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美國急於退出「巴黎協定」是陰謀還是科學 全球氣候變暖有多可怕

美國急於退出「巴黎協定」是陰謀還是科學 全球氣候變暖有多可怕

最近,美國純商人出身的總統特朗普先生完全不按套路出牌,一副不會玩牌的樣子,搞得各國領導人甚是頭痛。2017年特朗普已決定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引起全球國家的一片唏噓,特朗普要退出的原因很簡單,氣候變暖完全是個騙局,或者他認為美國人承擔的工業削減風險與其他國家承擔的有限責任差距過大。然而,就在2017年6月27日也就是發文當天,中國在第十一屆達沃斯論壇上再次強調,中國將繼續承擔更多的維護和改善國際氣候健康發展中做出努力,可謂是又一次狠狠的打了特朗普一巴掌。

2015年12月12日才簽訂的協定,才一年多就被地球村村長否定,氣得環保人士要跳河,又擔心污染水質,不利於環保,就沒跳了,只在河裡洗了個澡。特朗普的退出協定,已經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信號,那就是美國重回孤立主義。也就說美國不再想當世界警察了,世界發生的那些破事不想管了,美國利益第一。

先不去討論特朗普的事,這個人花樣太多,如同最近的天說變就變。先來說氣候的事,關於溫室氣體呢,科學家已經搞清楚了,二氧化碳,水蒸氣,甲烷等都是溫室氣體。幾億年以來,植物微生物通過光合作用把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變為有機物,動物又通過植物獲取營養,於是二氧化碳被轉變為有機物在生物體內儲存起來。生物死亡後被掩埋在高溫缺氧環境下變為石油煤炭天然氣,儲存在地層里,幾億年沒去動過。自工業革命開始,人類大量使用石油天然氣煤炭在短短兩百多年裡將幾億年儲存的碳氫化合物消耗一半以上,使得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急劇升高。相當於給地球加了條被子,勢必會引起地球氣溫升高。地球氣溫升高好不好,好,又不好。

在地質年代,地球冷暖交替,有時候,地球寒氣逼人,全球大部分地區終年冰雪覆蓋,動植物無法生存,只有在低緯度地區生存,海平面比現在低一兩百米,陸地面積大大增加。這就是所謂的冰期。有時候,地球溫暖濕潤,所有的冰雪都融化了,到處是茂密的森林草原,整個地球生機勃勃。這就是所謂的間冰期。冰期與間冰期轉換時間起碼有幾百萬年,怎麼發生的,科學家還沒有定論。現在我們所處的地質年代是第四紀大冰期。從200多萬年前開始的第四紀大冰期細分的話又可以分五個亞冰期。亞冰期相對於大冰期來說,氣候相對溫暖濕潤,但又比間冰期寒冷乾燥些。據說間冰期年平均氣溫比現在高4度以上。我們現在所處的是第五亞冰期,是從11000年開始的。第五亞冰期什麼時候結束以及接下來繼續第四紀冰期還是進入第四紀間冰期,誰也不知道。

從11000年開始的第五亞冰期裡面,氣候不是一成不變的,其中經歷了多次波動,氣溫波動幅度有1——2度左右。我國著名的地理學家氣象學家物候學家竺可楨根據中國古代典籍及其他資料寫了一篇5000多字的論文《中國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震驚了全世界。

與歐洲氣候專家們通過分析鑽取自格陵蘭島冰川冰芯柱氧-18同位素取得的結論有驚人的一致性。竺可楨先生認為:在我國五千年中的最初二千年的年平均氣溫比現在高2度。以後有一系列波動範圍1-2度的上下變化。在每400-800年的期間里又可以劃分出以50-100年為周期的小循環。溫度波動範圍為0.5-1度。

竺可楨先生通過考古發掘發現,在河南安陽的殷墟(即商代時期,距今3000多年)發現竹鼠、麞、水牛等動物遺骨,這些亞熱帶動物現在已不存在於河南了。山東歷城的龍山文化遺址則發現了竹子,而現在山東已經不適合竹子的生長了。再就是唐朝,楊貴妃是愛吃荔枝的,她吃的荔枝哪裡來?從廣東空運?靠馬運送?西安到廣東的直線距離就有千多公里,就別提那些羊腸小道了。事實上楊貴妃吃的荔枝是四川產的。唐代西安曾經能種柑桔,而且結果成熟了,現在呢,陝西人都不知道柑桔樹是啥樣。

現在年平均氣溫與一百年前相比,大概升高了1度左右,即使考慮到溫室氣體大量排放而引起的溫室效應,其上升幅度還是在正常範圍之內。即使再升高1度,也不過和三千年前的氣溫一樣。

氣溫上升對全球有什麼影響呢?

第一,高緯度地區永久凍土帶退縮,森林草原進一步向高緯度地區擴展。宜居地帶擴大,農作物種植面積擴大,玉米水稻等農作物產量提高。

第二,冰雪融化面積增大,冰川退縮,海平面升高。可能改變水汽輸送途徑,乾旱地區更加乾旱等,也可能幹旱地區降雨量增多,雨量豐沛地區降雨量減少。

第三,海平面上升會導致陸地面積減少,海水入侵導致沿海地區土地鹽鹼化。沿海城市面臨被水淹危機,工農業生產受到影響。全球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低海拔地區,對人類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還有一個可能的後果是全球降溫,引起大災難。因為原本封存在陸地的大量低溫冰雪融化後進入海洋,隨洋流進入低緯度,會引起海水溫度下降,水汽蒸發量減少,大氣從海面獲得的熱量減少,大氣運動異常,氣溫變得寒冷乾燥,降水減少等。由於世界人口布局工農業生產布局是在最近兩百年形成的,只能適應近兩百年氣溫的變化,一旦氣溫升高或降低幅度超出適應範圍,對人類生產生活造成巨大影響。雖然,自然變化人類阻止不了,但人為因素是可控的。再說減少碳排放不僅減少了溫室效應,還降低了空氣污染。人類應該生活得更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哆啦兵哥哥 的精彩文章:

中東大國一夜巨變:沙特王儲被廢黜 特朗普反擊卻被盟友聰明利用
美國曾「送」中國一水下大殺器 專獵殺核潛艇 對手根本無處可躲
印度空軍詆毀梟龍不堪一擊 巴鐵反手就擊落無人機

TAG:哆啦兵哥哥 |

您可能感興趣

地球氣溫究竟是在變暖還是變冷?科學家:冷暖自知!
人造地球遮陽傘,能減輕全球變暖問題嗎?科學家說窮人更易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
科學家如何看待全球氣候變暖?
全球氣候繼續變暖,科學家:一半動植物或將永遠滅絕!
全球變暖危機迫在眉睫,科學家找到新辦法,有足夠的鹽即可
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美科學家實現對反應精準操控,已超出人類認知
科學家研發奶牛抗嗝疫苗,只因其打嗝會增速全球氣候變暖
北極永凍土中隱藏著大量的汞,科學家:全球變暖可能會釋放出它們
太陽的活動周期呈下降態勢!科學家稱這可能會讓地球變得寒冷!
蝸牛真的很能睡嗎,到底能睡多久,科學家為你揭秘
為了轉變氣候變暖問題,科學家的一些解決方案,規模夠大,夠瘋狂
靈魂出竅是否真的存在,一直都是科學家爭論已久的問題
科學家紛紛抨擊地球「變暖說」,而是正逐漸變冷和變濕潤
若大腦被完全開發,人類將變得多厲害?科學家給出答案
為什麼這麼多人不喜歡科學巨匠霍金?他背後有多少秘密你是不知道的
科學家:氣候變暖導致北極出現偏移
美國科學家稱缺乏「習得性味覺厭惡」防禦機制是恐龍滅絕的重要原因
科學家們預計如果環境再被破壞下去,地球將有可能大規模火山噴發
科學家稱隕坑中可能有火星生命存在,它們不是我們想像的小綠人
荒漠變綠洲,是魔術還是科學?遭多方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