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宇宙的「空洞」中
周一 · 最新發現|周二 · 牧夫專欄
周三·太空探索/周三·天文測試
周四·觀測指南|周五·深空探測
周六·星空的詩|周日·天文周曆
定位我們
如果要定位宇宙中的我們,大致是:我們生活在地球上,而地球環繞著太陽,而太陽系在銀河系靠外的一個旋臂上,而銀河系是本星系群的第二大星系,5000萬光年外是室女座星系團,而這些都在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當中。從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出發,周圍排列了很多其他超大的星系團,而這都在一個10億光年尺度的「空洞」中。根據近期美國天文學會會議公布的最新觀測結果,我們很可能處在「空洞」區域,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能完美的解釋:「之前,宇宙膨脹率測量結果為什麼差異巨大。」
計算機模擬的大尺度宇宙結構展示了複雜的圖案,但從我們的角度,只能看到有限的部分宇宙
Credit: V. Springel et al., MPA Garching, and the Millenium Simulation
宇宙的有趣結構
從最大的尺度看,宇宙是均一的,它的能量和物質「均勻」的分散開來。也就是,如果你假想一個直徑為上百億光年的球,不管在哪裡,這個球框住的質量是相近的,精度可達99.99%。但如果這個假想的球體比較小,那在不同的地方差異就會很大。萬有引力會吸引物質不斷聚集在大尺度纖維結構、星系群和星系團,這樣低密度區域的密度會持續下降,形成宇宙的「空洞」。
斯隆數字巡天展示了我們周圍的宇宙,橙色區域是密度較高的星系團和大尺度纖維結構
Credit: Sloan Digital Survey
現今,宇宙物質的分布像是蜘蛛網和瑞士乳酪的結合體。中間的「空洞」大的驚人,常常達到數千萬光年。而物質聚集的地方,比如大尺度纖維結構,它的斷面就是連接形成宇宙的「網」,連接著超大型的星系團,很多質量可以達到我們星系的上千倍。
宇宙包含很多緻密的區域和「空洞」區域,它們大小各異,但如果在足夠大的尺度看,仍相對均一
Credit: Andrew Z. Colvin of Wikimedia Commons
有趣的是,如果我們將尺度調整到5-30億光年,我們常常會看到同時包含「空洞」、星系團、大尺度纖維結構的「瑞士乳酪」,而整體的質量會有20%甚至更大的區別。
從我們太陽系,到周圍星系,再到更遠星系,可以建立宇宙距離階梯
Credit: NASA,ESA, A. Feild (STScI), and A. Riess (STScI/JHU)
我們在緻密區域還是空洞中?
那我們是在緻密的區域還是「空洞」的區域呢?如果我們在緻密區域,你就會發現在宇宙膨脹現象中背離了我們的觀測結果。因為你所在的區域擁有更多的物質,周圍的萬有引力會更加強大,這裡的宇宙膨脹率會相對低些。如果測量遙遠的地方,宇宙膨脹率貌似恢復正常,但不管怎麼測量,你所在區域的膨脹率低於均值。你可以使用視差、造父變星甚至超新星方法都將得到如上結果。
現代測量方法的差異:紅色為距離階梯法、綠色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法、藍色為重子聲學震蕩法
如果我們在「空洞」區域,你所在的區域周圍萬有引力低於均值,宇宙膨脹率就會相對高些。我們已經注意到近幾年的觀測數據:如果我們嘗試使用這些宇宙距離階梯技術來測量宇宙膨脹率,我們發現這樣計算出的宇宙膨脹率比其他方法高5-10%。如果我們使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或超遠距離的星系團,我們得到的哈勃膨脹率67-68km/s/Mpc,而如果使用近處的星系我們得到72-75km/s/Mpc。
三種測量宇宙膨脹率的類型:參照遠距離恆星及星系、大尺度宇宙結構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Credit: NASA/ESA Hubble (top L), SDSS (top R), ESA and the Planck Collaboration (bottom)
根據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艾米·巴傑(Amy Barger)團隊的研究,我們銀河系所處的「空洞」是巨大的、球形的,不僅包含了我們所在的本超星系團,還包括很多其他超星系團。計算機模擬預估這個範圍大小從千萬光年到幾十億光年,但實際上我們現有技術還很難準確測量。有比較可靠依據的最大「空洞」是包含我們銀河系在內的KBC「空洞」(由科學家Keenan,、Barger和Cowie提出),它的半徑約十億光年。
隨著時間推移,在萬有引力的相互作用下,「勻質」的宇宙逐漸變成物質聚集與巨大「空洞」交錯的狀態
Credit: Volker Springel
根據近期美國天文學會會議上科學家本·豪施特(Ben Hoscheit)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我們所在的巨大球形「空洞」半徑約幾億光年。科學家艾米·巴傑指出:「通常,不同的測量結果各不相同。而本·豪施特描述的觀測結果與基南(Keenan)早前測量的密度輪廓一致。」
與我們「虛空」相對的是密集區域,每個點均是星系
Credit: ESA/Herschel/SPIRE/HerMES
如果我們所處的區域不是「空洞」,那上述不同測量方式對應不同的哈勃膨脹率就很難解釋。除非我們的測量存在系統誤差,要不就是宇宙的暗能量存在伴隨時間變化的特性。但目前,所有的證據指向一個簡單的解釋:那就是我們處在「空洞」的區域。
專欄打賞
『天文濕刻』 牧夫出品
微信號:astronomycn
Credit: NASA
謝謝閱讀


※矮星系群——標準宇宙模型中缺失的一塊拼圖
※周四觀測指南勘誤
※走進宇宙射線研究
※星空下的困惑
※開普勒團隊發布最終版系外行星目錄
TAG:牧夫天文論壇 |
※地球為何在宇宙中一直安全?科學家:我們處在宇宙空洞里
※天文突破!天文學家終於看到了我們宇宙中「神秘的空洞」
※空洞在宇宙中比黑洞還要神秘的存在,那是一片虛無的地方
※銀河系邊緣有一個巨大的宇宙空洞,現在我們知道這個空洞長啥樣了
※宇宙空洞-波江座空洞,證實愛因斯坦的預言
※宇宙探索,探秘宇宙空洞
※科學家發現最大的宇宙空洞,比黑洞更加黑暗幽邃,網友:像是魔域
※空洞的宇宙回聲之下,一場「綠色行動」正在悄然改變著地球
※宇宙的真相被掩蓋了?人類處於「宇宙空洞」的邊緣,我們已被拋棄
※宇宙中的空洞!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六個沒有恆星的「暗星系」
※這是宇宙中最大的空洞,其形成仍是個謎
※「笑的時候,人是最空洞的」 ——當地中國身價最高的藝術家岳敏君
※時空空洞或許真實存在,宇宙是多維度的,可能發生互相摩擦!
※宇宙內最不尋常的區域被發現 5億光年的巨大空洞究竟是什麼?
※我是一個空洞,一個大大的空洞
※美是對空洞的抗議
※科學家在深洞發現古老洪水,其源頭不明,地球內部真的存在空洞?
※空洞的大腦里只有恐懼
※和平精英雪地防空洞在哪裡 防空洞怎麼進
※龍珠超:鳥叔不喜歡悟空這空洞的角色,只是龍珠迷喜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