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唐朝以後為何不再有王朝定都西安

唐朝以後為何不再有王朝定都西安

西安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13個王朝在此建都,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帝都歷史最長、影響力最大的古都。

有趣的是,唐代以後不再定都西安,而此前不太受重視的北京迅速崛起,在遼、金、元、明、清先後成為首都,這其中有軍事原因、經濟原因和環境原因。

從軍事原因說,長安西邊無險可守,最怕游牧部落進入,漢唐兩代不斷向西用兵,虛耗國力,始終無法擺脫強而不盛的困局。由於將國防重點放在西方,致東北的契丹坐大,契丹是半耕半牧,所以人口數量多,經濟實力雄厚,以往對付游牧部落,採取長途突襲的手段是非常有效的,這也是漢唐的主要軍事思想,可契丹是半耕(程度遠遠高於草原民族),有城市,能據城死守,中原軍隊屢戰屢敗。如果採取穩紮穩打的戰術,從長安到東北又太遙遠,不如定都在北京,縮短運糧的距離。事實也一再證明,游牧部落不拿下東北,對中原基本構不成威脅,一旦拿下東北,很容易鷹揚天下,所以唐代以後國防重點轉向東北。

從經濟原因說,唐代由兩翼構成,一翼在關中,連接絲綢之路,一翼是河北地區,這是財賦重地。

關中雖肥沃,但面積比較小,不足以養活太多人,漢唐時天下稅負,關中佔了十分之六,由於人口大量聚集到關中,造成環境過度開發,自然災害不斷(唐代記載的水災、旱災等,絕大多數在關中,這可能是關中的災情容易被記錄下來,當時南方還是荒蠻之地,有災也無人關心),到唐玄宗時,因關中糧食缺乏,每年不得不將朝廷遷到洛陽辦公幾個月,即「就食洛陽」,運河疏通後,江南糧食可直接進入長安,他高興地說,從此不用再搬來搬去了。可見關中一翼已難自養。

河北一翼在藩鎮割據後,基本殘破,別的藩鎮對中央尚比較服從,河北三鎮完全獨立,在文化上已與中原有別。

好在唐代中期時江南大開發,補足了東翼的消失,而國家的經濟中心其實已移到汴梁(連接關中與江南),如果不是黃巢使關中殘破,左翼癱瘓,則唐政權還能延續一段時間。

江南崛起,則河北加江南就成了財富重地,首都非北京就是南京,已無選擇餘地。

從環境原因說,從漢代到隋朝,長安地下水系惡化,所以漢長安城被廢棄,移30里,建了大業城,後來將大業改稱長安,故唐長安與漢長安並非是一個城市。唐代長安常住人口估計在70萬以上,生態壓力極大,到了唐代末期,長安水井多苦鹵(其實就是糞便等滲入井中),加上黃巢等幾次重大破壞,城牆、宮殿都被摧毀,屍橫遍野,環境惡化,加上唐代以後氣溫下降,關中平原饑荒不斷,長安已不大可能再恢復昔日輝煌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科古今談 的精彩文章:

此人被判砍頭,臨刑前給兒子寫了張紙條,判官看了哭笑不得

TAG:阿科古今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