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父孫中山拜謁明孝陵

國父孫中山拜謁明孝陵

朱元璋的檄文中提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大明太祖高皇帝

近代中國面臨著內憂外患,試圖為中國的一切錯綜複雜的問題制定一個解決方案的,孫中山是第一個人。這個偉大的中國人,他一生的眼神都是那麼憂鬱,是因為他的目光穿過各種各樣的現象看到了中國的癥結所在。他早年在香港接受教育,在清朝垮台前的十六年里,他流亡海外,在日本、歐洲、美國等地居留,對西方近代文明,和他們的政治制度運作有深刻的了解。他對中國的愛,他流亡過的西方各國的先例,最後都被他概括在三民主義中。 三民主義是一個富有創造性的學說,它的形成曾經歷了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

1894年秋冬之際,孫中山創立興中會,入會誓詞是:「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會長名為「伯理璽天德」,即英文President,就是民主國家的大總統。這是他對民族、民權主義最早的表述,也可以說是「二民主義」。

1904年孫中山替美洲致公堂重訂新章,第二條就是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宗旨。在此之前,《蘇報》案發生後幾個月,孫中山在日本創設革命軍事學校,招收有志於學軍事的留學青年,開學時就以這十六字作為誓詞。1905年春天,他在歐洲與願意參加革命的中國留學生訂立盟書,其中也有這四句話,而且成為後來同盟會的十六字綱領。早在朱元璋北伐元王朝的檄文里就有「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民族主義口號,「創立民國」 的響亮口號則是孫中山效仿明太祖提出的,與興中會誓詞相比,多了「平均地權」一項,這是他民生思想的濫觴。同盟會成立後五個月,他在《民報》發刊詞中首次概括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但還沒有 「三民主義」 簡稱。同年12月,香港的《中國日報》發表代售《民報》的廣告,因為廣告上登載「提倡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一語太冗長不便,就簡稱「三民主義」代替,這是「三民主義」最初的由來。後來孫中山認為這一簡稱適當而採用,這一名辭也就成了普通名辭,被廣泛採用。

明孝陵

1912年2月15日,清帝退位三天後,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在南京舉行「民國統一大典」。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親自率領臨時政府文武官員赴明孝陵,祭奠明太祖朱元璋。隨同參加祭祀典禮的要員有參議院議長林森、外交部總長王寵惠、教育部總長蔡元培、陸軍總長黃興、海軍總長黃鍾瑛等。上午11時,孫中山等乘坐馬車抵達明孝陵,隨行軍士數萬人,通往享殿的甬道兩側排列著陸海軍儀仗隊和軍樂隊,享殿門前交叉懸掛著國旗和軍旗,台基上站滿了胸前佩戴白花的軍政人員,各國領事到場觀禮,致祭儀式相當隆重。以孫中山名義發表了兩個文告,《祭明太祖文》及《謁明太祖陵文》。

《祭明太祖文》

「中華民國元年二月十五日辛酉,臨時大總統孫文,謹昭告於大明太祖開天行道肇基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之靈曰:「嗚呼!國家外患,振古有聞。趙宋末造,代於蒙古,神州陸沈,幾及百年。我高皇帝應時崛起,廓清中土,日月重明,河山再造,光復大義,昭示來茲。不幸季世俶擾,國力疲敝,滿清乘間,入據中夏。嗟我邦人,諸父兄弟,迭起迭踣,至於二百六十有八年。嗚呼!時怨時恫,亦二百六十有八年也。歲在辛亥八月,武漢軍興,建立民國。義聲所播,天下響應。越八十有七日,既光復十有七省,國民公議,立臨時政府於南京。文以薄德,被推為臨時大總統。瞻顧西北,未盡昭蘇,負疚在躬,尚無以對我高皇帝在天之靈。邇者以全國軍人之同心,士大夫之正誼,卒使清室幡然悔悟,於本月十二日宣布退位。從此,中華民國完全統一,邦人諸友享自由之幸福,永永無已。實維我高皇帝光復大義,有以牖啟後人,成茲鴻業。文與全國同胞至於今日,始敢告無罪於我高皇帝。敬於文奉身引退之前,代表國民,貢其歡欣鼓舞之公意,惟我高皇帝實鑒臨之。敬告。」

《謁明太祖陵文》

維有明失祀二百六十有七年,中華民國始建。越四十有二日,清帝退位,共和鞏立,民國統一,永無僭亂。越三日,國民公僕,臨時大總統孫文,謹率國務卿士,文武將吏袛謁大明太祖高皇帝之陵而祝以文曰:

昔宋政不綱,遼元乘運,擾亂中夏,神人共憤。惟我太祖,奮起草野,攘除奸凶,光復舊物,十有二年,遂定大業,禹域清明,污滌膻絕。蓋中夏見制於邊境小夷數矣,其驅除光復之勛,未有能及太祖之偉碩者也。後世子孫不肖,不能敪厥武,委政小人,為猶不遠,卵翼東胡,坐茲強大,因緣盜亂,入據神京。憑肆淫威,宰割赤縣,山川被其瑕穢,人民供其刀俎。雖義士逸民跋涉嶺海,冀振冠裳之沉淪,續祚胤於一線,前仆後起,相繼不絕。而夭未悔禍,人謀無權,徒使歷史編末添一傷心舊事而已。自時厥後,法令益嚴,罪罟益密。嗟我漢人,有重足傾耳,箍口結舌以保性命不給,而又假借名教,盜竊仁義,錮蔽天下,使無異志。帝制之計既周且備,將籍奸術,長保不義。然而張曾畫策於私室,林清焱起於京畿,張李倡教於川隴,洪楊發跡於金田:雖義旗不免終蹶,亦足以見人心之所向矣。降及近世,真理昌明,民族民權,盎然人心。加以虜氛不竟,強敵四陵,不寶我土,富以其鄰。國人雖不肖,猶是神明之胄,豈能忍此終古,以忝先人之靈乎?於是俊傑之士飆發雲起,東南厥始發難,吳樾震以一擊,徐錫麟注彈丸於滿酋之腹,熊成基舉烽燧於大江之涘,以及萍鄉之役,鎮南關之役,最近北京暗殺之役,羊城起義之役,屢鷳捧?再接再厲,天下為之昭蘇,虜廷為之色悸,蘊釀蟬蛻,以成茲盛。武漢首義,天人合同,四方風向,海隅景從,遂定長江,淹有河淮。北方既協,攜手歸來,虜廷震懼,莫知所為,奉茲大柄,還我漢人,皇漢民族,既壽永昌。嗚呼休哉!非我太祖在天之靈,何以及此?昔嘗聞之,夷狄之運,不過百年,滿清歷年,乃倍而三,非天無常,事會則然。共和之制,亞東首出,事兼創造,時異遲速。求仁得仁,焉用怨言。又聞在昔救時之士,嘗躋斯丘,毷勵軍志,俯仰山川,唏噓流涕。昔之所悲,今也則樂。鬱郁金陵,龍盤虎踞,宅是舊都,海宇無叱。有旆肅肅,有旅振振,我民來斯,言告厥成。喬木高城,後先有輝,長仰先型,以式來昆。伏維尚饗。

前排左三徐紹楨,左四蔣作賓,左五黃興,左六孫中山。左七黃鐘瑛,左八禮帽者為蔡元培,左九呂志伊,左十鈕永建,黃鐘瑛左後為湯薌銘,孫中山左後為陳其美,右三禮帽者為魏宸組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名單

臨時政府總統:孫中山

副總統:黎元洪

秘書長:胡漢民

法制院院長:宋教仁

印鑄局局長:黃復生

陸軍部總長:黃興;次長:蔣作賓

海軍部總長:黃鐘瑛;次長:湯薌銘

外交部總長:王寵惠;次長:魏宸組

財政部總長:陳錦濤;次長:王鴻猷

司法部總長:伍廷芳;次長:呂志伊

內務部總長:程德全;次長:居正

教育部總長:蔡元培;次長:景耀月

實業部總長:張謇;次長:馬君武

交通部總長:湯壽潛;次長:于右任

參謀部總長:黃興(兼);次長:鈕永建

南京衛戍總督府衛戍總督:徐紹楨

明孝陵的歷史地位

明孝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諡「孝慈」,故名孝陵。在明代, 明孝陵一直是祖宗根本之地, 備受尊崇。每歲有固定三大祭、五小祭。凡遇國之大事, 均需遣勛戚大臣祭告。明清鼎革之後, 明孝陵仍享有崇高的地位。尤其是康乾年間, 康熙南巡, 6次遣官拜祭, 5次親往謁陵; 乾隆6次南巡, 更是次次至明孝陵「拈香奠酒」,且二人祭拜時均行三跪九叩之大參禮, 可謂優渥有加。

康乾二帝為何拜謁明孝陵?

當時康乾二帝拜謁明孝陵有三個原因,一是通過拜謁表明江山易主,畢竟當年祭祀是國家的頭等大事。祭祀主角的轉換, 表明了正統地位的轉換。二是通過拜謁表達了對滿漢認同的訴求。清初的「 薙髮令」以及「揚州十日 」、「嘉定三屠」等一系列暴政,激起了江南士民的強烈反抗。清帝在全國局勢基本穩定之後, 到士風最為濃厚、遺民最為集中的江南拜謁孝陵, 謀求滿漢認同、消弭民族矛盾。三是通過拜謁表達清朝制度的合法性。清代保留了大部分明代的典章制度,肯定了明太祖,肯定了明代,肯定了明制, 就是肯定了與之相因襲的清朝自身制度的合理與合法性。

於是在熱鬧喧囂的祭拜背後, 一些事情似乎已經悄無聲息地發生了轉變。人們試圖保留的「滿與漢」、征服與被征服這一獨特的、隱含對抗性的族群記憶逐漸淡化,轉化為「古與今」「興與廢」這個一般性的歷史敘事問題,進而轉化為「治與亂」這一具體的現實行政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邾國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邾國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永遠的國父-孫中山
孫中山「國父」尊稱的由來
國父孫中山葬禮全過程
【今日關注】孫中山-誰最先尊稱孫中山為「國父」?
宋氏三姐妹:靄齡嫁孔祥熙,慶齡嫁國父孫中山,美齡嫁蔣介石
孫中山死後,汪精衛想將他葬於景山,緣何最終國父安葬在了紫金山
失意的革命家變身「國父」:孫中山崇拜與民國政治文化
荒唐!泰國父母迷信居然給6歲龍鳳胎舉辦婚禮
中國父母心中的烏托邦
實皆省將豎立緬甸國父昂山將軍銅像
國父孫中山赴台僅存紀念遺址「梅屋敷」探幽
「國父」孫中山之子孫科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勞木:巴基斯坦為何授他「國父之星」勳章?
國父孫中山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開國紀念幣
德國媽媽的崗位說明書 ,讓中國父母汗顏(值得收藏)
德國媽媽的崗位說明書,讓中國父母汗顏(值得收藏)
昂山小傳:反覆無常,把中國遠征軍趕入野人山的緬甸國父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之孫與其男友在南非結婚
中國父母的愛
慈禧太后禍國殃民, 但一生有兩大貢獻, 連國父孫中山也點頭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