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未來醫師上線了!他是一個流動坐診的人工智慧醫療車
俗話說「小病不醫,大病難治」,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讓很多人得了小病不吃藥挨挨就過去了,殊不知就此埋下隱患。
加上很多診所藥房不仔細問診就胡亂開藥,一個小感冒拖一個多月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身處他鄉的小出租屋裡,簡直生無可戀。
雖然許多政府部門和社會機構正在受到迅速發展的數字創新的影響,但醫療衛生領域仍反應慢幾拍。
今年早些時候,美國舊金山開設了一個以預約為基礎的醫療診所,並創新地使用人工智慧來坐診。
近日,根據 New Atlas 消息,美國西雅圖的設計公司 Artefact Group 發布了一個全新的醫療保健系統,讓人工智慧坐診,同時變得移動起來。
該系統集成了被動監控技術、智能手機應用程序、人工智慧診斷系統和自駕車診所,將多種創新結合在一起,試圖全面顛覆醫療概念。
作為全天候醫療監控的一部分,首先從家庭中的一系列主動測試和被動監測設備開始,從浴室、衛生間和醫藥櫃等多個來源獲取用戶的健康數據。
這些數據的記錄可以通過一套互聯的設備,包括健康監測的可穿戴設備;保存病人健康記錄的設備;病人在 App 中輸入的自身健康數據。
然後,不斷進行深度學習的人工智慧將監控該用戶的健康數據並標記異常。在你需要的時候,一輛自動駕駛的迷你人工智慧診所可以導航上門問診,如熱成像,呼吸或心律分析等基礎健康服務。
在這個流動診所內,AI 可以為你提供健康診斷,甚至開一些提供常見的非處方藥物,如抗生素或避孕藥具等。
如果你的健康狀況被標記為嚴重,目標系統會連接人類醫生與患者進行可視通話,甚至將你直接運送到最近的醫院急診室。
設計師們表示,雖然現在這套系統還是一個概念性的存在,但是個人健康監測、人工智慧以及無人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意味著它並非遙不可及,這套系統只是將這些創新部分進行了有效結合。
國內曾有創業公司做過此類醫療陪護業務,奈何我國醫護人員本來就嚴重缺少,此舉更是加速醫療資源不均衡分配,所以最終失敗了。
人工智慧的優點不用說大家也看得到,感冒咳嗽,發燒頭痛,身體小的異常交給數字化工具有助於提高醫治效率,有效分配社會醫療資源。
如果病人離診所相當遙遠,移動診所可以上門服務,還能減少醫護人員的負擔。
雖然好處多多,但成本以及醫療主管單位的認可將是主要干擾因素,因為開發這樣一個複雜的系統本身並不便宜。
順手算了算時間,如果這套系統研發成功併流行起來還得個十年二十年的,感覺自己不惑之年就會用上。嗯,也不算太晚,到時候,我的身體零件也到了出廠重置的時候了。
GIF/1.1M


※可以吸收你身體能量的液態電池誕生了
※「防止人類滅絕聯盟」能阻止人類被人工智慧滅絕嗎
※太空垃圾大掃除開始,有人用膠水,有人用吸鐵石,還有用帳篷的
※美國將組建太空兵團,是為了備戰星球大戰嗎?
※距人類登上火星還有13年,粉絲們已經把探測車造好了
TAG:玩物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