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水調歌頭:落日綉簾卷,亭下水連空

水調歌頭:落日綉簾卷,亭下水連空

《水調歌頭》

蘇東坡

落日綉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

一千頃,都鏡凈,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堪笑蘭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籟,剛道有雌雄。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水調歌頭:落日綉簾卷,亭下水連空

如果說有一首歌或是一首曲子曾經流行了幾百年,長盛不衰家喻戶曉,擱在現在一定令人難以置信。但《水調》就是這樣從隋朝一直到北宋,四五百年傳唱不絕,從民間到宮廷,其中蘊涵的魅力讓人生出無限嚮往。

今天的樂壇永遠不可能再有這樣的奇蹟了,唐宋年間的宮廷廟堂之音和民間俗樂有著水乳交融的和諧,雅與俗後來是怎麼分道揚鑣,越離越遠的呢?

《水調歌頭》詞牌來源於《水調》。《水調》曲跟隋煬帝和那條大運河有關,這幾乎是詞牌中最早的來源。

大業元年三月到八月,一百七十天,二千里,三百多萬人。窮極我的想像那是一條流淌著血汗與淚水,卻換來整個國家血脈流暢,神通氣爽的一條河。

根據《二十四史》裡面記載:隋煬帝上台時,天下統一已有十二個年頭。這是一個短暫的太平盛世,倉庫里存放著堆積如山的糧食、布帛,人口大量激增,是後來盛唐的預演和鋪墊。上天要此時出現一個精力旺盛充滿幻想的人,看他的年號就可以知道這個人的勃勃雄心。

讀到這段,常難解隋煬帝為什麼要把本應由幾代人分擔的重任,擔在自己身上,以至於幹了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同時背負了千載罵名。

水調歌頭:落日綉簾卷,亭下水連空

我讀史經常會想:大秦帝國與大隋帝國的命運,是何其的相似。一條萬里長城,一條千里大運河是何等的壯觀?都是功在千秋的大事,也是背負千載罵名皇帝,暴秦與暴隋。

大運河開鑿的一期工程:從洛陽西苑到淮水南岸的山陽,就是今天的淮安,又從淮安打通到江都,就是今天的揚州。這麼巨大的工程,要在短時間內完成而且達到質量要求,監工對百姓極其嚴酷。

傳說:工地上曾用一丈長鐵腳的木鵝檢查河床深度,木鵝順流而下時若停止不前,就表示深度沒有達標,施工的人全部被處死。官府確實殘暴,可那麼大的工程要保證不成為豆腐渣,沒有嚴厲的制度恐怕也不行。

開河的勞工們在那可怖的一百七十天里,一定做過多少無數噩夢,就像孟姜女哭長城一樣,開鑿運河的過程中,也出現過許多悲戚的傳說。

現在淮北人還有「呼麻胡」嚇唬小孩子的傳說,是說當時有一個叫麻胡的大將對待勞工極其殘暴,小孩子不聽話或晚上哭鬧,百姓就會叫他的名字制止小孩的哭聲。

水調歌頭:落日綉簾卷,亭下水連空

運河開通後,隋煬帝立刻從洛陽登上龍舟,帶著后妃、王公、百官,浩浩蕩蕩幾千艘船,南巡江都。

楊廣對揚州確實也情有所鍾,在被立為皇太子之前,他在揚州任總管有十年時間,對這個富庶繁華城市的春江花月記憶深刻,豈止是那容色平常的瓊花可以概括了的。

《水調》這樣的曲調就出現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為隋煬帝親制。但不知道為什麼這個好大喜功的皇帝會創作一首這樣樂曲,唐人的《隋唐嘉話》上說,這首樂曲「聲韻悲切,帝喜之」。

楊廣他不會不知道在兩千多里的運河兩岸曾有多少屍骨,一定也聽說過那些諸如「呼麻胡」的故事,為什麼在他興趣勃勃下揚州的旅途上創作一首曲調那麼憂傷悲戚的《水調》呢?他的心裡會有怎樣的感觸後人已經難以猜想。

水調歌頭:落日綉簾卷,亭下水連空

到了唐代,《水調》成為傳唱不衰的名曲。《水調》可以單獨作為樂曲演奏也可以填上詞來演唱,唐朝許多詩人都為這一曲調填寫過或五言或七言的歌詞,可以說這幾乎是最早的按譜填詞的曲調之一。

關於這一曲的聲調之悲,我還記得在電視劇里演唐玄宗的演員聽《水調》時的眼淚。安祿山的叛軍已經兵臨城下,那日唐皇已經決定離宮奔蜀。

那是一個憂傷的月圓之夜,天空濛蒙的,老皇帝可能一直都沒有想明白為什麼那個肥胖的胡人安祿山會一夜之間舉起叛旗?他要在離開之前再看一眼長安的月色,他獨自一人登上花萼樓,命人喚來宮中最善唱《水調》的歌女許永新。

永新原名叫和子,和子,和子,我怎麼感覺是個日本的小妞妞一樣啊?不管了。

就好比看《秦時明月》裡面月兒,原名:姬如千瀧,或許古時候,唐之前,有這樣的名和姓吧。

關於和子,唐皇愛她穿雲裂錦的歌聲,曾說過「永新一曲值千金」,她的歌聲最配以笛子為主奏的《水調》。

聰明的永新今晚唱得是新詞:「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不見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飛。」

一曲斷腸聲唱得老皇帝潸然淚下,他問永新:和子,你唱的是誰的詞?怎麼不是以前我聽過的呢?和子:回皇上,是前朝相國李嶠的《汾陰行》。

老皇帝:和子啊,李嶠是真才子,你亦是我的知音啊。--這番對話或許已無據考證了,我只是從電視劇里看到的。

後來,永新(和子)避亂揚州,曾於船上唱《水調》,聽聞的人莫不落淚,那憂傷的歌聲好像一曲輓歌,追悼那過去了的再也不會回來的好時光。

水調歌頭:落日綉簾卷,亭下水連空

在唐代,《水調》又有大麴、小曲之分。大麴有十一疊,前五疊多填入五言詞,聲韻幽怨。後幾疊入破後多填七言。

上面的話有很多術語,比如大麴,小曲,疊、入破等,以後再講,今天主要是講故事!

白居易說:「五言一遍最殷勤,調少情多似有因。不會當時翻曲意,詞聲斷腸為何人?」可見這一曲調是真的傷感。

《水調歌頭》就是截取大麴《水調》的第一遍而成。可惜古曲不復聞。嘆之……

直到五代北宋,《水調》仍傳唱不已,但在歷史的流變中,漸漸地,《水調》的曲調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最初的凄涼怨慕漸變為昂揚酣暢,極瀟洒而豪放,這中間的漸變過程融注了無數宮廷樂師和民間歌者的創意,更有蘇舜欽和蘇東坡等詞人的開創之功。

水調歌頭:落日綉簾卷,亭下水連空

【版權聲明】本文由「詩詞世界」整理髮布,圖片來源網路,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詞世界 的精彩文章:

憂患、悲憫、歷史滄桑感——我讀楊強詩詞
每一個女人都值得被疼愛,你有認真愛過自己嗎?
人會瘦,因為會思念
你知道嗎?古詩也撞臉

TAG:詩詞世界 |

您可能感興趣

暖橘·夕陽·壁紙:「落日酣飲世間溫柔,臉頰緋紅也浪漫」
懷柔水庫落日餘暉!
冒險拍攝棋子灣落日餘暉 險些被漲潮海水「抄」了後路!
落日故鄉 潛水聖地——「沙巴
典故|宋詞鑒賞-水調歌頭·落日塞塵起
沙漠與大雪,落日與星空
普者黑,田園水鄉夢裡的晚霞和落日
讀睡詩歌 落日,映紅了天邊的微笑
航拍濟南黃河大橋落日餘暉 天水相連氣勢磅礴
懷柔水庫落日
曹全碑隸書集字: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台一笛風
滴水丹屏的落日很美,很美
落日餘暉下的城市
唐詩閑讀:「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
威尼斯——天天潮漲潮落日日人滿為患的水城
光陰被染成酡紅的酒色,落日墜入了沁香的長河
落日平台上,春風啜茗時」-茶間藝術,偷得浮生半日閑!
海浪拍打著落日的餘輝
寧夏行·尋找「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畫境所在沙坡頭
風下之鄉,屬於生靈和落日的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