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陳新:文學,沈從文擺脫不了的念頭

陳新:文學,沈從文擺脫不了的念頭

陳新:文學,沈從文擺脫不了的念頭

來源於愛思想筆會

沈從文的一生,斷為兩截。前為作家,後為文物專家。

沈從文的這一人生轉折,開始是模糊的,即便是1948年3月,郭沫若等人在香港撰文,激烈高調地表明左翼陣營對沈從文的敵對態度,他仍在徘徊。直到1948年的最後一天,他在一個條幅落款處寫道:"三十七年除日封筆試紙。"。"封筆",也就是對文學的決定了。

這個決定是明白清楚的,似乎也是決絕堅定的。

1953年,最高領袖當面叫他再寫幾年小說,接著胡喬木表示可以為他重返文學崗位作出安排,他都以沉默拒絕。文物,也是他的宿愛,也是他生命熱情投射的地方。前年,當輔仁大學與中國人民大學合并,聘其任國文系教授,並且薪水加倍,沈從文也是拒絕。他說:教書有的是教授,而文物研究"是一條嶄新的路。作得好……具有學術革命意義"。

正是沈從文在這個歷史劇變時刻的抉擇,使他的後半生相對獲得平安,得享高壽。而且,他的生命又聳立起一座高峰--輝煌的文物研究成果,無可置疑。

現在--近七十年過去了--我們回顧這段歷史,太多的人感嘆他的睿智和遠見。時間讓我們明白,也使我們超然,然而卻刪掉了多少豐富的沉重。

事實上,沈從文的這個決定非常非常脆弱,或者說,這個表面看來"壯懷激烈"的決定,是搖擺的,是"腳踏兩頭船"的。

--文學,這個"夢中的橄欖樹",依然翠綠著搖曳。

1949年9月8日,沈從文給昔日摯友、現處"廟堂"的丁玲寫了一封長信,其中說,放棄文學"並不什麼可惜"。但又說希望日後歸隊,再用筆寫小說或歷史傳記作品。此時離決心"封筆",僅僅隔了9個月的時間。

在此前後,沈從文經歷了精神崩潰,自盡未遂,逐出北大,但終於碎裂後粘合,涅槃後重生。他漸漸平靜下來後,到新成立的歷史博物館工作。每天"天不亮,即出門,在北新橋買個烤白薯暖手,坐電車到天安門時,門還不開,即坐下來看天空星月,開了門再進去。晚上回家時,有時大雨,即披個破麻袋遮雨。""至少得有十二時在外"。他超負荷地沉醉在"花花朵朵""罈罈罐罐"里。面對冷落、偏見、不屑、嘲弄、作踐,有時"一面工作,一面流淚"。

但是文學,沒有死去。現實的生活,新的境遇,往事的回想,常常使他敏感的神經引起文學的回聲。

在華北大學學習改造期間,廚房裡的炊事員"臨事庄肅"、"為而不有"、"樸素的偉大"感動了他,滿懷著融入新時代的渴望,寫了小說《老同志》,改了七稿。寫完第三稿五千多字時,他哭了,感到"我的頭腦和手中的筆居然還得用"。但小說屢投不中,托丁玲隨便什麼小刊物上用,還是失敗了。

1951年10月,歷史博物館安排他去四州參加土改。他離開了風暴中心,為能參與歷史進程,呼吸新鮮空氣而振奮;特別是他愛過、謳歌過的河水山壑、僻野鄉土,那些氣息、聲音,那些吹拂著的風,使他又激動起來。

船至漢口,沈從文給兩個兒子寫信說:"你們都喜歡趙樹理,看爸爸為你們寫出更多的李有才吧。"

在巫山碼頭,沈從文在雄奇的景觀中,望著山水人物,物產古迹以及"高高吊腳樓",想在"沿江各地,特別是一些小到二百或不過三十戶的村鎮,能各住一二月,對我用筆時極有用……一定會完全成功的",將"成為一種歷史"。

在永昌,沈從文下船與一個近七十歲的老嫗談了兩小時,第二天一早又談。沈從文寫信給張兆和說:只要身體"支持得下去","三個月結果,大致可以寫一厚本五十個川行散記故事"。

到了內江縣四區烈士鄉,川南起伏的丘陵,"返著明光"的梯田,褐色的土地、淡綠色的甘蔗林、透明潮濕的空氣、"幾戶人家在竹林間揚起炊煙"、"自然的靜默",以及老嫗、小孩、"白布包頭藍長衫"、村中幹部等等各式人物,"一切如童話中景象",在沈從文筆下交識、融會成一段完整的、和諧的旋律,"看起來都是大樂章的源泉,是樂章本身"。他興奮地寫道:有些人物"已活在我生命中,還要活在文字中"。"新的人事印象的複合,我還能組織起來","恰和糧食種子撒到這地方的土地中情形一樣,生長成熟是常態,而抑鬱萎悴倒是變質"。"我可能是一個相當好的工作者"。"太動人了……獨自在懸崖上站著,竟只想哭哭"。

他向命運哀求道:"給我一點時間,在我生命中投一點資,這點天地悠悠感就會變成一份莊稼而成長,而成熟。"

這封寫給張兆和近七千字的長信,可能是沈從文最美的文字之一。正如張新穎教授所說,不必將沈從文的信"攀附散文",它就是信,很美的信。

1952年3月,沈從文回到北京,翌年接到開明書店通知,因為他的作品已經過時,所有已印未印的書稿及紙型,均奉命銷毀。開明書店與沈從文有著極深的淵源,沈從文非常痛苦,"在床上聽悲多紋,很覺為生命悲憫"。在給大哥信中說:"可惜得很,那麼好的精力,那麼愛生命愛人生的心,那麼得用的筆,在不可想像中完了。"

他預見的"迅雷烈風",終於未能避免。在這樣的打擊下,創作無從談起。

但土改的經歷給他印象太深了,人物情事已形成的胎盤,一直在他心中儲存和醞釀。1955年,他開始偷偷寫中篇小說《財主宋人瑞和他的兒子》,直到1958年2月完成。雖然內容是反映階級鬥爭,但文字俏皮、老練,一些段落甚至背離了時風,重現了他往日的風采。也許正是這個原因,他沒有拿出來,連家人也不知道。他去世後,小兒子沈虎雛從一堆殘稿中意外發現,給母親看,張兆和異常興奮地說:"不知道還有這種東西……"

沈從文也曾經想寫歷史人物。1953年秋冬之際,胡喬木安排嚴文井約請沈從文寫歷史傳記30種。他一定籌劃構思了很久,已經呼之欲出,待到動筆,卻無法寫下去,"因為到執筆時,即想起焚書事,引起工作失敗感"而告終。

1963年入秋後,沈從文有一次南方之行,到了長沙因天寒地凍不能外出,思維卻活躍起來。他想起二千年前的兩個古人:

……同樣的陰沉沉天氣,賈誼以卅來歲的盛年,作為長沙王師傅,在郊外楚國廢毀的祠堂廟宇間徘徊瞻眺,低低諷詠楚辭,聽蕭蕭風聲,吹送本地人舉行祭祀歌舞娛神節目中遠遠送來的笙竽歌呼聲……再想想屈原……就在這種霧雨沉沉秋冬間,終於被放逐出國,收拾行李,搭上一葉小舟,直放常德,轉赴沅水上游。坐的也許正像我卅年前上行那種小小"桃源划子"……

他給張兆和寫道:"一定會寫得出兩個極其出色的新的屈賈故事"。"我懂得如何即可感人!在三五千字造成一種人事畫面,總會從改來改去作得完完整整的,骨肉靈魂一應俱全"。他熱切地盼望能把這兩個古人寫出來,希望給他一個創作時間,但一回北京,繁忙的工作把他包圍了。

過去想寫甚至已有成熟構思的作品,沈從文也想把它們寫出來。張兆和的堂兄張鼎和壯烈犧牲的故事,沈從文1944年就萌生寫長篇的想法。在四川土改時,就想以內江為背景來表現,他信心滿滿地表示,"如有半年時間","會生產一個新東西,也可能是我一生中僅有的成熟作品"。

小說在心裡反反覆復構思了許多年,有人計算有44封信談到此書的寫作。1959年剛過,寫作的慾望衝動起來,他考慮請一年創作假。6月、9月兩次到安徽採訪烈士親屬、各方搜集材料,並終於執筆完成三個章節。令惋惜的是,嗣後,中國作協在青島和江西安排了優越的條件和較長時間,沈從文卻再也沒有繼續下去。

三十年惟一一次大的創作活動夭折了。

小兒子沈虎雛分析,寫不下去的原因,既不是他的用筆能力,也不是身體條件,而是他擔心寫出來會不會出問題,能不能適應新社會。當時社會上跌跟斗的人太多了,那幾年階級鬥爭逐漸又成了主調。他對政治動向有感覺,顧慮越來越重,知道自己大概不宜再想此事了。

沈從文還想把雖已刊發,但不完整的長篇小說《長河》寫完。黃永玉認為這是從文表叔的又一傑作,他的"文體中醞釀著新的變革",是他新風格"一個重要的開端"。"寫《長河》之後一定出了特別的事,令這位注意力很難不集中的人分了心。"這麼多年了,沈從文並未忘記它,1976年8月上旬,給巴金信中表示要"把原本有完整設計的《長河》四卷努力完成它"。但終於沒能遂願。

在文革中,沈從文被抄家8次,書籍文稿盡失,關"牛棚",住房被壓縮為一間,以70歲病殘之軀下放湖北咸寧幹校。但寫作念頭仍然強韌。其他不宜再寫,就寫家鄉往事、回憶錄。頻繁遷徙,艱苦生活,長期折磨他的疾病日益嚴重,沈從文卻興緻勃勃地開始寫表侄黃永玉的家族傳奇。這是個大構思,是"史詩小說"(李輝語),只寫了個引子達八千字,情節一波三折,人物撲朔迷離。下放在河北磁縣勞動的黃永玉意外收到"塞在牛皮紙小信封"里的手稿,感慨不已。遺憾的是,從此沒有了下文。

他一直想寫回憶錄。1962年1月5日60大壽,他在南昌,即想把個人經歷與社會變遷結合,給兩個兒子留下紀念。1973年沈從文71歲,生命意外地出現奇蹟,纏繞他20多年的病痛全部消失,久蓄的工作熱情得以暴發。"一天經常只睡二三小時,日夜做事,不知什麼叫疲倦"。10月他在繁忙工作中,完成了"一些回憶的貫穿"--《新稿之一》,準備用"四分之一的時間寫下去,維持三兩年"。但因為工作、地震、身體衰退等原因未能繼續。

1979年10月30日,沈從文終於以作家的身份出席第四次全國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他懷著"歸隊"的心情對記者說:"我還要寫小說 ,寫第二部自傳性的小說。"1981年寫了《我生長的地方》,但未完稿。在接下來的歲月里,他陸續不斷地寫悼亡文章、散文,為必要的熟人文集作序,但寫得很艱難,大都沒有成功。

他在生命的最後一年,手不能握筆,說話只能吐露簡單幾個字的狀況下,還看了散文殘稿《鳳凰觀景山》說:"這個可以發表,我要改好它。抄出來改。"

這一年,他收到上世紀三十年代著名女作家黃廬隱女兒的信,表示要見她。5月10日下午,在見面時,心臟病猝發去世,享年86歲。

沈從文在生命最後時刻,念叨的是文學;他死在文學的崗位上。

沈從文那麼深入沉醉於文物,拿下了綢緞史、傢具發展史、漆工藝發展史、前期山水畫史、陶瓷加工藝術史、扇子和燈的應用史、金石加工藝術史、馬的應用和裝備進展史、樂舞雜技演出的發展資料……他歷經21年,克服了難以想像的外在干擾阻礙、艱難曲折,在文革中從一堆隔天即銷毀的廢紙堆中僥倖搶出,終於完成了一部不朽巨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卻對曾經奮鬥過的文學事業仍然懷著"幻念童心",至死不渝。這是令人深長體會的。

著名文學家韓石山有一個演說,他說:一個作家所需要的才智跟科學家是一樣的,"在某種程度上,還應當更高";"文學的境界,說白了就是智慧的境界"。

沈從文曾談到文物研究與文學創作的異同,認為文學創作要更困難一些。"寫作中除了 生活" 思想"和 技術"以外,還需要一點什麼東西……缺少了它,即寫不出,寫不好。"

韓石山的"智慧"、沈從文的"一點",究竟是什麼?他們都沒有說,可能也說不清。竊以為,這沒有說的,說不清的,便是文學的秘密,也是文學的魔力。中了文學的魔咒,也許就沒有脫身的時候了。

沈從文因為後半生又崛起一個令人驚嘆的高度,他離開文學崗位,便有多種說法。

張新穎教授曾經談到許多人對沈從文擱筆、轉業,深感可惜,認為把沈從文只看成一個作家,那是把他看"小"了。(把整個印度來換莎士比亞,英國人都還不肯呢!)他更有後半生思想者、實踐者的身份。頗有沈從文後半生過得"值"的意思。

黃永玉說,解放後文學仍然是從文表叔內心深處的中心,但又說:"他默默地,含辛菇苦地贏得最後的微笑。"

竊以為,沈從文應當是有遺憾的,而且這個遺憾是深刻的。他畢竟在那個時代沒有完成自己的天才,他心中的稀世寶貝沒有讓歷史保存。沈從文後半生從未發表過的300多萬字、8卷本的書信,張新穎教授認為"對於特殊時期的文學史有特殊的意義",至少使得當代"文學史變得不像原來那樣單調乏味"。但是,它們畢竟不是沈從文的有意創作,他有意的天才創造被湮沒了。

黃永玉說:"從文表叔儘管撰寫再多有關文物考古的書,後人還是會永遠用文學的感情來懷念他。"有人說,所有寫沈從文的文章中,寫得最好的是黃永玉。竊以為,黃永玉這句話,堪稱最好之中的最好。

可以猜測,沈從文心靈在最後衰微的躁動中,應該缺少一點充實生活過的平靜和滿足。

因為,"夢中的橄欖樹",還在夢中,永遠在夢中……

(《名人傳記》2017/5,有改動,此為原稿)

-END-

歡迎關注「社會學博覽」

中國社會學高端讀者聚集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學博覽 的精彩文章:

「優勝劣汰」不是人類社會的規則
誰不是一邊愛,一邊被愛呢
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吳文俊逝世 享年98歲

TAG:社會學博覽 |

您可能感興趣

唐嫣新劇《歸來去》,擺脫了傻白甜的形象,和羅晉攜手但彷彿並不是全程撒糖
蔡徐坤真的擺脫了「娘」?最新硬照大片,展現「真男人」的魅力!
王珞丹新造型,終於擺脫白百何,網友:一點都不意外!
劉震云:從貂蟬到潘金蓮,古代女子為何擺脫不了悲劇命運?
馬伊琍曬神秘男子的合影,疑似擺脫文章開始新人生!網友:文章這渣男
宋祖兒為了擺脫「小張柏芝」的稱號,把自己的劉海搞成這樣
電競:馮提莫曬素顏照意外擺脫整容風波,網友:太丑了,根本認不出!
楊紫新劇被批臉僵!從小躋身娛樂圈的她,為何擺脫不掉一身土氣?
擺脫余文樂糾纏,轉頭又獲新羈絆!吳雨霏懷孕求祝福
劉德華近年來拍的可都是良心巨作,為何始終擺脫不了爛片王的稱號
蔡徐坤上台領榮譽證書,擺脫「濃妝臉」顏值逆天,網友:紋眉了?
獃頭漫畫:劉姥姥說他的禿頂或許就是宿命擺脫不了!
趙麗穎穿著徹底擺脫土氣,網友:給奢侈品牌代言就是不一樣!
陳妍希新劇又一次挑戰經典,她能擺脫「小龍女」嗎?
韓電影《新世界》朴成雄:接連不斷的挑戰,想擺脫《新世界》形象
史上最牛的七言律詩,給李白造成極大的心理陰影,無法擺脫!
張馨予男友竟是他?背景大有來頭,網友:李晨終於擺脫了!
蔣欣終擺脫「微胖」,不料被新髮型再貼新標籤,網友:為了熱門真拼
沈夢辰換了新髮型,擺脫了空氣飄劉海超甜美,堪比「禁慾系」女神
王傳君撕掉關穀神奇標籤,婁藝瀟擺脫胡一菲多棲發展,只有陳赫抱著曾小賢不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