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之戰成就淮軍,曾國荃搶頭功看不上,李鴻章「不作生還之想「
文|熊崧策
1853年3月,太平軍定都天京。不久,清欽差大臣向榮就跟蹤而至,在孝陵衛安營紮寨,這就是江南大營。4月,另一欽差大臣琦善也進軍揚州,建立江北大營。雖說未能撼動天京分毫,但江南江北大營防止了太平軍向天京下游的蔓延。
淮軍之父李鴻章
上海請求外援
太平軍曾在1856年擊破過江南江北大營,但是由於內訌,這一戰果沒能保存,兩大營復建。好景不長,1858年,太平軍再破江北大營,1860年,江南大營潰敗,忠王李秀成長驅直下,兩個月的時間裡連下丹陽、常州、無錫、蘇州、江陰、宜興、長興、吳江、嘉興、崑山、太倉、嘉定、青浦、松江諸城,進逼上海。一時間清廷財賦重地、江南諸軍的餉源盡入太平軍之手。
當時的上海,其對外貿易額已佔全國的64%,已經是一座「國際化大都市」。江浙一帶富裕的士紳大都湧向上海。
面對李秀成的軍事壓力,「不差錢」的各級政府大肆擴軍:江蘇巡撫薛煥連調集帶招募,讓上海附近的官軍達到三萬之眾;上海縣令劉郇膏辦有民團;江海關出錢養著以美國人華爾為首的洋槍隊??然而,除了洋槍隊還頂點用外,其他的部隊屢屢為太平軍所敗,而幾千人的洋槍隊又不可能支撐整個上海防務。紳商們決定高薪聘請外援。
環顧天下,能和太平軍做對手的只有湘軍。1861年9月5日,湘軍攻陷重鎮安慶。上海的士紳們要求薛煥到安慶去請援軍。薛煥老大不願意,湘軍要是來了自己這個江蘇巡撫往哪擱?不過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迫於眾議,11月,薛煥派出了戶部主事錢鼎銘和候補知縣厲學潮,分別代表士紳和官方,乘火輪前往安慶乞師。
曾國荃要搶頭功,看不上上海
此時的曾國藩已經在兩江總督的基礎上節制蘇皖浙贛四省軍務,聲望舉國無兩,曾國藩開始認真考慮援滬問題,在與自己身邊的頭號謀士李鴻章商議了幾天之後,於11月24日下定了出兵東下的決心。
1861年11月26日,曾國藩寫信給曾國荃,讓後者帶兵去上海,與此同時,他已經命李鴻章開始招募淮勇。按照曾國藩的設想,上海僻在一隅,只是餉源,而鎮江才是形勝之地,應該李鴻章和曾國荃一起帶兵東下,李鴻章以江蘇巡撫駐鎮江,曾國荃以江蘇布政使駐上海,二者誰主誰次一目了然。曾國荃不願去上海,有希望攻打天京建立首功的原因,此外,他寫信告訴哥哥自己不願「歸他人調遣」,這個「他人」就是曾國藩已經向朝廷舉薦的署理江蘇巡撫李鴻章。
不像部隊的淮軍
「叫花子軍」到上海
李鴻章立馬行動起來,不僅「樹、銘、鼎、慶」四營,曾國藩還從湘軍中調撥部隊,作為「奉嫁之資」,先是把自己的兩營親兵撥給李鴻章,又從湘軍中撥「林字營」兩營,「熊字營」、「垣字營」各一營。而「嫁妝」中最具含金量的是「開字營」兩營。李鴻章並成功拉攏到了懷才不遇略懂洋槍洋炮的程學啟。
李鴻章不緊不慢地練兵,上海的紳商們則像熱鍋上的螞蟻,1962年初,李秀成發起第二次進攻上海的戰役,薛煥部再次一觸即潰,靠英法聯軍和華爾的洋槍隊才免於被趕下黃浦江。但是隨著太平軍的不斷加壓,雖有火力優勢卻數量有限,洋兵也開始左支右絀,太平軍軍鋒一度達寶山、高橋、閘北,對上海形成合圍之勢。在此情況下,上海士紳對淮軍翹首以盼,他們原計劃雇洋人的輪船順江而上接淮軍,無奈洋人獅子大開口,要25.5千兩白銀才肯干,價格一直談不下來。曾國藩都準備讓曾國荃一路攻城,李鴻章繞城而過走陸路,1862年3月31日啟程。3月28日,錢鼎銘坐船到安慶——價格談妥了,淮軍13營6500名士兵加2340名長夫再加上李鴻章的營務處大約9000人,每人20兩白銀,共18萬兩。4月5日,程學啟、韓正國帶領首批淮軍登舟東下,3天後,李鴻章率2000淮軍抵達上海。
剛到上海灘的淮軍頭上包著布帕,身穿短褂衣,腿上是肥大的褲子,足蹬草鞋,被洋人們譏笑為「叫花子軍」,李鴻章給屬下打氣:「軍貴能戰,非徒飾美觀。迨吾一試,笑未晚也。」4月25日,清廷終於把薛煥挪走,李鴻章署理江蘇巡撫,反客為主,控制了上海這個餉源。
5月1日,英法聯軍和洋槍隊攻打嘉定,李鴻章作壁上觀,回來讚不絕口:「洋兵數千,槍炮並發,所當輒靡,其落地開花炸彈,真神技也。」此時他已下了要引入西洋火器的決心,令屬下將官注意觀摩洋人「臨敵之整齊靜肅,槍炮之施放準則」。
5月16日,李秀成率主力精銳萬人在太倉聚殲上海知府李慶琛部5000人,趁勝圍攻嘉定、寶山,到5月29日,太平軍佔領泗涇,旋東進佔領七寶、虹橋、漕河涇一線,距上海縣城僅20里,同時連營30餘座,四面合圍青浦縣城。李鴻章命程學啟趕赴虹橋,迎擊太平軍。針尖對麥芒,淮軍是騾子是馬終於到了拉出來遛遛的時刻。
虹橋督戰,李鴻章躍馬而出
1862年6月2日黎明,程學啟行至漕河涇,迎面遇上太平軍數千人,搖旗吶喊、聲勢逼人。此時,程學啟營的火器還是以鳥槍、抬槍、劈山炮為主,適合平原野戰,特別是劈山炮,對步兵殺傷力巨大。程學啟將火器集中起來齊放,形成更為密集的殺傷力,又手持洋槍放倒太平軍騎馬的一名頭目,張遇春此時率隊趕到,前後包抄。太平軍退卻。事後李鴻章承認這場遭遇戰是「無意中小勝仗」。
此後淮軍和李秀成部在泗涇、新橋一帶形成拉鋸,6月7日,程學啟、韓正國率領軍進攻泗涇,李鴻章親督滕嗣武、張遇春、張樹聲、吳長慶各營於當夜增援。太平軍忠王李秀成、聽王陳炳文、納王郜永寬等深溝高壘,連營三四十里。李鴻章聽見太平軍營被吹號吶喊,先派張遇春攻泗涇,引誘太平軍迎戰。太平軍果然派出大隊迎戰,淮軍詐敗後退,伏兵以劈山炮、抬槍射擊,雙方相持半日各自收兵。
淮軍是邊作戰邊開始洋槍化的,武器裝備的西化則是軍事近代化的第一步。此前湘淮軍用的鳥槍和抬槍都是火繩槍,發射前先從前膛裝葯裝彈,再用通條搗實彈丸和發射葯,然後點燃火繩固定在擊錘上,扣動扳機,火繩落下點燃發射葯。射速慢,精度差、射程近,而且風大時藥粉會被吹散,雨天時火繩會被浸濕。而此時的洋槍雖然還要前膛裝彈,但已經是擊發槍,也叫銅帽槍。原理是將含有雷汞的引爆葯裝入銅帽內,並將其套在與槍膛相連、並且有傳火孔的擊砧上,扣動扳機,擊錘落下,對震動、撞擊極其敏感的雷汞爆炸,通過傳火孔引燃發射葯。洋槍性能及使用環境上比火繩槍優越一大截。6月17日,程學啟就帶著百人的洋槍隊誘敵。
19日,太平天國聽王陳炳文、納王郜永寬率太平軍大舉進攻,分二十小隊,直撲程學啟駐紮的虹橋,攻佔了法華、徐家匯、九里橋,把開字營團團包圍。太平軍用土石填平了開字營的外濠,猛撲營牆。開字營槍炮齊發,有時來不及點火乾脆扔瓦石,太平軍前隊死,後隊踏著屍體上,即將登上營牆時,程學啟點燃劈山炮,開門衝殺。太平軍稍退,不久又連續發動了七八次攻勢,程學啟險象環生。
李鴻章知道,開字營要是被踏破,恐怕淮軍的大好前程就要打水漂。急派張遇春、滕嗣武部支援,自己親率郭松林坐鎮殿後,搬了一把椅子坐在虹橋橋頭督戰,他後來自誇「鴻章躍馬而出,不作生還之想」,倒不算吹得太懸。可是太平軍勢大,張遇春幾個回合就撐不住跑了回來。李鴻章對左右說,去,找把刀來把他頭砍了。張遇春只好回去拚死衝殺,用排炮轟散太平軍,沖至營邊,程學啟出門夾擊,終於打退了太平軍。此戰淮軍殺太平軍千餘人,活捉200俘虜,是淮軍在上海的首個重要戰果。李鴻章得意洋洋:「此極痛快之事,為上海數年軍務一吐氣也。」


※看抗日名將岳父如何稱讚自己的女婿:滿滿的自豪與榮耀
※1941,中國最孤立無援的一年
※如果李白杜甫蘇東坡能把一生的旅行足跡標註在地圖上,結果會震驚你……
※破不掉的胡煥庸線:我國的人口布局、經濟繁榮、氣候變化都沿著這條線發展
※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海防形同虛設,海軍跑哪兒去了?
TAG:國家人文歷史 |
※威震朝鮮戰場的開國上將鄧華,後來為何沒能取得更大成就
※一場看不見的戰爭:管仲不戰而屈人之國,成就齊桓公的春秋霸業!
※秦王嬴政生世之謎,極有可能不是嬴氏子孫的他,卻成就了秦國
※中國看不上的爛地,居然被俄羅斯拿走,並仗此成就霸業,可惜
※曾國藩之子和李鴻章之子都是外交官 他們誰的成就最大
※曾國藩:若想成就一番大事業,謹記兩則天規,讓你今後的生活更順
※曾國藩派曾國荃前往上海 被他拒絕 於是成就了李鴻章
※《倚天屠龍記》中,此人武功極高,實力不輸張三丰,成就遠在郭靖之上
※香港回歸談不成就打!已制定作戰計劃,這不是清朝,沒有李鴻章
※《延禧》她不爭不搶,卻撫養魏瓔珞的兒子,逆襲成就一代君王
※《最好的我們》成就了兩段友誼,可劉昊然和譚松韻卻再無互動
※只有上海才能看到的「亞洲首演」!《不眠之夜》獲傑出成就獎
※曹操為何能成就三國霸業,他做了一件連劉備和孫權都不敢做的事!
※蕭峰永遠不會想到,自己的徒弟竟然成就了張無忌,金老早已暗示!
※同樣是外交官,曾國藩之子和李鴻章之子誰的成就更大?
※「古惑仔」成就了他,卻也因此後悔,從跑堂到明星,陳小春將人性銘記在心!
※做人不能太蘇秦,成就了自己的光鮮,揮霍了六國的信任!
※戰國初期的文武全才,成就不輸孫武孫臏,為何卻被世人不喜
※他七戰李連杰成就威名,甄子丹見他就想躲,今開豪車卻稱不會武功!
※堂堂捲簾大將軍,為何取經之後只成就了羅漢之位?原因:得罪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