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一句,語出《荀子·大略》。荀子指出,是否尊重教師,是一個國家盛衰的晴雨表。不僅如此,荀子還通過反面的說明,以突出正面的意義:「國將衰,必賤師而輕傅;賤師而輕傅則人有快,人有快則法度廢。」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

國家在走向衰敗時,必然會輕賤老師。老師被輕視,社會失去了約束力,人人放縱自己的情志慾望,法律就會成為具文。荀子這一說法的提出,既立足於豐厚的傳統資源,又有他個人獨具特色的詮釋。

尊師在中國有著悠遠的歷史。最早在《國語·晉語》中,就將師與君、親並列,看作是百姓萬民的根本,倡導要將這三者同等對待。在《禮記·學記》中,則有「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學」的說法。而教學的主導是教師,教育工作需要教師來實現和完成。由教育的重要,進而強調要給予教師崇高的禮敬。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

先秦諸子百家儘管在如何治療社會亂象上開具的處方不同,但在尊師上則完全一致。道家的創始人老子說:「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墨家的創始人墨翟強調,弟子後生對於老師,應當「修其言,法其行,力不足,知弗及而後已。」在法家著作《管子》一書中,收錄有《弟子職》,詳細規定了學生對老師恭敬的態度和服侍的禮儀。雜家代表作的《呂氏春秋》,更有專門的《尊師》一章,認為無論是什麼人,無論是富貴還是貧賤,尊師都是義務,是使命。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

作為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對先秦諸子尊師的思想做了集大成的闡釋。他進一步將「師」與天、地、君、親並列,最早提出了「天地君親師」的序列:「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無天地,惡生?無先祖,惡出?無君師,惡治?」在他看來,天地是生存的根本,祖先是族類的根本,君師是政治的根本。沒有天地、祖先和君師,就沒有人的存在,沒有天下的太平。禮儀的意義,在於它通過敬祀天地、尊崇祖先、推重君師,以樹立它們在人們心目中的神聖感和權威性。

荀子高度尊崇禮法,認為老師是禮法的守望者,是社會秩序的看護人。他認為學習就是要學習懂得禮法,遵守禮法,而老師,就是以身作則、以己示範的人,是禮法的代表者和體現者。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

在荀子看來,如果沒有師教,不懂得禮法,一個人即便有其他能力,也只能偏離正道,流於匪辟。如果有智慧,就會偷竊;如果勇敢,就會搶劫;如果有才能,就會作亂;如果明察,就多奇談怪論;如果善辯,就會大言欺詐。相反,一個人要是有了老師,懂了法度,有了準則,知所行事,再具有智慧、勇敢、才能、明察和善辯,就會是另一番風景,成為社會的正能量。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精闢總結了中華民族尊師的思想淵源,也對此後中國社會尊師重教風習的形成,起了至關重要的推進作用。它既是我國古代社會尊師傳統的提煉,也是鑒察歷代政治得失的一個重要指數,今天依然是我們社會文明程度的風向標。(作者徐梓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國學經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童蒙文化專業委員會會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不喝心靈雞湯 的精彩文章:

《弟子規》——藏在弟子規背後的故事
解讀「人」字!人真的無法完美嗎?

TAG:我不喝心靈雞湯 |

您可能感興趣

教師需知道「國將興,必貴師重傅;國將衰,必賤師輕傅」的後兩句
朱永新: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朱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