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陸揚 80後與公眾號

陸揚 80後與公眾號

上海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主管

GIF/64K

以學術為底色 以思想為旗幟

80後與公眾號

陸揚 |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我本人手機上的微信公眾號大都是各路學會和刊物給拉進去的。它們佔據了很大一塊空間,督促我努力跟進新銳學術。但是我的學生大都熱愛微信公號。電影和文化方面的名家文章,尤其受歡迎,即便是碎片化閱讀,也樂此不疲。一些三教九流的小眾公號,則也可供自娛自樂。從本科到研究生始終在為《復旦人》刊物組稿寫稿的耿璐,給我發了以下文字,她說:

「對於微信公眾號我是很欣賞這款產品的。從個人書寫角度來講,它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台。在互聯網時代,如何讓別人聽到你的聲音,既容易又艱難。容易的是,你想找到什麼訊息都可以通過搜索獲得;艱難的是,作為個體,你的聲音會被無數繁雜的信息覆蓋。而微信公眾號做的就是如何將自己的聲音沉澱下來,成為一個品牌。在建立的過程中,你可以通過內容來尋找並固定志同道合的人。無論你是一個喜歡刷劇聽音樂的小清新,還是具有專業知識背景的大牛,你都可以通過建立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來尋找同好。在這個過程中,除了能暢所欲言,你還可以不斷收穫「漲粉」的成就感,可以不斷督促自己在這一領域的繼續學習,以獲得更多的個人提升空間。隨著微信公眾號的出現,網易推出了「網易號」、搜狐推出了「搜狐號」,很多互聯網媒體都致力於將自己打造成自媒體平台。這些多元的發聲途徑,讓我有機會講話給別人聽。而微信公眾號作為最初進入這一領域的產品,成熟的技術支持、良好的用戶體驗都讓我更為欣賞它。」

耿璐的看法可以說代表了多數學生對微信公眾號的態度。在學生和青年學者投稿出書何其艱難的今日學術生態里,微信公眾號似乎開闢出一塊新的天地,它讓每一個人都可以自行建立「專欄」,可以帶著「玩票」心態去體驗一把,也可以用心琢磨做大做強,成為一份事業。但是考慮到這位同學的業餘記者背景,以及媒體從業人員幾無例外鍾愛微信公眾號,視其為再便捷不過的交流途徑,我依然是心存疑慮,搜索自己可憐的一點相關經驗,我更願意在這裡來質疑微信公眾號這個自媒體發力平台,何以一樣早早為資本和商業逐利攻陷,淪落為圈粉斂財的誘餌。或許,它們不過是再一次樹立了各式各樣畫餅充饑新樣板。

我願意順著微信公眾號這個話題,談一下今日以80後為主體的都市青年人口的棲居願景。微信公眾號對於房地產行業並不陌生。幾乎每個中介都在通過這個平台,發布所在公司的宣傳鼓動信息。這些信息大都聳人聽聞、狐假虎威,無師自通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標題黨風格。所謂「你不買房,你的錢就會被銀行借給別人來買房」,須知「你和丈母娘的差距就差一套房,沒房你只能叫阿姨」,所以「工作再忙,別忘看房,畢竟漲100萬比掙100萬容易多了,」要不然的話,那麼「最後你住著別人用你的錢買來的房,還收著你的房租,還用著你的交房租的錢還房貸。」這似乎又不像危言聳聽,事關國計民生的房地產業,就這樣通過各路中介大軍兢兢業業的公眾號推介,督促以80後為中堅的都市剛需人口,奮不顧身投身其中。

是以今天中國一線城市房產需求方的年輕化趨勢,已經成為大眾媒體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有各種統計數據在網路上流行。諸如中國2007年平均購房者年齡是34歲,到2010年下降至27歲。與此同時北京上海的房價近年一路飆升下來,直逼紐約東京。這些數據似乎顯得樂觀,彷彿一夜暴富的中國夢,正在複製當年遍地黃金的美國夢,我們的富裕程度已經將老牌發達國家拋在身後。所以有更多閑暇到公眾號上來尋找新的機遇,抑或純粹為了消遣目的而享受消遣。但是我們知道滿不是這回事情。普通工薪階層積累畢生積蓄,也無以企望北上廣一套100平方米的新建住宅。很大程度上因為我們實施了40年的獨生子女政策,靠了雙方家長傾囊而出,使今天房貸令人瞠目的年輕化,成為可能和現實。但是它正在成為一場噩夢。終有一天,這個噩夢推波助瀾的炮製者,將自食其果。

27歲作為首次購房者的平均年齡,是一個可怕的數字。它可以說是古今中外,絕無僅有,特別在當代中國一線城市。他們哪來的能力首付,哪來的膽氣貸款呢?但是一切順理成章變成了現實。也許凡是現實的就必有其合理性。我曾經告訴我的孩子,他的父母怎樣白手起家,從騰空的研究生宿舍成為新家庭的第一個住房開始,買煤餅,生爐子,用碳烤火,像所有的青年教師一樣,在簡單的生活中享受家庭的快樂。沒想到孩子回答說,你們那是舊社會。他說得理直氣壯。的確,我們的時代改變了。時代改變的同時,遊戲規則也改變了。今天房奴一代的噩夢後果還沒有爆發出來,是因為房價還在上漲。它造就了炒房階層這樣一個既得利益團體,使認真工作,辛勤勞動變得毫無意義。

我想我的孩子沒有說錯,時代改變了。傳統的價值觀念,甚至名利觀念久已分崩離析,惟財是圖,於今為盛。金錢變成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80後的人生啟蒙,事實上正是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中完成的。我們的公眾號一如既往在一片詩情畫意中模擬塞壬的歌聲:「經全球美學大師設計的庭院已經呈現,不妨過來看看?」「城市最具潛力區域、國際一級資質物業、首席山水別墅。」這一切聽起來美輪美奐,足以誘人飛蛾撲火。80後或者會沉溺網路,沉溺遊戲,他們關注微信公眾號,但是並不視其為日常生活之不可或缺。他們可能更有是非感和正義感,不再亦步亦趨追逐權勢;不再願意像他們父輩那樣,在蠅營狗苟中度過一生。但是另一方面,耳濡目染巨大的社會落差,他們不可能無動於衷。是以勾心鬥角的一應手段他們並不陌生,一夜暴富的各類成功學,同樣也有市場。這裡與其說是人格分裂,不如說是社群分裂。

我的另一位在一家省報從業多年的80後學生,告訴我她大體關注四類公眾號:第一類是服務類的,如肯德基、銀行、藥店、甜品店等,有優惠券和積分,是不得不用的。第二類是工作所需,比如一些娛樂公眾號,它們提供的相關信息和思路,是編輯娛樂版面必須資源。第三類是個人喜好,比如一些星座啊、情感啊,這是閑暇時候會看的。最後第四類,多是莫名其妙添加的,能刪就刪,比如幫人投票啊之類關注的公眾號。要是忘了刪,就變成僵死號了。總之,儘管當今公眾號魚龍混雜,同質化嚴重,還是可以選出一些個性化的、適合自己的,再說後期內容做得不好,也會隨時取消關注。

但是星座、情感一應閑暇關懷,其實是虛幻的。情感的背後是資本。形形色色的標題黨於此大行其道。《比起處女情結,男人更迷戀少女》開篇即原形畢露,原來是推銷玻尿酸護膚品。《不要當法海!》貌似苦口婆心,勸人不要干涉朋友婚戀,可是長長鋪墊下來,終也圖窮匕見,過渡到一種蛋白粉廣告。所以,如果朋友再跟你吐槽自己男朋友不好,就大方送一杯XX牌蛋白粉過去!《那該死的紅顏知己》侃侃而談如何應對男友的紅顏知己,不可混淆階級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眼看是一篇衣錦夜行的姐妹道雞湯文章,然而突然峰迴路轉,傾力推介起一款微整形平台,在圈粉的同時悠閑完成了廣告任務。這裡的邏輯也現實得扎心:女人一輩子過得太不容易,還有什麼理由不愛自己多一點?投資自己,先從變美開始吧。

今天以80後為代表的年輕一代,正在改寫我們的生活性格。他們雖然有各種缺點,總體上看是正直坦誠,腳踏實地的一代。所以公眾號如上所述,以文化資本博取的商業利益,終究還是限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即便我們不可救藥的好奇心,它成就了林林總總千奇百怪的微信公號,同樣也毀了這些五花八門的八卦平台。遂令許多宏偉願景,在大功告成之際,轉眼就中途夭折。日前《關愛八卦成長協會》、《八卦孟姜女》、《八卦芒果醬》等25個包括微博、微信公眾平台在內的賬號被永久封號,即是一例。不為涉黃涉賭涉毒,不為意識形態,只為八卦毒舌,也就夠了。即便資本陰謀隱藏其後,又奈若何?

END

人文社科學者的平台

《探索與爭鳴》

唯一官方微信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探索與爭鳴雜誌 的精彩文章:

流弊與突圍:「日語語言文學」學科的名與實
後人類境遇的中國儒家應戰——走向「儒家後人文主義」的啟示
論學術創新與「接著講」
網路塗鴉表情包:審丑狂歡抑或娛樂的大麻
自負的深刻:社會科學何以洞察人性「問題與方法:社會科學如何開啟人的研究」圓桌會議之四

TAG:探索與爭鳴雜誌 |

您可能感興趣

唯鏈創始人兼CEO陸揚做客清華蘇世民書院區塊鏈協會首場主題分享會
據說陸揚的音樂有毒?
唯鏈CEO陸揚:去不掉的中心化,走不完的江湖路
唯鏈 CEO 陸揚:去不掉的中心化,走不完的江湖路
《小美好》陸揚林靜曉相聚,鬥嘴搞怪上演真實版小美好,網友直呼:啊啊求求在一起吧!
米原康正×陸揚:通過一場惡趣味對話打開視覺地獄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