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北大、復旦、哈工大等12位校長聚齊,他們眼中未來大學長這樣!

北大、復旦、哈工大等12位校長聚齊,他們眼中未來大學長這樣!

點擊上方「社會科學報」關注我們哦!

關注

面向2030的教育現代化,中國一流大學需不斷深化治理結構改革,構建完善開放式的一流大學創新網路,保持與國際教育和創新網路互聯互通。近日,由浙江大學承辦的「一流大學建設系列研討會-2017暨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在杭州舉行。此次會議的主題是「暢想一流大學2030」,國內十二所高校的校長共聚浙江大學,共同探討了未來建設一流大學的機遇與圖景,深入探討一流大學創建的戰略與進路,並就一流大學創建過程中的諸多理論與實踐問題形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識,提出了多個有價值的建議,發起並通過了「面向2030的一流大學創新網路合作倡議」。

原文:《大學校長探討一流大學建設:以開放理念融入世界高等教育潮流》

本報特約記者 黃雲平

未來大學會發生哪些變化

開放辦學是未來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已經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基本特徵和戰略選擇,也是國家「雙一流」建設的基本要求。高校應在全球合作共贏的生態圈中承擔更大責任,為實現高等教育強國、科技創新強國目標和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以及為人類社會進步和文明發展做出卓越的貢獻。

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認為,中國大學在過去二十年的發展非常迅猛,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如SCI科技論文數和科研經費均增長了十倍左右。與此同時,國內社會對大學的期望也很高,對大學在人才培養、學術研究等方面的貢獻度評價並不正面。他認為,中國大學的教育必須能夠關注並適應國家未來的發展需要,形成適合自身特點的教育教學、學術研究、大學治理等方面的發展模式,既要能解決中國的問題,又要能解決世界的問題。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指出,當前大學存在著國際化是目標還是路徑的模糊問題,存在著「好」學生必須要出國、「好」老師必須來自國外、「好」成果必須在國外發表、評價「權威」必須在國外等突出問題,導致我國大學優質生源、師資流失的惡性循環,造成了評價中國問題依賴所謂的國際前沿。構建中國知識體系依賴所謂的世界名刊、構建中國評價體系依賴所謂的海外專家等不良後果。他認為,中國的大學必須不斷地進行自我改進,服務國家戰略,才能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指出,大學當前面臨的挑戰主要是大學與社會發展脫節。隨著互聯網的出現和信息經濟的發展,大學不再是社會的引領者,很多新技術不是來源於大學校園內,而是來源於大學校園外。如最近很多顛覆性或改變產業形態的技術、思想都不是從大學裡產生。社會上一些科研組織在學術研究水平上不低於大學,一些企業的研究院也在從事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因此,大學應致力於做一個引領社會的機構,產生思想並著眼於社會的未來。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認為,未來社會和高等教育將發生許多重大變化:一是在大學生教育上,將呈現出課堂授課時間佔比越來越小,社會實踐、創業體驗等時間佔比越來越大的趨勢。二是在大學管理上,文化教育影響更加明顯,現在大學領導層都是從海外迴流,管理哲學將產生變化。三是國際政局動蕩,令全球經濟環境增添不明朗因素,教育與學生的流動性將受影響。四是由於現代科技、通訊的快速發展,跨國界的互動與影響越來越頻繁。對此。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也有類似感受。他認為,創新全球化加速基於知識的創新型經濟轉型,創新協同化催生了科技集成的全鏈條創新格局,創新網路化則塑造資源匯聚的開放式創新體系,如紐約「東部矽谷」發展計劃就是典型案例。教育資源的跨境流動共享已成為新常態,高等教育呈現出更加開放的格局,比如培養模式的改革、教學方法的創新、資源體系的開放、辦學空間的拓展等方面。

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丁雪梅指出,當前的大學面臨人類、社會和個人發展等三大挑戰。面對這些挑戰,未來的教育必須超越功利化,站在生存和發展的高度去變革和發展,去適應和服務經濟、社會、環境和個人的可持續發展。2030年的中國高等教育將解決滿足本國需求與應對全球挑戰之間的平衡問題,形成更具適應性和創造力的戰略與組織創新機制,在創新創業教育、精英人才培育、全球學術引領、產學協同創新等領域表現卓越。

從系統工程走向文化自覺

與會者就一流大學的本質屬性、重點內容、發展方向等普遍性問題展開了討論。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在發言中指出,大學的根本任務在於人才培養,一所偉大的大學要回歸教育初心,以人才培養為本,以本科教育為根。他特彆強調要鼓勵創新,讓創新創業戰略成為一個長期的戰略,產生「創新促進創業、創業帶動就業」的良好效果。要推動融合,讓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模式發生深度的耦合,使現代信息技術真正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助力。

林建華建議在建設一流大學過程中關注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對接「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建立觀察世界的中國學術視角,產生更多研究世界的新理論、新思想。二是關注中國健康問題,集中醫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等各學科智慧和力量,共同解決中國健康這一世界性的問題。三是推進「雙一流」建設必須以綜合改革為抓手,結合綜合改革中教育教學、人事體制、學科調配等內容統籌推進一流學科建設和一流大學創建。四是在未來應建立基於中國或東方文化基礎之上的大學。

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認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核心是育人、學術、文化,重點內容是抓一流的育人質量、一流的學術成果、一流的社會貢獻。現在中國的大學沒有解決學生心靈的問題,必須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追求「德才兼備、全面發展」以及「真善美」作為所有師生的共同追求。

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呂建建議,一流大學建設要從系統推動的工程化的手段轉變為一種文化的自覺。一是優化結構,要有綜合一盤棋的思想,把整個大學的體系結構設計出來。二是轉換動力,把外在的價值觀、指標的價值觀轉變為內涵式的價值觀。三是變化速度。我們不必追求相關論文數量要成為世界第一,而應在現有基礎上做好區間調控、定位調控,歸心、歸位、歸本源。國家「雙一流」建設必須在機制、模式、效益上著力,核心是要引領高等教育新常態,重點在自主辦學權、改革評價方式上進行突破性探索。

與會的校長們圍繞面向2030創建一流大學的願景,深入交流了本校建設一流大學的實踐經驗。香港大學校長馬斐森以本校經驗為例,認為國際化是大學為學生提供機會的核心使命,大學需要提供國際化的教育經驗,包括提供國際課程、國際化校園、全球化思想的領導者,建立跨機構和跨洲際夥伴關係。在創意方面,大學需要培養具有創意性的前瞻性人才,創造新知識的合作機會,如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等。

吳朝暉提出,要構築開源的思想文化高地,塑造開放共享的知識和文化源頭,讓大學精神和思想文化輻射提升社會文明。尤其是要努力完善互聯網基礎設施和配套政策,實現校內外多重網路的鏈接互動和資源共享。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563期第4版,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歡迎轉載原創文章。如轉載,請在文章前註明:本文首發於社會科學報。

做優質的思想產品

社會科學報

微信號:shehuikexueba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道德價值是否能獨立於人類的評價態度?社會科學報
「長臂管轄」,外交天團的「新詞」和金句都在這,你還知道哪些?
東北地區財政非「斷崖式下跌」
黃仁偉:中國智慧助推「一帶一路」建設
「莫氏擁抱」遇上特朗普握手,誰才是最後贏家?

TAG:社會科學報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大學實力榜前十齣爐,哈工大8,武大遭遇滑鐵盧,中科大7
最受華為青睞的大學,浙大排3,哈工大排6,這所211大學第1
中國15大「船舶與海洋工程」強校:交大、天大、哈工大在列
我國發展「最快」的12所大學,哈工大、上大、深大、同濟升級
最新國內大學排名!哈工大跌至第八,中科大僅第七,第六太意外
QS中國大學排名前10,華東五校很搶眼,哈工大逆襲成黑馬!
大學高端人才培養排行榜,浙大超過南大,哈工大超過南開
2018年大學新排名!哈工大跌出前十,南大第五,第十不靠譜
大學實力排名!前五名不見北大身影,哈工大位列第二實至名歸
厲害了!哈工大入圍亞洲大學100強,快來看看有沒有你的母校?
2018工科大學最新排名,中科大名列前茅,哈工大無疑第五,前10讓人驚訝
2019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亞太地區大學排名,清華第一,哈工大僅68
世界大學法律專業榜單,北大清華名列前茅,哈工大和上大榜上有名
國內工科大學排名更新!哈工大重回前五,第二太意外
東北最強大學實力超過哈工大吉大的加總,現拆分出2所985?
各種大學排名,哈工大嚴重退步了?浙大真的被高估了?
河東打造「五個中心」!將對接浙大、哈工大和中科院等院校……
國內大學綜合實力排名「大變」!哈工大升至第七,第八太意外
哈工大在校生研發小衛星「阿斯圖」 或將在2020年發射
雙一流大學前十強出爐,清華北大穩如泰山,哈工大未入榜引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