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厭離不是修行,請不要以厭離為榮

厭離不是修行,請不要以厭離為榮

厭離不是修行,請不要以厭離為榮

本文轉載自:一念行者的博客

問:

為什麼我的心越來越淡漠了呢?孩子很好,家人也很好,可是我越來越覺得內心深處不想說話,對任何事情沒有激情,都覺得了無生趣。因為這種厭離心也會讓我對人事物沒有更好的耐心,我覺得自己好像變成了一個非常無情的人。

答:

1

當我們的修行是從厭離開始的,是從對治切入的,而不是從正知正見和具備正知正見開始的,那麼,修行到後面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例如,假如我們執著於身體,教授師們就叫我們觀察身體的臟、不凈、污穢充滿等,如果我們執著於某種慾望,則讓我們努力找出那種慾望的更多的壞處,從而讓我們放下、不執著。基於這種教導而修行,修行到某一程度,我們就會出現厭離世間,覺得什麼都沒意思,從而悲觀消極,因為我們的心裡發現和收集了太多的事物不好的一面了。

嚴格地說,這種方法並非智者佛陀的真正教法,而僅僅是世間一種簡單的厭惡療法。這種修行模式,不應被廣泛地應用和深入地教導,最多只短暫的或小小的應用一下即可。像某種葯,雖它可能對對治某種疾病或癥狀看起來還不錯,但不可大量、長期服用,因為那樣,其副作用會非常明顯,以致最後服這種葯本身就變成了一種病。同樣的,我們採用厭離、對治式的修行,情況也是這樣。不可普遍、長期那麼做,否則,它的負面效果——新的問題就顯現出來了。如同許多修行者所正在經歷和感受的那樣。

厭離、對治式的修行,往往讓人舍一取一,讓人從一邊跑向另一邊。不管你離一邊跑向另一邊有多遠多深,你的修行或工作還只是在二元里進行。只要是在二元里進行,你就別想有真正的解脫。對二元工作的深入,只能導致更大的矛盾或衝突,這點遲早會顯露出來。這樣做也許開始你會嘗到一點點甜頭,掩蓋一點點你過去的痛苦,但那不過是用新的毒藥代替舊的毒藥。整體來說對我們並無真正的益處,遲早二元的毒性會再次發作,並讓你再次跌入苦中。一些修行者後期修行出現悲觀、消極、冷漠、抽離等,就是這種二元性毒素再次發作的表現與證明。

2

在世間,人心反映的一切皆是幻象,但試圖離開它,奔向另一方——這種思維及運作模式的修行、做法及找尋,仍然是幻象和追逐幻象,而不是停止製造幻象或止息幻象。作為一名修行人,如果我們的心還在厭離什麼,那說明,在深層里,我們的心還在執著什麼。正確適當的修行是沒有厭離感的,若有厭離感,一定還有壘塊在我們內心沒有融化,還有幻象在我們心裡沒有消解。

在修行的過程中,即使我們未採用厭離對治式的修行,但因我們看透了一些事情,因我們看見了自己的抓取、造作與執著的內心習性反應,我們也會比過去安靜與沉著許多。相對於過去我們不停地向他人要愛、要讚美、要認同的階段與過程,我們是會變得比較安靜,獨自,不再那麼強烈地依賴或攀緣外物,但這種情況只是輕鬆、只是安靜、只是喜悅,是沒有厭離、消極或冷漠感的。如果你有,是你內在的還未洞見的什麼讓你產生了這個反應。

不管採用哪種方式的修行,只要我們內心還有取與舍、冷與熱、是與非、對與錯等,我們一定還會有苦與樂。如果是這樣,我們就根本還沒有解脫。如若是這樣,那說明我們還沒有真正踏上修行的路,我們只是在二元里從一邊跑到另一邊。而修行不是從二元里的一邊跑向另一邊,而是徹底的跑出整個二元,乃至讓整個二元的兩邊同時化掉,像從一場夢中醒來知道那夢裡的事物不是真的一樣。在修行中,當我們產生這樣那樣的情緒變化,一般是二元的邊界還沒消掉的緣故。對這種內在隱微的邊界,需要我們在極為安靜、極為覺知的情況下才能發現和識別。

修行之途,若你感到自己是冷漠的,你內心一定還有沒化開的冰,還有堅豎著的牆,還有不可觸摸、不想觸摸的陰暗地帶的存在,深入內觀,發現它們,覺察它們,消化它們。只要它們還在,你外在就會感到冷漠或抽離。值得一提的是,修行不是抽離,乃是融化所有的纏縛與抽離。抽離和纏縛是兩邊,只要你沾上這兩邊任何一個,說明你還在二元里,還在幻象中,沒踏上真正的修行路,沒站在真正的平台——真正的道場上來修行。

3

紮根於正知正見的修行。紮根對自我或事物本質的認識。不能僅僅採用厭惡等對治式的修行。那樣做的後果,就是人們到最後會:要麼愛憎分明,充滿戰鬥性,像鬥雞中的雄雞一樣的活在世間;要麼悲觀、消極、冷漠、抽離,蔫了下去,像烈陽下敗了的花、被閹的動物或大病中氣息微弱的病人。正知正見的修行人不是這兩種。

冷漠是自己內心還沒有處理的感受,還沒有暖化的堅冰,還沒有覺察的故事。在修行中,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冷漠或抽離,來正視自己的這種感受,來暖化自己的這種感受,深入探究那還包裹在這一團感受中的故事。理解自己內在的寒冰地獄——像剝洋蔥,當我們的修行剝到那一層了,請不要逃避。走進自己的寒冰世界,理解和救護自己內在的眾生。修行就是來干這些事的,請耐心些,堅持些,冷靜些,溫柔些。

你的心沒有清空的任何故事,在你的日常生活中都會反映出來,我們的種種感受,就是那個顯示與提醒。每一個感受後面含著一個故事,請注意體察那感受,了解那故事。現在你感覺到冷漠,不想說話,了無生趣,沒有激情……修行的契機來了,修行的課題來了。這些泊來的雲,這些降下的雨,是讓你來認識你內在的宇宙及其現象的。藉由對這些現象的認識,走近那宇宙,看見那宇宙,以那宇宙而存在。

哪兒有纏縛,哪兒就有解脫;哪兒有迷惑,哪兒就有開悟。藉由我們自己內在出現的這些狀況,覺察自己內在的冰,了解自己內在的壘塊,內觀自己內在的星球,了解那各個星球上的種種情況……解放和柔軟自己,從這裡開始。請作為宇宙覺性意識醒來,看自己內在的世界。像佛認識佛自己,如此認識你自己。

4

諸佛是不厭離世間的,當在我們的修行中還存在著某些厭離,請記住,那是我們還沒修行到家,還沒走完諸佛走過的路,還沒有來到佛的面前的緣故。那麼,請繼續。是佛的弟子,就應追隨佛到最後。佛是什麼樣,我們就應該是什麼樣;佛怎麼生活,我們就該怎麼生活。若不然,如何稱為佛弟子呢?

厭離不是修行,只是修行的出發。在修行中,請別以厭離為榮耀。凡事,並非你越厭離就越好,而是你越熱愛越好,但熱愛不是粘著。厭離是走去,熱愛是回來,請回來。如果你只走去而沒有回來,你的修行是不完整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彎回來的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彎回來」是愛的代名詞,請彎回來,愛上一切。世間所有的一切,沒有什麼是不值得你愛的,大凡還有你未愛上之物,那是你的修行還未完善之處,請在那兒用功。

修行者,了解物,是解脫於物的根本;理解人,是解脫於人的根本。來通過了解和理解,從一切人與物的世界中解脫。因為了解,一切事物不再是問題;因為理解,一切人不再是問題。修行人兒,諸佛不厭離世間,若你厭離什麼,從那厭離處長出一朵蓮花來。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藏法門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淺談地藏法門的修證初步次第
07.五種「爾時」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
夢參長老百歲晉三華誕
說錯一句話的果報
06.「如是我聞」的意思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

TAG:地藏法門專弘平台 |

您可能感興趣

學道學佛想要有成就,沒有厭離心是絕對不可能的!
厭離娑婆,要厭離全面的娑婆
南懷瑾老師:學道學佛想要有成就,沒有厭離心是絕對不可能的
《陳情令》最美的角色,不是江厭離,不是溫情,是戲份最少的她!
本以為魏無羨紅衣夠驚艷了,直到看見江厭離的紅衣,美到不敢認!
魔道祖師:金子軒看不上江厭離,魏無羨看不過揍了他一頓
不喜歡說再見 5個討厭離別的生肖
真香?我金子軒,就算從金陵台跳下去,也不會娶江厭離為妻?
《魔道祖師》魏無羨可以讓溫寧復活,為何不用同樣方式救江厭離?
怎樣厭離這顆煩惱的心
討厭離別,卻從不阻止離別的三個星座
魏無羨向江厭離請教情感問題,他口中喜歡的人究竟是誰?
《魔道祖師》:她的善良出乎我的意料,簡直是太明理了,不是江厭離!
《陳情令》江厭離喜歡誰?她最後有沒有和心愛的人走到一起?
金子軒:我就算當老光棍也不娶江厭離,誒我媳婦兒真好
同樣是「替死」:李常茹碧瑤還好,看到江厭離:眼淚都不值錢了!
魏無羨被人稱為家僕之子,江厭離怒了,江澄卻深以為然
錦覓我認出來了,卻沒認出江厭離師姐,當年這部劇真是藏龍卧虎啊
魔道祖師,江厭離在魏無羨心中到底有怎樣地位?沒子軒他早就上了
國漫里結局非常虐心的情侶,江厭離金子軒雙雙死去,而他生死別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