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Hi-Fi發燒設備一分錢一分貨 真是這樣嗎?

Hi-Fi發燒設備一分錢一分貨 真是這樣嗎?

耳機發燒友的圈子裡很多人似乎都信奉「一分錢一分貨」這句話,這並不是不可以理解的——拋開那些純做外觀設計或新銳技術的廠商不談,不管是音箱還是耳機,那些被認為是Hi-Fi定位的產品,肯定是用價位來分開高低檔位的。這樣,就能夠最大程度減少消費者的疑惑。



一般來說偏重於Hi-Fi定位的那些耳機產品,它們的廠商都很清楚其受眾的需求,所以不太會在聽音體驗以外的地方下過多的力氣。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價格確實代表著音質高低。這讓人們只需要對比價格,就能很輕易地理解這些產品的音質表現檔次了。


不過我們要知道,Hi-Fi設備可不僅僅只有耳機而已,耳放、解碼器甚至是線材、轉盤機還有很多很多更加高端、神秘的東西,它們一起構成了高深莫測的龐大玄學。

到了這些設備上,很多人認為一分錢一分貨的定律仍然有用。


真的是這樣的嗎?科學家們似乎已經得到了結論——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真相或許是這樣

美國聲學學會下屬的雜誌最近刊登了一份研究報告:科學家們通過數種手段來衡量一系列耳機產品的頻響範圍,嘗試弄清耳機類型、價位、頻響範圍之間究竟有沒有任何的關聯性。


然而他們得出的結果是:


「實驗結果表明,產品價位和頻響範圍,以及任何能夠客觀衡量的音質要素都沒有關係。」


這個結果可能會讓不少人感到難以接受,但事實是很多年來一直都有人去做類似的實驗,並且得出類似的結果。越貴的發燒設備不一定就越好,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有人給出這樣的結論了。


早在1994年的時候,美國音頻工程學會就有研究者發表論文,稱想要通過實驗來確定人們看得見某種音響產品與否,和他們對這些產品的音質的評價有沒有直接聯繫。

最後的結果是,聯繫確實存在。


研究者得出一種結論說這是所謂的「證實偏見」現象。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覺得某種事物看著很高端,或是我們知道這東西很貴,那我們對它的質量的印象就會被渲染加強。


如果說「一分錢一分貨」這個準則在Hi-Fi耳機那裡還算是好用,畢竟每個廠商在推出一套耳機產品線的時候都會有意將規格做出明顯區別,以在價位上將它們顯著區分開來。然而這句話到了其他設備,尤其是線材這邊,那可就不一定適用了。


如果偶爾關注,我們會看到很多人會盛讚高級的音頻線材,比如「聲音被打開了」,「解析度進一步提升」等等。


然而問題在於,線材作為傳遞信號的媒介,它對音質的所謂影響真的是太「玄」了。

著名的超自然現象打假人詹姆斯·蘭迪曾經提供100萬美元,只要有人能明確證明一條價值7250美元的頂級音頻線究竟好在哪裡。結果我們也想到了,沒人能拿走這筆錢。


我們經常會在網上看到兩種同類型的音響設備的AB對比,以此來評判它們之間的優劣或差異。然而當這些對比一旦來到盲聽測試的領域的時候,很多發燒大牛卻都露怯了。在看不到自己用的究竟是哪一款設備的情況下,聽不出來就變成了經常發生的事情。


甚至網上還曾經有流傳說,有人拿一條頂級的發燒線和一條廢鐵做成的「音頻線」拿去給老資格的發燒友們盲聽對比,結果答案根本沒法統一,認為後者音質更出色的大有人在。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在這一小節的第一段中提到的那次實驗在技術含量上已經遠遠超出了盲聽測試。為了得到儘可能客觀的結果,科學家使用了一種經過聲學建模特質的人造頭部,以及一雙內置麥克風的人造耳朵。這樣就能得到更貼近真實情境,卻又能排除人的聽音傾向等主觀感受了。

不過有一點需要說明,那就是科學家們其實還是發現了一些顯著的差異,比如入耳式耳機的低音響應比貼耳式耳機或耳罩式耳機更好,而貼耳式耳機的頻響精度是三類耳機中最差的等等。


然而不管怎麼說,音頻設備的價格都不能很準確地反映出品質來。



有些規矩還是要講


仔細想想,我們也可以理解這些研究得出的結果。拋開耳機本身不談,至少從本質上說,解碼器就是進行數模轉換,耳放則是放大信號,而線材當然就是傳遞這些信號了。


只不過這些信號在轉換、放大和傳遞的過程中,完全無損只是理想情況,聲音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影響發生變化是難免的。而這,很大一部分就促成了大行其道的玄學,以及音頻設備的選擇困難。


所以在很多情況下,價位確實並不直接和音質好壞掛鉤。


再者說,聲音好不好聽也是個非常主觀的概念。如果運氣好,挑著了一個適合的設備,那就再好不過了。如果聲音不滿意,再往上花錢也不一定能解決問題。


值得說明的是,這並不代表你在選購設備的時候就完全沖著便宜的去買,因為高價位本身就有高價位的理由在,比如做工、用料、售後等。


這般投入,究竟能得到一個怎樣的聲音呢?說「聽過才知道」似乎太不靠譜,但對很多發燒友來說,那才是魅力所在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nbeta 的精彩文章:

微軟正在使用4億台電腦構建一個智能殺毒軟體
英特爾SSD 545s固態硬碟採用64層3D TLC快閃記憶體

TAG:cnbeta |

您可能感興趣

設備並不十分重要,大咖用iPhone4都能拍成這樣
真相在這裡!為啥這款VR設備這麼火,3W價格的新一代Insta360 VR全景攝像頭還被作為寵兒
iPhone XS缺乏新意,也許你該拿一萬元換這些設備體驗下
谷歌神秘設備跑分出現,這就是首批Fuchsia設備?
蘋果設備跑分比拼,iPhone X的表現只能說湊合吧!
iPad Pro還能這麼用?搭配這些硬體設備,秒變筆電
iOS也有剋星 一款能解鎖所有iPhone的設備
作為 MacBook Pro 的用戶,你覺得這款設備最大的瓶頸在哪?
「九九八十一」,蘋果的《三分鐘》拍攝設備不只有iPhone X
「封閉」一如既往,HomePod若只兼容蘋果設備,恐怕不好賣
一款「打Call模擬器」,能讓你翻出吃灰已久的VR設備
三星發布「摺疊手機」後,Google 第一時間給這些設備提供了解決方案
三星Bolt是一款經過Wi-Fi認證的5G熱點設備
蘋果:iOS設備密碼忘了,要這麼做
新版iPod Touch評測:這是一款過時的設備
VR已涼?網易不信邪,新遊戲上架Steam,沒有一萬元設備還玩不了
這些最像Surface Phone的設備,你選哪個?
poln Aladdin 吸頂燈:不僅是燈,還是一款影音設備
N Switch Lite是一款體積更小,更便宜的設備!
Google 砍掉兩款平板設備,它不想再與 iPad 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