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爭帶走了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

戰爭帶走了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

郁達夫性好遊山玩水。遊記之外,即使是雜文和詩詞也往往牽涉入許多飽含真摯情感的景物描寫。因此,上海報紙一度稱郁達夫為「遊記作家」,郁達夫本人也樂於自居。

有人說,郁達夫是他那個時代寫舊體詩最好的。而郁達夫的舊體詩,多為遊覽之作。如《醉宿杏花村》:

十月秋陰水拍天,湖山雖好未容顛;

但憑極賤杭州酒,爛醉西冷岳墓前。

《臨安道上野景》:

泥壁茅蓬四五家,山茶初茁兩三芽;

大晴男女農忙去,閑煞門前一樹花。

《玲瓏山寺琴操墓》:

山既玲瓏水亦清,東坡曾此訪雲英;

如何十卷臨安志,不記琴操一段情。

《出昱嶺關過三陽坑》:

盤旋曲徑幾多灣,歷盡千山與萬山;

外此更無三宿戀,西來又過一重關。

地傳洙洄溪爭出,俗近江淮語略蠻;

只恨征東留不得,讓他桃李語春閑。

這些詩歌狀物寫景,全是大白文,卻歷歷如繪,詩意盎然。

一個愛山愛水的人,必定是個至情至性的人。

郁達夫待人誠摯,雅好交遊,達官顯宦、學生、窮朋友,只要是談得來,無不傾力結納,傾心相交,象邵力子、宣鐵吾、周象賢、趙龍文等人,都是郁達夫的座上賓。

陳澹廬游杭州時,郁達夫曾奉一塊艾綠石,請陳澹廬刻上篆文「座上客常滿」。陳澹廬故意開玩笑說:「不如刻樽中酒不空。」

實際上,醇酒和美婦一直都是郁達夫孜孜不倦的追求。

郁達夫勤於寫文,主要是賣文買酒。

郁達夫的許多文章背後,都有著與酒有關的故事。甚至,文章的字裡行間,都會時不時跳脫出一個酒字,給人以醺醺醉意。那篇被收入中學語文課本的《故都的秋》便是這樣,那一句「比起北國的秋來,正像是黃酒之於白乾,稀飯之於饃饃,鱸魚之於大蟹,黃犬之於駱駝」,突如其來,讓人措手不及,卻又倍感妥貼到位,驚愕之後不禁連呼過癮。

抗戰之前,郁達夫的經濟狀況雖然不算寬裕,但買酒之後,手頭尚綽有餘裕,於是,航空獎券每期必買,期以必中。

郁達夫的理想是:中了大獎,即以一萬元匯富陽養母,一萬五千元留杭州贍家,五千元送窮朋友,留二萬元作為自己遨遊四海的盤資。

可以說,這個時期的郁達夫喜樂自得,有酒盈樽,疏狂顧盼。

郁達夫本人寫的詩:「曾因醉酒鞭名馬,生怕多情累美人」便是最好的寫照。

「新文藝運動」正風起雲湧,如火如荼。多年後,大作家高拜石回憶,他那時經常能從北京書攤上看到郁達夫的作品,《采石磯》及《碧浪湖之夜》等都是膾灸一時的大作。他從友人的通訊里知道郁達夫去過安慶,在體育專門學校教書,不久又回到上海,去過杭州,在廣州「國立中山大學」任文科教授,創作不斷。

在一九二六年的暑假過後,高拜石等一批學生返還舊都,路過上海,得到了陳澹廬兄弟的熱情款待。飯飽酒足,幾個人在街上閑踱,路過馬霍路,陳澹廬指著一個小弄堂的房子,說,這就是郁達夫的寓處。高拜石等人已加入了文藝的組織,個個自命不凡,又仗著點酒勇,叫著嚷著要造訪郁達夫。

郁達夫並不介意這幫年輕人的冒昧,重新設置了酒席,和大家一起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很有幾分「一見如故」的意味。

也在這次拜會中,高拜石詳細地知道郁達夫的原籍是浙江富陽,留日「京都大學」政經部,回國後,以文章揚名海內外,得到上海「泰東書局」老闆趙南公的聘邀,和郭沫若、成仿吾、易君左等人擔任編輯。

兩年之後,高拜石從北京南歸,過上海再去拜見郁達夫時,卻是在上海哈同路民厚南里王二南先生寓所。

郁達夫這時正在瘋狂地追求王二南的外孫女王映霞。

王映霞肄業於杭州女中,有艷名,號稱「杭州小姐」。郁達夫見了,驚為天人,再也沒有「多情累美人」的擔心,傾倒備至,向王映霞發起了狂熱而熾烈的追求攻勢。

這一年,郁達夫已經三十三歲,而王映霞才堪堪二十歲。

王二南對郁達夫的文章才情都欣賞,但總覺得兩人年齡差距太大,而且,郁達夫已早有妻室,再娶王映霞,王映霞只有做妾的分,對兩人的事並不贊成,也不看好。

身陷情網的郁達夫為達到目的,快刀斬亂麻,不由分說地與元配孫氏離婚——不過,孫氏作為舊式鄉間婦女,名分上雖然已經被休,但仍然和郁達夫的母親同住在鄉下。

高拜石回憶那天拜會的情形:筆者到二南先生家裡,達夫已先在座,相見不免互相寒暄一番,匆匆不數語即告辭,旋見達夫和映霞外出。二南目送他們出去,回頭對筆者說:「現在一切都改了樣了,我這七十六歲的老頭子,許多事真瞧不慣,可是,世風如此,又能說什麼呢!」這幾句話,卻使賓主相對嘿然,似在這老人的眼光中,早料定了他倆之終非佳偶。

郁達夫情場得意,不久便攜王映霞東渡日本,在橫濱成婚。

一九三一年二月,王二南中風逝世,葬禮全由郁達夫一人操持。

厚葬了王二南,郁達夫便遷居杭州,在城東官場弄建「風雨茅廬」。

「風雨茅廬」構造精巧,地近「報恩寺」和省立圖書館。「報恩寺」當時被徵辟為軍械儲藏處,和省立圖書館一武一文比肩並立。郁達夫建廬於此,自詡擁有書城、武庫,傲笑天下。

該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坐擁書城、武庫,且有佳人在抱的郁達夫再也沒有溫柔鄉的感覺,深憂國勢,慮切時事,作下了許多憂國憂民的愛國篇章。

如為《讀陳龍川集有感時事》:

大地春風十萬家,偏安原不損繁華。

輸降表已傳關外,冊帝文應出海涯。

北闕三書終失策,暮年一第亦微瑕。

晚來也上吳山頂,只見斜陽浴亂鴉!

《過西台》:

三分天下二分亡,四海何人吊國殤?

偶向西台台畔過,苔痕猶似淚淋浪!

《過義烏》:

駱丞草檄氣堂堂,殺敵宗爺更激昂。

別有風懷忘不得,夕陽紅樹照烏傷。

一九三六年的春天,杭州「風雨茅廬」落成。而郁達夫應福建省府的邀請,隻身南行,有意漫遊武夷、天姥,飽采南天景物,大寫紀游述志的文字,但到了福州之後,便分不開身了,和福州文藝界一起,大談其「國防文學」,並擔任「中央宣傳部」直轄的《福建民報》文藝欄的主編。

郁達夫以崇尚氣節與文化界同人共勉,曾寫了一首詩:

閩中風雅賴扶持,氣節應為學者師;

萬一國亡家破後,對花灑淚豈成詩?

一九三七年抗戰爆發,也在這一年,被柳亞子譽為「富春江上神仙侶」的郁達夫和王映霞婚變。郁達夫所深愛的王映霞離棄了他。

郁達夫悲憤不已,但與兒女私情相比,激起他更大憤慨的是日本帝國主義的入侵,他憤然賦詩云:

千里勞軍此一行,計程戒驛慎宵征;

春風漸綠中原土,大纛初明細柳營。

磧里碉壕連作寨,江東子弟妙知兵;

驅車直指彭城道,佇看雄師復兩京。

水井溝頭血戰酣,台兒庄外夕陽曇;

平原立馬凝眸處,忽報奇師捷邳郯。

一九三八年五月,郁達夫參加了政治部的慰勞團赴徐州,不久投身南荒,流落到了新加坡。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加坡,郁達夫還交了一位擔任聯軍廣播員的小女友,這個小女友貌美不輸王映霞,可是,戰爭的風暴,已掠奪並席捲走了詩人的全部浪漫和愛的情懷。

日寇很快就侵入了新加坡,郁達夫遂遠走蘇門答臘,臨行,贈詩小女友,云:

猶記高樓訣別時,叮嚀別後少相思;

酒能損肺休多飲,事決臨機莫過遲。

漫學東方耽戲謔,好呼南八是男兒:

此情可待成追憶,愁絕蕭郎鬢漸絲。

到了蘇門答臘的巴東,郁達夫牽記小女友的叮囑,嚴格戒酒。可哪曾想,日本人在投降之後,還是把郁達夫抓去弄死,用麻袋裝了填海。

「曾因醉酒鞭名馬,生怕多情累美人」,是的,郁達夫是一個名士文人,多情,好酒,好美人,但,戰爭的到來,國內竟然無法安放一張書桌,所有的一切已經改變!

所幸的是,郁達夫作為一個名士文人,終能臨難不苟,氣節無虧,死也死得其所。

夏衍就說:「達夫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愛國是他畢生的精神支柱。」

胡愈之的評價則是:「在中國文學史上,將永遠銘刻著郁達夫的名字,在中國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紀念碑上,也將永遠銘刻著郁達夫烈士的名字。」

1952年經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認郁達夫為革命烈士。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覃仕勇說史 的精彩文章:

大西軍禁令碑嚴禁「妄害良民」,莫非「屠蜀」之說是謠傳
中國古代王朝眾多,為何這個王朝獨受人們追捧?看完這些就知道了
四川百姓為屠戮四川的張獻忠立廟?是真心愛戴還是別有隱情
康熙為何要兩立兩廢同一位皇太子?箇中原因,讓人不寒而慄
張獻忠有無屠蜀,數百年來爭論不休,其實看此證據,答案不言自喻

TAG:覃仕勇說史 |

您可能感興趣

一個轉身,光陰就成了故事
眾籌活動:流水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我們《變形金剛·時代》
光陰里走過的故事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不了偉大的費納決
人生、一個轉身、光陰就成了故事
一轉眼已二十年,聽了這首《光陰的故事》後勾起了回憶
一轉身光陰成了故事
偽球迷的世界盃,一個光陰的故事!
容顏碎了一地光陰,殘緣散走了我所有想念
人像攝影:光陰變得很柔,日子變得很美 一切都成了我喜歡的樣子
玩盆景也要隨機應變,十年光陰,直桿變矮霸
回頭看,那些沒有珍惜的光陰已經碎了一地
光陰似箭,一晃,就老了,值得一看
光陰這麼好,光影這麼俏,何必為了盲從的浮躁,而忘了心中的美麗
一晃,大了;兩晃,老了;三晃,走了!光陰易逝,要活的開心!
光陰的故事丨年,越來越近了……
十年光陰,就在彈指一揮間,斗轉星移,原來已經過了這麼多年
一寸光陰一寸香,這座光陰之城又換上了新容顏
光陰的故事 ▏那時候年少的我們
許光陰一個回眸,無論走過多少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