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廣東省長馬興瑞:讓粵港合作成果更多惠及兩地民眾

廣東省長馬興瑞:讓粵港合作成果更多惠及兩地民眾

新華社廣州6月26日電原標題:讓粵港合作成果更多惠及兩地民眾——訪廣東省省長馬興瑞

新華社記者徐金鵬 王攀 葉前

「20年來的實踐證明,粵港合作有利於香港長期繁榮與穩定,有利於廣東經濟社會發展,也有利於『一國兩制』成功實踐。」香港回歸20周年前夕,廣東省省長馬興瑞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全面介紹了粵港合作取得的豐碩成果。

他表示,深化粵港澳合作,是中央交給廣東的重要政治任務。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廣東時,明確要求廣東積極發揮經濟特區的帶動作用,落實好粵港、粵澳合作框架協議,聯手港澳打造更具綜合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圖為建設中的港珠澳大橋。新華社發)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從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到攜手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粵港合作將以改善社會民生為重點,全面深化兩地科技創新、醫療衛生等領域合作,使粵港合作成果更多惠及兩地民眾,更好促進粵港共贏發展。

(小標題)在粵港企轉型升級成效顯著

提及粵港合作,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長期活躍在廣東全省的大批港資企業。據介紹,截至2016年底,廣東累計設立香港直接投資項目約14萬個,實際吸收外資金額2559.3億美元,分別佔全省的72%和63.9%。

「長期以來,廣東通過與港澳合作,引進了大量資金、技術,接入了國際市場。特別是近兩年來,廣東在吸引港資參與廣東自貿試驗區建設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服務業已經佔據香港在粵投資總額的半壁江山。」馬興瑞說。

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4月,廣東自貿試驗區累計新批設立港資直接投資項目5547個,累計吸收港資企業實際外資72.4億美元;2004年至2016年,廣東共批准港資服務業項目34944個,實際吸收外資791.1億美元,粵港服務業合作已從傳統的房地產、商業、餐飲、交通運輸業拓展到商務、信息、科技研發、工業設計、計算機服務和軟體等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業領域。

在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進程中,通過引進人才和先進技術設備、管理經驗,開展技術更新和研發,一批勞動密集與技術密集、知識密集相結合的新型港資企業不斷湧現。目前,廣東港資塑膠製品、傢具製造行業基本實現了機械化、自動化生產;紡織服裝企業採取電腦紡織機代替人工,面料和輔料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服裝、鞋類、傢具等產業的生產技術、質量管理均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這充分說明,在粵港合作框架下,廣東的製造業優勢完全可以與香港的國際化優勢充分結合,推動兩地企業一起邁向國際分工體系高端。」馬興瑞說。

(小標題)粵港合作機制不斷完善

馬興瑞介紹說,今年下半年,他將與香港新一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共同主持召開粵港合作聯席會議第二十次會議,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建設確定未來粵港合作重點。

「兩地體制機制不同,必須切實強化政府間的合作機制,立足國家發展戰略大局,從區域發展的整體利益出發,強化統籌協調,最大限度凝聚共識,及時解決合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努力推動各領域合作事項落實到位、取得實效。」他說。

20年來,在粵港合作聯席會議機制框架下,雙方對口部門成立了31個專責小組,涵蓋了策略研究、經貿金融、社會民生、口岸基建、區域合作、應急救援等合作領域。同時,在《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框架下,粵港各項合作也不斷深入,《粵港合作框架協議》得以深入實施。

目前,港珠澳大橋即將全線貫通,廣深港客運專線內地段建成通車,深圳東部過境高速公路等加快推進。口岸建設和通關便利化取得重大突破,2016年粵港兩地人員往來超過2億人次,日均往來人員超過60萬人次。

「香港回歸20年來,在中央大力支持和直接指導下,兩地各領域合作項目務實推進,為保持香港繁榮穩定、促進廣東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國家大局發揮了重要作用,得到兩地民眾的高度認同和社會各界的積极參与。」馬興瑞說。

(小標題)把握兩大重要機遇更多惠及民生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面臨新的重要機遇。

在馬興瑞看來,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是黨中央、國務院立足國內外發展新形勢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他介紹說,目前國家層面已牽頭啟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編製工作,廣東也開展了相關前期研究工作,並專門委託國家高端智庫進行了專題研究論證。

「廣東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和國家規劃要求,加強與港澳特區政府的緊密協商,重點推動暢通要素便捷流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打造全球創新發展高地、共建金融核心圈和優質生活圈等任務,把粵港澳大灣區建成綠色、宜居、宜業、宜游的世界級城市群。」他說。

另一項必須抓住的重大機遇,則是粵港合作落實「一帶一路」倡議。馬興瑞表示,廣東未來將加強與香港特區政府溝通,落實好雙方簽署的「一帶一路」合作意向書,攜手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聯互通和便利往來,特別是發揮粵港聯合招商推廣合作機制的作用,共同組織赴「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國家和地區考察、推介及招商引資,探討投資合作機遇。

馬興瑞表示,粵港兩地政府都非常重視社會民生合作,近年來越來越強化區域協同治理理念,著力保護青山綠水,提升區域空氣質量,加強社會民生服務,使民眾體驗到實實在在的合作成果。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在民生領域深化合作,加強跨境公共服務建設,促進教育、醫療和養老以及食品安全、環境保護、控制疾病等領域合作,使粵港合作成果更多惠及兩地民眾,更好促進粵港共贏發展。」他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社 的精彩文章:

最高法等五部門出台規定:不得強迫任何人自證有罪
緩解朝核問題處於關鍵窗口期
他當了24年「卧底」 最大的願望是天下無「毒」
懂你努力,盼你閃亮——澳門人眼中的香港20年
巴基斯坦一油罐車側翻

TAG:新華社 |

您可能感興趣

三星「汰舊換新」落地石家莊 聯袂北國電器惠及全城
舊貌換新顏,上海城市建設讓改革紅利惠及全體市民
全國人大代表蕭志偉談粵港澳大灣區:推動澳門經濟多元化 惠及普通百姓生活
讓科技創新成果惠及民生
中國創新成果加速惠及世界
山西:今年一批社保新政將惠及百姓
湖北隨州:中醫專家下基層惠及百姓送健康
阿里舉辦馬來西亞國家周,eWTP惠及跨境貿易
粵澳合作產業園重啟招商 推動惠及兩地產業合作新模式
亞太政要專家聚焦中國國家機構改革 成果惠及世界各國
瑞華慈善醫院再推新項目 全面惠及南京低收入群體
騰盛博葯宣告成立,打造創新葯惠及中國患者
山西到陝西又一鐵路已開通:設29站惠及沿途百萬人,沿途城市有福了
尼日駐華大使說「一帶一路」倡議惠及全世界
中非基礎設施建設合作惠及民生
廣修陰德與福報,惠及子孫!
英國新政惠及歐盟留學生
美媒稱「一帶一路」惠及塔吉克:為該國發展提供大好機會
「健康中國·幸福職工健康科普巡講」惠及海淀教師!
駐華使節暢談「一帶一路」:惠及世界多國 元首將參加第二屆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