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06聽汝學得三乘十二分教,一切見解總須舍卻【所以除去所有,唯置一床,寢疾而
《慧律法師佛學講座》
GIF/1.0M
[聽汝學得三乘十二分教,]
「聽」就是就算你聽經聞法,「學得三乘十二分教」,拚命的建立種種的知見。
「總須舍卻」,你還是要放下的,學佛到最後的終極,就是放下。
師父!你能不能用一句,比較直接了當的語言告訴我們,什麼是修行?
可以的!每一分、每一秒,你都要訓練這一顆心,令它絕對的放下。
每一分、每一秒,你都必須訓練這一顆心,讓它絕對的放下,
你就是真正的在修行,為什麼?
[一切見解,]都不能著。
[總須舍卻。]【法是要活用的,不是要叫你執著的】。
就像金錢一樣,金錢要我們活用的,不是要我們執著的。
底下說:「所以除去所有」,所以除去一切所有。
這個維摩詰,這個文殊師利菩薩,問疾品第五,是不是?
「除去所有」及諸侍者,「唯置一床,以疾而卧。」
這個在《維摩詰經》裡面就這麼說了: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
「除去所有」、所有,以及怎麼樣?這些侍者,統統不要。
只有一個「床鋪,以疾而卧」,示現生病。
[所以『除去所有,唯置一床,寢疾而卧。』]
這個是從《維摩詰經》裡面節錄出來的,就是示現生病,卧在那個地方,怎麼樣?
[只是不起諸見。]不起一切的見。
這個「見」,就包括了執著跟分別。
[無一法可得,不被法障,透脫三界凡聖境域,始得名為出世佛。]
這麼樣子,就是出世的佛了!
不要說」出世佛」,你學得放下兩個字,學得下一點功夫,自在多了,快樂得不得了,生病也不會煩惱,生病就吃藥啦。
病苦的話,不會一天到晚找師父加持,為什麼?
我都在生病了,你不生病?是不是?
說:師父!我生病,麻煩你幫助我加持一下。
我說:如果這樣生病,生滅法色身,加持有效的話,我就不會一天到晚吃中藥打針了,生滅法啦,是不是?
我本身就在生病了,不是在告訴你這個無常嗎?對不對?
你為什麼要讓我加持呢?
說要讓師父加持,消消業障,這個可以。
譬如說我們念毘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這個可以滅五逆十惡罪,用心的念,
這個倒是可以。
無形的業障,彼此之間,互相勉勵倒可以。
說要念一念沒有病苦,也許剛好有奇蹟,要不然這個很難,對不對?
所以我們要用智慧修行,生老病死、無常,是世間的常態嘛!
[所以云:稽首如空無所依,出過外道。]
「稽首」就是頂禮、頂禮。
「如空無所依」,我們這個頂禮,就像一個空性一樣的。
沒有所謂的,對立的《能依跟所依》。
「無所依」,《所依是對能依》講的。
就超過一切外道了,「外道」心外求法。都不能如實空見、空性,去體悟。
[心既不異,法亦不異。]
因為萬法唯心,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
如果心是無為的,不生不滅,([心既無為,])
當然一切法就安入寂靜了。([法亦無為。])
我的心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你說這個天地萬物這些,怎麼能夠障礙我們呢?
再大的境界,我們也不起心、不動念,你想這些東西,怎麼會障礙我們?是不是?
所以說,女人兩個人在講悄悄話的時候,看到有人靠近來的時候,她們兩個的秘密,
她不給人家知道的。
然後有人走過來就不講了。
男人他才不會這麼無聊,對不對?
男人看到你們兩個在竊竊私語,他連走過去他都不要,你神經病!
誰要聽你們的秘密啊,我不聽,那就不叫做秘密了,你有病啊!對不對?
所以說,有的人看師父走過去的時候,不講了。
我說:你們儘管談,你就講什麼,都跟我沒有什麼關係。
嘴巴講爛了,我也不會去執著這個東西。
要給我聽也好,不給我聽有什麼關係?
世間有什麼秘密的?世間都是無常。
一個破爛的身體,就像阿姜查講的,我覺得他講得很有意思:
何者是人?人就是一塊會腐爛的肉。
講得很有藝術哦,這個阿姜查!人的定義是什麼?
他竟然把人的定義,是定義作:會腐爛的一塊肉。
人是一塊會腐爛的肉,確實如此,你想想看,我們那一塊肉不會腐爛?
每一塊肉都會腐爛!
沒有什麼秘密的啦!對不對?有什麼秘密呢?
所以我覺得這個世間,秘密是自己無知創造出來的。
無知叫做秘密,有什麼秘密呢?
有的女人,人家在講話,她很喜歡在旁邊,有意無意的走來走去。
其實不是,她的耳朵拚命在聽,是不是?就這樣子。
所以說,把講話當作一種興趣的人,是沒有辦法修行的。
將說話當作一種興趣,這沒有辦法修行的。
不講會很難過啊,是不是?
他這隻嘴巴停不起來,停不起來,就表示心沒有辦法定。
停兩句就:你怎麼樣怎麼樣‥‥‥
再停一下:你怎麼樣怎麼樣‥‥‥
你這個心,就沒辦法停了,停不下來,不須要一直講話啦!
有的人他就這樣講,好了!他整天不講話了。
一張臉臭得,好像人家欠他幾百萬,也不講話了,那也不好,。
我們不要這樣子,這個都是極端。
所以一切法都來自於心,心無為,就沒有什麼?
人家要給我們知道的事情,自然就會講給我們聽。
人家不願意讓我們知道的事情,我們聽也沒有什麼意思,對不對?
人家說:師父!這個秘密我不要講給你聽。
我說:我根本就不想聽,你自己留著讓它爛!這樣子叫做解脫、叫做自在。
那有什麼,世間有什麼秘密可言?沒有的。
不須要談,談也沒有什麼意思。
[萬法盡由心變,]
我的心洒脫自在,這個生滅的世間,你怎麼可以障礙得我?
[所以:我心空故諸法空,]
我的心放得下,那一切法當然就是,沒有什麼來去、生滅的!是不是?
[千品萬類悉皆同。]為什麼?這些都是平等。
[盡十方空界,同一心體。]
[心本不異,法亦不異。]
[只為汝見解不同,]看法不同,[所以差別。]所以有所差別。
[譬如諸天,同寶器食,]
這個天人,拿的這個「寶器」都是相同。
但是因為,業力、福報不一樣,所以說:[隨其福德,飯色有異。]
意思是說,「諸天」雖然生天,但是因為福報不同,雖然拿著同樣的碗缽。
但是吃的飯,菜色都不一樣。
我們人,就比較沒有這麼樣子了。
人的話,是看心情的,人看心情的,是不是?
同樣的飯、同樣的菜,心情好的,就吃得比較下飯。
心情不好的,就比較吃不下。
在天界更可怕了,天界,他的飯菜都是一樣的。
可是一看,這個人是清凈光明相。
有的「諸天」福報沒有,一看,黑黑的黑暗相。
不過他們再怎麼樣爛,也比人間好啦,是不是?
他們再怎麼差,福報也比人間的福報大,這佛經講的。
[十方諸佛,實無少法可得,名為阿耨菩提。]
[只是一心,實無異相,]
就是「一心」,當下純一大覺性,實在是沒有什麼差別之相。
[亦無光彩,]就是光明色彩、色相。
[亦無勝負。]也沒有所謂的高下。
[無勝,故無佛相;無負,故無眾生相。」]
這個「勝」,是對底下那個「負」講的。
「負」是對「勝」講的。
這個要稍微看清楚一點。「無勝」這個「勝」字,稍微特別注意。
「無勝,故無佛相」。
「無負,故無眾生相」。
因為我們都是把佛,當作是殊勝的相嘛,是不是?
我們都是把低劣,「負」就是低下,粗劣的相,叫做眾生嘛!
但是我們現在「沒有勝」,就是也沒有所謂殊勝之相。
當然就「沒有佛之相」,執著佛的相。
我們要是「無負」,就是不要太自卑啦,也就沒有所謂眾生相可得。
只要你契入空性,一切都是平等,就像百川納歸大海,一切都是平等。
因緣生、因緣滅,對不對?
所以眾生來談一切事,我們修行人清清楚楚就好,了解,方便處理事情。
但是不是叫我們,來執著這個事情的。
我們聽了一切眾生的語言以後,我們如果有攻擊性、傷害性,我們已經離道太遠了!
我們多聽聽眾生的意見跟看法,有助於我們處理事情。
但是我們的心不增減,心不增減,是不是?
[云:「心既無相,豈得全無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化度眾生耶?」]
「心既然無相」,怎麼能夠說:把連「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度眾生都否認、否定掉呢?
「全無」就是否定掉。
怎麼可以全部否定掉,這個「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來度眾生呢?
[師云:「三十二相,屬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八十種好,屬色。][若以色見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你不可能用「色法」去見到如來。
意思就是,眼見一切相,如如不動,即見如來。
所以月溪法師他的修行法,就是這樣子,用一念無明,打破無始無明。
什麼叫做一念無明?
現前的六根,統統叫做一念無明。
起心動念,統統叫做一念無明,是不是?
用一念無明,怎麼樣?守住!
眼見一切相,好!就用這個,眼見一切相,你就保持如如不動的心。
可是保持如如不動的心,是不對的。
這個如如不動的心,必須與空慧相應。
也就是說,我現在保持一個,如如不動的心,必須絕對的智慧。
絕對的存在、絕對的放下,放到最後,連放下的名詞都沒有,這個叫做:
一念無明打破無始無明。
因為無始無明,就是空的執著、
我們執著有三種:
【一種是我執、一種是法執、一種是空執】。
空執最難破,墮入空執,那就變成黑漆漆的,無始無明坑道裡面。
有一念清凈相,怎麼樣?
但是又沒有辦法大用現前,落入無始無明,就是不能大用現前。
他可以斷煩惱,就像二乘人的境界,他可以斷見思煩惱,他可以斷一切的法執。
可是進入裡面,空空洞洞,什麼都沒有。
雖然有一念清凈相應,這個不與實相相應。
因此我們六根門頭,譬如說用眼根,或者用耳根,耳根聽這個聲塵。
這個聲音,塵自生滅,自性不動。
這個自性不動,不是形容詞、是真實的功夫。
塵自生滅,自性不動,因為自性是猶如法身、猶如虛空。
它本來是不生、本來是不滅的。
如果說,我眼睛見一切相,心裡感受到:不受影響,是如如不動。
這個也不是大徹悟的人,這個是屬於見聞覺知。
再講一遍,眼見一切相,見相的當下,就與絕對的、不生不滅的本體相應。
他不是刻意的,去保持如如不動。
刻意的保持如如不動,是腦筋作用,是肉體的作用,見聞覺知的六根作用。
我刻意的去控制它,那是無明,為什麼?
佛性不勉強,是自在、是自然的顯露。
當我眼見一切色,我與空慧相應,絕對的空慧相應,我知道那本來就不生滅。
是這樣子的功夫,就破了無始無明,而不是刻意的,我保持一個如如不動。
我刻意的,聽到聲音不作分別,如果動一個念頭,再去除掉。
當我們聽到一些謾罵,我們分別以後,我們再去控制它,那功夫那還早得很!
我眼睛見一切相、眼睛見一切相,我當下我就與空相應,就是解脫。
它就是這麼樣和藹可親,親切的本性,本地風光就顯現出來。
眼見一切相,當下就是本來的面目,它就是沒有能所、沒有來去,對不對?
一切的覺性,當下與佛性全部都是相應。
我沒有刻意的,要怎麼樣使它如如不動。
如果我們刻意的,使它如如不動,又落入見聞覺知的腦筋作用。
這個一定要判辨得很清楚,否則你沒有辦法悟到的。
所以法離見聞覺知嘛,對不對?
見聞覺知就是六根,就是腦筋的作用嘛。
所以法要離開那一些,六根所產生的腦筋作用。
以前腦筋作用所建立的思想,統統要放下,叫做:【不思善,不思惡】
就是明上座本來的面目。就是這樣子!
迴向偈一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迴向偈二
願生西方凈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點擊展開全文


※稱讚如來
※慧律法師:什麼叫做無漏善業?
※慧律法師:不講粗惡的話,不傷所有的眾生,依照佛陀的告誡實行戒律。飲食一定要有所節制。在寧靜的地方生活
TAG:和諧家庭幸福人生 |
※《漢魏六朝詩選》第一百五十七首《游黃檗山》
※百丈禪師被徒弟黃檗禪師摑了一掌,不怒反喜:無師無徒,禪機開悟
※在高僧輩出的時代,黃檗希運為何說連一個禪師都沒有?
※神僧在水面行走如履平地,卻被黃檗希運禪師一句話說破
※黃檗禪師:著相修行,皆是惡法!
※黃檗禪師的故事
※臨濟語錄|黃檗佛法無多子
※黃檗禪師的高徒裴休居士
※黃檗禪師:大孝度母
※山水福清│山嶽風光篇:黃檗山
※日本黃檗宗禪畫僧訪閩 尋訪宗祖隱元東渡足跡
※中日黃檗文化界齊聚京都,紀念隱元禪師誕辰426周年!
※臨濟宗黃檗禪師像
※波利斯藝術博物館藏黃檗宗祖師 木庵性滔墨寶:閒窓任月明
※日中論壇「隱元禪師與黃檗文化」在長崎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