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清代楊沂孫篆書《在昔篇》

清代楊沂孫篆書《在昔篇》

楊沂孫篆書《在昔篇》(翻墨本)

《在昔篇》是楊沂孫苦心結撰的一篇重要書學論文,以四言詩的形式,講述了古文字書法的歷史,討論了文字學與古文字書法的關係,評點了歷代重要的古文字學家和古文字書法家,提出了自己在古文字書法方面的獨立見解。

楊沂孫擅長古文字書法,他非常重視這篇用韻文形式寫成的書學論文,所以親自用篆書寫出。他的兒子在楊沂孫身後將它刻板鋟木,以字帖的形式流傳。

楊沂孫(1812或1813-1881),清代書法家。字子輿,一作子與,號泳春,晚號濠叟,江蘇常熟人。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舉人,官至鳳陽知府。工鐘鼎、石鼓、篆、隸與鄧石如頡頏。氣魄不及,而丰神過之。偶刻印,亦彬雅邁倫。著印印。卒年七十。工篆書,融會大、小篆。篆法精純,學力深厚。

楊沂孫工篆書,融會大、小篆。篆法精純,學力深厚。自唐李陽冰之後,無能有繼承者,孫氏以篆書著稱於世,行書較罕見,但也寫得很好。乾、嘉時期的金石考據學者,在研究古文字的過程中,對典雅的小篆書體產生興趣。清代早期的篆書家如王澍、孫星衍等都是金石考據家。王澍的篆書「法李斯,為一代作手」。後來被「特命充五經篆文館總裁官」。此外,乾隆朝的宮廷畫家董邦達也「力學篆隸,深得古法」。還有如錢坫、洪亮吉等,也都以篆書擅名。他們的作品,仍然都是所謂斯、冰的「玉箸篆」法。均勻的細線,全無變化,有如線描圖案,毫無書意。偶有企圖破格者,又流於形式的故意做作,稍一過份,便如道家的符書,楊法的作品就如此。總之,由於篆書已長期脫離於書法藝術發展進程之外,乾隆初期的篆書,仍然與當時的書壇,在時代上有一種格格不入之感。

楊沂孫書名雖高,但其身後的生平資料卻很少。《清史稿·鄧石如傳》後附有百多字的簡傳,後采研究評介楊沂孫者多依此。茲引錄全文:「楊沂孫,字泳春,江蘇常熟人。道光二十三年舉人,官安徽鳳陽知府。父憂歸,遂不出,自號濠叟。少學於李兆洛,治周秦諸子,耽書法,尤致力於篆籀。著《文字解說問偽》,欲補苴段玉裁、王筠所未備。又考上古史籀、李斯,折衷於許慎,作《在昔 楊沂孫

篇》。篆隸宗石如而多自得。嘗曰:吾書篆籀頡頏鄧氏,得意處或過之,分隸則不能及也。光緒七年卒,年六十九」。光緒七年即公元1881年。以此上推生年為嘉慶十七年(1812)。此外,據一些散見的信札、詩稿等材料,還可以稍作一點補充:在一封致好友元徵,請其為父親撰寫墓志銘的信中,楊沂孫談到了他的父親「著有《鳳麓萆堂詩稿》,抒寫性靈,於放翁為近。書法融化歐、趙為一。尤精小揩,至老不衰」。又謂「其遭世變,所論時事及立身制行之宜,不涉高遠奇異,必歸於和平中正」。從中可以了解楊沂孫少年時家庭的氛圍和秉性傳承。沂孫「父憂歸,遂不出」,辭官而專於學術與書藝,也與父親的秉性相近。

楊沂孫早年求學於常州,師從著名學者李兆洛。李曾做過一任知縣,辭官後主持江陰暨陽書院幾二十年。學問涉獵很廣,長於訓詁考據,鑄造過天文儀器,著作中還有地理方面的書籍。他「論學不分漢宋,以心得為主,歸於致用」。魏源稱其為「近代通儒」。楊沂孫從李所學,主要在於諸子和小學。道光二十三年(1843)楊沂孫中舉後,任安徽鳳陽知府,後以丁父憂去官。曾經營農商,家業大約因太平天國戰亂而中落。此後便經常往來於家鄉常熟和安徽皖城(今潛山縣)之間,以筆墨自給。常熟的趙宗德(價人)、宗建(次侯)兄弟,在城北有一處園林「半畝園」,環境十分幽美。園中有一座舊山樓,收藏古籍、書畫、碑帖數萬卷,是常熟文化名流經常聚會之地。楊沂孫、泗孫兄弟與趙氏兄弟交厚,是半畝園的常客。賞花飲酒之餘,自然有詩作。此外,常在半畝園聚會,亦與楊氏兄弟過往密切的,如秀水(今嘉興)楊象濟、金匱《無錫》華翼綸,常熟本地則有龐鍾璐、吳鴻綸等。畫家楊象濟字利叔,號嘯溪,是楊沂孫同治元年在上海結識的舊友。書畫俱古雅,尤長於畫佛像。更奇的是好龜成癖,請楊沂孫顏其居曰「龜巢」,自號「老龜」。華翼綸,字贊卿,號篷秋。精鑒別,富收藏,山水畫師法王原祁,著有《畫說》。龐鍾璐後來則仕途顯達,官做到工部、刑部尚書。同治十一年八月,時在京任太僕寺卿的內閣學士翁同穌,以丁母憂回家鄉常熟守制。趙次侯在半畝園安排了一次頗具規模的雅集,邀請了常熟的許多名流。沂孫、泗兄弟亦予座。席間鑒賞金石碑帖,暢論書畫之藝,楊沂孫與翁同穌也相互交換了關於漢唐碑刻的看法。大約六十歲以後的數年,楊沂孫主要在皖城,以賣字為生計。此時書名已著,生活並不成問題,但卻也並不願以書迎合世好,邀寵謀利。身在異鄉,一種落寞之感,心情也並不愉快。對終日賣字,如書吏般的生活,常常感到十分厭倦。每起思鄉之念。家鄉的朋友也希望他回去,但一者皖城已經有了一些賴以生存的基礎,另外,家鄉似乎也有一些家事上的煩惱,因而猶豫,最終採取了任其自然的態度:「緣至自當歸,遲速任如如」。

楊沂孫青年時代即愛好篆書。在常州讀書時還結識了好幾位「毗陵前輩」。如經學家、亦是「常州詞派」的開創者張惠言(字皋文),惠言的弟弟張琦,長於書印的吳育(字山子)等。這幾位都是乾隆時著名篆書家鄧石如的熱心推崇者。楊沂孫的老師李兆洛(字申耆),更與鄧氏父子交往密切。張惠言曾從鄧石如學篆,吳育則與鄧的弟子包世臣為至交。所以,耳濡目染之間,楊沂孫早已對鄧心存景仰。他有一篇《跋鄧山民楹帖》,充分表達了對鄧石如的推崇和心折。不但對其書法予以極高的評價,而且從這一篇短文中,可以窺見楊沂孫學篆書也是自鄧入手,進而形成自己的書風:「余年二十知好山民書,蓋於毗陵先輩習聞諸論,又私喜習篆,故知之獨早。其時吾蘇無人稱之者。道光丙午,山民子守之來虞,益得見其墨跡而識篆隸門徑。及官新安,得山民書近八十幅,四體俱備,庚申八月之變盡失之矣。」 「余初知山民,以吾邑翁竹君,後益服膺。恆思多聚山民各體書。及官新安而果如夙願。然不久而盡失之,意常忽忽,以為大憾。私論山民書當為本朝第一,唯劉文清可頡頏。而篆隸兩體劉皆無之,又在布衣,故為獨絕也。」

楊沂孫篆書《在昔篇》(刻本二種選頁)

《黃河口書畫》由東營區美術家協會、東營市文化傳播聯合會書畫院主辦,是黃河口(東營)地區書畫愛好者的「掌上家園」;東營書畫宣傳新媒體;書畫新聞資訊、賽事展覽、學習交流平台;掌上書畫圖書館。

以下方式關注我們:

1、打開微信搜索公眾號「黃河口書畫」,加關注。

微信公眾平台題字:許好成(中國書協會員、榮寶齋特聘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畫院許好成工作室導師)

本平台歡迎書畫家、收藏家、評論家及書畫愛好者等投稿,亮出您的作品和高見。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翰墨齊魯 的精彩文章:

榮寶齋花卉畫譜
俄羅斯當代油畫家作品邀請展6月27日下午黃河美術館隆重啟幕
一代怪才 難得糊塗 鄭板橋
關於書法創作中章法布局的技巧

TAG:翰墨齊魯 |

您可能感興趣

楊沂孫《在昔篇》
清 · 楊沂孫 篆書節錄《道德經》
清代篆書大家楊沂孫精心之作《周廟金人銘》
楊沂孫篆書冊
楊沂孫篆書節錄庾信 《小園賦》四屏
楊沂孫篆書陶潛《贈羊長史》 四屏
清代篆書大家楊沂孫六條屏大圖
楊沂孫篆書7幅賞鑒
楊沂孫臨碣石頌
楊沂孫篆書字形方整,點畫參差錯落,剛柔相濟醇和典雅
不溫不火,不激不厲,含蓄蘊藉的楊沂孫篆書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