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寰行中國·生生不息:恆久匠心 | 想不到,侗族人用鎚子砸出的布料如此閃耀!

寰行中國·生生不息:恆久匠心 | 想不到,侗族人用鎚子砸出的布料如此閃耀!




向村中的長者學習古老的智慧,


同逝去的親人做最後的訣別。


讓我們繼續侗族之旅,


來到被稱為「古老傳統活化石的村寨」,

走進寧靜村莊中祥和老人的晚年時光。




由國家地理與別克品牌精心製作的《寰行中國》系列第三季:《寰行中國:生生不息》6集紀錄片,

每周五

在《寰宇地理》、《寰宇客》欄目和騰訊視頻首播,點擊 閱讀原文 進入騰訊視頻《寰行中國·生生不息》專輯。


第二集 恆久匠心




「我將繼續侗族之旅。這一次,我來到一座被稱為

古老傳統活化石的村寨

——地捫村。我想知道那裡的老人是如何度過晚年時光的。」


——歷史學家喬納森·克萊門茨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


國家地理


地捫村


傳說,貴州省的地捫村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這裡群山環繞,交通極為不便,當地人幾乎完全保留了祖輩的生活方式。目前地捫村有1200人,由五大宗族組成,同一宗族的人擁有同一個姓氏和其各自的生活空間。


現在留守地捫村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兒童,年輕的父母離開家鄉,到遙遠的省份尋找工作的機會,孩子便由家裡的老人來看管照顧。

村子裡的老人

就在看管孩子和料理農活中度過晚年時光——他們

是古老智慧的守護者,只是這些智慧或許再也無法傳承下去


靛藍染色


為了深入了解「靛藍染色」這門古老的技藝,克萊門茨博士拜訪了現已七十多歲的吳氏姐妹。一見面,盛情的老人們唱起了特別的

「攔路歌」,要等到唱完歌、喝完酒之後,客人才能走進主人的房子


用來製作染料的槐藍屬植物的葉子在侗語中被稱為「Kam」。這些「Kam」加水浸泡4到5天之後,水就會變成藍色。染料還要加入蘇打和牛皮,以及令克萊門茨博士有點小驚喜的

黃酒

,才能最終完成。


用來染色的乾淨棉布需要先蒸一下使其變軟,然後放入混合染料中浸濕,再撈起擰乾,晾曬。這道工序至少要

反覆進行10到20次,直到布料變成想要的藍色

。然後拿去河裡漂洗。


如果想要富有光澤美感的布料,還需要用木槌反覆錘搗布料才行。侗族人在所有需要反覆作業的工作中都會唱歌。




歌聲響起的那一刻,


和著木槌有節奏的敲打,


我們的眼前彷彿映過了千年的時光,


無數侗族人或平淡或傳奇的生活


一瞬間照進了我們的內心,


感動著我們的靈魂。




把布料掛到高處晾曬並不是工作的結束,晒乾以後,還要把之前的工序再來一遍,因為

每做一次,布的顏色就會變得更深

。淡藍色需要5天,深藍色需要10多天,而富有光澤美感的

黑色布料,則需要20多天

的時間才能製成(圖中從左往右依次是製作時長不同的布料)。染好的布料會用來製作日常服飾或節日盛裝,也會賣給來到這裡的遊客作為紀念。




民間造紙術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人們最早就是用類似「民間造紙術」的技藝來造紙的。首先把用水泡過的一種當地人稱之為

「構皮」

的樹皮搗碎,再加入來自

獼猴桃樹藤蔓的天然膠

。喬納森手裡拿的就是「構皮」。


下一步是過篩:把「構皮」混合物均勻的在紙篩上鋪上一層,然後把它放在一邊,晒乾以後就可以揭下來了。


這種紙是用來包裹衣服和其它貴重物品的,例如侗族人在衣服上刺繡時所用的花樣(如同所示),甚至能

歷經70年的時光仍保持完整




侗寨葬禮


侗族人還因其繁複的喪葬儀式而聞名。有趣的是,村子裡到處都有體現侗族喪葬習俗的場景,你甚至可以在壁畫或是路邊看到。當地人把自己的棺材存放在倉房下面的陰涼處(如喬納森所示),因為

人們賺到一筆錢以後,會通過準備葬禮的方式來為自己的將來做打算

。人們會為自己準備一個堅實的杉木棺材,並把它保存起來,有時甚至會保存數十年。這樣,他們就能幫後人減輕一部分的葬禮負擔。


依照侗族傳統,一位老人的去世被認為是一件喜慶的事,在不到500人的夏格侗寨,前來參加潘姓老人葬禮的就有好幾百人,逝者的家人和居於各地的親戚都趕了過來。他們帶了禮物以示尊重和悼念之情,也紛紛為舉辦葬禮出一份力。


鼓樓

是侗寨里最神聖的地方,葬禮就在這裡舉行。

儀式最重要的含義是要向逝者表達敬意

:男人們負責焚香,燒紙錢,燃放鞭炮;女人們則拿來毛巾,把它鋪在棺材上。過去鋪在棺材上的是侗族傳統布料而不是毛巾,但它們的作用是一樣的:希望能讓逝者在以後的生活中使用方便。


侗族人把墓坑稱為「井」,它的角度、深度和方向都要由村寨里的

風水師

來決定。「井」要由逝者的男性親屬來挖,「井」的大小必須和棺材一致。依照傳統,

非正常死亡的人會實行火葬

,不必安放在棺材內下葬。

而壽終正寢的老人則會被安放在棺材內,入土為安


風水師也是葬禮當天的主事者。

侗族人稱整個安葬過程為「上山」

。送葬隊伍在途中會被特意安排的「拉鋸戰」頻繁阻斷,抬靈柩的人因此而無法前行。這種象徵性的行為是為了

表達對逝者的不舍之情

。而送葬隊伍繞著村子的外圍,走過的那些羊腸小道,它們都是逝者生前走過的路……








這些古老傳統所蘊含的是


一代又一代侗族英雄和先驅的智慧,


是他們創造出了


這些了不起的傳統技藝。




而現代世界對這些古老村寨中的人們


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接受現代教育的侗族小孩


在成年後就會渴望離開。




如果沒有年輕人接受口述傳承,


那麼侗族的古老智慧就有可能消失。




《寰行中國·生生不息》6月23日起在《寰宇地理》和《寰宇客》播出,騰訊視頻提供全片在線觀看。《寰宇微視》欄目每周五將為您深度介紹《寰行中國·生生不息》迤邐獨特的少數民族風情,和克萊門茨教授一起探尋獨特的儀式和節日……


點擊

閱讀原文


在線觀看《寰行中國·生生不息》





熱門視頻




  • 《寰宇少年》| 封面中哪條路的方向不同?好的,你答錯了!



  • 《寰行中國》第三季《寰行中國·生生不息》今日震撼首播



  • 《寰宇微視》| 北京驟降的氣溫向我們提問:誰能在冰期中存活下來?



  • 夢想改造家 | 英國工程師爆改200年老風車


合作、轉載請聯繫ngcinfo@natgeo.com.cn


國家地理合股企業(National Geographic Partners LLC,簡稱NGP)是國家地理和21世紀福斯的合資企業。自國家地理成立129年來,一直將探險和探知世界為核心發展理念。如今,NGP將覆蓋全球的國家地理電視頻道與國家地理雜誌、新媒體,品牌授權,以及體驗娛樂等資源全面整合,旨在把更多、更新、更深入的訊息分享給公眾。目前,國家地理通過45種語言,觸及遍布全球171個國家,超過7億3000萬人。與此同時,NGP每年會將收益的27%回報給非營利組織——國家地理學會,用於支持科研、探險、保育和教育等工作。


長按二維碼 關注

國家地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國國家地理頻道 的精彩文章:

《寰宇少年》| 封面中哪條路的方向不同?好的,你答錯了!
《寰行中國》第三季《寰行中國·生生不息》今日震撼首播
封面中哪條路的方向不同?好的,你答錯了!
匯聚國家地理紀錄片精華,你想看的大場面、大製作都在裡面
《寰宇微視》| 北京驟降的氣溫向我們提問:誰能在冰期中存活下來?

TAG:美國國家地理頻道 |

您可能感興趣

《寰行中國?生生不息》紀錄片榮獲威尼斯國際電視獎金獎
探尋國寶的「身世之謎」 別克寰行中國之旅開啟新征途
又一段神奇之旅 2018「寰行中國」別克?中國文化之旅探尋中華文化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