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硯味回歸」路多遠?

「硯味回歸」路多遠?

傳承海岱文化丨品鑒齊魯經典

透視協會業界丨服務工匠大師

指導收藏鑒賞丨滿足百姓需求

昨日觀朋友圈群盛傳一文:《好硯不低迷,素硯正興起》,正中筆者之下懷,也想跟著說兩句,其實早在幾年前亞太工藝美術大師劉克唐先生早就提出「硯味回歸」的概念。那麼就跟著大師的思路,自己恬不知恥的談一些硯界的問題。不當之處,還請各界斧正。

別把「花活」當正途

所謂「花活」硯,就是在一塊硯石上施以奇技淫巧,看著形很大,工很多,實則是些華而不實的仿硯形石雕,不可置於書案。正是這些「花活」曾一度進入商場、官場,儼然成為硯界主流,實在讓人汗顏。

不懂硯的消費者,迎合市場的制硯人,一拍即合,把硯界搞得有點烏煙瘴氣。硯台作為文房雅器,淪為「觀賞有餘,實用不足」的「花活」之流。喪失的不僅僅是硯道,更是中國文脈,沒有優秀傳統文化基因的「花活」有何意義。

別把「硯書」當正事

近些年,出書熱。一些硯界的人士,出於各種私心,出書種種。很多家藏的硯,朋友的硯,垃圾的硯。都被一一被附圖在所謂「硯書」中,想提高價值,流傳百世,實則貽笑大方,徒增笑柄。

不識硯中三昧,不得硯外六度,還是少出一些「硯書」為好。出書自由,但請考慮一下對硯界的影響。無心遺禍,也是罪過。

別把「偽大」當正果

「大師」一詞本指在某個領域造詣深厚、享有盛譽的人。殊不知,工美業界評選的種種亂象。官辦正統里的暗箱操作,花錢購買也屢見報道。更不用說工美業內混進的各類山寨社團的瞎搞,瞎評。這些花錢就能買到的「大師」稱號,成為行業內的毒瘤,造成「偽大師」泛濫成災。

這些「偽大」,為的當然不是藝術。消費者卻往往要為這個名頭買單。當然真正的大師傑作會受到市場的追捧,有較高的投資和收藏價值,顯而易見。只是要當心,夠的上大師傑作的少之又少。要買還是登門最靠譜。

別把「名硯」當正宗

硯台自古至今,材質多選。凡利「下發儲滌」之石,皆可為好硯。所謂「四大名硯」「五大名硯」「十大名硯」云云,不說空穴來風,卻也近人附會,子虛烏有。君不見,國家級展覽中,所謂端硯也就十塊二十。

我就知一魯中奇石,雖不知名。經多家試墨(倘有方家要試,可聯繫筆者),「下發儲滌」俱佳,亦為硯林臻品。

筆者以為劉克唐先生所倡「硯味回歸」,首先在石,好石爛造,暴殄天物。爛石精工,喪德失軌。其次在心,以用為上,立意高遠,恪守底線,敬畏傳承。再三是工,巧借天然,精雕細琢,渾然大方,賦石予情。倘如此懷善人之德,藝人之心,匠人之工,這樣的硯,才值得玩味。

回頭一看寫的有點多,不利於微信的傳播,也就到這裡吧!本想繼續說一下我所仰慕的黃海濤先生的賞硯觀可作為主流,云云,如此也就作罷,下次有時間再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粉絲真情為主播的一封信:感動的我流淚了
「這布條一貼上,我們這條命就交給國家了,隨時準備著獻身!」
當我,分分鐘老去
昨天我叫了一個MB!
2017第三十屆香港珠寶首飾展覽會隨寫

TAG: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