忱。結果呢?她的工作質量下降,同時還厭惡起了工作。她面臨著兩個選擇,一是追尋她搭檔的腳步,用全新的積極的態度繼續在周末工作,二是認定這份工作並不值得她這麼做,退回一步去尋找她真正會享受的旅途。兩個方案都沒有錯,但知道有兩個方案這件事情本身已經改變了她的觀念。

一位業務主管客戶認為,儘管沒有時間完成已定的目標,她還是應該參加每一場被邀請的會議,然後用晚間時間來補齊工作。她真的需要參加每一場會議嗎?並不。她可以做出選擇:要麼繼續參加這些無關緊要的會議,並且迷茫地生活著;要麼停止參加會議,相信她的團隊能完成他們的工作,重新奪回自己的自由時間。

你是自己生活的建築師。不要讓別人來替你規劃人生。記住:面對許許多多「應該做的事」,你都有選擇的餘地。

脫這些「應該做的事」並不容易。我們都會為了錯誤的理由接受任務,做出承諾,並為此付出,犧牲自己的價值觀。因為我們不覺得自己擁有說「不」的權力。一旦你認清了這些「應該做的事」,對它們說「不」也就越來越容易,你也能逐漸開始做真正符合你目標的事情--那些才是你真的應該做的事。

ReganWalsh|文

Regan Walsh 是紐約大學認證的管理和人生教練,幫助經驗豐富和新興的領導者成長。她的客戶從紐約、波特蘭到俄亥俄州遍布。

秦煌|譯 齊菁|編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哈佛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留住顧客的簡單策略
7大事實圖證經濟不平等現象
高情商的領導,能在正確的時間,以正確的方式,展現正確的風格
有時候,還是少創新為好
員工敬業度低的所有原因,歸根結底都是對企業缺乏信賴感

TAG:哈佛商業評論 |

您可能感興趣

自來也去世後,為何他的小說還能更新?原來是這個人接手續作
我就問你,半路接手嵌入式項目棘手不?
8投0中,科爾調侃要交易他,誰願意接手?庫里末節還魂完成救贖
別再錯誤的去黑頭,直接手擠會出大問題,力薦3個火爆去黑頭竅門
記者曝出大消息,勇士六年前差點交易庫里,但這隊就是不願意接手
遼瀋戰役前,衛立煌為什麼願意接手陳誠的爛攤子?原因其實是這個
當一個開了37年的攝影工作室將要倒閉之時,她卻決定接手
美土演雙簧?剛剛,土耳其作出一大動作,顯然要接手美軍底盤!
自己已經辭職,接手的員工還一直諮詢工作上的事情,該怎麼處理?
火影忍者:岸本為她修改結局,現在又要因為他重新接手博人傳?
老主人把泰迪轉手,新主子立即接手,仔細一瞧後心疼不已!
白送?有球隊欲接手桑切斯,可這樣的一個要求曼聯真的願意呢?
剛被炒的最佳教頭就接手了最難的活,活塞這回終於有盼頭了?
此項目25個國家先後失敗,中國接手後,讓世界看到了我們的實力
烏克蘭終於要出手大國武器了,但卻無人敢接手,俄專家:問問中國
嚴敏離去,《跑男》也被他人接手,請問導演們的青春和付出誰來賠
遼寧艦退役後會去哪裡?這個國家最有可能會接手,說了你別不信
內涵段子:我把她慣壞了,別人都沒法接手!
心理測試:假如你是老闆,你會選擇接手哪家商鋪?測你有富人命嗎
中巴合作全面終止,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美:敢接手就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