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魏延並非降將,腦後也無反骨,《三國演義》為何要污衊魏延

魏延並非降將,腦後也無反骨,《三國演義》為何要污衊魏延


真假三國縱橫談11:魏延腦後無反骨

魏延並非降將,腦後也無反骨,《三國演義》為何要污衊魏延

(經《三國演義》一改造,赤膽忠心的魏延成為反賊胚子。)

《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寫關羽帶兵攻打長沙,與黃忠大戰,長沙太守懷疑黃忠和關羽里通外應,喝令要斬黃忠,幸而魏延挺身解救,殺死韓玄,獻了長沙。

這本是大功一件,但是諸葛亮卻說魏延「腦後有反骨」,認定他「久後必反」,要將他斬首。劉備以魏延功勞太大為由,救了他一命。

從這一回開始,魏延但在讀者心中成了反面人物,而佩服諸葛亮的先見之明了。

關於魏延其人,其實《三國演義》犯下了兩個重大的錯誤,筆者為您一一解來。

一、魏延並非降將

雖然《三國演義》信誓旦旦地說,魏延是降將,出賣故主。但史實史實卻並非如此。

據《三國志·魏延傳》說,他是義陽人(今河南信陽市西北),「以部曲隨先主,數有戰功」。

何謂部曲呢?原來東漢時,帶兵的人可以自己招收流散失業的壯丁,歸入自己部下,編為隊伍,這些人即稱之為「部曲」。他們對主人是一種依附的關係,帶有半奴隸的性質。魏延自然是劉備的部曲,那自然就不是降將了。

魏延追隨劉備日久,劉備對他的本領也是很讚賞的。

在建安二十四年,劉備進位漢中王。此時的劉備取得漢中不久,急需要人去鎮守。關羽在荊州,大家便都以為張飛是唯一的人選。卻不料,劉備竟然提拔了魏延,命他督漢中軍事,領漢中太守。命令頒布後,「一軍皆驚」。

那麼魏延有沒有辜負這個信任呢?他以後一直鎮守漢中,並無軍事失誤。諸葛亮北伐的時候,又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建安八年,他又深入羌中,大破魏國雍州刺史郭淮,展示出了非同一般的軍事才能。《三國志·楊儀傳》說「亮深惜(楊)儀之才幹,憑魏延之驍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也。」從這句史實也可以看到,諸葛亮並沒有歧視魏延,更不會認定他久後必反的。

但魏延自恃有功,性情傲慢,這個卻也是事實。他同丞相長史楊儀更是不和,勢同水火。據《三國志·費禕傳》說「軍師如魏延長史楊儀相憎惡,每至並坐爭論,延或舉刃擬儀(拿刀出來對著楊儀威脅恐嚇),儀泣涕橫集(真是個膽小鬼)」。禕常入其坐間,諫論分別(為他們開解)。終亮之世,各盡延、儀之用者,神匡救之力也。」

可惜的是,諸葛亮一死,兩人之間便爆發了一場生死搏鬥,結果魏延失敗,「反叛」的罪名便落到了他的頭上。

魏延只是反楊儀,從來也沒想過要反諸葛亮,更不會想到要反蜀漢。

魏延並非降將,腦後也無反骨,《三國演義》為何要污衊魏延

(造成魏延之死的關鍵人物楊儀。)

二、魏延死的非常冤枉

諸葛亮在軍中病逝,魏延和楊儀這對平時本就水火不容的對手的矛盾便徹底爆發,互相火拚起來,最終的結果是魏延被殺。

史書上對此的記載也是矛盾重重。

《三國志》上的說法是,諸葛亮在病危時,秘密同楊儀、費禕、姜維商定退軍計劃。孔明死後,楊儀等人秘不發喪,派人探聽魏延意見。魏延說「丞相雖亡,還有我在,決不退軍。如果叫我帶兵斷後,我也不幹。」楊儀於是便不理魏延,自己引軍先退。魏延得知後,不由得大怒,搶在楊儀之前先行退兵,而且燒斷棧道。楊儀等人從另一路追趕魏延,到了南谷口兩軍相遇,魏延的部下紛紛散去。魏延與數人南奔漢中,被馬岱所殺。

而魏國人所寫的《魏略》則說,諸葛亮臨終時本來叫魏延代理軍事,魏延遵命退兵,到褒口(南谷口)才發喪。楊儀平日與魏延不和,怕被殺害,於是揚言說魏延要率眾反叛,起兵突攻魏延,魏延猝不及防,在逃走的過程中被殺。

且不管這兩種說法有如何的矛盾,但有一件事卻是肯定的,那就是魏延當時是一直向南走的,兩種說法都是講魏延來到了南谷口。而南谷口距離漢中郡不過幾十里,卻離諸葛亮之死的五丈原足足有幾百里。如果魏延果真有心造反,怎會不北走投魏,反而南行幾百里到了漢中附近才忽然造反?魏延是久經沙場的老將,並非毛頭小夥子,又怎麼會犯下這樣的低級錯誤?

由於魏延和楊儀不和,孔明一死,蜀漢內部便發生爭執,爭論不決,於是魏楊兩人各自領兵南行,各自向朝廷報告,都說對方有謀反企圖。及至南谷口,兩軍相遇,發生了衝突。魏延所帶的是先頭部隊,人數較少,自然不會是楊儀所部的對手。勝利者說的話總是對的。魏延一死,反叛的帽子便戴到了他的頭上。真是冤枉也哉!

魏延可以說是死得冤枉,但勝利者楊儀也沒撈到什麼好處。諸葛亮的位置最終由蔣琬繼承,楊儀十分不滿,對費禕說「丞相死的時候,如果我帶軍投降魏國,不是要比現在好多嗎?真是後悔莫及。」(《三國志·楊儀傳》)

這就是不打自招,楊儀究竟是個人什麼人,也可想而知了。

魏延並非降將,腦後也無反骨,《三國演義》為何要污衊魏延

(對魏延之死,諸葛亮難辭其咎。)

三、魏延之死,諸葛亮難辭其咎

這樣說來,魏延之死的根本原因即是諸葛亮沒有協調好魏楊兩人的矛盾,而是採取一種聽之任之的態度。不是想方設法將其化解,而是任由其一步步的升級,以至於造成一員大將的慘死,實在是令人可嘆可惜。

這自然不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應該有的姿態。在魏延之死這個問題上,諸葛亮是有責任的。想想在東吳一方,甘寧可是凌統的殺父仇人,孫權都能最終化解他們的矛盾,使他們親如兄弟,再無隔閡。

但《三國志平話》以及《三國演義》的作者那裡,卻是一定要維護諸葛亮的形象、將其塑造成神的。這樣的一個「污點」是不能寫出的。不僅不能寫出,反而要加以利用,使其成為反應諸葛亮神通的一個亮點。這樣一來,也就只好犧牲魏延了。

《三國演義》中一有機會就埋汰魏延,並但諸葛亮之口說其腦後有反骨,日後必反。原作者在寫諸葛亮上方谷火燒司馬懿的時候,曾打算將魏延一起燒死。後來毛宗崗評改《三國演義》的時候,覺得這樣未免太過不仁不義,就把這個情節給刪去了。

耐人尋味的是,《三國志·魏延傳》在寫到諸葛亮死前,魏延夢見自己頭上生角,向趙直求解,得到的解答是「麒麟有角而從來不用,這個夢是預兆不須征戰敵軍就會自己失敗」,但趙直出來後卻對別人說「角之為字,刀下用也;頭上用刀,不祥也!」這其實也即意味著魏延死於非命。

而到了《三國演義》,趙直的解釋卻成了「此大吉之兆;麒麟頭上有角,蒼龍頭上有角,乃變化飛騰之象也。」而魏延的反應則是「大喜」,說「如應公言,當有重謝!」這樣一改寫,就證明了魏延確實有造反的野心,諸葛亮當初可真是一點也沒冤枉他,真可謂是料事如神啊!

魏延並非降將,腦後也無反骨,《三國演義》為何要污衊魏延

(《三國演義》影響太大,魏延難以翻身。)

經過這樣一改造,歷史上忠心耿耿、屢建奇功的魏延就成了《三國演義》里的那個天生的反賊胚子。那麼他的死,就是死有餘辜了!這樣固然是神化了諸葛亮,但作者面對一片赤膽忠心的魏延,不覺得心中有愧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慧讀古典 的精彩文章:

《聊齋》里的這個故事很是令人詬病,這是神話,還是性變態
魯智深真的是行俠仗義的好人?他為人處事的標準是什麼?應該如何評價梁山好漢?
張飛的兩次轉世都極富傳奇色彩,一是在唐留姓為張巡,一是在宋留名為岳飛
違背天條的下場是什麼?罪行越重處罰越小!為何玉帝不敢動奎木狼
雞犬升天又如何?神仙世界什麼樣?劉安成仙后那些雞犬的命運

TAG:慧讀古典 |

您可能感興趣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說魏延腦後有反骨,反骨指的是什麼呢?
三國演義:劉備看好的魏延,為什麼諸葛亮卻要一直壓制他?
《三國演義》中魏延謀反是真是假?諸葛亮又為何要致他於死地
《三國演義》中死的最冤的人,不是張飛,也不是魏延,而是他
三國演義中,馬岱斬殺魏延後,為何會莫名其妙的失蹤?答案太寒心
《三國演義》,劉備逃亡江夏後,如果再敗將會投靠誰?不是劉璋、孫權
三國演義中的邏輯錯誤:諸葛亮看出魏延反骨,為何看不準馬謖?
《三國演義》被埋沒的武將,戰鬥力非凡,為何當了一輩子的隨從?
《三國演義》中費禕被刺,姜維被認為是兇手,可魏國也難脫干係
三國演義:同為孫權手下的大將,為何陸遜不能像周瑜一樣善終
《三國演義》為何曹操一心要招攬關羽,而不是將他斬首?
《三國演義》東吳最牛的猛將,呂布也不是對手,碾壓其他將軍
真讀三國,不看演義:魏延與姜維,到底誰更厲害?
他是西涼的無敵將軍,可《三國演義》為何要妖魔化他?不公平!
不要再相信《三國演義》了,關羽坐下無赤兔,手無持偃月刀!
《三國演義》將諸葛亮進行誇張式的「神化」,為何人們卻能接受
從《三國演義》分析為何魏延落選五虎上將?原因還真不少
赤壁之戰被《演義》淹沒的真相,劉備都是次要的,只因孫權的野心
《三國演義》被忽略的猛將,孫權見到他就要掉頭走
此人本是曹魏開國名將,卻被曹操嫌棄忌憚,三國演義將其故意埋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