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導彈取代坦克炮,美俄認為是笑話?

導彈取代坦克炮,美俄認為是笑話?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先敵發現,先敵開火,永遠是在戰術層面獲勝的第一保證。那麼炮射導彈如何?

【軍武次位面】作者:劉曉峰

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坦克要以最短的時間、在儘可能遠的距離外、以最少的彈藥耗費消滅敵方目標。通常,坦克的這個功能被稱為「火力性能」,火力性能是由火炮、彈藥、火控以及火炮穩定裝置共同決定的。

二戰時期的坦克還只能短停射擊

坦克誕生之初,是被當作一個移動雕堡來用的,主武器是機槍,不過很快就變成了火炮,而且口徑越來越大,威力越來越強。在威力有保證的前提下,坦克能不能充分發揮效力,就取決於火力控制單元的好壞。

從70年代以後,二代坦克普遍採用了具有晝/夜搜索、識別能力的觀瞄裝置。以當時的技術水平,火控完成識別、鎖定、射擊的反應時間,對固定目標需要3~5秒,對運動目標需要10秒左右。到了三代坦克時期,各國在測試火控性能的時候,還有要求坦克自身在起伏地高速行進時對目標進行行進間射擊的科目,總的來講,對火炮的控制是越來越精準。

在反坦克導彈剛剛登上戰場的60年代,曾有過用導彈取代火炮的設想,理由是導彈打得遠,而且可以制導,精度高。但是真把導彈裝到坦克上才發現事情並不這麼簡單,從實際表現看,導彈在近戰時的命中率並不比火炮高,尤其在對付運動目標的時候,導彈飛行時間更長,給敵方目標易於機動規避或者實施干擾,效果並不理想。

「謝里登」坦克所使用的「橡樹棍」炮射導彈,僅有的實戰紀錄還是打工事

導彈不僅在實戰中的表現不佳,而且比火炮昂貴得多。根據蘇聯科學家在70年代的測算,一枚導彈的價格相當於20枚炮彈,而T-72坦克最多用兩枚炮彈就可以擊中固定目標。此外導彈還有一個劣勢——全部採用空心裝葯的破甲戰鬥部,攻擊原理主要是金屬射流。

只要能讓破甲彈提前引爆就會威力大減,哪怕增加一層木頭都行

二代坦克以後,隨著附加裝甲的應用,雖然對金屬射流沒有更有效的防護材料,但化解金屬射流的手段卻簡便易行,這一點有點像太極拳里的「引」,把巨大的力量化解了,所以導彈的威力也比較堪優。

所以,憑藉其高射速、威力和還不錯的精度,火炮仍然會繼續充當坦克的主武器。

複合裝甲從70年代逐漸走向成熟以後,為了提高穿甲威力,三代坦克裝備了口徑更大的主炮。火炮口徑增大後,葯筒體積更大,火藥能量更多,穿甲彈初速也就上去了,但隨之也帶來了如何讓火炮承受更大膛壓的技術難點。高膛壓更容易造成磨損,導致火炮壽命縮短,所以到了80年代,各國都在尋求更好的內膛鍍鉻技術。

萊茵金屬120毫米火炮

於是,世界各個坦克技術強國的研究重點,又重新轉移到穿甲彈和與之配套的高膛壓火炮技術上來。其中,德國「豹」2坦克採用的萊茵金屬120毫米火炮膛壓達到6300帕,穿甲彈初速達到1650米/秒,與英國L7型105毫米線膛炮相比,穿甲彈動能高出60%。

即便如此,也不能只為坦克裝備穿甲彈而放棄破甲彈。在對付美國M1、韓國K2、日本10式等外形比較簡潔的坦克時,由於車輛外形更適合破甲彈風帽附著,破甲彈的威力會略大於穿甲彈。德國曾經使用「豹」2坦克進行過相關測試,在1000米距離攻擊勻質裝甲板,穿甲彈可以達到550毫米後的穿深,而破甲彈能夠擊穿600~650毫米裝甲板。

穿甲彈威力的提升也面臨較大難度,如果研製四代坦克,必須為火炮對付將來可能出現的防護手段留出餘地,不然等車輛按照指標研製出來的時候,就又要落後了。預計四代坦克的防禦力將來自主動防護,主動防護系統的反應速度約在半秒左右,歐美各國微電子技術水平如果想再有一個新的提高,估計需要10~15年左右的時間。所以為了在這半秒內完成攻擊的全過程,1000米距離上,穿甲彈彈芯初速就要達到2000米/秒以上。

豹2坦克內膛鍍鉻效果

80年代末,蘇聯曾經在一款坦克的試驗車上安裝了130毫米坦克炮,超大的葯室容積帶來了1980米/秒的初速,經過測試,1000米距離可以擊穿700毫米北約制式裝甲板。在歐美國家中,如果都採用鎢合金作為穿甲彈彈芯材料的話,德國火炮技術加上瑞士內膛鍍鉻技術是堪稱超級至尊的組合。

德國科學家曾經嘗試過,在不改變「豹」2坦克120毫米坦克炮口徑的前提下,如果將穿甲彈初速提高到2000米/秒,即在原有基礎上提高約15%~20%,那麼主葯筒中推進葯的裝藥量就要提高一倍。這直接造成彈藥尺寸和重量的急劇增加。而且「豹」2坦克採用人工裝彈,所以這種依靠「超大推進葯筒」的方案是行不通的。

如果不考慮車內空間布置,理論上採用類似「俄羅斯輪盤」的裝彈及以及配套的分裝式彈藥,這與歐美坦克「先敵開火、一擊必中、擊中即毀」的設計初衷相違背,這將帶來全車總體設計上的變動;而且更關鍵的問題是,炮膛內主副葯筒之間存在的間隙將嚴重影響推進葯的燃燒性能,製造出來的火炮將達不到設計時提出的戰技指標。

海灣戰爭中被美軍穿甲彈擊毀的蘇式坦克

與德國相比,美國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彈丸的設計上。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貧鈾合金穿甲彈彈芯重7公斤,炮口動能為9.7兆焦,實戰證明,這樣的搭配足以穿透二代坦克的防護裝甲。隨著三代坦克技術在90年代的普及和提高,要求火炮的動能達到15兆焦,才有可能打穿新型爆反裝甲。

21世紀已經過去了將近20年,三代坦克服役期即將接近尾聲,四代坦克除了依靠主動防護外,還有新型材料組成的裝甲防護,這些都要求反坦克武器的速度更快,導彈是沒戲了,只有將火炮的射速提高到2000米/秒以上,才有克敵制勝的可能性,而這樣就要求坦克火炮動能要超過15兆焦。如果現在開始研究,等研製成功後,再應用在車輛上,需要一個漫長的等待過程,所以必須為新研製的火炮在戰技指標上留有一定的空間,這樣才不至於出現剛剛裝備上就落後的情況。

根據估算,不論是哪一國,如果其四代坦克項目在2030年以前立項的話,火炮初速必須達到2500米/秒,這樣的速度對炮口動能指標的要求極高,需要達到25~30兆焦左右,而在過去,還沒有一款傳統火炮能夠達到這個水平。所以,四代坦克的研製當中,火炮不一定還停留在化學動能炮上,可以大膽嘗試應用電熱化學炮等新技術。

電磁炮上坦克的條件尚不成熟

電磁炮技術要求高,目前僅僅是美國做了一些測試,但實用效果並不一定比傳統火炮更好,所以在2030年以前實用電磁炮並非是個好選擇,但現在要抓緊進行電容器小型化和提高可靠性的研製工作,因為電容器小型化和可靠性的提高,是四代坦克許多零部件應用的基礎。

對於未來坦克的火力,提高炮口動能是必經之路,但這也帶來一個問題,坦克車體能否承受如此巨大的火炮動能?2015年,我在某學術會議論文集上曾經發表過關於四代坦克總體設計和一些零部件特點的文章,主要談的是四代坦克總體輕量化、火炮口徑縮小等觀點,直到現在還是受到一些質疑。

但我們要看到,以美國和中國為例,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三代坦克總體重量均超過60噸,這與快速部署、機動靈活的戰爭理念不符,所以四代坦克面臨的問題是火炮威力更大同時總量又要更輕的矛盾,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咱們下期接著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武次位面 的精彩文章:

萬噸大驅今天正式下水,中國海軍擁有亞洲第一驅逐艦
這一位皇帝造就中國歷史最狠一詞,超越誅九族
美海軍隱藏一技能!3個月的戰艦維修3天完成
朝鮮有哪些讓美國,聞風喪膽的媒體?

TAG:軍武次位面 |

您可能感興趣

敘利亞攔截導彈數目成謎,美俄誰在說謊?
號角已吹響!美俄互不相讓,克格勃出動?俄宣稱不惜代價奪取勝利
美俄對空喊話,敘戰場誰家特種兵最強?車臣表示我們才是王者
美俄對空喊話,敘戰場誰家特種兵最強?車臣營表示我們才是王者
坦克不是應越重越好,為何唯獨我軍搶先列裝輕坦?美俄咋要跟風?
若是美俄開戰,美國能不能吃下俄羅斯,俄專家一句話讓美啞口無言
美俄之戰爆發,發射數枚導彈擊中美軍基地,特朗普:有話好好說!
若是美俄開戰,美國能吃下整個俄羅斯嗎?俄專家一句話讓美啞口無言
印度擁有反衛星武器,就是航天強國了?中美俄笑笑不說話
火炮坦克橫行霸道!第一個國家向伊德利卜出兵,美俄卻意想不到
誰說世界第一反坦克導彈為英國製造?我們沒意見,美俄也不會答應
美俄現役主戰坦克誰更強?美媒:我也不知道
導彈「羅生門」 美俄究竟誰在說謊?
特朗普說出這句話,普京被激怒,美俄戰爭已經打響!
美俄相繼「退群」,盟友導彈鎖定俄羅斯,真實用意被專家一語道破
美俄是否會爆發大戰?俄羅斯稱不可能,原因很簡單
為何美俄總是爆發衝突,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說出來你肯定不信!
美俄王牌坦克同時暴屍荒野,炮塔都被炸飛,兇手究竟是誰?
號角已吹響!美俄互不相讓,俄宣稱不惜代價奪取勝利
美俄大戰或被引爆?此國賊喊捉賊,數名美軍被炸!俄方:不是我們