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懷特黑德:寫小說就是給自己設問

懷特黑德:寫小說就是給自己設問

微信ID:iwenxuebao

「醒來以後,她決定靠兩隻腳走完剩下的路程—她的雙臂已經失去知覺。一瘸一拐,在枕木上磕磕絆絆。科拉一路上用手扶著隧道的岩壁,一條條凸起,一道道凹陷。她的手指在谷地、河流和山峰上舞蹈,彷彿那是一個新國家的輪廓,孕育在舊國家的體內。跑起來以後,你們往外看,就能看到美國的真面貌。」

——《地下鐵道》

《地下鐵道》的故事不是以一個提問,而是以一個答案開始的:「西澤第一次去找科拉談北逃的事,她說不。」

讀美國作家科爾森·懷特黑德的這部現象級小說,也不妨從一個答案開始:你第一次去找某外國文學愛好者談這部小說,他會說他聽說了,但還沒讀過。

這般看似有點牽強的比擬,是因為小說有一個非同尋常的開頭,同時也基於這樣一個少見的現象:小說在還沒正式上市前,就已經開始躥紅。這自然是得益於美國知名主持人奧普拉·溫弗瑞的推薦。她在讀完小說書稿後激動不已:「我夜不能寐,心懸在喉嚨處,幾乎不敢翻下一頁。」 這本書被選為2016年8月「奧普拉讀書俱樂部」的推薦書,美國Double Day出版公司也因此將原定的上市時間提前了四十天。小說出版後第四天,就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榜。

隨後,這本書被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列入暑期必讀書單中,他盛讚「精彩」「有力」,並不無深情地讚歎這部小說「讓我們憶起發生在幾代人間的奴隸買賣之痛,不僅在於這本書將其公之於眾,還在於它改變著我們的思想和心靈」。有了「兩奧」的推薦,《地下鐵道》上架僅兩周,便躥升至《紐約時報》暢銷榜首,此後穩居首位數周。再後來,這部小說又獲得來自媒體的各種讚譽,並先後獲2016年美國國家圖書獎及第101屆普利策獎。單看它火爆的程度,說這是美國圖書界幾年裡難得一見的「傳奇」也不為過了。

而在大洋彼岸的中國,圖書界又趁勢把這個傳奇「複製」了一遍。在中譯本還未問世前,各種渠道的宣傳就已經鋪天蓋地。小說出版後,更是被炒得火爆。如此,我們確是有必要問問:《地下鐵道》憑什麼這樣紅?

針對當代美國的聲音

「小說聰明地混合了現實主義和寓言,將奴隸制的暴力與在神話中逃離的戲劇性融為一爐。」

其實,從中文圖書界得到的諸多反饋看,《地下鐵道》也並非一片叫好聲,倒是引來各式爭議。概而言之,黑人女性題材小說引起轟動,在美國並非沒有先例,小說揭示的那種「痛感」也不新鮮。以獲普利策獎而論,更早前就有艾麗斯·沃克的《紫色》,小說開篇便是讓人震驚的「父親把我強姦了」,此後又有199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妮·莫里森的《寵兒》,耗費大量筆墨描寫女奴母親為了不讓孩子重複自己的命運而殺死孩子的殘忍過程。莫里森曾宣稱,要「撕去奴隸制暴力上的面紗,不讓白人心安理得地過日子,讓他們知道痛是怎麼回事」。

某種意義上也因為此,一些讀者讀罷中譯本,並沒有得到期待中的滿足感。在某報開設的圖書調查中,以10分為滿分算,這部小說也只是得了7.3分的評價。也有讀者讀後表示,實在沒法理解小說在美國得到如此好評,莫非是翻譯未能傳達出原著的微妙之處?翻譯得怎麼樣,自然可以另作評價。但小說之所以在美國本土受到熱捧,卻可以從普利策獎授獎語里看出一點端倪。授獎語稱:「小說聰明地混合了現實主義和寓言,將奴隸制的暴力與在神話中逃離的戲劇性融為一爐。這是針對當代美國的聲音。」那問題就來了,既然奴隸制的黑暗歷史在美國早已翻篇,為何卻說《地下鐵道》是針對當代美國的聲音?

如果讀過這部小說,大概能感覺到這樣的授獎語絕非虛言。比如,美國警察誤殺手無寸鐵的黑人男子;又比如,一些政客時不時發表反移民暴言,激化民眾的偏見與恐懼。這些在小說里出現的場景,在當下美國社會依然存在,不難引發讀者的共鳴。就像福克納說的「過去永遠不會死,它甚至還沒有過去」,這部小說,確能在某種意義上為當下黑人以及少數族裔所遭受的困境提供「歷史依據」。

不只關於奴隸制,也關於美國歷史

「我以此寫出來的,就不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歷史小說,我也不會因此被某個歷史小說家聯盟給踢出門去。」

倘是因此認定《地下鐵道》是一部帶有強烈諷喻色彩的政治小說,且認定其走紅只是因為政治性因素,那就錯了。

得益於各種推薦或其他因素,某部作品一夜爆紅後不久即遇冷,確是常有的事。但這部小說紅了大半年,有關小說和作者的各式新聞,至今仍活躍在社交媒體和各大新聞的頭版上,有關書的各種關鍵詞仍高居熱搜榜,甚至出現在時政新聞的標題中。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一部「暢銷小說」能有持續不斷的影響和曝光,恐怕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得歸結於作品本身的魅力。

不妨先來回答一個問題,寫的同一類型題材,作為後來者,懷特黑德該怎樣承受莫里森式「影響的焦慮」?事實上,他在動筆前,確曾又一次讀了《寵兒》。他想:「我已經有三十年沒讀《寵兒》了,讓我來看看托妮是怎麼處理奴隸題材的。」讀了三十頁後,他就對自己說,「我完蛋了——莫里森他媽的是個天才,我可比不上她。」於是,他合上小說。好在這並沒有將他嚇退:「無論你在寫什麼——黑奴、戰爭、家庭——總有比你更聰明、更有才華的人寫過了,並且比你寫得更好。你只能希望你的主意和視角能帶點新的東西進來。」

如其所願,懷特黑德的確發現了自己的「主意和視角」。但很多人未必知道,他為把這點「新的東西」在寫作裡帶出來,耗費了16年的時光。早在2000年,懷特黑德便產生了寫《地下鐵道》的想法。最開始,這只是源於他的靈光一閃,他要將停留在比喻意義上的「地下鐵道」變成現實。這並不奇怪,當他還在上學的時候,第一次聽說這個名稱,很自然就以為,那是一條真實的埋在地下的軌道,上面有火車車廂在跑。

事實上,美國歷史上並不存在一條真的「地下鐵道」。這個詞最早約於1839年出自一名年輕奴隸之口,它特指18世紀形成,19世紀中期達到鼎盛的一個由秘密路線和安全屋構成的網路。據估計,有十萬美國黑奴藉由這一網路,在廢奴主義者和盟友的幫助下,逃往禁止蓄奴的自由州,或鄰國加拿大。一般說來,逃亡中的「停站點」叫「站台」,負責協助工作的叫「列車員」,「列車員」幫助黑奴躲避追捕的「獵手」。所以,「地下鐵道」只是一個比喻,強調這一網路的秘密性,它並不一定是地下,甚至不一定是鐵路,在後期,這一名詞還可以指代幫助逃奴的廢奴主義者。總之,它象徵一條通往自由的小路。

當發現是這麼回事後,懷特黑德感覺挺失望的。他抑制不住地想,如果地下鐵道是真正的鐵路,那會是怎樣的呢?如果我們的主人公沿著地下鐵道一路北上,穿過每一個州,而每個州都代表著美國歷史發展的一種不同的可能性。「這樣的話,南卡羅來納州就會是一個家長制的白人中心的州,北卡羅來納州則會是一個分裂主義的州,如此這般。而每次我們的主人公在一個新的地方下車出站,美國的歷史就會以一種不同的方式重啟。」

而「地下鐵道」由歷史到虛構的這種躍遷,誠可以說是懷特黑德小說構思的一次解放。他使用這個魔幻的設定,圍繞它去寫這個故事,他就不必如歷史學家那樣完全遵循真實的歷史背景。「我以此寫出來的,就不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歷史小說,我也不會因此被某個歷史小說家聯盟給踢出門去。」這也意味著,他可以對這段歷史更為自由地做出自己的解讀。「這本書就不再只是關於奴隸制和『地下鐵路』的,它也是關於美國歷史的。」

奧普拉與懷特黑德關於本書的訪談

奧普拉:你是怎樣想到要將「地下鐵道」寫成真實的,有售票員、車站和隧道的火車呢?

懷特黑德:很多人最初聽說「地下鐵道」的時候,都會以為它是真的地下鐵或者火車鐵道那樣的存在,所以當他們發現其實並非如此的時候,會感到有點失望。我想,如果它是能在各個州之間穿行的真正的地下火車鐵路網,而且它經過的每個州都代表著一種各不相同的機遇或者危險,那將會是怎樣呢?

奧普拉:《地下鐵道》令我想起了托妮·莫里森在《寵兒》里所寫的,一些黑奴「從未離開過庭院」,卻決定試圖逃離。我將自己放在那個角度去想像,卻發現我出生的時代對我來說是特別好的,我沒辦法像科拉那樣去嘗試。我很可能永遠都不會「離開庭院」,我沒有那種勇氣。

懷特黑德:我確實想去探索一個只知道種植園裡的種種悲苦的人物,該如何邁出第一步。一旦邁出了這一步,又怎樣去繼續沿著這條可能會花費數年的道路一直走下去——這還是如果你不被抓獲或殺掉的前提下。當你只能靠著滿月來指引夜裡的方向,並且只能相信陌生人不會背叛你,類似的處境,你要怎樣堅持下去?

奧普拉:此前你寫過很多作品,為何選擇這本書直接探討種族或黑奴制度?

懷特黑德:我一直覺得自己沒有做好準備。這是個巨大的話題,而且我不想把它搞砸。我心裡清楚,若想要作品現實感強,我得讓科拉和我筆下其他的人物去經歷可怕的摧殘。我得首先確定我能搞定這種情況。這可能解釋為何我花了16年的時間才最終開始寫這個題材。

奧普拉:我記得我在推介《寵兒》這部電影時,有一位非裔的美國記者問,「我們為何還需要再多一部關於黑奴制度的故事呢」?我回答說「那麼你到底看過多少這樣的故事呢?」

懷特黑德:直到現在我們也還是不能確切地知道那種生活到底是怎樣的,它是多麼深刻的一種悲劇,以及它對目前的我們到底影響有多大。作為一名黑奴,意味著將永遠無法擁有一種奢望:你將能夠與家人一起穩定地生活、安享天年;這意味著可能某天你從田間摘棉花回來,就會發現自己的孩子被帶走了,你的丈夫不見了,你的母親也消失了;這意味著你自身只是一份「財產」,你將隨時有可能會被賣給出價最高的人,而自身最大的價值也不過是繼續支持種植園經濟的發展。

(姜千蕊/編譯)

懷特黑德被自己的這個設想迷住了,但當時他自覺還沒有能力掌控這一主題。他是黑人,也是名副其實的高材生,但在做歷史研究時,他發現自己對奴隸制所知甚少。所有學校的歷史課本都像一條高速鐵路,學生們坐在上面從一站到另一站,歐洲人剛剛到達美洲,就跳到了林肯,然後又跳到馬丁·路德·金、「平權法案」,之前奴隸制的殘暴、南方重建和種族隔離的艱難與衝突全都被略過。懷特黑德覺得,美國人潛意識裡不願意麵對自己較為不堪的歷史。

當然,並非所有美國人都不願意麵對這段歷史。且不說艾麗斯·沃克和托妮·莫里森等作家寫了揭露性的小說。諸如廢奴主義者哈麗雅特·雅各布斯的《一個黑奴女孩的經歷》、費格斯·博得威奇的《駛向迦南地》,還有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的回憶錄,曾經受奴役的非裔美國人的口述史等非虛構作品,都以各自的方式真實記錄了這段歷史。需要指出的是,上世紀30年代,美國政府決定幫助人們重新開始工作,於是讓作家採訪一些以前的農奴。這些人的敘述大概有成百上千份,有的就三段,有的有十頁長。無論是著作也好,還是這些記錄尋常故事、日常生活、田野勞作的資料也好,事實上都為懷特黑德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但懷特黑德還是怕去寫這本書。為寫這部小說,他做了很多筆記,他經常會回去翻看,但每一次他都覺得自己還沒準備好,應該去寫別的。他把它推遲得太久了,因為他不想面對一個無法把握的、令人害怕的前景,畢竟在他感覺里,鑿入奴隸歷史是一件恐怖的事。但他不得不說,這個把他唬得最厲害的靈感,他一直在躲避的靈感,正是他最需要寫的東西。

於是,到2014年,懷特黑德終於正式動筆。而故事本身,也在他漫長的構思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開始,是一個男人獨自逃亡,後來變成一個尋找孩子的人和一個尋找父母的孩子。等他動筆開寫後,我們開頭提到的那個答案便是這樣展開的:生而為奴的少女科拉同意了同伴西澤的逃跑提議,再加上朋友小可愛,三人一起逃離了莊園。科拉接受這個提議,還因為她的母親梅布爾在她大約十一歲時逃離了莊園,再無音信。這對她也是一個激勵。科拉藉助「地下鐵道」,像格列佛周遊列國一樣在各個州之間見識種種不公與荒誕,最後抵達北方,獲得自由。而小說完成後得到的讚譽,亦如懷特黑德自己所說,「那些你擺脫不掉的念頭,那些一直跟著你的念頭,證明了其自身的價值」。

感受冰山之下隱藏的龐然大物

懷特黑德如此專註於講述逃亡,似乎他無暇顧及「控訴」,這使得他始終保持了一種冷漠和超然的態度。

毫無疑問,懷特黑德所說的「念頭」的最重要的價值,就在於小說獨出機杼的創新。這不只體現在「地下鐵道」歷史與虛構之間的躍遷,還體現在小說獨特的講述方式與語言表述上。

恰如有評論所說,小說中科拉逃離蘭德爾種植園的每一步都無法預知。這種強烈的不確定感包含了懷特黑德巨大的「野心」,小說以最小的時間感——科拉逃亡的十個月,涵蓋美國南北戰爭之前漫長而邪惡的蓄奴史以及充滿逃亡者鮮血的逃亡史。更重要的是,懷特黑德如此專註於講述逃亡,似乎他無暇顧及「控訴」,這使得他始終保持了一種冷漠和超然的態度。正如本書譯者康慨所說,如果說《紫色》《寵兒》揭開了暴力的面紗,懷特黑德則是蒙上了這層面紗,但隔著它,讀者可以感受到冰山之下隱藏的龐然大物。

感受的傳達,則有賴於懷特黑德「富有彈性的語言」,如《紐約時報》的書評人角谷美智子所說,他的語言結合了殘酷的現實主義與民間傳說的寓言性,融合了樸實與詩意,「正是這種語言讓他以粗糲、震撼的力量傳達了奴隸制的歷史恐怖」。正因如此,懷特黑德就像有評論說的那樣,以簡約的敘事以及當代的思考把幾乎是同時代的種植園和奴隸的故事講出了新的節奏和內涵。

這樣的「新」對懷特黑德來說理所當然。在他的理解里,寫小說就是給自己設問。「理想情況下,通過寫作,我能夠弄明白世界是怎樣運作的。」這位在《地下鐵道》之前就因寫了《直覺主義者》《約翰·亨利時代》等作品引起廣泛關注的作家,也確實以他的作品,如約翰·厄普代克多年前說的那樣,實現了寫作的應盡之務,「它刷新了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認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學報 的精彩文章:

蟲的三世 悅讀
去美洲發現自己的熱情小宇宙
《金色交響樂團》:當熱愛音樂的年輕人指揮老人交響樂團
《摔跤吧!爸爸》:勵志好玩的體育片一定有自己高級的套路
「90後」鄭在歡:故事,是用生命活出來的

TAG:文學報 |

您可能感興趣

阿德:懷特特別出色,有些人就是能無師自通
懷特:阿德和德羅贊帶我們走得更遠 他們站了出來
懷特塞德赤膊訓練:我太忙了,你只能給我留言
精選原創:情懷特輯 今天不說別的 只說愛
熱火跟懷特塞德談忠誠?你們想過韋德的感受嗎?
懷特表現如何?波波維奇:我需要回答這個問題嗎?
德羅贊:懷特對沃克的防守做得很好
小范甘迪談懷特:他的自信得到了提升,表現非常出色
爐石設計師說了這麼1句話,我感覺懷特邁恩有望成為新版牧師橙!
懷特塞德合影說唱歌手和韋德:像是家人
德懷特-霍華德——你的笑只是保護色
波波:懷特的表現太出色了,他就是那麼穩定
恩比德回應萊利:不要為懷特塞德找借口
懷特塞德:我們將成為一支防守出色的球隊
橙卡說:復活吧我的勇士-懷特邁恩
懷特塞德「炮轟」斯波,是他沒給我足夠的機會,而不是自己不努力
扎心了,教練!波波維奇談懷特:我都不知道他存在於這個星球上!
德里克-懷特談復出:我每天都會變得更好
韋德:這是我見過的懷特塞德打得最出色的比賽
肖恩懷特王者歸來!咬金牌笑出一臉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