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盧辰:十年自在走天涯

盧辰:十年自在走天涯

北斗君

《摘星》,是北斗重新上線的一個人物欄目。在這裡,你可以和北斗人敘敘舊,再談談人生、社會和理想。通過《摘星》,我們想讓北斗的朋友們重新聯結,更想向讀者們推出一個關注新銳青年的人物雜誌。本期推出盧辰訪談。

盧辰,福建人,曾為北斗編輯、撰稿人。07年上大學。2010年到法國留學後,一直「漂泊」海外,先後在法國、非洲各國、阿聯酋等地工作,現在常駐迪拜。我們國內的朋友一直很羨慕盧辰,可以經歷那麼多地方,體驗不同的生活環境,不像在國內,罵娘的同時還要糾結如何才能「早發早移」。因此我就問了盧辰幾個問題。本想他能說說國外的難處,讓我們不那麼眼饞。結果他說:「漂泊」在海外我很自在。

留學法國深深影響我的命運

(盧辰攝於法國凡爾賽)

你在法國生活了多久?

10年到法國上學然後實習然後工作到14年離開,呆了不到4年時間,中間還在匈牙利晃了半年。

你覺得法國的生活學習對你影響最大的是什麼?有改變你的命運嗎?

出國對一個人來說當然是非常大的事情,我在去法國留學之前還沒出過國呢。三年多的法國生活,對我的性格修養,價值觀,知識體系等等都有顛覆性的衝擊,當然是深深地影響了我的命運。最大的影響,大概是慢慢想清楚了自己今後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做什麼樣的人吧。

對法國現狀怎麼看?可以談談馬克龍和難民問題。

法國的現狀確實是問題不少,但我並不覺得法國的現狀並有很多媒體誇張的那麼糟糕,畢竟這個六千多萬人口的國家還是保持著全球GDP第五的位置,而且法國的經濟結構,科技實力,自然條件等等底子都還是很強的。我並不算是馬克龍的粉絲,我覺得他的經驗和能力還不足以駕馭法國,法國人是全天下最「難管」的民族,所以我其實並不特別看好他。但是我同時覺得馬卡龍是法國的一個難得的希望,真心希望他能成功,再造一個美麗而繁榮的法國。

關於難民問題,我一直也不贊同歐洲大量接收難民,會給歐洲的意識形態和已經撕裂的民意增加更多的矛盾。後來有一次聽高曉松的觀點對我的啟發挺大的,他說歐洲接收難民是對其殖民歷史的贖罪或者歷史的報復,大概是這個意思。我覺得很有道理,中東從奧斯曼帝國解體到現在的四分五裂和混亂無序,歐洲前殖民者包括美國都是要負很大責任的。我個人在非洲法語國家生活過,我深深地體會到法國對其前殖民的那種陰魂不散,無孔不入般的控制,現在也有很多非洲法語國家的難民穿過撒哈拉,橫渡地中海往法國跑,我覺得這確實是一種歷史的因果循環。

你覺得法蘭西民族最大的優秀特質是什麼?

我以前在網上看過一句對法國非常貼切的形容:法國是一個逼值過高的國家。確實這個國家的國民性有一種客觀上的裝逼傾向,但是這就是法國,如果不裝逼,不作死,不多管閑事,法國就不是法國了,那麼人類文明的光譜上也會黯淡很多。我個人大概是受這種文化的浸淫比較深,我是很欣賞法國這種用浪漫主義對抗實用主義,用理想主義對抗經驗主義,用世界主義對抗個人主義,用文藝和哲學對砍犬儒主義的性格。我經常和別人分享一句我最喜歡的知識分子薩特的一句話:在法國如果有一個猶太人是不自由的,那麼就沒有一個法國人是自由的。我覺得這種可能有點極端又有點裝逼,但是充滿了濟世情懷的性格和精神,是當今愈發世俗和功利的世界越來越缺乏的。

迪拜表明阿拉伯人也能做好事情

(盧辰攝於阿聯酋迪拜)

迪拜是一個像大家想像的遍地黃金,奢靡無度的地方嗎?

我剛來到迪拜四個月時間,其實還沒有能力回答這個問題,遍地黃金肯定是沒有,只看到遍地的印度人。貧富差距肯定還是有的,但是我想對於那些從印度菲律賓孟加拉來的勞工,在迪拜他們的收入是在家裡的好幾倍,所以應該大家都還是相對滿意的吧。我想這也是為什麼迪拜的貧富差距沒有誘發社會問題的主因。

現在你生活在一個伊斯蘭社會,有沒有什麼改變你原有的對穆斯林印象的地方?

剛才所說的,迪拜是一個外來人口佔90%的城市,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你是遇不到當地穆斯林的。我也沒有什麼機會和當地穆斯林聊天。但是你看一群穆斯林在四五十度的沙漠中建起這麼一座全球頂級的城市,我覺得至少說明這種對繁榮和美好的追求是絕大部分人類的共性,穆斯林絕對不是例外,還有也可以證明阿拉伯人其實還是有能力把事情做好的,要知道迪拜其實是個少油的國家。學過歷史的人應該都知道阿拉伯人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裡在文化科技貿易上都是領先世界的,到了近代以後,不與時俱進的伊斯蘭教肯定是極大的禁錮了阿拉伯國家的現代化發展。

現在國內很多人特別熱衷於批評和解構「政治正確」,你對此怎麼看?

其實你看過我的朋友圈就知道我的態度。中國大概是全世界最不講政治正確,最不尊重弱勢和少數裔國家,居然還有這麼多的同胞還要這麼熱衷於污名化政治正確,天天在網上批白左批聖母婊批穆斯林(這些人大多數可能在現實生活中一個穆斯林都沒見過吧),我真的覺得很可悲。政治正確的本質是基於對人的尊重和對弱勢群體的保護而規範言辭舉止,比如你看到一個小孩長得不好看,你總不能去跟他的父母說你們的孩子怎麼這麼丑吧。同樣的道理,你可以不喜歡穆斯林,但是這個世界上有十幾億的穆斯林人口,你必須要學會如何與穆斯林相處,理智的施壓,而不是天天在那裡煽動仇恨製造對立,那樣結果只會讓全人類更糟。當然這句話同樣適用於穆斯林人口。愛與和平雖然大多數時候也解決不了什麼問題,但是對立和仇恨是註定什麼問題都解決不了的。

西方社會尤其是西歐的政治正確確實有時候過了頭,阻礙了不少實際社會問題的解決,但是中國社會真的是連最基本的對人的尊重的及格線都沒達到,就別談什麼解構政治正確了。順便說一句,和我生活過的幾個文化圈比較起來,現在的中國社會對優勝劣汰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崇尚,對效率優先成功主義結果至上的信仰,真的是太過嚴重了。

未來會一直在迪拜工作嗎?

應該不會吧,迪拜還是太熱了,一年有大半年出不了門。除非可以翻幾倍收入。

非洲人很友好,但可能他們不會發展

(盧辰攝於馬里巴馬科)

在非洲一共去過多少個國家?最喜歡哪個國家?

到現在有去過十二個國家,最喜歡的當然是我常駐過的象牙海岸,畢竟住久了就有感情,而且象牙海岸民風樸實善良,我真的覺得這輩子都很難遇到那麼友好的民族了。

如果國內的小夥伴想去非洲玩一圈,10天左右,應該去哪裡?

當然是去肯亞坦尚尼亞或者南非的大草原看動物了。有機會可以爬個乞力馬扎羅什麼的。

有一種說法是說非洲現在成了中國的殖民地,是這樣的嗎?

當然不是啦,中國對非洲帶來的正面影響要遠遠超過負面。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我以前因為工作的關係偶爾會去一些很偏僻的鄉村,那些鄉村那真的是不要說電視連收音機可能都沒有,但是你會發現幾乎當地所有的人都有手機,而且很多是智能手機。這些手機99%是從中國出口過去的,最便宜的智能手機十幾二十美金就夠了,可以上網刷臉書什麼的。如果沒有中國貨,絕大多數的非洲偏遠地區的人民哪裡有手機用,可能至今都不知道互聯網是什麼鬼。就更不用說中國每年給非洲國家的各種援助,優惠貸款,雖然背後也有政治和資源的考量,但是如果沒有這些中國路,中國橋,中國水電站,中國體育館,非洲真的不知道要倒退多少年。

但是中國人的問題是,作為個體的中國人往往會做一些破壞整體形象的事情,比如不夠尊重甚至歧視當地黑人,比如賣一些假冒偽劣產品,為了賺快錢無所不用其極,包括有的國企也會偶爾會搞出不合規的工程。這些問題都很容易被更親西方的非洲精英階層無限宣傳和誇大。相比起來,法國人他們作為整體事實上是在非洲前殖民地敲骨吸髓,作威作福的,但是在個體上他們會多表現的彬彬有禮,遵紀守法,想對更容易被當地人接受。

你覺得非洲有未來嗎?會成為文明、富足、現代的世界嗎?

不會,到過非洲的工作的人應該都不相信非洲會在短期內發展起來。原因很簡單,因為絕大多數的非洲人根本不想發展。我以前寫過一段話,在黑人的世界裡,生活並不是一個需要被人為施力改變的過程:很多事情做得好就做好,做不好就算了。日子如果能過得寬裕一點當然好,但如果過不好,也沒有關係,能活著就好了。如果不能活著,可能也就算了吧。在這裡沒有野蠻的鬥志,沒有不息的慾望,沒有不安本分的理想,沒有打了興奮劑一般的拼勁,甚至沒有深入骨髓的愛恨情愁。對於黑人而言,當下的快樂才是最重要的。黑人兄弟姐妹們雖然窮,可他們確實總體上比中國人快樂多了。

「漂泊」在外我很自在

(盧辰攝於匈牙利布達佩斯)

之前我們說到過,現在國內的人都很焦慮,因為階層、房價、工作等一些因素,你自己是沒有這種情緒的吧?

焦慮肯定是有的啦,對這些所謂的功名利祿我當然也是會渴望的,尤其是偶爾遇到一些牛人都會覺得自己差的太遠了,有對比就會有傷害。但是我現在會覺得人生實現自己的價值可能才是更重要的吧,前些天碰到一個從美國到迪拜出差的世行的女生,前不久去敘利亞ISIS那兒晃了一圈,給我看手機照片里都是那些被戰爭摧毀的殘垣斷壁好震撼,還有再之前遇到個從非洲到迪拜出差的女生以前是高考狀元,放棄香港的高薪頂著家裡的強烈反對來非洲工作。所以我覺得人生還是可以有很多意義的,如果天天都是階層,房價,收入,那當然是容易把自己搞的很焦慮。

一個人在海外會有漂泊感嗎?還是自在感更多一點?

自在感更多一點,我這人其實比較自閉,不是很喜歡和別人溝通。漂泊感談不上,還沒有那麼多人生大起大落的經歷,見過的世面也有限,如果一定要說有多大的人生感慨,那也是要編朋友圈時擠出來的。

現在國內流行說「早發早移」,未來你會在國外定居下來嗎?

參加工作了以後會覺得在越來越不想回國了。我一直覺得自己算是很努力的人,但是經常聽到國內大家如何如何加班,才覺得啊原來國內朋友比我還要拼。你想我以前在法國工作,後來在非洲工作,現在在石油國家工作,都是所謂「慵懶」出了名的地方,我現在是真心害怕回國工作會吃不消壓力,跟不上節奏了,有點不敢回國,算是一種逃避吧。還有不是據說回國都要買房嘛,我想我前半輩子是不可能在中國大城市買得起房了,我也不想花父母的錢,所以目前在國外租個房悠著。

最想到哪個國家定居?

人的觀念隨著年齡的改變而改變的。我前兩年不是去了趟加拿大探親,去加拿大之前,我其實對這個國家談不上有什麼喜歡,總覺得加拿大比文化比不過歐洲,比活力比不過美國,比風情比不過許多亞非拉國家,只是一片適合於不急不躁的人過養老生活,那次在溫哥華住了一個多星期,溫哥華是一座非常整潔、清新、明亮的城市,城區里隨便幾步路就是一座綠色公園,到處是各種運動設施,有山有森林有海,真的是歲月靜好,真的是有點把我打動了,我想可能我的年齡越大,就會越來越喜歡像加拿大這樣的國家。

還記得北斗的時光嗎,印象最深的人和事是什麼?

北斗對我的人生影響還是很大的,如果沒有北斗我也不可能成為今天的我。雖然我想我現在在性格和觀念上都和大多數的斗人都不是很相符了,但是我還是覺得當時能遇到這些人是很幸運的事情,啟發了我很多。

你覺得自己有堅定不移的信仰嗎?

有,信仰就是我要對這個世界做出我的貢獻。

最後說一句真心話。

祝劉小奇考上北京大學。

(採訪者劉一舟 編輯劉一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斗 的精彩文章:

TAG:北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