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幸虧我不是高考狀元

幸虧我不是高考狀元

文丨 國館

我們每個人本來都是天生我才,奈何最終被人教得千金散盡。

——國館君按

今年高考剛過,浙江的考生估計有一個比較難忘的回憶:因為語文考卷上,閱讀理解出了作家鞏高峰的一篇文章。

文章的結尾是:「現在,它早死了,只是眼裡還閃著一絲詭異的光。」

題目是:你怎麼理解這句話?

考生答得磕磕絆絆的,甚至有考生說:「前一道6分,後一道5分,我估計我加起來都拿不了5分。」

有記者去採訪原作者:

「那種詭異的光,究竟表達了什麼。」

鞏高峰自己一時也答不上來:

「標準答案沒出來,我怎麼知道自己想要表達什麼?我哪裡知道結尾有什麼意義?」

話雖這麼說,他還是做了一份自己的答案,結果跟標準答案一對,相似度八成。這已經是他對自己文章最「理解」的一次了,因為之前他的很多文章被選作為中考、高考模擬卷試題,每一次他自己的回答,都是不及格的。

呵呵,這就詭異了。

我記得瘋狂英語的創始人李陽曾調侃過:

「什麼叫老師?老師就是手裡拿著標準答案的學生!」

當然,這只是笑話。可是我們的現實,就是如此荒誕,荒誕得像個笑話,每當午夜夢回,我還會想起那被老師的「標準答案」支配的恐怖。

回答不上「標準答案」的學生需要緊張,回答得上的,就真的那麼好么?

未必。

「標準答案」的第一個害處,是戕害人的想像力。

大家來看一道題,上面這幅畫,你看到的是什麼?

給你五秒鐘時間。

五,

四,

三,

二,

一。

曾經有記者拿這張抽象畫分別去問我們的孩子和成年人,結果是這樣的:

在重慶的某所實驗小學,一年級平均年齡6歲的孩子們一看到這張畫,紛紛叫嚷著自己的答案:

「好像一隻漂亮的金魚在水裡游。」

「我看到一隻貓頭鷹在樹上打瞌睡。」

「這是兩頭牛,他們在鬥牛。」

「這是麥當勞新出的草莓新地。」

10個孩子,給出了八個完全不同的答案,連「外星人」、「動物園」都來了。

然後在某大學做測試的時候,同樣是10個大學生,有六個人回答的都是人臉,三個人回答說是「河流」。

最後記者在大街上隨便抓,十多名三四十歲的路人,結果一半人以上答得都是人臉。

報道里的心理專家認為,這幅畫說是什麼就是什麼,因為是抽象畫,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成年人比孩子更多地傾向於猜測「標準答案」:

「正因為一種尋找標準答案的心裡,讓我們的想像力流失了。」

而我們是什麼時候開始學會尋找標準答案的呢?就從我們在學校里,被老師以標準答案規範束縛開始。

圖片來源:張煜

「標準答案」的第二個害處,是它強行掩蓋著人生真實,甚至扭麴生活,只為了灌輸無邏輯的正能量。

比如以下這道小學四年級的造句題。

題干是「把以下四句話用關聯詞連接起來」:

一,李姐姐癱瘓了。

二,李姐姐堅強地學習。

三,李姐姐學會了多門外語。

四,李姐姐學會了針灸。

給你五秒鐘作答時間。

五,

四,

三,

二,

一。

你多半會得出這樣的「正確答案」:

李姐姐雖然癱瘓了,可是她還是堅強地學習,最終學會了多門外語,並且學會了針灸。

恭喜你,滿分。如果你還在上小學,你的語文老師一定倍感欣慰。

你不僅用詞準確,而且答題充滿了正能量:

從你的答案中,老師看出了你面對困難還能堅韌不拔。你那昂揚的鬥志,處處散發出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朝氣和韌勁,革命大無畏精神在你身上得到了傳承。

然而總有一些「壞孩子」會得出五花八門的「答案」:

1,雖然李姐姐堅強地學會了針灸和多門外語,可她還是癱瘓了。

2,李姐姐不但學會了外語,還會了針灸,她那麼堅強地學習,終於癱瘓了。

3,李姐姐之所以癱瘓了,是因為堅強地學習,非但學會了多門外語,甚至學會了針灸。

4,李姐姐是那麼堅強地學習,不但學會了多門外語和針灸,最後還學會了癱瘓。

5,李姐姐學會了多門外語,學會了針灸,又在堅強地學習癱瘓。

6,李姐姐通過堅強的學習,學會了多門外語和針灸,結果照著一本外文版針灸書把自己扎癱瘓了!

老師看到這樣的答案,先是笑噴,繼而怒起,一拍桌子,大吼一聲:

「這群小子,思想骯髒,暗黑消極,寫的什麼鬼東西,我出題的苦心全被你們白費了!通通零分!」

圖片來源:張煜

你有過這樣的時刻嗎?

世界是多樣的,社會有正面的信息,就有負面的信息。孩子們給出的答案,就是他們看到的真實世界。

而「標準答案」,卻強行灌輸給我們所謂的正能量。灌輸的方式,不是讓我們投入到生活中去實踐和感受、真正面對困難並與之肉搏,卻只是通過考試的形式,以答案的方式強迫我們接受。

於是,其實從一開始,我們就沒有見識過什麼是真正的堅強,反而會在年紀越來越大、所受的挫折越來越多的時候,越來越懷疑甚至否定當初寫過的答案:

「什麼啊,人哪裡有那麼容易堅強到面對痛苦無動於衷!」

我們從小被灌輸的正能量,卻讓我們忽略了人生的陰暗面和艱難面,反而讓我們長大後不懂得怎樣面對困難,從而充滿了負能量。

圖片來源:張煜

「標準答案」的第三個害處,是讓我們忽視了自己的真實感受,只學會猜測別人的心思,例如出題者的心思。

再來做做這一道小學語文題。

「一個春天的晚上,一個久別家鄉的人,望著皎潔的月光不禁思念起了故鄉,吟起了一首詩里的某兩句。請問這是哪兩句?」

一位媽媽自信十足地答道: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兒子斬釘截鐵地說:

「錯錯錯。標準答案是『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媽媽喊冤道:

「兒子,你媽媽我是北方人,我就不思念江南,怎麼著!」

兒子正兒八經地解釋道:

「媽媽,出題老師的意思是春天的夜晚思鄉,肯定就是用寫春天的詩句嘛,『舉頭望明月』望的是秋天的月,肯定不符合題意。」

本來是一道好好的題目,考察的是懷鄉之情,「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和「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都能恰如其分地表達意思,卻被搞到如此七拐八彎,不考學生的感受能力而考對出題老師意思的猜測,這真的很有意思嗎?

我們辛苦讀書十多年,掌握得最多的就是出題老師的思路,這樣的「知識」有多大用處?

比如,出了社會,我們就會變得專門猜測上級領導的思路,逢迎拍馬。對事業發展沒有大幫助,對自己的人格更是一種污損。

如果我們乾的都是怎樣討好別人的事,我們的人生還好得了嗎?

圖片來源:張煜

幾年前,中科院調查了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3300名高考狀元的職業發展狀況,發現只有少數人做到了行業領袖的地位。

被同時公布的還有一份調查結果:

他們調查了全國100位科學家、100位社會活動家、100位企業家和100位藝術家,除了科學家們在學校的成績一般都較好、所受教育大多很高,其他人所獲的成就和學校教育沒有發現明顯的正相關關係。

針對這一調查結果,學者推測: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中小學階段,教育上的重大失誤,沒有給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這一階段的教育基本為填充式教育,由於巨大的就業壓力,導致巨大的升學壓力,學生要不遺餘力地把所有的時間用於升學準備,創造性、冒險性精神相當缺乏。

簡單來說就是:

這種以標準答案為主要特徵的教育,無法很好地幫助學生走向更自由的人生,最起碼,沒有達到人們期望他們達到的那種程度。

舉這些例子的目的,不是要大家拋棄學校教育、拋棄考試拿高分:

考試能拿多少分,就拿多少分,不要客氣;能拿狀元,千萬不要手軟拿個第二;能上北大清華,不要輕易放棄。

在這裡要強調的是:我們不應把這種種成績看得太重,甚至把答出「標準答案」當做學習的唯一。

如果沒有這樣的心理素質,在沒有標準答案可供參考的社會工作中,你就會失去人生的方向感,甚至忙碌一生,最後發現自己的生活毫無價值。

因為你從來沒有問過自己:

我到底需要些什麼?

圖片來源:張煜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能夠不教育。

因為,用周國平先生的話來解釋就是:「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學習本質上都是自我學習。」

一個孩子,能夠在接受學校教育的同時,發現學習知識是一種樂趣,從而自己去探索學習心愛的一門學問,打開自己的心靈世界,也就是找到了自己。

一旦找到自己的存在,你的人生就脫離了被別人掌控的恐怖,走上了自我生長的道路。

無疑,這應該是「標準答案」之外,我們最應該掌握的一種本領。

相反,如果不懂得自學的樂趣,只會孜孜以求從「標準答案」中尋求解題的快感,這樣的學生,知識結構大多是狹隘的、情感大多是枯竭的、意志大多也是脆弱的。

很不幸,許多考試很高分的人,都會把自己逼成這種人格模式。

因此,如果要以犧牲掉自己的人格發展為代價,哪怕曾經得到高考狀元的尊榮,也絕對不值得。

圖片來源:張煜

音頻來源於國館主播:小樓jolie

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館 的精彩文章:

這一碗清涼,連乾隆也贊口不絕
滋養孩子心性的最佳方式,是給他讀詩
你所謂的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國館丨人生四苦,你斷了幾個?
愛美的女人,更容易幸福

TAG:國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