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一生中最大的憾事

我一生中最大的憾事

「回首平生無憾事,只恨不能親手,親手把共產主義來建造」。這是兩句歌詞,是紅極一時的唱段,名叫《五洲人民齊歡笑》,由原空軍政治部文工團創作和演出的歌劇《江姐》中的一段。出自現今還時不時在央視露一下臉兒的閆肅老先生筆下。

這詞兒後來與時俱進地修改了,改為:「回首平生無憾事,只恨不能親手,親手把新社會來建造」。改了也好,其實在1949年之前,彷彿只有萬眾一心,為共產主義而拋頭顱、灑熱血,才夠血性,才夠味道。那時候,誰若想讓江姐改理想,對她說:「你拉倒吧,你不用親手把共產主義來建造」了,那江姐或許會問:「老彭已經犧牲了,他的頭顱懸掛在城樓上。我還有年幼的孩子,作為母親,那我還用受盡酷刑、流血犧牲,把只屬於自己一次的生命都貢獻出來嗎?」

當然,我想起,並記住這兩句詞兒,還是因為頭一句,「回首平生無憾事」。我也常回首平生,很不好意思,我比江姐的境界自然天上地下,我渺小得無法相提並論。因為我平生有許多憾事,有的何止遺憾、簡直後悔得要命。借一句老話來說,那簡直是把腸子都悔青了!但這些事多數涉及一些小秘密,或者乾脆就是隱私,還是憋住不說的好。要不說,人生還是得有一點小秘密,完全透明,也沒有意思。

今天想說的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憾事,平常塵封心中,不敢說,不好說,不能說,相反還常常以我沒有進過大學,全靠自學成才當作說詞兒,來找點莫名其妙的小驕傲。其實說穿了,一個對人生有點想法的人,誰年輕時不想進大學讀書,如果能在大學裡受到全面、系統、嚴格的正規教育,系統訓練,我的寫作就不會有那麼一絲半點的提高嗎?

尤其是在我有條件進入最高級別的文學院學習的時候,我居然放棄了這個機會,沒有去努力爭取,而是幫助別人去上了學!從學業上來說,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遺憾。

記得上個世紀的1983年,那時我正住在北京採訪寫作劉開渠先生的長篇傳記《青銅與白石》,聽說中央文學講習所要恢復了,面對全國招生。我的心動了。對考上文學講習所,我還是有把握的,因為是面向全國招生,又把名額分配給各省,一省一個或兩個,大致名單就分完了。因為錄取分數要分成兩塊,一是創作成績,二是考試成績。按當時的情況,創作成績分三檔,審核考評出50分,40分,30分。考試成績出來再加上創作成績,得出綜合分。

我當時已是中國作家協會的會員,已出版了3本詩集,發表了許多散文和報告文學,和其它考生相比,我有把握穩穩地站在得50分的隊列中。在這個基礎上考試,我相信可以得到好成績,順利入學。何況還有許多熟悉的人事關係可用,只要我說去讀書,那山東就沒人會攔得住。當時我已經開始整理報送的資料和書籍了,還高興地聽說某人某人也報了名,某人某人也準備來,和這些未來可能成為「同學」的人相比,我的歲數還真不算是大的,畢竟那是我還不到36歲,到文講所去充充電,多好!

正在全面準備著,我忽然接到了青島一位寫詩的朋友的來信,信中訴說了他的處境。他在單位和領導關係沒有搞好,領導要調整他的工作崗位,他個性倔犟不肯就範,脫崗時間長了,要對他來真格的了。他想唯一能夠改變處境的辦法是到北京去讀講習所,信中說:「大你一定要想辦法幫幫我!」他根本沒有想、也沒有一句話問我:比方說類似的話:「大哥,你想不想去讀,你若不想去的話,能不能推薦我?」這位朋友,這個小兄弟,就這樣乾脆利落地直接把「球」踢到了我的腳下。其實,我很明白,我只要是報名,就把山東的名額佔了,他的希望就會變得很渺茫,或者說大概就不會有了,一個省上兩位,或兩位以上,基本上沒有希望。當時的實際情況是:大哥要去,小弟沒戲。

這位朋友顯然知道這種競爭的殘酷性,多一個人去報名,就多一個競爭對手。他在青島有個幾乎天天在一起廝混的兄弟,也是我的朋友,他特別囑咐我先不要把消息透漏給他,因為那位朋友性格強梁,在單位上是個「混不吝」的刺頭人物,生存的天下已經憑自己的力量打拚出來了,這一次不必和他這個還在為生存而鬥爭的人「競爭」。他想得很細緻,但是想自己多了,想別人少了。

收到這封信,我讀後徹底無語了。沉思良久,這不是建議我將這個學習的機會給他,其實幾乎就是讓我「救命」,這個忙,我幫還是不幫?

以我對這個小兄弟的了解,也許他根本不會想到我已經在準備報考,他事前不會想,事中想不到,現今三十多年過去了,我今天若不說,他也許根本沒有想過。他大概覺得我當時的處境已經不錯了,何必再去讀書?其實我倆是畢業於一個中學,只不過我是高中,他是初中,在讀大學這個問題上,我比他有更強烈的慾望,因為我是正準備高考時爆發了「文革」,與大學失之交臂。

尤其對我來說,以我的閱歷和聲望影響,尤其是年齡,我只能讀這一屆,下一屆是肯定不能讀了,「文革」期間和「文革」後十多年湧現出來的文學精英們都來搶過「這一屆」的獨木橋,下一屆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辦,會和什麼人同學,這些連想也不要想,時機一失,落幕散戲,就完全不可能再去讀「文講所」了。

經過一番痛苦的思考,我還是決定放棄這個機會。不管這個決定是對是錯,對我一生會產生什麼影響,我都不管不顧了。在這之前,我曾經主動放棄過一次當山東省人大代表的機會,青島文化局領導已經決定讓我當省人大代表,可我自已覺得已是青島市青聯常委,副秘書長,青島市政協委員,何必再去當省人大代表?就提出把這個機會讓給另一位作家,他當時沒有社會職務。他果然當上了,當了兩屆省人大代表,省里決定他作為候選人參選全國人大代表。不料他卻意外地落選,被「差額」掉了。知情人很遺憾地對我說,那位作家的知名度不夠。你如果當時不讓,能當候選人參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很可能選上。你把一個大好時機放棄了,太可惜。有人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紀宇紅得很,那在全國的知名度……」,我不在這裡做廣告,若是能作候選人,我當然也有選上這個自信。

回到我們的題目上,我上學只上到高中二年級下學期,因文科成績不錯被學校推薦和高三畢業班一起報考文科,正準備當中,「文革」就開始了,沒機會上大學成為心頭的一塊病。每次填寫履歷表,在「文化程度」一欄都不知道該怎麼填,因為當時沒發高中的畢業文憑。而上文講所,那是大作家丁玲創辦並曾領導的,是一塊金字招牌,我太想去上了。可是如果我不答應他,徑自去上了大學,我覺得無法面對他,從根本上說,是無法面對自己。說到底,即便算不得「舍己」,卻真是「為人」了。

我理解尊重這位朋友的「聰明」,也沒有把這件事告訴他的夥伴,那是我的另一個和他相比,交往時間並不少的朋友。

這個來信的小兄弟如願報上了名,送交作品、考試等各種程序走下來,令人惋惜的是,他當時報送的作品數量不夠多,也許創作傾向比較先鋒,評委可能看不懂,評委給的分不高,是最抵擋的30分。這就需要他必須在考試中拿到好成績,把總成績大大提高上去。否則,也還是沒有戲,畢竟有20分的差距。

這個朋友腦子很聰明,文學基礎也好,有悟性,考試發揮得很不錯。據他後來親口告訴我,他的考試成績在全國考生中名列第二。可他沒有說的、極其遺憾的是,他全國第二的成績加上作品的30分,然後在全國各省的考生中平衡,他的成績仍然沒有入圍,初選時名落孫山。須知30分和50分中間的落差20分是個很大的障礙,而考試頭幾名和最後的幾名的成績沒有拉開那麼大的距離。須知參考的人個個都是精英,都是從各行各業中打拚出來展露頭角的佼佼者。他憑自己的力量,跨不過那道天然的壕溝。

而我呢,既然沒有報名,把名額讓出來了,就想要幫人幫到底,讓這個朋友進入課堂為最終目的。為了他,我主動找到我的好哥們兒,山東文藝出版社小說組組長姚煥吉,因為我曾無意中聽他說過,當時文學講習所一位山東籍的領導,又是分管招生的負責人,他有一部中短篇小說集投給了家鄉的山東文藝出版社。那年月,長篇易出,中短篇集難生。出版一部中短篇小說集是好中選好,優里挑優。因為短篇小說集的發行量往往不多。所以一本書出或者不出,煥吉兄那裡掌有相當的決定權,因此他說話就有分量。我找到煥吉兄,讓他和那位領導聯繫,專門寫一封信,務必請他出手幫忙。在不違背原則、不失公平、有可能的情況下,幫助一下我們這位山東考生。

姚煥吉手裡的稿子很多,公道地說,那部小說集和許多短篇小說集一樣,質量不錯也避免不了退稿的命運。如果特別優秀,在北京諸家出版社就解決了。煥吉在信中並沒有說你的小說集將如何處理,他能主動寫這封信,其心意已明,一切都盡在不言中。

在研究考生錄取名單「定盤子」的會議上,這位領導談出了自己的意見:這次招生,公平、公正,按創作和考試成績依次錄取,各省市大致均衡,爭取不留空白。山東是個文學大省,可這次錄取名單上沒有山東學員。這位考生某某,考試成績相當不錯,可創作成績得分低了,落在錄取線下。是不是能傾斜照顧一下,錄取了他,不讓山東成為這次招生的空白?

分管招生的領導講得實事求是,充分發揚民主,大家都覺得,確實也不應該沒有山東學員,這件對小兄弟來說是人生大事的問題就這樣輕鬆地解決了,大家都點了頭。事過境遷,這麼多年過去了,時間把一切分量都減輕了,一切迷霧也都煙消雲散,一切緊迫都舒緩了,一切嚴重都變得微不足道。好像這位領導就應該這麼說。或者這位領導不這麼說,他也能被錄取。你說不是嗎,幾乎是相同的理由,找了不同的領導,後來青島還有一個叫張玲的女作家不是也被錄取了嗎?

他不知道的是,這次考試錄取是很難的,有些成績很突出的作家就沒有上得了。譬如大名鼎鼎的《高山下的花環》的作者也提出來上講習所,可由於他因事沒有參加考試,僅憑作品50分不夠,那面網不開,最後也沒有如願,後來他上了軍藝。山東還有個著名小說作家者也參加考試了,也沒有錄取,他後來當了山東省作家協會駐會副主席。

所以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還是不夠的。很多事情都不是表面顯示出來的那麼簡單,讓你考上,什麼也不用多說,不讓你考上也一定會有很多條理由。

所以我的這位小兄弟朋友曾經在某些場合說過,他入學考試的成績在全國考生中名列第二,他是以優異的成績考上的。下文他沒說,或許他忘記了,或許他原先就不知道姚煥吉曾經幫過他這麼一個大忙。其實也難怪這個兄弟,他本身就和姚編輯不熟悉,好像也沒托他幫過忙,是我做主找的老姚。小兄弟入學後,老姚當責任編輯,為那位領導出版了中短篇小說集,開本是高規格的大32K,書名為《銀杏海棠花》。雙方都很高興,就算是幫我了。這情分記在我的賬上,我和老姚至今是最值得信賴的朋友和兄弟。許多年前到如今,我若到濟南,第一個電話,一定是打給他的,這已是多年的習慣。

再往後,這一班學生經歷了很不平凡的學習生活,原定文講所兩年的學習變成了五年,後三年是經過努力,集體轉入北京大學,受到了名校名師的指導。真是令人羨慕和嫉妒呀,五年後,他們拿了北京大學的碩士文憑。更重要的是,這批同學都是各省文學的精英,這五年的學習、交流、切磋,一個個都成精了,並且結成親密的同學之誼,後來他們幾乎都成為各省文學的一方諸侯。在我們這個人情社會裡,這個資源是深厚、巨大的,不可替代。

回頭想想,我這樣做值得不值得?曾經朝夕相處,無數次深夜交談,談文學,談詩歌的朋友和小兄弟,後來和我卻幾乎老死不相往來。為什麼呢,什麼也不為,時過境遷,大家都與時俱進了,各人忙各人的,說好聽一點,是道不同不相與謀,友誼無疾而終。反正現在我們很少走動了,偶爾見面也是在會議或某活動中打個招呼。

我的人生信條是多記人的好處,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對別人施惠,趕快忘掉。只管前行,不聽喇喇咕叫。記得有一年,青島市文藝評獎,這個小兄弟的書參評了,我是評委會負責人。一等獎中沒有詩集,實事求是地給他評了二等獎,結果公布後,他主動給我打了個電話,表達了謝意。久違了,包括電話。我當時很高興,中斷已久的「外交關係」,終於又接續上了。我說:「你不用謝我,這是應該的」。我們都保持了自己和文學的尊嚴,挺好。可是如果他在評獎前給我打電話,提醒或暗示我關照,我會很為難,也會小看他。他畢竟是孜孜矻矻做學問,研究文字和寫現代詩的詩人,堂堂正正的男子漢。其他嘛,人各有志,人各有朋,人各有圈子,不必強求什麼,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

或許,這些舊事不該拿出來說,我女兒曾多次批改過我的文章,對我說:「到底是沒上過大學,你筆下不規範的地方太多了,看來受沒受過正規高等教育,就是不一樣!」

我信服讀過大學中文系的女兒,對她的批評我完全接受。突然心裡怕怕地想起,她若看見我這篇文章,會不會更蔑視我:「爸,你寫這些陳芝麻爛穀子幹什麼,有意思嗎?」

是沒有什麼意思,我又徹底無語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人紀宇 的精彩文章:

走啊,走啊,走,走過羊年走到猴……
評點邱季端的演講

TAG:詩人紀宇 |

您可能感興趣

毛主席一生最大的憾事,這一件大事給後人留下了尾巴
皇父攝政王多爾袞一生當中的三大憾事!
盤點:諸葛亮一生中的遺憾事
魔道祖師:道友平生五大憾事,最大遺憾是不能護薛洋一生周全
諸葛亮一生最大的三件憾事,看了就明白
宋美齡一生兩大憾事,一:沒為蔣家生養,其二令她到死都在自責
郭沫若人生中最大的憾事,那就是沒挖開乾陵,拿到裡面的一樣東西
人生兩大憾事:曾經有一把好牌和曾經美過
張三丰一生三大憾事:愛徒自盡無能為力,最後一件事讓張三丰遺憾百年!
馮小剛人生三大憾事:生兔唇女兒,未和徐帆生育,捧紅他最後悔
智謀無雙的諸葛亮一生有三大憾事,不然的話他一定是另一番模樣
令人扼腕的龍珠超三大憾事,最後一個剛剛發生
孫權一生最大的憾事,失去兩大猛將,從此東吳再無奪天下之力
中國最壯麗的五個大峽谷,看過照片都稱沒有去過時人生憾事
龍珠超三大憾事讓人扼腕,最後一個剛剛發生
宋美齡一生風光無限,但是此生也有憾事,臨終說出眾人落淚
青蓮寺,成為了梁思成人生中的一大憾事?
一位大師的三十部戲,最終留下的憾事是什麼?
曹操一生有3大憾事:睡錯一人,痛失一人,錯放此人
聖鬥士:嘆息壁前的四大憾事,尤其是最後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