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圖解史上最奇特的航天器 在太空上衛生間須謹防「意外」

圖解史上最奇特的航天器 在太空上衛生間須謹防「意外」

17、四個可拆卸的睡眠站,三個水平層疊,一個垂直放置。睡眠站類似零重力床,有保護板和隔音阻尼氈,每個站都有一盞燈、一個通訊台和一個風扇。太空梭機組人員都配發了口罩和耳塞幫助入睡。

18、個人衛生站,基本上是一個帆布水桶,人在裡面可以用海綿搓澡,飛出的水珠則會被抽氣機吸起來。此外還有一個洗手台,宇航員把手伸進洗手台享受熱水或冷水射流的清晰,飛濺的水珠同樣會被抽氣機回收,洗手台還供應濕紙巾。宇航員每兩天換一次內衣,每周換一次飛行服,臟衣服存放在塑料袋中,返回地球後再進行處理。

19、太空梭的洗手間,主要通過氣流拉動固體和液體排泄物遠離身體,男性和女性航天員都可通過一個漏斗排泄尿液,尿液會被吸入廢棄液體箱中。而排除固體排泄物則相當棘手,首先需要坐在馬桶上,隨後打開下方的氣流閥門,然後再打開固體排泄物收集箱的閥門,隨後就可排出固體排泄物了,完事後一定要記得關閉這些閥門。此外,如果沒正確的坐在位置上,排泄物將不會被完全吸入收集箱,到時就會有「意外」的不可描述的事發生了。

20、艙內還可安裝一台跑步機,健身自行車或划船機。宇航員在太空逗留期間要遵循嚴格的鍛煉計劃。此外還有兩個處理醫療緊急情況的醫療包。

21、軌道器是無動力高超音速滑翔再入的,準確降落在跑道上看起來困難重重,而實際上並不是個大問題。軌道器進入大氣層後在塔康系統的導航下滑翔到著陸場附近,在關鍵的最後進場中則切換至微波著陸系統,軌道器沿正確方向飛向跑道並且平穩下降高度,最終實現安全著陸。太空梭需要很長的降落跑道,在整個服役期間,軌道器幾乎都降落在愛德華茲,只有一次降落在了白沙,那就是1981年的「哥倫比亞」 STS-3任務。

22、長久以來NASA一直想讓軌道器直接降落在肯尼迪航天中心,以節省費用並避免用747駝載軌道器飛越美國帶來的延誤。

23、但最後太空梭只有早期飛行階段終止發射時才能讓軌道器執行RTLS 重返發射場航線降落在肯尼迪,如果已經無法返回肯尼迪,軌道器將執行TAL 跨大西洋中止航線降落在西班牙薩拉戈薩空軍基地,或作為備份的西班牙墨輪空軍基地、法國伊斯特爾基地。

24、在太空梭試飛期間,機組人員穿著戴維?克拉克S1030A彈射救生服(EES)。EES看起來像宇航服,但只是外表像而已,EES的設計目的是幫助機組從發射或著陸事故中生存下來

25、試飛結束後,NASA正式採用了大衛?克拉克公司研製的發射再入頭盔(LEH),這種頭盔是一種美國國海軍頭盔的細微修改版。LEH看起來像全壓力頭盔,但其實並不是,僅僅通過一個面罩向宇航員提供氧氣,並起到防撞和防火功能。STS-5和之後的任務,太空梭放棄了彈射座椅和逃生服,機組們不再穿EES,而是身穿藍色NASA飛行工作服和LEH,

26、宇航員在太空極端環境下長時間工作需要穿真正的宇航服,這就是為太空梭項目研製的「艙外移動單元」(EMU)套裝。EMU的基本部分是ILC多佛公司製造的「太空服組合套裝」(SSA),然後加上漢密爾頓標準公司製造的「攜帶型生命支持系統」(PLSS),進行供氧和其他支持系統。

27、EMU的組成部分包括:SSA也被稱作「壓力服組合套裝」(PGA),包含一個「硬式上身」(HUT)組件——一個用玻璃纖維製造的背心;以及「軟式」組件——「下身組件」(LTA)和「手臂組件」(AA),分別通過連接環與HUT連接,環與環之間可以互相滑動,LTA的連接環還安裝了旋轉軸承以提靈活性。SSA具有有壓力層、絕緣和衝擊保護層、以及覆蓋層,加上手套後就組成了整套組合套裝。

28、在SSA裡面,宇航員穿的是「最大量吸收服」(MAG)——基本上就是個成人紙尿褲。然後是「液冷通風服」(LCVG),就是被縫入90米長透明塑料管的長內衣,通上冷卻液進行體溫控制,並且還有通風管來去除臭氣。

29、頭盔系統的設計基於「阿波羅」登月計劃A7L宇航服。宇航員先戴上軟式「通訊承載組件」(CCA),就是一個安裝有耳機和麥克風、被稱為「史努比帽」的軟帽。然後再套上一個氣泡型頭盔,也用環形連接器與HUT鏈接起來。

30、頭盔頂部安裝了「艙外護目鏡組件」 (EVVA),內有兩個可以上下滑動的遮陽鏡,內側是用於減少眩光的深色遮陽鏡,外側遮陽鏡有金色鍍膜,用於阻擋紫外線。在太空沒有大氣層阻擋紫外線,可能會導致宇航員嚴重燒傷。EVVA上還有聚光燈和攝像機的安裝點。

31、攜帶型生命支持系統(PLSS)是一種背包系統,可提供供宇航員呼吸超過8小時的空氣,外加電力、控制、通信和冷卻子系統。廢熱以水的形式被排放入太空。PLSS底部安裝了可供應一個半小時空氣的備份系統,萬一PLSS出故障,給宇航員留出返回太空梭的時間。PLSS的「顯示控制模塊(DCM)」安裝在宇航服胸前,讓宇航員進行控制。PLSS還可以通過耳機向宇航員發出音頻警告。

32、與NASA的早期宇航服不同,EMU並不是專門為每名宇航員定製的。這些宇航服是模塊化的,一些組件,如手臂,具有幾組尺寸可供選擇,通過混合和匹配來適應特定宇航員。全套宇航服重115千克。NASA還設計了「載人機動裝置」(MMU)背包系統,首次實現了讓宇航員無系留地進行艙外活動。NASA在之前曾考慮採用類似的由美國空軍發展的「宇航員機動裝置」(AMU),但AMU從來沒有進行過真正艙外測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空軍之翼 的精彩文章:

巴沙爾視察俄駐敘空軍基地 俄最新型戰鬥支援車首次現身
米格公司同時賣三款相似戰機令人意外 想獲市場尚需時間
詳解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 將成世界最強航母之一
俄米格-35能出現還要感謝印軍一訂單 否則早已流產
美軍再出重大事故 戰機維護時起火爆炸兩人嚴重燒傷

TAG:空軍之翼 |

您可能感興趣

宇航員在外太空突然摘下頭盔暴露在外太空中會發生什麼?
宇航員在外太空突然摘下頭盔,暴露在外太空中會發生什麼?
地球上最強的生物,外太空都殺不死,如今卻意外葬身南極冰下
奇特!空間站宇航局從太空看地球:北太平洋出現大量神秘「雲線」
外太空的神秘感——極光紫
房間里的外太空
載人航天,太空探索中的「冰城奇蹟」
外太空生物生活在幾維空間里?
不可思議!研究顯示:宇航員在太空中要戴上「泳鏡」保護眼睛
上天空的宇航員都會佩槍!難道說外太空有什麼未知生物嗎?
歷史上的今天:蘇聯宇航員實現太空船外漂游
航天員王亞平「隔空授課」 上海航天粉探秘「太空生活」
宇航員太空上「罷工」?一個空間站上的「嘩變」的離奇故事!
空間站內微生物會影響「太空人」健康嗎?
宇航員在太空國際空間站里都做些什麼奇奇怪怪的實驗?
外太空最神秘的紫外光色-原來並不是那麼難駕馭
全球最強火箭升空,特斯拉開啟太空旅程
國際空間站太空行走!宇航員在空間站上安裝衛星時令人難以置信的照片
史上最亮!紐西蘭火箭將「迪斯科球」送入太空,可以從地球上看到
首位無繫繩「太空漫步」宇航員的太空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