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陽明教育:項羽為什麼敗給了劉邦?帶著孩子從歷史人物身上學習人生之道!

陽明教育:項羽為什麼敗給了劉邦?帶著孩子從歷史人物身上學習人生之道!

文/左興馳老師

我經常問學生們這樣一個問題:

歷史上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你們都喜歡哪一個呀。然後列出一些先賢,君主,大將,謀士的名號,最後得票數最多的,是西楚霸王項羽。

這大概和我問的孩子都是男生有關。

我小的時候最喜歡的也是項羽,西楚霸王,力大無窮,戰無不勝,是整個楚漢時代武力值的頂峰,和虞姬的愛情也是可歌可泣,就連最後的烏江自刎也是充滿了英雄氣概, 這樣一位錚錚鐵骨的男子漢,確實令人敬佩。

但是項羽是一個失敗者,失敗者這個名號雖然有些過分,畢竟「不以成敗論英雄」。但是如果縱觀一下項羽和劉邦之間的爭天下的過程,項羽確實敗了,而且敗得徹徹底底。

項羽和劉邦,按現在的話說,是宿敵,直到現在,象棋中間畫的依舊是楚河漢界,足以見得當時的二人爭奪天下的激烈程度。

後人評說項羽,大多都是「英勇無雙」,「力拔山兮氣蓋世」。

後人評說劉邦,卻都是「奸詐狡猾」,「說話不算數」,甚至「流氓皇帝」。

這麼看來,項羽彷彿是被劉邦的奸計坑害,才輸了這次爭鬥,但是我們這樣想,如果項羽真的有拿下天下的實力,又怎麼會識不破劉邦的「奸計」呢?

項羽明明擁有的是將軍的能力,卻總是想要做帝王的業績,這也是他失敗的原因之一。

戲劇性的是,這二位在發跡之前,都曾經親眼看過秦始皇,劉邦看到秦始皇的風光之後說:大丈夫當如此也!(大丈夫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啊!)

而項羽目睹了帝王之後說的是:彼可取而代也!(我可以取代他的位置!)

項羽的狂氣,從這時就可見一斑。

項劉之爭,起跑線並不相同。

項羽是一個官二代,早年征討四方的是他的叔父項梁,項羽在項梁麾下做副將軍,烏江自刎時也不過剛三十歲,屬於少年才俊,而劉邦則是發跡於民間,最後建立大漢時已經年過半百,這個年齡上的差距,也直接決定了項羽在經驗上要略遜劉邦一籌。

但是這不是項羽失敗的最重要原因。

項羽最後為什麼失敗,後人解釋很多。

不懂得用人、關鍵時刻優柔寡斷、婦人之仁、狂妄自大、沒有謀略等等,但是這些都不是根本問題,項羽和劉邦之間最大的差距,是格局。

項羽的格局小到與他的霸王之名不符。

一、太要面子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鴻門宴。

鴻門宴上,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殺了劉邦,江山就是你項羽的,而且機會也很多,但是項羽卻猶豫了,很多人都說項羽是婦人之仁,珍惜和劉邦的情誼,真的是這樣么?

范增說項羽不殺劉邦是因為不忍殺害,但是這可是動不動就屠城,隔三差五就活埋士兵,一不開心就把人給煮了的項羽啊!他之所以不殺劉邦,無非三個字:

要面子

項羽想的是,人家誠誠懇懇來道歉,我要是把他給做了,好說不好聽,面子上過意不去。

項羽這輩子,輸就輸在太要臉了。

鴻門宴上爭的可是江山,一邊是天下,一邊是面子,項羽選擇了面子而沒有選擇更穩妥的拿下天下,這是他格局小的第一體現,也成全了劉邦這次驚險的死裡逃生。

二、難捨家鄉

項羽在當了將軍之後,屢戰屢勝,開始洋洋得意,屠殺了咸陽城,燒了秦皇宮,金銀財寶收了無數,這其實是項羽擴大勢力的最好機會,但是項羽這時候開始想家了。

在別人勸他直接拿下關中,佔據這個有利地勢,把這裡當做都城來雄霸天下的時候,項羽說:

富貴了不回家鄉,就像穿了一身好衣服走夜路一樣,哪裡有人知道呢?

項羽的想法是既然打了勝仗,就應該回家鄉去炫耀一番,讓他們看看我項籍的威風。

他的這一做法讓手下的謀士大為光火,說楚國人都是帶了人帽子的猴子,沒有遠見。

然後項羽把這個人給煮了。

烹殺,是項羽很喜歡的一種刑罰。

然後再來看劉邦。

劉邦一直到功成名就之後,也沒有很刻意的回家炫耀,而僅僅是路過的時候多呆了兩天,而且留下了那首有名的《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還找了一百多個小孩子讓他們學這首歌,好讓這個歌謠傳頌出去。

劉邦的厲害之處就在於此。

《大風歌》看起來是一個歌謠,其實是有很直接的政治作用的。

首先,告訴鄉親們,我劉邦榮歸故里了,而且現在已經「威加海內」,是一位掌管天下的君主,最重要的是,這還是一封招聘啟事,告訴家鄉人,我現在就需要猛士來幫助我守四方。

說這是榮歸故里,不如說是政治宣傳。

項羽想要奪取天下,卻始終難忘自己的老家,一個奪取關中,坐擁富碩都城的機會就在眼前,他卻要回家想炫耀,這是他格局小的體現之二。

三、英雄末路

最後我們再來看英雄末路。

項羽的末路,我們都熟悉的很,烏江自刎,留下了一首《亥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項羽不是沒有退路的,我們都知道,當時已經有船夫在等待項羽,想要把他帶過烏江,好休養生息,他日另作計劃,而且江東「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足以支撐他項羽東山再起,但是項羽拒絕了,理由是「無顏見江東父老」。

都這個節骨眼了,還是死要面子。

這也留下了很多歷史愛好者熱衷探討的一個話題,那就是如果項羽當時度過了烏江,苟活下來,那楚漢之爭是不是會有另一個結果?

同樣是走投無路,我們再來看劉邦。

在楚漢中分天下之後,劉邦的謀士張良陳平建議攻打項羽,留著項羽就是「養虎自遺患」,這也是成語「養虎為患」的出處。

劉邦便與各路諸侯說好,一起攻打項羽,但是攻打了一半到了應該和諸侯軍隊匯合的時候,韓系和彭越的軍隊卻遲遲沒有來,主動出擊的漢軍反而被攻破,只能挖壕溝來堅守,如果援軍一直不來,劉邦難逃一死,這時他接受了張良的建議:

舍地

用自己好不容易拿下的土地作為報酬,求諸侯來救命。

諸侯得知打敗項羽之後能有廣闊的封地,紛紛前來圍攻項羽,將楚軍一網打盡。

這就是劉邦大格局的體現,天下不要了,土地不要了,只要能打贏這一仗,項羽就會全軍覆沒,我之後的道路就暢通無阻,看似失去了一片土地,但是得到的卻是整個江山。

一邊是一個單純、愛面子、沒有戰略意識、只知道打仗的西楚霸王,一邊是廣攬謀士,能屈能伸,懂得以奪天下為最終目標的漢高祖,這場楚漢之爭,其實從一開始,勝負就已經定了。

項羽很可悲,可悲就可悲在他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所做的是什麼事情,雖然戰無不勝,但是卻總是在關鍵的決策點上受礙于格局,可能他一直到最後,都只是想像當初看到的秦始皇那樣,威風凜凜的坐上帝王之位,卻不知道帝王並不是只靠打勝仗就可以做的,按後人的說法,項羽是典型的「有戰術卻沒有戰略」。

他這個最大的軟肋,和他的成長環境脫不開關係,從小養尊處優,又能力拔群,難免目中無人,涉世未深又不懂人性狡詐,意氣用事不顧全大局,失敗,是在所難免的。

而漢高祖體會過民間疾苦,見識過人心險惡,早在開始行動的那一刻,就已經悟出了自己的君王之道:

打天下佔有的不是土地,而是百姓,做君王靠的不是自己,而是謀臣,眼前的輸贏不足掛齒,能屈能伸,才能笑到最後。

到了這裡,我們透過項羽來看,何謂格局?

首先,格局是指要明確地知曉自己的目標。項羽對自己的目標沒有一個準確的認識,他只知道秦始皇的威風,卻沒有一個奪天下的計劃;

其次,是要知曉自己的能力的上下限。他對自己的能力太過自信,不懂得招賢納士,身邊的謀臣也是屢屢叛變;

然後,懂得以自己的能力要達到目標需要如何去做,項羽很多次錯失良機,不懂得在自己的可及範圍之內,盡最大可能地利用身邊條件把事情處理穩妥;

最後,對那些為了達到目標要暫時捨棄的東西,要最好心理準備。他不懂得舍小得大,幻想著單槍匹馬的無本萬利,被眼前的輸贏塞滿了腦子,捨本逐末。

這樣看來,項羽其實並不可悲,我們與其嘆息這位霸王,不如以此為鑒。

鴻門氣短誤良策,

鄉歌四面心不寧。

本是西楚一良將,

何苦垂涎帝王名!

最後,送給大家兩篇上好的乾貨,孩子的學習從此將華麗轉身,順便你的教育方式也將得到調整,強烈推薦閱讀。

如何幫助孩子在學習的時候更走心?

你等了4個月,我們用了13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邦 的精彩文章:

劉邦出乎意料的驚喜,呂家乃豪門下嫁無賴劉邦,真是不可思議
上班族沒車沒房咋結婚?讓古代人民教你玩裸婚!
此村支書是劉邦91代,有清代族譜為證,兒子們都在村裡辦廠他很自豪
劉邦之所以得天下,在於比項羽更會花錢?
劉邦:縣令,幫您號召百姓,縣令:我後悔了,關上城門。劉邦用一計,使得城門打開?

TAG:劉邦 |

您可能感興趣

莊子在歷史上是什麼樣的人物?
歷史人物陳阿嬌憑什麼讓漢武帝下跪?
歷史上真的有董永這個人么?為什麼七仙女做了他的妻子?這才是中國人的智慧!
「托塔李天王」李靖是歷史上存在的人物嗎?他為什麼被奉為神明?
歷史故事: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你只知道康熙嗎?此人都熬死了九個兒子!
姓李的我們,你知道李氏家族的歷史嗎?
冷歷史:李姓是怎麼來的?傳說他們的祖先吃了李子活命,故姓李
忠誠的朋友:那些歷史上曾經感動我們的汪星人
歷史上詩人皇帝李煜一生中最愛的女人居然是她?
歷史故事:女人果然不能寵,袁世凱大兒子最寵愛最怕的老婆,最後卻給自己戴了綠帽子!
《歷史上竟然沒有衛青、霍去病、王昭君,我們都被教科書騙了》
周文王生百子是傳說,歷史上哪個皇帝生兒子最多?
歷史上的曠世奇才,為何大都是道家人物?
為什麼說鬼谷子才是歷史上最牛的神人?
清朝歷史上唯一的特殊婢女 康熙帝深愛的女人 養育皇子 教育皇帝
父憑子貴!歷史上托兒子的福才上位的帝王
歷史上最冤的皇帝,人人說他傻,其實聰明絕頂!
歷史上孝庄究竟是怎樣的人?他是這樣輔佐康熙一朝的?
歷史上的武松比小說還生猛!讓蔡京的兒子狗帶了!
歷史上的蔡文姬是什麼樣子,還有哪些和她一樣的愛國女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